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小行星撞擊滅絕恐龍?也許溼婆隕石坑和印度德幹高原火山才是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圍觀群眾可能有兩種意見,一種是知道恐龍滅絕可能是一次小行星撞擊,但為什麼確定是小行星撞擊可能說不太清楚,另一種是從頭到尾徹底否認是小行星撞擊,認為6500萬年前的事情,咋說都可以,為什麼一定是小行星呢?也許不是呢?下面就這個話題來捋一捋。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發現經過

對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都眾說紛紜,但這一切自1951年起就開始有了眉目,儘管當時卻不知道這個緣由,但縱觀整個事件經過,源頭就是從1951年開始的!

為什麼放一張鑽井平臺燃燒的畫面?因為這是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有關,上圖是PEMEX在2015年4月份發生在墨西哥灣的鑽井平臺火災事故,關於墨西哥灣石油勘探,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在1951年就開始了,從這一年起PEMEX在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開鑿鑽井,提取巖芯,分析是否存在含油層!當時在1.3千米的地層深處發現了很厚的安山巖層,這種巖層只會出現在火山噴發或者撞擊引起的高溫形成,不過當時也沒有懷疑,認為可能是古火山遺留。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重力異常圖

1978年,受僱於PEMEX的地質學家格倫·彭菲爾德通過航空重力異常調查時(輔助調查地質構造)發現在尤卡坦半島的海床中存在一個直徑70千米的環狀結構。後又查閱了1960年時的地質資料,發現尤卡坦半島上有一個更大的環狀結構。

1980年,數名了解此事發現經過的地質學家根據這個疑似撞擊坑的規模推測出可能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此地

1981年時候在K-T界線附近發現了高含量的銥以及玻璃隕石與衝擊石英等物質,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生艾倫·希爾德布蘭認為這是撞擊沉積物是小行星撞擊引起,但海地教授Florentine Morás認為這是發生在海地的史前火山證據,不過火山無法解釋數百千米的環形結構。

K-T界線:介於白堊紀和第三紀之間的界線,富含銥的黏土層,大約出現在六千五百萬年前

到此為止基本確定這個環狀結構是撞擊引起,小行星規模可達10千米級別,撞擊後徹底解體,甚至部分汽化,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14噸TNT。

小行星撞擊為什麼會爆炸?

也許很多朋友都無法理解這個過程,小行星不是一塊大石頭嘛,為什麼會爆炸?其實小行星是一塊大石頭的可能性還真不大,很多時候都是一些鬆散物質的聚合體,請勿想像成澳大利亞在荒原上的大石頭。

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又名烏魯魯

比如歐空局「羅塞塔」探測器訪問過的67P彗星,還有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二號」正在圍觀的「龍宮」小行星,都是非常鬆散的結構。

在進入大氣層前這些物質會在微弱的引力環境下聚合在一起,但進入大氣層開始,這些附著物開始受到氣動作用分離,高超音速的激波會導致小行星受力不均,超過了結構極限就會解體,比如2013年車里雅賓斯克小行星凌空爆炸,也有2019年白令海峽上空小行星凌空爆炸。

白令海峽上空小行星爆炸

而造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小行星直徑太大,穿過大氣層直達地表,巨大的撞擊產生了4.2×10^23焦耳的能量,如果中心有一個高強度鐵鎳質核心的話,也許會在穿甲彈效應下鑽入深深的地殼,如果沒有的話,在如此級別的能量下,徹底解體甚至汽化就成了必然。

為什麼如此規模的隕石坑都不見了呢?

有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月球生甚至連直徑數米的隕石坑都能永久性保留下去,但地球上卻連300多千米的隕石坑都被埋沒到不見了,假如沒有地球磁場一場的地球物理勘探方式,也許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這恐龍到底是因什麼滅絕的。

個中關鍵的因素是地球有風化作用,海水侵蝕以及綠植覆蓋,另外還有地質運動等多種因素綜合,在地球上的大型結構很難在數千年萬年內還保持大致原樣,當然如果在戈壁荒漠裡的風化侵蝕作用相對比較緩慢

亞利桑那州的巴林格隕石坑

而尤卡坦半島則是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雨林地區,降水量與綠植,數千萬年內的累積,很難想像還能保持原來的外觀,甚至在高空都難以看出來地面有什麼變化。

另一種恐龍滅絕的說法

當然小行星撞擊是一個解釋,另一個說法是印度徳幹高原上的超級火山噴發,在6800-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印度西高止山脈發生了超級火山噴發,並且整整持續了3萬年,全球氣溫上升8℃,當然從工業革命到現在才升高0.8℃我們就哇哇叫了,不知道全球氣溫升高了8℃的恐龍是怎麼過日子的。

根據德幹高原上暗色巖系的熔巖地形規模,估計最初大約覆蓋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有印度面積的一半,而此次火山噴發事件被認為是發生在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之前數十萬年。成因可能是印度西海岸海底的一個被稱為是溼婆隕石坑的小行星撞擊坑可能是罪魁禍首,但也有地質學家並不同意這個說法。

溼婆隕石坑:年代大約在6500萬年前,比希克蘇魯伯隕石時間稍早一些,疑似的撞擊構造長約600千米,寬約400千米,但因板塊運動該構造已經不完整,據估計造成此規模的小行星直徑高達40千米。

當然比較大的可能是,火山噴發的全球氣溫上升是恐龍滅絕的因素之一,在希克蘇魯伯隕石之前古生物學家就發現菊石化石種類大幅減少,但緊接著數十萬年後的小行星撞擊則是一腳將恐龍送進了地獄,不過各位卻不要這樣認為,因為作為鳥類祖先的小型恐龍仍然留存了下來,另外也更多的其他種類生物也隨著此次事件滅絕。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嗎?可能另有其主!
    溼婆隕石坑溼婆隕石坑的位置在孟買以西的印度洋底,這個規模達到了600×400千米,其外圍由於地球板塊運動已經不完整,但根據撞擊規模來看,造成溼婆隕石坑的小行星規模可達40千米,這個規模的小行星撞擊可不止是希克蘇魯伯隕石的四倍,而是指數級的增長!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嗎?可能另有其主!
    溼婆隕石坑溼婆隕石坑的位置在孟買以西的印度洋底,這個規模達到了600×400千米,其外圍由於地球板塊運動已經不完整,但根據撞擊規模來看,造成溼婆隕石坑的小行星規模可達40千米,這個規模的小行星撞擊可不止是希克蘇魯伯隕石的四倍,而是指數級的增長!
  •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撞擊事件和火山噴發
    新研究顯示,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或許不是恐龍滅亡的唯一罪魁禍首。發表在近期《科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探討了天外來物撞擊(如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被認為是此次撞擊造成的)和地球另一端的大規模火山噴發(地點是今天的印度)之間的可能聯繫。
  • 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毀滅了恐龍 而一座火山幫助生命繁榮
    但是,火山活動到底是在大滅絕中起到了作用,還是恰恰相反幫助了新生命的繁榮?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向地球,形成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寬124英裡(200公裡),現在被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地下。小行星撞擊的「後遺症」導致了物種大規模的滅絕,地球上的恐龍數量銳減。
  • 小行星撞擊令恐龍滅絕,但時間地點、角度都太趕巧了!
    而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報告表明,這顆小行星撞擊的時間地點及角度實在是太巧了,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用一句流行語來形容就是:小行星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以合適的角度親吻了地球……「K-T邊界」的發現,「小行星滅絕恐龍」理論出爐!其實在1980年之前,科學家並不知道恐龍是怎麼滅絕的。
  • 科學家: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過程是這樣的,原來這麼痛苦!
    恐龍是二疊紀末期三疊紀初期開始發展起來,經過上億年的延續,在白堊紀晚期,恐龍已經遍布全世界,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裡遊的,恐龍已經佔領了整個地球!可以這樣說,如果恐龍不滅絕,也許現在還真的能誕生恐龍人!
  • 科學家: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過程是這樣的,原來這麼痛苦!
    恐龍是二疊紀末期三疊紀初期開始發展起來,經過上億年的延續,在白堊紀晚期,恐龍已經遍布全世界,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裡遊的,恐龍已經佔領了整個地球!可以這樣說,如果恐龍不滅絕,也許現在還真的能誕生恐龍人!
  •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罪魁禍首」?不,讓恐龍滅絕的另有其主!
    其實,並不是隕石把恐龍撞死了,而是隕石撞擊到地球後,引發的一系列自然災難,讓恐龍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終因為無法適應驟變的氣候環境,不得不慢慢滅絕了,也就是說,真正讓恐龍滅絕的是隕石引發的地震、海嘯、火山噴發,而且恐龍也是經過了數萬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逐漸從地球上消失的。
  • 恐龍運氣不好?小行星撞擊的角度、地點偏一點,恐龍或許還在橫行
    迄今為止,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相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
  • 最新研究表明:小行星殺死了恐龍,但是火山噴發卻改善了情況?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們找到了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那個時期另一個大災難:在印度半島發生了劇烈的火山噴發事件,留下了現在看到的德幹地盾。圖源:wikipedia 現在有較為充分的證據表明,德幹高原的火山噴發在小行星撞擊之前就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在撞擊後不久,噴發的量大大提高,很可能是由於撞擊導致的地震波震開了一些地下通路,類似這樣的原理。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劉忠俊 攝 小行星撞擊破壞恐龍棲息地? 恐龍為何會滅絕,這是許多人心頭的疑問。日前,有媒體報導,6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非火山噴發。 該研究認為,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末期,一顆小行星在現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擊了地球。
  • 恐龍大滅絕「行星撞擊說」勝出?「火山爆發說」時間線對不上
    「行星撞擊說」認為,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並在希克蘇魯伯鎮附近形成一個寬約160公裡、深約20公裡隕石坑。撞擊產生的威力相當於100億顆二戰時期使用的原子彈,曾導致地球上75%的動植物滅絕。行星撞擊引發了森林大火和海嘯,並將硫噴射到大氣中,遮蔽了太陽,從而導致了全球變冷,最終使恐龍滅絕。
  • 恐龍滅絕是因為火山爆發還是小行星撞擊?海洋生物化石給出了答案
    ,也形成了今天位於印度的德幹地盾。一位古生物學家認為,小行星和火山活動都是罪魁禍首。「我當時感覺很惱火,」赫爾說。「這不是你的研究領域,你為什麼要來插手這一話題?」但是,她很快意識到,針對這一滅絕事件,很多研究人員都認為火山理論是有潛在可能性的,並非僅僅是少數人的觀點。於是,赫爾也開始接觸這個話題。
  • 科學家發現恐龍滅絕原因新說:蝴蝶「殺死」恐龍
    中國網7月7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7月5日報導,美一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做出新解釋,認為蝴蝶與恐龍爭食導致恐龍滅絕。誰殺死了恐龍?迄今為止,很多科學家認為火山是罪魁禍首。火山噴發,火山灰布滿天空,導致溫度變化和海平面變化。也有科學家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但是,現在出現了一種新說法——小蝴蝶殺死了大恐龍。
  • 新研究有助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新華社洛杉磯3月2日電(記者譚晶晶)對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是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而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布的兩項研究認為,小行星撞擊和大規模火山爆發共同導致了恐龍和其他中生代動物的滅絕。
  • 當年毀滅恐龍的那顆小行星現在撞擊地球,人類會全部滅絕嗎?
    這些小行星要麼發生在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或者在空中爆炸,對地面影響並不大,但很多朋友肯定會想像假如毀滅恐龍的小行星發生在現代人類會怎麼辦,會徹底滅絕嗎?下面就來簡單分析下!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在哪裡?威力有多大?
  •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可能除了小行星撞擊還有火山噴發
    如果6600萬年前真的發生過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必然會在地球上留下一個非常明顯的隕石坑,科學家認為位於如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可能就是6600萬前的那顆小行星撞擊造成的。那麼恐龍的滅絕真的只有小行星撞擊這一個原因嗎?
  • 隕石撞擊地球or火山噴發?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寬約150公裡,其大小和年代都符合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2016年,科學家們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水下部分鑽取了一個巖心,從海底深處取得樣本。隕石坑內部情況表明,撞擊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力,足以將大量汽化巖石和氣體送入大氣層,而這些影響會持續很多年。
  • 滅絕恐龍的不是隕石撞擊?6600萬年前的鐵證在印度出現
    恐龍滅絕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一直以來,科學界比較公認的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學說,因為科學家發現了當時足以造成毀滅性傷害的隕石坑。但是,隕石撞擊能夠讓所有的恐龍從地球上消失,這未免也太誇張了一點。難道海裡的恐龍也隨之滅絕了嗎?
  • 恐龍還真是不走運,如果小行星換個角度撞擊,它們也許不會滅絕
    從地球生物漫長的發展史來看,沒有一個物種能夠一直存在著,強如恐龍這樣的物種最終還是敵不過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以來都存在許多說法,有說法認為地球的氣候發生了劇變,導致恐龍無法適應而滅絕;還有說法認為一種可怕的病毒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被感染的動物無藥可救,恐龍在這種大環境下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