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過程是這樣的,原來這麼痛苦!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恐龍是二疊紀末期三疊紀初期開始發展起來,經過上億年的延續,在白堊紀晚期,恐龍已經遍布全世界,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裡遊的,恐龍已經佔領了整個地球!可以這樣說,如果恐龍不滅絕,也許現在還真的能誕生恐龍人!

對於恐龍滅絕的原因,可能大家都認為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然後造成了毀滅性的生物滅絕,但恐龍到底是多久時間內滅絕的,估計沒有人能說得清,但了解它們滅絕的過程,絕對具有借鑑意義!

希克蘇魯伯隕石造成了恐龍滅絕?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發現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八十年代被確定為是恐龍滅絕的原因,證據也不少,首先它的撞擊力量夠大,一顆大約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造成了一個180千米直徑的隕石坑,這個規模造成全球恐龍滅絕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另一個證據則是KT線,這一層沉積物中銥含量異常偏高,而這種元素在地殼中含量是很少的。

而在海地等多處發現的證據也指向了在6500萬年前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撞擊,產生的衝擊波直接就將數千公裡範圍內的一切都摧毀了,可不止恐龍哦,這包括白堊紀晚期的大量生物,而超音速傳播的衝擊波足以影響數千公裡範圍內的一切生物。但比較有意思的是,與恐龍滅絕幾乎同時,在印度外海也發現了一個超級隕石坑!

這個叫做溼婆隕石坑的規模明顯更大,撞擊坑直徑超過了400-600千米(地殼運動下已經變形),地質學家估計造成這個隕石坑的小行星直徑至少高達40千米,此後還造成了連續不斷火山噴發,其噴出物覆蓋了印度大陸,現在的徳幹高原黑色玄武巖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溼婆隕石坑構造的電腦影像,紅色為高度最高的地方;特殊的盆地構造也已標示。

所以古生物學家實在有些糊塗,到底是哪個坑導致了恐龍滅絕,不過也有學者指出溼婆隕石坑可能是個地幔熱柱的火山噴發口!

恐龍滅絕過程是怎麼樣的?

印象中的火山噴發可能是這樣,1815年4月5日–12日,坦博拉火山噴發,超過1000億立方千米的物質被排入大氣層,除了各地沉降的火山灰以及直接毀傷造成了7.1萬人以外,還造成了此後數年全球氣溫異常下降,因為大量火山灰進入了大氣環流,遮擋了陽光到達地面,全球氣溫下降5℃,北美甚至夏天暴雪,然後幾天後又高溫35℃以上,如此折騰導致全球大量人員因饑荒死亡!

所以恐龍應該不是凍死就是餓死的,這很容易理解,畢竟人類經歷過,比如1600年的南美於埃納普蒂納火山噴發也是這樣,那次造成了歐洲和特別是沙俄的大饑荒,這恐龍不像人類會儲備食物,而且小行星撞擊揚起的塵埃和次生的火山噴發更劇烈,估計恐龍先被凍死!

其實恐龍可能是熱死的!

美國密蘇裡大學地質科學教授肯尼斯·麥克勞德在2018年時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認為毀滅恐龍的是高溫而不是大家所想像的小冰期!他根據與恐龍滅絕同期的一個化石群分析了當時全球氣候變化的證據後,得出了恐龍可能死於後期超過十萬年高溫的結論。

這個化石群位於

突尼西亞埃爾的蓋夫遺址,有大量魚類骨骼、鱗片和牙齒咬痕化石,這個化石群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是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坑事件前後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記錄,研究人員分析了化石中不同的氧同位素含量,而這些同位素的含量揭示了當時溫升的記錄!

根據化石群數據的分析,麥克勞德認為在小行星碰撞地球後,北非地區大概溫升了5℃,澳大利亞海岸區域則上升10℃!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結果?這原因是小行星撞擊引發了超級火山噴發,向大氣層排入了難以估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氣體,這讓地球溫室效應進入短期不可逆的循環。

地球環境惡化,恐龍則沒有任何招架之力,所以在漫長的溫升中,恐龍走向了滅絕!這個結論對人類現今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人類當前也面臨了一個溫室效應的關鍵檔口,從工業革命以來,地球溫度已經上升了大約1.2℃,這是一個標誌,隨著溫度繼續升高,將會引發兩極冰蓋和北極永久凍土帶消融,這也會讓地球進入第四紀冰川期間冰期的溫室效應期,可能會讓人類面臨極其嚴重的結果。

溫室效應該不該重視起來,可能恐龍就是人類的前車之鑑,和它們不一樣的是,人類已經發展到了宇航時代,已經有能力來控制和解決溫室效應!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原來這麼痛苦
    那是一個昆蟲統治地球的時代,巨蟲時代結束之後,就迎來了更加輝煌的一個時代:恐龍時代。相信朋友們對於恐龍都非常熟悉,它們是人類現在了解最多,探索最多的遠古生物。科學家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通過研究這些化石,我們知道了6500萬年前那個輝煌的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恐龍是一種非常龐大的生物,最大的恐龍體長可達數十米,體高達10米以上。
  • 科學家: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過程是這樣的,原來這麼痛苦!
    恐龍是二疊紀末期三疊紀初期開始發展起來,經過上億年的延續,在白堊紀晚期,恐龍已經遍布全世界,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裡遊的,恐龍已經佔領了整個地球!可以這樣說,如果恐龍不滅絕,也許現在還真的能誕生恐龍人!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候有多痛苦?2公裡厚的巖層給出了答案
    因為恐龍家族是地球的第一代生物霸主,而人類是地球上的第二代生物霸主,作為同是地球上的生物霸主,肯定會特別關注對方,可惜的是作為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的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而在恐龍滅絕之前,恐龍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比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500萬年)還要多32倍,因此恐龍才引起人類的極大興趣,人類希望從恐龍身上研究出一些生物進化的規律,同時也希望能夠揭開恐龍滅絕的原因,避免人類重蹈覆轍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突然滅絕的
    這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並且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它在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了,因此恐龍的滅絕已成為生物學進化史上的一個謎。儘管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相關證據並試圖解決恐龍滅絕的原因,但這一謎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恐龍是如何突然消失的?目前,關於恐龍消失的最普遍讓人們接受的假設是「隕石撞擊」。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在了哪裡,為什麼沒有隕石?
    研究發現,該隕石坑形成於6500萬年前,是造成恐龍滅絕的那次隕石撞擊留下的坑洞。 小行星撞地球 據研究發現,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大小為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但撞擊後並沒有留下隕石,而是完全蒸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指出,超過10米以上的隕石撞擊將會在地球表面留下隕石。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哪去了,為什麼沒留下隕石?
    小行星撞地球據研究發現,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大小為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但撞擊後並沒有留下隕石,而是完全蒸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科學家指出,超過10米以上的隕石撞擊將會在地球表面留下隕石。但是我們知道,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卻沒有留下任何隕石,這個原因或許和當時的地球氣候有關。
  • 恐龍沒有滅絕!早在6500萬年前就演變成了高等生物,飛出地球
    ,不過很多生物在進化與演變的過程中就慘遭滅絕。後來科學家對於恐龍的滅絕也提出了很多猜想,有隕石撞擊說、物種鬥爭說、地磁變化說等等,但是至今恐龍滅絕還是一個謎題。有人猜想在6500萬年前恐龍根本就沒有滅絕,而是進化演變成了高級生物,乘坐了宇宙飛船離開了地球。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猜測呢?這主要是因為人類在地球上發現的恐龍化石實在是太少了,對於恐龍的研究也非常有限。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滅絕的?這種情況你不會想到
    地球誕生46億以來,生物系統有過幾次更新,也就是幾次生物大滅絕,最近的一次是6500萬年的恐龍大滅絕,對於恐龍的滅絕現代科學家有種種猜想和觀點,主流觀點是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的。大約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脫離了小行星帶的引力,然後向地球襲來,而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恐龍自然不知道一場滅絕大災難要降臨了。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已經1億多年前,它龐大的身軀讓恐龍成為了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和我們人類一樣。有的人說,恐龍雖然在地球上生活了1億多年,比人類在地球上的時間還要漫長很多,可是恐龍是沒有智慧的。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 6500萬年前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就滅絕了嗎?它們到底堅持了多久?
    按照進化論來說,任何生物都會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進化演變,這一點在人類的身上格外明顯。我們大約只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就創造出了如此發達的文明,那麼如果當時恐龍沒有消失,是否也會有如此成就呢?對此,科研人員也作出了以下的解釋。
  •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未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在這段漫長的時光裡,除了生物的進化之外,還有一些生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它們有的完全滅絕,有的進化成為了新的物種,距今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恐龍這種龐然大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而有科學家認為其實恐龍也有後代倖存下來,並且進化成為了我們身邊非常熟悉的動物。
  •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恐龍滅絕的發生,後來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探索,人類能夠在600萬年前誕生,我們最應該感謝的就是6500萬前那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為什麼這麼說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6500萬年前是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那個時期恐龍已經在地球生活了1.6億的時間。而人類其實也是哺乳動物,人類的祖先是由哺乳動物進化而來,那哺乳動物又是如何走上歷史舞臺,開始稱霸地球的?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嗎?可能另有其主!
    恐龍滅絕的原因,絕大部分的資料都認為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所致,當然這有切實的證據,不過讓各位比較意外的是可能有兩次小行星撞擊,但具體是哪次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兩次小行星撞擊相隔時間並不十分久遠。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嗎?可能另有其主!
    恐龍滅絕的原因,絕大部分的資料都認為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所致,當然這有切實的證據,不過讓各位比較意外的是可能有兩次小行星撞擊,但具體是哪次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兩次小行星撞擊相隔時間並不十分久遠。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如今它又在哪裡?
    滅絕原因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陸生爬行動物。在恐龍時代,強大的它們幾乎沒有天敵,生活在陸地、沼澤和淺水湖裡,食物很容易找到。按理來說,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恐龍已經統治了地球上億年時間,沒有什麼特殊原因不可能滅絕,但他們卻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裡突然消失了。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鳥類如何躲過了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答案隱藏在……
    來源:經濟日報鳥類如何躲過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一直困擾著科學家。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與鳥類親緣關係最接近的非鳥類恐龍至古鳥類的牙齒演化特徵進行了探討,揭示鳥類與恐龍之間食性的差異很可能是其倖存至今的關鍵。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BMC進化生物學》上。65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和火山爆發導致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失去食物來源,植食性恐龍飢餓而死。
  • 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是多長?
    有的說法認為由於地殼受到水平方向的擠壓,巖石受到劇烈變形,大規模隆起,平地上出現了很多的高山,導致氣候變得非常乾燥寒冷,恐龍由於無法適應氣候的變化滅絕了。 隕石撞擊說 科學界普遍認為隕石撞擊是6500萬年前恐龍毀滅的主要原因。 一顆長達10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40公裡的速度撞擊到了現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這裡有一個非常巨大的隕石坑,直徑大約有180公裡,深900米,是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在挖掘石油的時候發現的。
  • 6500萬年前的彈痕,這才是殺死恐龍的真相?誰6500萬年前開了一槍
    恐龍作為上一個時代的霸主,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很威猛的,所以我們也很好奇如此強大的生物到底是怎樣滅絕的。世界各地都出土了不少恐龍化石,但其實憑我們現在的恐龍復原技術得到的信息也不是完全準確的。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幾百萬年前人類才出現,這之間間發生了什麼
    根據科學家的統計,在地球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的物種大滅絕。五次物種大滅絕讓地球上的物種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物種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另一些物種重新出現,在地球這個大舞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