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是否在3.6億年前導致了地球的大滅絕?

2020-09-03 天文在線

化石記載了地球臭氧層受到長期破壞。

一顆恆星的爆炸性毀滅,這是一位科學家對超新星的解釋說明。

在地球上,一件最糟糕的毀滅性消失事件是由一顆很遙遠的恆星觸發引起的。

距今3.6億年前,在泥盆紀大約有75%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 。

至今為止,巖石保存了成千上萬的孢子,它能由紫外線輻射而出現,這表明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受損。

有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破壞性力量可能來自很遙遠的地方。

相關事件,超新星爆炸的景象,基於地球的災難,例如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全球變暖都能破壞臭氧層,但是這些事件到現在為止仍未得出結論,存在疑問;以上是由從事相關質子運動的天文學家發表了他的見解。

然而,Field提到:大約在地球65光年時,一個或多個超新星爆炸均可觸發臭氧層缺失;Adrienne,與Field一個研究小組的畢業生也發表了同樣的話:把這些形象化,能夠威脅今天地球,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參宿四,距離我們600光年遠,一旦爆炸距離就25光年而已。

恆星的死亡?

研究組成員發表說:超新星爆炸能夠結束像參宿四這樣巨大的恆星,也能夠強有力地破壞地球生物;高能量的紫外線,X射線和Y射線傳遞了第一衝擊力,第二來自成千上萬的帶電粒子,這些都加速了超新星的巨大爆炸。這些混合物至少破壞地球臭氧層10萬年。

化石記載了在大約30萬年前的泥盆紀,生物的多樣性大量下降,這也被稱為「魚世紀」,是由於魚的多樣性。因此,泥盆紀的消失可能參與了幾起詭異事件,或者是兩起或更多的距離相近的超新星爆炸。

「這是完全可能的。」來自Fields實驗室的另一名畢業生,研究合著作者JesseMiller說道:「大質量恆星通常與其它大質量恆星成團出現,在第一次爆炸發生後不久可能出現其它超新星的誕生。」

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方法來驗證他們的假設:尋找泥盆紀晚期巖石與化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鈽-244和釤-146。(同位素指同一化學元素的原子核中中子數不同。)

「這些同位素如今是不能天然出現在地球上的,他們出現在這裡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宇宙爆炸。」 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本科生,研究合著作者ZhenghaiLiu在同一篇報告中提到。

研究團隊人員聲稱該調查尚未開始。

超新星vs. 地球

菲爾德實驗及其團隊不是第一批尋找超新星與生物滅絕之間可能關係的研究人員。比如最近另一支團隊提出超新星可能與發生在大約260萬年前上新世晚期的小規模生物滅絕有關。

基於前文所述有記錄證明的大量死亡實例,這種想法並不單單是無稽之談。66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著名的導致非鳥類恐龍死亡的生物大滅絕就極有可能是由一顆直徑6英裡(10千米)的彗星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

「我們研究傳達的主要信息是地球上的生命並不是孤立存在的。」Fields說道:「我們是廣袤宇宙中的文明,宇宙也在幹預著我們的生活,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幹預難以察覺,但有時也是迅猛而激烈的。」

泥盆紀晚期與白堊紀晚期的滅絕事件是科學家約定俗成已承認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中的兩次。然而現在越來越多人達成共識,隨著全球變暖以及棲息地的破壞,我們現在正經歷由人類活動引發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作者: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橫行於世的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上地球生命史的舞臺。但是,這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其中的一次。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
  • 超新星爆發,或導致3.6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洗牌?還會來一次嗎?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
  • 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3.59億年前泥盆紀滅絕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它被列為地球上生命的五種重大滅絕之一一個超新星爆炸,造成大質量恆星距離地球65光年的死亡,似乎有這個時期地球上的生命抽取。滅絕事件對溫水海洋生物影響最大。 恆星爆發時產生的致命宇宙射線會撞擊地球,使許多生命喪命。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 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3億年前75%地球生命滅絕原因:25光年內出現至少一顆超新星
    編者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8月解讀了泥盆紀末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指出超新星可能導致了這次生命大滅絕,與地球的距離在25光年之內。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18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可能找到了,距今3.7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大約75%的地球生命在這次事件中消失。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地球臭氧層經歷了長時間的波動,這說明這次生物大滅絕有可能是超新星導致的。超新星是恆星死亡的信號,超新星爆發可釋放出致命的輻射,破壞DNA鏈,導致物種滅絕。
  • 超新星爆發導致了近4億年前的滅絕事件?
    伊利諾伊大學、厄班納-香檳分校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布賴恩·菲爾茲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探討了天文活動對3.59億年前的滅絕事件負責的可能性。菲爾茲說:「大規模火山爆發和全球變暖等於地球的災難,但是這些災難的證據在所述的時間間隔內沒有結果。」
  • 3.59億年前,地球周邊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毀掉72%的物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地球46億年的演化史中,地球並不是一直都非常的太平,在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就曾經發生五次生物大滅絕。有關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研究之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3.59億年前的大滅絕發生了什麼。3.59億年前,地球72%物種被毀滅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整個大滅絕一共持續了200多萬年,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海洋生物,因為從地球演化史來看,泥盆紀時期主要就是海洋生物蓬勃發展的時期,泥盆紀也被稱作「魚的時代」。
  •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元兇終於找到,原來藏在地球附近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致使地球物種凋零,如今雖然看起來物種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之前相比較起來,已經不足1%了,若是那些物種還在,人類還依舊是地球的統治者,地球才真正是奇妙不可言了。 歷史上的多次大型災難的源頭幾乎都是冰河時期,比如二疊紀三疊紀時期,但發生於3.6
  •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元兇終於找到,原來就藏在地球附近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致使地球物種凋零,如今雖然看起來物種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之前相比較起來,已經不足1%了,若是那些物種還在,人類還依舊是地球的統治者,地球才真正是奇妙不可言了。只可惜,掌控地球的從來都不是自詡的統治者,哪怕人類依然,若是地球上爆發了大型的自然災難,比如超級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冰河時期等等,都會讓地球危險至極。人類該慶幸的是,自誕生以來的數百萬時間裡,並未真正經歷過恐怖的自然災害襲擊。然而也許也不遠了!
  • 距離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隨著泥盆紀晚期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了,大約在3.59億年前,在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之一。科學家們現在說,造成這麼多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地球。事實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來自我們的太陽系。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為何說今天的地球,正在重複3.6億年前「物種大滅絕」
    ,不需要小行星的撞擊依然可以完成,我們地球現在正處在物種大滅絕的階段,雖然整個過程需要幾百萬年,但是如果和地球45億年相比,也就是一瞬間。3.6億年前生物大滅絕,和我們今天非常相似,沒有板塊大規模移動,海水當中PH值也沒有大的改變,但是在這次風平浪靜當中,在一兩百萬年的歷史當中,導致75%的物種大滅絕。科學家們把這次危機稱為,生物多樣性危機。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超新星爆炸造成地球的生命大滅絕
    超新星爆炸可能造成地球上259萬年前發生滅絕事件。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
  • 研究顯示,爆炸的恆星可能導致地球大滅絕
    存在的威脅如果您用同一句話說「大滅絕」和「空間」,那麼大多數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小行星對地球的影響——即使恐龍迷們想到了Chicxulub隕石坑,而流行文化迷們也想起了電影例如《深度衝擊》或《世界末日》。3.59億年前發生了更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這稱為Hangenberg事件,它標誌著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界限。Hangenberg事件影響了海洋和陸地生物群落,消滅了97%脊椎動物物種。大約一千萬年前發生的克爾瓦瑟(Kellwasser)滅絕事件可能由小行星撞擊引起。但是,尚未發現Hangenberg事件的正確時間。
  • 研究稱超新星爆炸可能導致史前地球大滅絕
    生命科學報導,大規模滅絕事件導致大約3.58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物種被消滅,這可能是由於遠離我們星球的深空某處發生了災難性事件引起的。據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指出了化石植物孢子中留下的線索,這些線索可以追溯到泥盆紀和石炭紀時期的邊界,並且顯示出紫外線破壞的跡象,表明某種原因導致了對植物的長期破壞。當時地球的臭氧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