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元兇終於找到,原來藏在地球附近

2020-09-12 科學飛行者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致使地球物種凋零,如今雖然看起來物種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之前相比較起來,已經不足1%了,若是那些物種還在,人類還依舊是地球的統治者,地球才真正是奇妙不可言了。只可惜,掌控地球的從來都不是自詡的統治者,哪怕人類依然,若是地球上爆發了大型的自然災難,比如超級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冰河時期等等,都會讓地球危險至極。人類該慶幸的是,自誕生以來的數百萬時間裡,並未真正經歷過恐怖的自然災害襲擊。然而也許也不遠了!

歷史上的多次大型災難的源頭幾乎都是冰河時期,比如二疊紀三疊紀時期,但發生於3.6億年前的災難卻一直眾說紛紜,直到近幾年答案才慢慢統一,可依舊存在疑點。

泥盆紀晚期滅絕持續時間長達2000萬年,相比較二疊紀和恐龍滅絕時期,海洋生物死亡的數量佔據主體。科學家給出的原因是大氣平衡被打破了,由於海洋中的綠色植物將二氧化碳氣體牢牢的鎖定在海底,以致於地球氣溫驟降,變成了一顆冰天雪地的星球,但另一部分科學家卻表示不贊同,因為在泥盆紀-石炭紀的界線中的植物種子有被嚴重輻射過的痕跡。

這說明地球曾經歷過紫外線的劇烈照射,也就說明了臭氧層或出現了漏洞,但什麼會致使臭氧層破損呢?比如溫室效應,但先前也說了地球氣溫驟降,這二者不免就相駁了。那麼還剩下一種可能,在距離地球大約65光年處有一顆超新星爆炸,或許不止一顆。正是它們距離爆炸時產生的巨大能量,輻射到了地球,才導致了那場災難。

顯然這種解釋似乎更符合情理,但同樣也缺乏證據,除非科學家真能找到這顆超新星,不過因為經歷了3.6億年的時間,對方多數已經成為了中子星或者黑洞,但難度也未免也太大了一點,因此也就只能繼續存疑了,不知道大家對泥盆紀晚期滅絕原因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元兇終於找到,原來就藏在地球附近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致使地球物種凋零,如今雖然看起來物種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之前相比較起來,已經不足1%了,若是那些物種還在,人類還依舊是地球的統治者,地球才真正是奇妙不可言了。只可惜,掌控地球的從來都不是自詡的統治者,哪怕人類依然,若是地球上爆發了大型的自然災難,比如超級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冰河時期等等,都會讓地球危險至極。人類該慶幸的是,自誕生以來的數百萬時間裡,並未真正經歷過恐怖的自然災害襲擊。然而也許也不遠了!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橫行於世的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上地球生命史的舞臺。但是,這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其中的一次。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
  • 超新星是否在3.6億年前導致了地球的大滅絕?
    距今3.6億年前,在泥盆紀大約有75%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 。至今為止,巖石保存了成千上萬的孢子,它能由紫外線輻射而出現,這表明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受損。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方法來驗證他們的假設:尋找泥盆紀晚期巖石與化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鈽-244和釤-146。(同位素指同一化學元素的原子核中中子數不同。)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
  • 超新星爆炸或是3.59億年前地球一次物種滅絕的「元兇」!
    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致命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而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一假設。 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Brian Fields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3.59億年前泥盆紀和石炭紀之間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與天文事件有關的可能性。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新研究表明:它引發了3.6億年前大滅絕事件
    在地球的歷史上,一共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事件,都會導致絕大部分生物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地球的生態圈重新洗牌,新的生物開始崛起。不過,奇怪的是,發生於大約3.6億年前的晚泥盆紀大滅絕事件,卻始終是一個謎。
  • 新理論稱超新星爆炸曾引發泥盆紀晚期地球上的滅絕事件
    根據伊利諾伊大學研究人員本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附近一顆恆星的超新星爆炸可能在數億年前造成了地球上的滅絕事件。這裡研究的事件發生在泥盆紀晚期,"在泥盆紀-石炭紀邊界附近的滅絕事件中達到高潮"。本周發表的研究中顯示的證據表明,小行星撞擊事件並不是在遙遠的過去導致地球上大量生命死亡的唯一原因。
  • 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3.59億年前泥盆紀滅絕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它被列為地球上生命的五種重大滅絕之一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附近一顆恆星的爆炸可能引發了我們星球歷史上最嚴重的滅絕事件之一。泥盆紀時期始於世界上幾乎所有陸地集中到兩個大的超大陸,岡瓦納和歐亞大陸。這兩個機構隨後將組成一個單一的世界大陸Pangea。微小,無根的植物在乾燥的土地上吹滅。在六千萬年的歷史中,這個時代見證了第一批帶有種子的植物的興起,植物首次在其結構中使用了真木,並且出現了類似於蟎蟲的無翼小昆蟲。
  • 3.6億年前光景將重現?臭氧層幾乎耗盡,全球變暖引發生物大滅絕!
    地球歷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且大都與小行星撞擊、地質活動和火山噴發相關。發生在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生物大滅絕(第二次)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謎,因為沒有任何已知的自然災難時間與之對應。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顯示,這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很可能是由迅速變暖的地球氣候引發的,而臭氧層耗儘是最直接的原因。
  • 3.59億年前,地球周邊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毀掉72%的物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地球46億年的演化史中,地球並不是一直都非常的太平,在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就曾經發生五次生物大滅絕。有關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研究之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3.59億年前的大滅絕發生了什麼。3.59億年前,地球72%物種被毀滅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整個大滅絕一共持續了200多萬年,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海洋生物,因為從地球演化史來看,泥盆紀時期主要就是海洋生物蓬勃發展的時期,泥盆紀也被稱作「魚的時代」。
  • 科學家:地球可能已經進入第六次大滅絕了,元兇是誰?
    這個地球在宇宙中存在了46億年,我們不知道幾十億年前是否有過其他生命,只知道已知的古生物中,最早出現在6、7億年前。在這麼多年的期間裡,地球出現了多次不同類型的生物。它們此起彼伏,有的生命出現,有的生命消失。最可怕的是,地球還經歷過5次大滅絕,每一次都只有極少數倖存者留了下來。
  •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被找到,原來一顆超新星就能威脅地球生物
    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都導致地球上70%以上的生物滅絕,而滅絕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的物種登場。這次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大約3.2億年前的泥盆紀與石炭紀的過渡時期,海洋生物是這次大事件的主要受害者,因為經過考古研究發現,整個泥盆紀出現的海洋生物都陸地生物多得多,因此這個時代也被稱為「魚類時代」,海洋生物自然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還有研究指出,泥盆紀時期地球上的氣候較為溫暖,就連兩極地區也出現了春天般的溫暖。
  • 超新星爆發,或導致3.6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洗牌?還會來一次嗎?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橫行於世的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上地球生命史的舞臺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6600萬年前的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泥盆紀的時間為4.16億至3.58億年前,這個時候地球上的無脊椎動物非常多,魚類和陸生植物也開始大量出現,到了距今3.77億年的時候,生物滅絕現象開始了,一般認為這次的生物滅絕是由地球的「超級地幔柱」事件引起的,在相當於如今的西伯利亞大陸的位置,大量的熔巖從地下流出,巨大的火山徹底改變了地球環境,導致了很多的海洋生物的死亡。
  • 美國科學家發現「罕根寶事件」原因,超新星造成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泥盆紀的時間為4.16億至3.58億年前,這個時候地球上的無脊椎動物非常多,魚類和陸生植物也開始大量出現,到了距今3.77億年的時候,生物滅絕現象開始了,一般認為這次的生物滅絕是由地球的「超級地幔柱」事件引起的,在相當於如今的西伯利亞大陸的位置,大量的熔巖從地下流出,巨大的火山徹底改變了地球環境,導致了很多的海洋生物的死亡。
  • 地球上的十大生物滅絕事件
    巨大的氧化危機(23億年前)生命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發生在25億年前,當時細菌進化出了光合作用的能力,也就是說,利用陽光分解二氧化碳並釋放能量。不幸的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副產品是氧氣,它對35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的厭氧生物體是有毒的。在光合作用進化兩億年後,大氣中積累了足夠的氧氣,使得地球上大多數厭氧生物滅絕了。
  • 鄧氏魚在泥盆紀大滅絕中消失,如今的人類,面臨著和它一樣的問題
    並不是,在3.6億年前的泥盆紀,蜻蜓都長達一米,因為它們生活在特殊的富氧環境裡。海洋裡的生物則以鄧氏魚為尊,它的體長在10米左右。鄧氏魚的恐怖,鯊魚最清楚,那時候的鯊魚無一例外,都是鄧氏魚的食物。科學家將鄧氏魚的化石復原後,其長相實在不敢恭維。不過對於鄧氏魚來說,長得醜還能嚇嚇其他魚類,方便它捕食。海洋的魚類就這樣在鄧氏魚的陰影下活著,直到有一天,鄧氏魚突然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