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到底是怎麼滅絕的?對此科學家們一直爭論不休。目前流行著兩種關於恐龍滅絕的說法。第一種是,天外隕石撞擊了地球,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而這顆隕石直徑為10公裡左右,其撞擊形成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直徑為180公裡(在墨西哥灣保留了一部分隕石坑)。
第二種則是火山爆發說。因為在印度發現了6600萬年前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痕跡。有科學家據此認為,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才引發了地球氣候變化,恐龍無法適應新環境,才走向了滅亡。
那麼,究竟哪一種說法才靠譜呢?據衛星網消息援引門戶網站Phys.org報導稱,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得出結論,導致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元兇是巨型隕石墜落,而不是像以前認知的那樣,是由火山爆發引起的。按照這位美國科學家的說法,墨西哥灣的隕石撞擊了地球,才引發了恐龍的滅絕。
這位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在天外隕石撞擊地球之前,火山早已經噴發了,而且對地球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影響。就是說,火山爆發之後,恐龍仍然安然無恙。而隕石撞擊地球,產生了全球性災難,恐龍因此而滅絕。
恐龍出是現於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爬行動物,它們擁有巨大的身體,發達的四肢以及長長的尾巴,恐龍的種類很多,一般分為食草類和食肉類,也有雜食性恐龍。恐龍一般生活在湖岸平原上的森林開闊地帶。雖然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很久,但人類直到19世紀才發現它們的化石。1841年,英國生物學家理察·歐文發現了幾塊奇特的蜥蜴骨頭化石,這位英國專家認為,這些化石應該是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將它們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雖然恐龍時代早已過去很久,但人類對於那個時代非常著迷。美國著名導演史匹柏拍攝的《侏羅紀公園》完美地描述了恐龍時代,掀起了全球「恐龍熱」。而更多科學家熱衷於探索於恐龍滅絕的原因。
正如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所說:「恐龍滅絕是由天外隕石撞擊所致」,而這是唯一原因。或許,恐龍滅絕,對於人類發展會有重大啟示。有科學家認為,恐龍滅絕後,現代企鵝的祖先立即展開了進化。他們給出的證據是,在太平洋南部的查塔姆島發現了與現代企鵝大小和比例相近的最古老企鵝物種「潛水鳥」。
當然,在恐龍滅絕之後,還出現了許多新物種。而人類的祖先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5萬—4萬年前,晚期智人大約從距今四五萬年前才開始出現。和恐龍相比,人類存在的時間相當短暫。不過,人類擁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尤其是伴隨著太空科技的發展,人類會尋找地外文明,並逐漸實現星球移民。有專家認為,只要能夠實現星球移民,即便隕石撞擊地球,人類就不可能重蹈恐龍滅絕的覆轍。
不過,在夢想沒有實現之前,人類還得好好保護地球。或許,地球是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