都說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超新星爆發生物滅絕,證據在哪?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恐龍滅絕事件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主流科學界都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此次滅絕,不過大部分朋友在提到這個滅絕原因都會加上一句,迄今為止仍然還在猜測中,事實上確實是沒有直接證據,但並不表示我們取得的間接證據不能證明此次事件。

    地質史上的生物滅絕事件

    從地球誕生到現在,總共發生過5次全球規模的超大生物滅絕事件,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生物滅絕事件、2.5億年前的二疊紀的生物滅絕事件,1.85億年前的侏羅紀滅絕事件和6500萬年前的生物滅絕時間,除了這些外地質史上還有很多小規模的滅絕事件,後文繼續了解。

    二疊紀生物大滅絕與證據

    2.5億年前的二疊紀生物滅絕事件最大的可能是由規模達到千萬平方公裡的西伯利亞地盾火山噴發導致,另外也就是白堊紀晚期的恐龍滅絕由小行星撞擊導致,其他原因不明或者需要更多的證據。

    西伯利亞地盾火山噴發的熔巖規模,面積大到覆蓋一大半俄羅斯國土,大家都知道即使分裂後的俄羅斯也是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可想而知此次火山的規模,而從地質年代上分析也比較吻合,因此二疊紀的生物滅絕可算是有肇事者了。

    白堊紀恐龍滅絕與證據

    一顆撞擊位置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小行星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

    當然這並不是隨意製作的GIF動圖,在這個位置發現了一個直徑達到了180千米的隕石坑,發現這個隕石坑還有一個故事:

    早在1951年,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尤卡坦半島上的鑽井中,在1.3千米的深度提取到安山巖層,這種在只能地球內部高溫或者小行星撞擊事件中形成,當時認為可能是火山活動所致,但該地區幾乎沒有火山。到了1978年,地質學家格倫·彭菲爾德利用地磁異常對該地區進行地球物理調查,發現有一個直徑達到了70千米規模的半環狀地形結構,與60年代取得的地磁異常資料結合,發現這是一個180千米規模級別的原型結構。最終彭菲爾德於1981年公開了這個發現。

    在公布之前的1980年,美國部分地質學家就提出這可能是一次小行星撞擊,1981年時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生艾倫·希爾德布蘭與指導教師威廉·波昂頓在海地進行K-T界線研究中發現,在棕綠色黏土沉積物中找到了高含量的銥、衝擊石英,以及類似玻璃隕石的風化物質。希爾德布蘭認為這種物質難以在火山噴發中形成,只有強大的小行星撞擊和核爆中才有可能形成。

    結合從1951年的巖芯樣本以及1996年使用衛星成像研究,以及對相關地質年代的考證,科學界認為在白堊紀與第三紀的交接時期,一顆規模不小的小行星撞擊了此地。直徑達到180千米的撞擊坑揭示是了小行星直徑可能達到了10千米級別,釋放的能量高達4.2×10^23焦耳的能量(相當於10^14噸TNT)

    撞擊只是一系列效應的開始,隨後全球性火山噴發與地震等,將白堊紀晚期的生物推向了死亡的邊緣,在這種惡劣條件下,對自然條件依賴性更強的大型動物滅絕殆盡,小型動物得以留存,開啟了地球物種更替的新紀元。

    對地外原因引起的生物滅絕事件考證

    其實小行星撞擊也來自於地外,但對於這種直接作用與地球本身的因素而言,很多朋友對地外比如超新星爆發等對地球的影響可能更感興趣。

    上表是地球自生命誕生以來比較大的生命滅絕事件,至少有一次被認為是超新星爆發所致,這是發生在200萬年前的上新世-更新世滅絕事件,導致的原因是天蠍-半人馬星協(OB星協)的超新星爆發。另外4.4億年前的奧陶紀生物滅絕也被認為是伽瑪射線暴所致。

    超新星爆發中釋放的高能伽馬射線會解離臭氧,和大氣層中的氮形成氮氧化物,這有幾個結果,首先臭氧層消失了,然後氮氧化物有毒,比如二氧化氮可與水反應生成硝酸。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而2009年在南極冰層中發現硝酸鹽沉積的時代與超新星爆發年代基本對應(1006年和1054年超新星爆發)。最後強大的伽瑪射線暴甚至會破壞生物DNA,植物大量死亡,多項因素結合造成生物大規模滅絕。

    生命是很脆弱的,小行星撞擊即使到現在我們仍然沒有有效手段防禦,而伽馬射線的速度就是光速,也沒有任何預警時間,簡單的說,人類就像蒙眼走在懸崖邊上,腳下有石頭絆腳,而前方是不是陡崖根本不知道,假如還混吃等死在地球上,估計下一次大過濾器濾除的就輪到人類啦。

相關焦點

  • 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產生的坑是在哪裡?
    由於全球氣候的變冷導致了近85%物種的滅絕。第二次發生於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也是由於全球氣候的變冷和海洋的冷卻。第三次時間是為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世界上96%的生物都慘遭了無情的滅亡,尤其是海洋生物和陸地脊椎動物。第四次是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那第五次就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此時期正好與行星撞地球的時間相互吻合,因此人們就猜測,行星撞擊地球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嗎?
  • 恐龍大滅絕「行星撞擊說」勝出?「火山爆發說」時間線對不上
    恐龍大滅絕「行星撞擊說」勝出?但到了6500萬年前,恐龍卻從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了大量的化石。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恐龍大滅絕事件。但至今為止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沒有定論,不過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假說,包括氣候變遷說、物種爭鬥說、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植物中毒說、酸雨說、行星撞擊說、火山爆發說等等多達20餘種猜想。其中行星撞擊說和火山爆發說成為最主流的兩種猜想。
  • 都說恐龍滅絕於小行星撞擊,那顆小行星在哪裡?就在這個大坑中
    小行星撞擊造成恐龍滅絕,這一說法基本上已經成為各門類科學家的廣泛共識,之所以大家都認可這一說法,不只是因為它是一種,假說或者理論,而是有著生物和地質考古的實物證據的,比如造成恐龍滅絕的最直接原因——隕石和隕石坑,基本上都已被科學家們發現。
  • 火山爆發導致恐龍滅絕?美科學家:隕石撞擊才是真相
    恐龍到底是怎麼滅絕的?對此科學家們一直爭論不休。目前流行著兩種關於恐龍滅絕的說法。第一種是,天外隕石撞擊了地球,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而這顆隕石直徑為10公裡左右,其撞擊形成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直徑為180公裡(在墨西哥灣保留了一部分隕石坑)。
  • 恐龍滅絕的幾種假說,你更傾向哪一種
    恐龍滅絕的說法眾說紛紜,有行星撞擊地球、自然災害、恐龍大亂鬥、溫血動物學說等等,下面就列舉幾個主流的假說,大家探討一下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千米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入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而在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聽起來感覺可能性很大,但是疑點也有,因為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經歷過白堊紀且活了下來,所以這個結論也被許多人質疑。
  • 小行星撞擊令恐龍滅絕,但時間地點、角度都太趕巧了!
    迄今為止,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相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
  • 科學家在海底找到了恐龍滅絕的證據,並模擬了整個過程!
    恐龍是地球上有了生命以來,除人類之外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治了地球的物種,一場下了兩百多萬年的大雨成就了這個家族的興旺,在恐龍時代,地球上有90%以上的物種都是恐龍,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陸地上跑的,吃草的、吃肉的,各種種類都有,它們憑藉壓倒性的體型和武力讓其他物種臣服,在地球上整整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要不是後來被意外滅絕,可能根本不會有後來的人類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橫行於世的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上地球生命史的舞臺。但是,這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其中的一次。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布萊恩·菲爾茲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天文學事件導致泥盆紀末期滅絕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該研究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和全球變暖等地球的災難也可以破壞臭氧層,但對於所討論的時間間隔,這些證據還沒有定論。相反,距離地球約65光年的一次或多次超新星爆炸可能是造成臭氧長期損失的原因。
  • 巨型小行星撞擊地球或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唯一合理解釋
    火山爆發說白堊紀末期,出現了大規模的海底火山的爆發,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噴出,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使得植物死亡,臭氧層被破壞,有害的紫外線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自相殘殺說因為氣候的變化,導致植物的大量的滅絕,從而以植物為食的恐龍出現滅絕,那些肉食的恐龍沒有了食物,開始變得瘋狂,開始自相殘殺,最後導致滅絕。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許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那個時代的許多巨型動物都是恐龍,其實諸如滄龍、蛇頸龍、魚龍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都是屬於海洋爬行動物,是蜥蜴的近親,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一個「龍」字,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雖然恐龍統治的時間很長,但是它們只在陸地生存,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都不是它們。回到主題,既然小行星在陸地撞擊,為什麼海洋裡的這些巨型動物也滅絕了呢?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雖然恐龍統治的時間很長,但是它們只在陸地生存,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都不是它們。回到主題,既然小行星在陸地撞擊,為什麼海洋裡的這些巨型動物也滅絕了呢?小行星撞擊地球首先,6500萬年前導致白堊紀-第三紀(K-Pg)大滅絕的小行星被認為是落在海洋裡,而不是落在陸地上,畢竟海洋的面積如此巨大,砸到的概率也更大。
  • 距離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隨著泥盆紀晚期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了,大約在3.59億年前,在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之一。科學家們現在說,造成這麼多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地球。事實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來自我們的太陽系。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到哪了?
    那場天災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科學家稱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產生的巨大波動,導致地球迎來了生態劇變,在這場劇變中,地球生命來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而恐龍在這場大滅絕事件中沒有活下來,最後都滅絕消失了!!!!現代科學家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才讓這個輝煌的遠古時期的種族被人類所知。
  • 科學家在海底找到恐龍滅絕的證據,並模擬整個過程,令人嘆為觀止
    恐龍是地球上有了生命以來,除人類之外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治了地球的物種,一場下了兩百多萬年的大雨成就了這個家族的興旺,在恐龍時代,地球上有90%以上的物種都是恐龍,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陸地上跑的,吃草的、吃肉的,各種種類都有,它們憑藉壓倒性的體型和武力讓其他物種臣服,在地球上整整統治了
  • 恐龍滅絕是因為火山爆發還是小行星撞擊?海洋生物化石給出了答案
    部分鳥類倖存下來,而恐龍則無一例外地遭受了滅頂之災。儘管尼斯湖水怪的傳說仍在繼續,但蛇頸龍類也在那一刻滅絕了。但是,由於小行星撞擊的時機和火山爆發的時間過於接近,地質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爭論,這場大屠殺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這場辯論愈發激烈,以至於有人稱這場辯論為「科學中最持久的爭論」。
  • 恐龍為什麼會滅絕?是行星撞地球導致,還是被餓死的?
    對於遠古的事物,我們人類都有著非常大的好奇心。無論是當時生態環境,還是一些動植物,我們人類都想去完全的了解,然後去還原當時的面貌。尤其是在發現恐龍的化石之後,我們人類的對這些遠古的事物就更加感興趣了。隨著我們對這些事物的深入研究,在這裡面發現了很多謎團,其中之一就是恐龍是怎麼滅絕的。作為當時地球的霸主,這個星球上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突然全部消失?恐龍滅絕的原因?是行星撞地球導致,還是被餓死的?隨著我們後世的科學家不停的研究,出現了很多種說法。但是每種說法,都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來的可靠的證據。
  • 恐龍滅絕並非小行星撞擊?歷史可能重演,第6次物種滅絕正在進行
    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小行星撞擊說」是這樣描述的:空了這個曾經制霸地球2億年的生物,是在恐龍家族最鼎盛的公元前6500年突然消失,直接原因是一顆直徑為15公裡的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隕石墜落的位置是如今的墨西哥一代。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角度非常之「刁鑽」
    小行星撞擊地球可以說是在眾多恐龍滅絕假說中能夠被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雖然真正原因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是,相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科學工作者們的不斷努力導致恐龍滅絕的謎題終究會被解開的。
  • 恐龍滅絕並非小行星撞擊?科學家給出2個答案,也許我們都被騙了
    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小行星撞擊說」是這樣描述的:空了這個曾經制霸地球2億年的生物,是在恐龍家族最鼎盛的公元前6500年突然消失,直接原因是一顆直徑為15公裡的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隕石墜落的位置是如今的墨西哥一代。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劉忠俊 攝 小行星撞擊破壞恐龍棲息地? 恐龍為何會滅絕,這是許多人心頭的疑問。日前,有媒體報導,6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非火山噴發。 該研究認為,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末期,一顆小行星在現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擊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