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
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頃刻間,約有90%的海洋生物物種以及75%的陸地生物在地球上徹底銷聲匿跡,令絕大多數生物面臨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發生了突變以及沙漠的範圍普遍擴張,再加上火山爆發等現象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所致,科學家們曾在二疊紀末期的巖石樣本中發現,該時期部分區域的氣候產生了明顯變化,使得地球兩極出現了巨大的大陸冰川,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冷,大多數生物因為無法適應氣候變化,從而面臨滅頂之災,二疊紀時期的盤古大陸屬性導致海面上的雨水以及霧氣無法進入大陸內部,使得部分地區氣候乾燥,造成了土地沙漠化等嚴重現象,令多數動植物走向滅絕。
火山劇烈爆發後將噴出的大量火山氣體、火山熔巖以及巖石碎塊等物質擴散至大氣層後,令多數動物窒息而死,甚至覆蓋住了大量的太陽光,導致全球氣溫下降,科學家曾在西伯利亞地帶探索到該時期火山爆發時產生的樣本,除此之外,二疊紀時期嚴重的大陸漂移與海平面下降等現象也是令眾多生物走向滅絕的原因之一,我們都知道二疊紀時期的大陸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塊巨大的陸塊屬於聯合古陸,由於劇烈的地殼運動,使得海岸線以及大陸架呈直線趨勢減少,使地球的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迫害,不少古生物也因此失去了適宜的生存空間,當海水覆蓋的大陸面積不斷裸露,更嚴峻的現象也會相繼出現。
此時,海底有機質將會發生氧化反應,也就意味著廣闊的海床煤層區在此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大氣層中的含氧量也會因此相應減少,這些現象都會對陸地生物的生存環境產生一定影響,絕大多數單弓類爬行動物的死亡原因是此時的大氣層成分發成了巨變,因為它們與其它生物相比,所需的氧氣供應量更高,隨後伴隨著溫度不斷增高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現象,使得一大批陸地生物瀕臨滅頂之災,也令海洋面臨缺氧從而產生了大量的死亡地帶,科學家指出,地層中沉積了大量的富有機質頁巖就是這場災難最有利的證據,史無前例的二疊紀時期生物大滅絕事件的意義極其深遠,這是因為當大多數的生物面臨滅絕危機後,地球物種也迎來了質變。
地球的歷史從古生代進階至中生代,通過這次改版,使爬行動物們在三疊紀時期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恐龍等哺乳動物相繼出現後,地球也逐漸從生物大滅絕的陰影中脫離出來,隨著生物們不斷的進化,也為人類的起源奠定了基礎。部分科學家認為,隕石等撞擊事件很可能就是地球二疊紀末期令生物面臨大滅絕的罪魁禍首,這顆隕石在撞擊時能夠產生毀滅性極強的衝擊波,從而導致了強烈的氣候變化以及大批生物死亡等現象,目前,人類已經收集到部分相關證據,即使如此,一部分科學家還是認為這場災難是由地球的自然現象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