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內5次超新星爆發!這個星系厲害了

2020-12-05 解仁江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

原作:MATT WILLIAMS

翻譯:馬玥

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黃卓爾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李子琦

原文連結: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44303/this-galaxy-has-been-home-to-5-supernovae-in-the-last-20-years/

相比於安靜逝去,有些恆星更喜歡用爆炸的形式來個華麗謝幕——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超新星」。當恆星耗盡燃料、經歷引力坍縮時,恆星的外層會被巨大的爆炸吹飛,從數十億光年之外都能看到。NASA自幾十年前就開始對銀河系之外的星系進行監測,並發現了大量的超新星現象。在過去的20年中,哈勃空間望遠鏡一直在監視NGC5468——一個位於室女座、距我們約1億3000萬光年的中間旋渦星系。這20年間,NGC5468共經歷了5次超新星爆發。並且,由於這個星系和我們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垂直的,天文學家得以細緻入微地觀察它和它的超新星們。

某些情況下,恆星會在消耗掉所有的氫和氦燃料後走向他們生命的盡頭,並形成超新星。這類超新星被稱為「II型超新星」。根據質量的不同,恆星的遺骸會形成中子星或是黑洞。而在其他大多數情況下,恆星會成為超新星是因為它們吸走了其雙星伴侶的物質,這就是「I型超新星」。此時,雙星系統中的一方已經邁過超新星階段,形成白矮星或黑洞;當其伴星按主序膨脹為紅巨星時,白矮星或黑洞的引力就開始吸積紅巨星表面的物質,並把紅巨星逐漸拽成「盤子」形狀。隨著時間流逝,白矮星/黑洞從紅巨星那裡吸走的物質越來越多,直至無法承受,在核心引發一場逃逸核聚變,形成超新星。無論是哪種超新星,其爆發達到的亮度都可與整個星系的亮度相匹敵。

藝術家繪製的II型超新星印象圖。

圖源:ESO

在過去20年對NGC5468的監測中,上述兩類超新星爆發都曾被觀測到。這五次超新星爆發分別被編號為SN1999cp、SN2002cr、SN2002ed、SN2005P, 以及SN2018dfg。

對其他星系超新星爆發的觀測指向了幾個重要問題:銀河系的恆星演變為超新星的頻率是多少?什麼因素會影響星系中恆星變為超新星的概率?可以說,至少在現有的觀測水平下,銀河系並沒有經歷太多的超新星爆發。事實上,人類上次目擊超新星爆發已經是400多年前的事情了!

Ia型超新星。白矮星從它的紅巨星伴星那裡不斷吸積物質,直至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並發生爆炸。

圖源:NASA/CXC/M. Weiss

其中一個目擊者就是著名的天文學家約翰·克卜勒。1604年10月9日,他在自己位於布拉格的天文臺觀測到了一個明亮的天體,之後就不知疲倦地對其進行跟蹤觀測,直到它兩年後消失為止。他的觀察記錄載於1606年出版的《蛇夫座足部的新星》(De Stella nova in pede Serpentarii)中。

之後,這顆超新星被命名為「克卜勒超新星」,並成為了伽利略日心說模型的有力論據。同時,它也是銀河系中目前為止最後一顆可被肉眼觀測到的超新星。在它之後,和我們距離最近的超新星就是1987年觀測到的SN1987A了。

SN1987A是一顆II型超新星,位於距地球約20萬光年的矮星系——大麥哲倫雲。這裡有個問題需要澄清一下,因為上述介紹可能會給人「留下銀河系的超新星一定比其他遙遠星系的容易觀測」的印象。但這是錯的。

這和天文學家難以測定銀河系的實際大小和密度是一個道理。簡單點說,我們是「當局者迷」——我們自己就在銀河系裡面呢!由於地球自身就位於銀河系恆星盤中,觀測銀河系恆星盤其他眾多恆星實際上是十分困難的。

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觀測到的克卜勒超新星殘骸。

圖源:NASA/CXC/NCSU/M.Burkey

那些亮度更高、距太陽系更近的恆星,會遮蔽那些較為黯淡且距離較遠的恆星。同時,銀河系中心的膨脹結構使得我們無法觀測到銀河系另一端的情況。因此,對銀河系進行精確的測定和觀察就更加困難了。

幸運的是,2006年,一支由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領導的、專攻天體物理學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歐洲空間局Integral satellite的數據,測算了超新星爆發的頻率。基於分析,他們斷定銀河系平均每50年會發生一次大質量恆星爆發。

換句話說,NGC 5468用20年就辦到了銀河系250年才能辦到的事情(也就是銀河系的12.5倍)。這讓人不免相形見絀。好在,科學家已經大概知道銀河系的下一次超新星爆發會發生在哪裡了——距地球約8000光年的一個三合星系統。

這個三合星系統的官方名稱是2XMM J160050.7-514245,別名則是「阿匹卜」(Apep,古埃及蛇神)。「阿匹卜」是個快速旋轉的沃爾夫-拉葉星(包括一顆主星和兩顆伴星,被大團風車狀塵埃包圍),一旦開始引力坍縮,就可能會產生持續時間較長的伽馬射線暴。

在未來的數十萬年內,「阿匹卜」將演化為超新星,那將會是紀念性的事件。不只是因為他將成為銀河系第一個可觀測的伽馬射線暴,更因為它的持續時間很長,足以讓天文學家對其進行研究。希望人類或者別的什麼物種到時候能為此慶賀吧。

一如既往,對其他星系的觀測能夠幫助我們加深對銀河系的了解——在我們能踏出銀河系、從外部觀測它之前。

責任編輯:馬玥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持有玻璃梅森罐子的人的剪影

攝影師:Rakicevic Nenad

轉載自Pexels素材網站

相關焦點

  • M61室女座旋渦星系超新星爆發搶先看
    M61旋渦星系也被稱為NGC4303,1779年5月5日義大利天文學家巴納布斯·奧利亞尼(Barnabus Oriani)正在追蹤那年出現的彗星
  • 為何某些星系富含超新星
    我們銀河系在近400年裡,都沒有觀測到一個超新星爆發。而有的星系比較熱鬧,比如位於室女座(Virgo)的一個螺旋星系M61,自1900年來已經觀測到8個超新星事件。天文學家很關注超新星事件,它們一般是大型恆星壽命到了終點所發生的事件。科學家猜測超新星多發是一個星系有活力、在多產新星的跡象。觀測數據顯示,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一般每一百年最多發生一個超新星事件。究竟星系內發生超新星概率為什麼不同,科學家還未有定論。
  • 銀河系每百年約發生3次超新星爆發,為啥400年來我們沒看到一次
    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所以當某顆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的時刻,它的亮度可以相當於整個星系的亮度,甚至比整個星系亮很多倍,並可持續個月甚至幾年才會逐漸衰減變為不可見。
  • 宇宙中最壯觀的爆炸,超新星爆發,其亮度可以照亮整個星系
    當一顆質量比太陽大幾倍的恆星能量耗盡的時候,它會進行一次十分壯觀的爆發——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是部分恆星演化末期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這種爆炸是十分明亮的,爆炸過程中產生的能量足以照亮整個星系。在這個過程中,輻射出的能量會超過太陽一生的總和。科學家將超新星爆發看作是僅次於宇宙大爆炸的重大事件。恆星進行超新星爆發的時候,所有物質會快速向外拋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 哈勃拍到旋轉星系NGC 5468正視圖 部分亮點為超新星爆發
    NGC 5468是距離地球大約1.42億光年、位於處女座星座(Virgo)的正視(face-on)螺旋星系。這個星系也被稱之為LEDA 50323或UGCA 384,由出生於德國的英國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於1785年3月發現。NGC 5468的寬度約為110,000光年,和我們的銀河系大小相當。
  • 哈勃揭示了伽馬射線爆發主星系中的第一個高解析度細節
    這是我們理解伽馬射線爆發及其周圍環境的重要一步,並為其祖先提供了可能的線索。1998年4月25日舉行了一次特別活動。在一個距離我們1.25億光年遠的星系中發生了伽馬射線爆發 - 從宇宙角度來說,我們的「後院」。伽馬射線爆發短時間內發射非常強烈的伽馬射線輻射,並且每天通過太空觀測站上的特殊伽馬射線探測器觀察幾次。
  • 參宿四的距離比以前估計的近,十萬年內將爆發超新星
    ,視星等在數月內下降了差不多兩個等級,人們一度猜測是超新星爆發的前奏。參宿四亮度變化的原因關於參宿四亮度變化的原因有很多解釋,比如星際塵埃的遮擋、參宿四自身物質的對流活動、超新星爆發前的星震等等,參宿四本身就是一顆變星,在過去幾十年內亮度發生過很多次變化。
  • 1987年2月23日 1987A超新星爆發
    1987年2月23日 1987A超新星爆發2017-02-23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1987年2月23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在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麥哲倫雲」中有一顆正在爆發的超新星。
  • 「超新星」是恆星生命的起點嗎,超新星爆發與黑洞有什麼關係?
    言歸正傳,我們抬頭看到的滿天星鬥,總數大約在7000顆左右,其中除了極少數的行星、衛星、彗星和星系之外,絕大多數都是恆星。超新星和超新星爆發恆星是宇宙中極為普通的天體,他們都是能夠依靠自身的核聚變反應發光發熱,太陽就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
  • 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超新星爆發
    1054 年7 月4 日金牛座爆發的一次超新星事件,在近代歷史上留下了廣泛的記載,中國人將其記錄為「客星」,在白天持續超過3周可見,在夜晚可見近兩年。美國原住民在壁畫上也記錄了這一事件。天文學家估計,在過去一千年來銀河系大約有50 顆超新星爆發,大約每20 年一顆。
  • 仙女座星系超新星爆發我們肉眼能看到嗎?75億光年外的都能目睹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最為劇烈的能量釋放方式之一,時間很短但是極其明亮,那麼如果在仙女座星系中爆發一顆超新星,我們在地球上不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嗎?其實光子的傳播並沒有限定的距離,只要它不被阻擋,就會一直傳播下去,超新星爆發的亮度極強,有的瞬間亮度會超越一個星系,個別極其明亮的甚至比一個星系還亮上百倍。
  • 瘋狂的仙女座星系M31N 2008-12a恆星 已爆發百萬年
    仙女座星系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大型星系,也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直徑約20萬光年,銀河系直徑是10~12萬光年。天文學家根據觀測推斷,數十億年後,仙女座星系將與銀河系相撞,最終合併成一個橢圓星系。仙女座對未來地球上的生命安全研究一直在論證中,使仙女座星系成為天文學家的重點觀測對象。
  • 在人類歷史上,有沒有遇到過超新星爆發事件?肉眼可以看見嗎?
    人類歷史上觀測到過很多次超新星爆發,幾乎每年都有數十次;但是在銀河系附近(包括大小麥哲倫星雲)爆發的超新星只有10顆,這10顆超新星爆發時肉眼可見,最近的一次編號為「SN 1987A」。「SN 1987A」是超新星的編號,「1987」表示在1987年爆發,「A」表示該年裡發現的第一顆超新星。
  • 超新星爆發的伽馬射線暴能提前預報嗎?
    超新星爆發摧毀行星,各位應該在《星際迷航11》中對超新星爆發印象頗深,羅慕倫人摧毀瓦肯星的真正原因就是原本史波克要前往拯救羅慕倫星,結果超新星提前爆發摧毀了羅慕倫星,然後倖存者遷怒於史波克的母星瓦肯星,引發了一系列的故事!
  • 最後的超新星:400年的爆炸成像
    在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意識到物體是一顆爆炸的恆星,他們稱之為克卜勒的超新星。自1604年事件以來,我們銀河系中沒有發現超新星。現在,三個強大的太空觀測站的共同努力已經產生了一幅彩色的畫面,描繪了一顆不斷膨脹的超新星的氣體和塵埃雲。該圖像有望幫助天文學家了解這些暴力和神秘的事件。
  • 超新星——參宿四要爆發了嗎?
    那麼,這一現象是否代表著其已經爆發為超新星呢?而這,有將會對地球和人類造成何種影響呢?別急,聽宇健給你慢慢道來。(你們也許是這個表情)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的位置,甚至連土星都會被其吞沒。像參宿四這樣的恆星壽命只有幾千萬年。
  • 超新星大爆發:科學家頭疼28年
    拍攝於2003年的1987A已經出現20多粒珍珠這個「珍珠項鍊」是用哈勃望遠鏡拍攝出來的最具有藝術魅力的一幅照片,它是用地面望遠鏡無法看清楚的。從此之後,哈勃望遠鏡養成了一個習慣,它幾乎每年都要給1987A拍攝一張照片,讓科學家好好研究這顆超新星。
  • 史無前例,這顆超新星的出現,與早期星系形成有關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史無前例的超新星,這可能是一種重要的恆星死亡的強有力證據,而這種恆星死亡可能塑造了早期的星系。圖解 :SN 1994D(左下方的亮點)是在星系NGC 4526的一顆Ia超新星。圖解:蟹狀星雲是與1054超新星相關聯的一個脈衝星風星雲哈佛大學研究作者和天文學教授艾多伯格表示,發現與我們已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的東西真是太令人興奮了。2016年11月14日,銀河系映射望遠鏡蓋亞首次觀察這顆超新星爆發,隨後又被卡特琳娜實時瞬態測量和泛斯塔瞬態測量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
  • 恆星最壯麗的謝幕,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是一種強大而明亮的恆星爆炸。這種短暫的天文學事件發生在大質量恆星的最後演化階段,或者當白矮星觸發失控的核聚變時。爆照之後,恆星要麼坍塌成中子星或黑洞,要麼被完全摧毀。在消失之前,超新星的峰值光度可以與整個星系的峰值相媲美。
  • 參宿四什麼時候會爆發成為超新星?數萬年後?或是今晚?
    這顆附近的候選超新星什麼時候爆發?如果爆發了會是什麼樣子?就像所有優秀的天文學和太空故事一樣,關於參宿四故事也是從周末假期到來前的周五晚上開始。12月20日,星期五的晚上,我們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關於參宿四討論的熱搜,並深入探究了令人興奮的根源:維拉諾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12月8日發表了一篇關於「附近的紅超巨星參宿四的衰弱」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