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的大災變,除了隕石威力大,恐龍運氣還差到了極點

2020-11-21 騰訊網

相比於恐龍統治地球1.4億年的歷史,人類兩百多萬年的發展進化史簡直短的可憐;恐龍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那場大災變中滅絕,滅絕說法挺多,受到最多支持的當屬小行星撞擊地球。

眾多學者認為這顆隕石就是大約6576萬年前撞擊墨西哥的那個至少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留下一個直徑180公裡的撞擊坑。

隕石撞擊坑

人們今天從化石上一窺這些史前巨獸的面貌,從眾多恐龍相關的影視劇就可以看出今天人們對恐龍的濃厚興趣。

不過想一下,人類或者哺乳動物都要感謝那場災變,要不然在這些食物鏈頂端霸主的壓制下,自己就只能呆在食物鏈底層瑟瑟發抖。

很少有地質事件能像6500萬年前的那次為人熟知,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造成當時超過70%的物種滅絕。

今天估算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時的威力相當於100兆噸TNT當量,人類歷史中最強的人造爆炸物是沙皇炸彈,爆炸威力達到5000萬噸TNT當量;把沙皇炸彈當成一個單位的話,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的能量是200萬顆沙皇炸彈。

本來威力就足夠驚人,科學家發現恐龍遭遇這顆隕石時還特別倒黴。

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這顆小行星以最壞的角度造成了最大的破壞!

小行星撞擊的威力一方面取決於其速度和質量大小,另一個關鍵因素還有它和地球之間的撞擊角度;通過研究其撞擊軌跡,可以更好地了解撞擊如何影響它下面的行星以及撞擊後物質是如何分散的。

這顆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坑因墨西哥當地小村子希克蘇魯伯而得名,隕石坑現在已經看不見了,在六千多萬年的歲月中,它被埋在幾百米深的沉澱物下面,今天肉眼是無法直接看到這個隕石坑的面貌的。

重力異常區

今天之所以被發現要歸功於石油勘探人員,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地質學家在墨西哥灣利用飛機進行地磁學調查,幫石油公司找石油,地磁數據顯示在尤卡坦半島外海的海床下有一個直徑達70公裡的對稱環狀地形,只有海上的並不完整,只看海裡的這個圓坑好像缺了一大塊。

希克蘇魯伯撞擊坑大致範圍

通過結合尤卡坦半島重力異常圖,地質學家發現尤卡坦半島也有一個弧狀區,兩者組成一個完整的圓形結構,直徑達180公裡。今天通過觀察這個隕石坑的幾何外形和結構,就有可能用計算機模擬測試小行星的軌跡,看看哪一個更有可能留下現實中觀察到的那個地球疤痕。

科學家們在2016年正式開始做這個事兒,國際海洋發現計劃和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共同組織的對希克蘇魯伯撞擊坑的聯合科考。在海上對隕石坑開展了大量鑽探取樣。

當時得到的鑽探樣本

這次科考也很順利,保存在海床下數百米的樣本都很完整,科學家最終完成了這個撞擊模型。

模型顯示,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隕石在一分鐘內被粉碎,地表上形成一個大約30公裡深的空腔。

撞擊模擬

在接下來的兩分鐘裡,這個空腔的底部被反推到了超過海拔10公裡的高度。

然後在之後兩分鐘,空腔中央隆起的部分向外塌陷,形成了內部的峰環。

這次撞擊的威力非常驚人,一分鐘內直接從地表穿透三十公裡,甚至把地球的部分地幔掀了起來,地幔在地殼表面下一層,位於地下30多公裡深處。

通過超級計算機計算,當時隕石相對於地面不同角度的撞擊會有很大的差異,希克蘇魯伯峰環的形狀和連續性表明,這顆小行星的撞擊角度在60度到45度之間。如果峰環在某個地方被截斷形成馬蹄形,那就意味著角度較淺,角度小於三十度。

通過觀察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心、峰環和地幔隆起的相對位置,它們都存在一定的偏移,其方向都指明小行星來自於東北方。

計算顯示,在60度到30度之間的撞擊會比垂直角度(90度)或小角度(15度)釋放更多的氣體和更多的拋射物。當隕石方向與地球表面呈60度時,將導致巖石最有效的蒸發,有毒氣體和塵埃將投射進大氣影響全球。

恐龍運氣差到了極點,不僅隕石撞擊角度很差,當時的撞擊區域正是一個更容易釋放有毒物質的地方,而且在撞擊過程中非常有效地釋放了有毒物質,導致恐龍遇見了最糟糕的情況。

這些有毒物質主要是硫化物,其次釋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也嚴重影響了氣候,海量的硫造成全球範圍內的酸雨,研究團隊估計當時有 3250 ± 1300 億噸的硫被拋射進大氣,造成當時持續幾十年的低溫。

極大的撞擊波很可能引發了各地的地震與火山爆發,讓當時的地球生態雪上加霜,大量酸雨和大氣中的陰霾妨礙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食物鏈上層的大型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也跟著滅亡,造成生態系統的瓦解。小型哺乳動物因禍得福,在這場大災變中得以倖存並壯大。(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參考資料:

《A steeply-inclined trajectory for the Chicxulub impact》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的大災變,除了隕石威力大,恐龍運氣還差到了極點
    相比於恐龍統治地球1.4億年的歷史,人類兩百多萬年的發展進化史簡直短的可憐;恐龍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那場大災變中滅絕,滅絕說法挺多,受到最多支持的當屬小行星撞擊地球。不過想一下,人類或者哺乳動物都要感謝那場災變,要不然在這些食物鏈頂端霸主的壓制下,自己就只能呆在食物鏈底層瑟瑟發抖。很少有地質事件能像6500萬年前的那次為人熟知,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造成當時超過70%的物種滅絕。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在了哪裡,為什麼沒有隕石?
    小行星撞地球 據研究發現,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大小為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但撞擊後並沒有留下隕石,而是完全蒸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指出,超過10米以上的隕石撞擊將會在地球表面留下隕石。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哪去了,為什麼沒留下隕石?
    小行星撞地球據研究發現,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大小為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但撞擊後並沒有留下隕石,而是完全蒸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科學家指出,超過10米以上的隕石撞擊將會在地球表面留下隕石。但是我們知道,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卻沒有留下任何隕石,這個原因或許和當時的地球氣候有關。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嗎?可能另有其主!
    恐龍滅絕的原因,絕大部分的資料都認為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所致,當然這有切實的證據,不過讓各位比較意外的是可能有兩次小行星撞擊,但具體是哪次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兩次小行星撞擊相隔時間並不十分久遠。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嗎?可能另有其主!
    恐龍滅絕的原因,絕大部分的資料都認為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所致,當然這有切實的證據,不過讓各位比較意外的是可能有兩次小行星撞擊,但具體是哪次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兩次小行星撞擊相隔時間並不十分久遠。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突然滅絕的
    這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並且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它在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了,因此恐龍的滅絕已成為生物學進化史上的一個謎。儘管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相關證據並試圖解決恐龍滅絕的原因,但這一謎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恐龍是如何突然消失的?目前,關於恐龍消失的最普遍讓人們接受的假設是「隕石撞擊」。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如今它又在哪裡?
    恐龍滅絕的時期,所以也被稱為「恐龍大滅絕」。在此之前,地球曾經的霸主恐龍統治了地球長達一億六千三百萬年,要知道,我們人類從誕生至今也不過幾百萬年。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從書裡,或者電視裡了解了恐龍,為我們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埋下了好奇的種子。那麼,從第一隻恐龍出現,到最後一隻恐龍轟然倒地,這上億年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它們就此滅絕了呢?
  • 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是多長?
    大約在2.4億年前,恐龍開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主宰了地球整整1.75億年之後,地球的平靜被打破了,一顆隕石砸向地球,宣告著恐龍時代的結束。但是到目前來說,人們最為普遍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 隕石撞擊說 科學界普遍認為隕石撞擊是6500萬年前恐龍毀滅的主要原因。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隕石,撞擊地球形成了四川盆地?
    2.3億年前地球的第一代霸主恐龍開始出現,恐龍是體型極為龐大、擁有尖牙利齒和具有很強攻擊力的史前生物,雖然它們沒有智慧,但是憑藉龐大的身軀讓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1.6億年之久,如果不是6500萬年前的那顆隕石,恐龍統治地球的歷史將會更加悠久,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在6500萬年前,一顆從太空中闖入地球引力範圍的隕石最終撞向地球
  • 鳥類如何躲過了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答案隱藏在……
    來源:經濟日報鳥類如何躲過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一直困擾著科學家。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與鳥類親緣關係最接近的非鳥類恐龍至古鳥類的牙齒演化特徵進行了探討,揭示鳥類與恐龍之間食性的差異很可能是其倖存至今的關鍵。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BMC進化生物學》上。65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和火山爆發導致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失去食物來源,植食性恐龍飢餓而死。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漲知識|鳥類如何躲過了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答案隱藏在……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鳥類如何躲過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一直困擾著科學家。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與鳥類親緣關係最接近的非鳥類恐龍至古鳥類的牙齒演化特徵進行了探討,揭示鳥類與恐龍之間食性的差異很可能是其倖存至今的關鍵。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BMC進化生物學》上。65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和火山爆發導致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失去食物來源,植食性恐龍飢餓而死。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原來這麼痛苦
    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生物能夠從數十億年前一直延續到現在,生命之路就是一條不斷進化的道路,舊生命物種的滅絕消失,新生命物種的誕生,這是生命的一種進化升華。只有如此,地球生命才能夠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豐富,最後誕生智慧生命人類。人類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高級智慧生命,所以,我們對陸地生物史是非常關注的。
  •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間,小行星撞擊,隕石,恐龍滅絕的真相​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小行星或隕石的撞擊等滅絕事件導致的。少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病毒,或傳染病導致的,但這種可能性不大。《海奧華預言》一書並沒有特別提到恐龍的滅絕。不過,Tom Chalko在其網站上寫道,"在大約500萬年前的時候,地球2顆小衛星中的一顆(2個月亮中的一個)撞向地球,造成全球大災難、洪水等,恐龍就滅絕了。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幾百萬年前人類才出現,這之間間發生了什麼
    根據科學家的統計,在地球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的物種大滅絕。五次物種大滅絕讓地球上的物種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物種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另一些物種重新出現,在地球這個大舞臺亮相。
  • 如果滅絕恐龍的隕石沒有撞上地球,現在的人類會是什麼樣子?
    6500萬年前的一天,一顆寬度6英裡(10公裡),重達2兆噸的隕石突然進入地球引力範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這顆隕石以超過40倍音速(20公裡/秒)的速度衝向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完全無法阻擋這樣龐大體積的隕石,只能任由它進入並劇烈燃燒。這顆燃燒的隕石表面溫度達到了3萬5千度,還拖著一條長達3.5萬英尺的超長尾巴。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候有多痛苦?2公裡厚的巖層給出了答案
    因為恐龍家族是地球的第一代生物霸主,而人類是地球上的第二代生物霸主,作為同是地球上的生物霸主,肯定會特別關注對方,可惜的是作為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的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而在恐龍滅絕之前,恐龍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比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500萬年)還要多32倍,因此恐龍才引起人類的極大興趣,人類希望從恐龍身上研究出一些生物進化的規律,同時也希望能夠揭開恐龍滅絕的原因,避免人類重蹈覆轍
  • 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突然滅絕,恐龍大滅絕背後故事
    從第一隻恐龍的誕生,到最後一隻恐龍的倒下,恐龍經歷了長達1.6億年的輝煌統治地球的歷程,為什麼這個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龐大古老生物會突然走向命運的終結呢?細數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 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突然滅絕,恐龍大滅絕背後故事
    我們的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期間孕育了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也是最有名的就屬於恐龍了。恐龍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晚期,距離現在2億3500萬年前,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發生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所以說恐龍大滅絕並不是恐龍一種生物滅絕了,白堊紀生物大滅絕為地球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地球上大約有75%到80%的生物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