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的原因,絕大部分的資料都認為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所致,當然這有切實的證據,不過讓各位比較意外的是可能有兩次小行星撞擊,但具體是哪次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兩次小行星撞擊相隔時間並不十分久遠。
這個隕石坑發現還有一個故事,是石油勘探行業的地質調查副產品,主要是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尤卡坦半島勘探時發現了安山巖層,後來地質學家格倫·彭菲爾德地磁學調查發現的70千米直徑巨坑,再調查發現這個巨坑直徑高達180千米。相關地質研究團隊根據墨西哥石油公司早先尚未公開的資料分析,提出白堊紀與第三紀的交接時期,應該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
這可能是造成白堊紀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再根據撞擊坑分析,位置就在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附近。亞利桑那州大學的學者在K-T沉積物中發現了大量異常物質,比如玻璃隕石和銥以及衝擊石英等,結合墨西哥石油公司早先獲得的巖芯樣本分析,這個理論逐漸成形!
根據隕石坑的規模推測,這顆小行星的直徑至少有10千米,釋放出的能量高達4.2×10^23J,相當於100萬億噸TNT爆炸的能量。相比之下地球上曾經爆過的大伊萬不過5800萬噸而已。這顆10千米級別的小行星的能量絕對是恐龍世界的末日。
根據北達科他州化石表面附著物質的年代測定,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大約發生在6576萬年前。
溼婆隕石坑的位置在孟買以西的印度洋底,這個規模達到了600×400千米,其外圍由於地球板塊運動已經不完整,但根據撞擊規模來看,造成溼婆隕石坑的小行星規模可達40千米,這個規模的小行星撞擊可不止是希克蘇魯伯隕石的四倍,而是指數級的增長!
其攜帶的動能會導致地殼破裂,巖漿會從深達地幔的巖漿柱中湧出,這些覆蓋的玄武巖後來成為印度的徳幹高原,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溼婆隕石坑的地址構造也有可能是超級火山導致。
除了兩大撞擊以外,同期還有英國北海外海的銀坑隕石坑和烏克蘭的波泰士隕石坑等,當然這些規模比較小,並不足以滅絕恐龍!決定恐龍命運的依然是兩大撞擊,但兩者先後有些難以區分,有理論認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要早於溼婆隕石坑!但溼婆隕石撞擊才是決定恐龍命運的最後一擊!
銀坑隕石坑位置
因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規模可能不足以全球性滅絕恐龍,但溼婆隕石肯明顯要高出幾個數量級,這根本就沒給大型恐龍活路,能留存下來的也僅僅是部分小型化成功的恐龍和小型哺乳類動物而已。
波泰士隕石坑位置
另有相關學者認為導致溼婆隕石坑和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小行星可能是同一顆,某次在地球附近時被引力所撕裂,結果先後在某個時間段裡撞擊了地球,兩者時間比較接近,難以區分先後!但也有學者認為這個觀點過於主觀!
撞擊點數千公裡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衝擊波所到之處瞬間死亡,除了有地形遮擋得以倖存以外,其他很難有機會生存下來,後續則是大火和受到衝擊後的火山噴發,這個過程痛苦而又漫長,還不如當場死亡,但距離比較遙遠的恐龍則明顯將會更久,因為影響它們的將是大氣循環導致的火山灰和數年的部件天日。
但溼婆隕石坑顯然沒有那個耐心,40千米直徑的小行星撞擊能量是何等巨大,大型生物即使在它的撞擊下僥倖逃生,那麼也會在漫長的塵埃遮蔽眼光冬天中慢慢死去,加上火山噴發,當時的地球生存條件是可想而知的,很難想像那些倖存的生物是怎麼逃過這一劫的,我們只能感嘆生命的偉大!
關於小行星撞擊引發的火山噴發威力,可以參考下西伯利亞地盾火山,這是導致二疊紀末和三疊紀初生物大滅絕的主因,這座地盾火山噴發時,熔巖覆蓋了大半個西伯利亞,總面積可能高達上千萬平方千米,也就是除了俄羅斯以外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大。
黃石公園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大約會影響1/3個美國,其火山灰經大氣循環會影響全球,假如黃石公園火山噴發,全球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所以各位可以考慮下整個美國都被熔巖覆蓋的場景。
黃石公園下方的地幔柱示意圖
所以實在是難為恐龍了,它們死得並不冤,與其它滅絕周期高達千萬年級別來算,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周期應該會比較短,如果兩個隕石坑是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