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一個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了地球長達2億年的物種,為何會在最鼎盛時期突然滅絕?這個謎團,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也沒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完美答案。
關於恐龍的未解之謎,相信網友們更加關注的是「恐龍的滅絕」。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小行星撞擊說」是這樣描述的:空了這個曾經制霸地球2億年的生物,是在恐龍家族最鼎盛的公元前6500年突然消失,直接原因是一顆直徑為15公裡的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隕石墜落的位置是如今的墨西哥一代。
據研究發現,這顆隕石墜落之後產生的能量相當於當年日本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這樣恐怖的撞擊威力引發了強烈的地震和海嘯,大海嘯席捲了整個美洲。地震引發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地球上的恐龍不是被熱死就是被淹死,就算是會飛的翼龍也逃不脫漫天的火山灰覆蓋。
不僅如此,科學家們發現隕石撞擊的位置,巖層裡富含豐富的石膏。大家知道,石膏是易燃物質,在被撞擊引爆之後產生了大量的硫氣體,這些有害的氣體進入大氣層之後,與火山灰和水蒸氣混合成一種密度極高的黑色雲層,這黑色雲層籠罩了地球長達100年之久。
地球在黑色雲層的長期籠罩之下,陽光無法透過雲層照射到地面。沒有了陽光就沒有了溫度,植物也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那些殘存的食草動物開始慢慢滅絕,食草動物的滅絕導致整個食物鏈崩塌,食肉動物也開始走向滅亡。更恐怖的是,由於冷空氣向上碰到雲層,還會和雲層中的有害氣體結合形成大量的酸雨,對地球表面造成二次損害。在這長達100年的黑暗籠罩之下,可以說除了深海中的魚類有機率存活之外,地球上的其他物種都沒有存活的可能性。
災難之後的地球氣候驟變。白堊紀後期氣候急速轉冷進入冰河時期,嚴寒的氣候加快了恐龍的滅絕速度。這樣短時間內突然出現的災難,令地球上的生物開始大規模滅絕,制霸地球2億年的恐龍走向滅亡,這次大災難也被稱之為「第5次物種大滅絕」。
那麼這個「小行星撞擊說」真的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嗎?近年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了另外兩種導致恐龍滅絕的觀點,並且說服力極高!
第一種,「先滅絕再撞擊」。有科學家經過推算地層中恐龍化石的時間,發現恐龍大規模滅絕的時期早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這個重要的發現讓科學家們猜測「有可能是恐龍先滅絕之後小行星才撞擊了地球」。這個論點由於有科學依據支撐,所以很快得到了大批民眾的支持。
第二種,「哺乳動物偷蛋說」。這是目前為止除了行星撞擊地球觀點之外最受歡迎的論點,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恐龍的滅絕主要原因是哺乳動物的崛起。大家知道恐龍寶寶是由蛋孵化而成的,而且恐龍蛋孵化的位置一般都不太隱蔽,加上恐龍這個物種疏於保護自己的後代,所以哺乳動物頻繁偷吃恐龍蛋導致恐龍滅絕。
這麼多年過去了,恐龍的滅絕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填補這段空白,發現造成第五次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不過最後草葉君也要提醒大家注意,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證實人類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滅絕,由於人類對環境的大肆破壞,對動物的肆意捕殺,目前地球上的物種正在悄無聲息地滅亡。如果我們不想成為下一個「滅絕的恐龍」,請大家都愛護環境、保護動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