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年,我局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攻堅總體安排部署,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堅持把推進各項民政重點工作落實作為突破口,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持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強化防災減災救災,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推進社會事務發展,統籌做好擁軍優撫安置工作,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夯實民政基層基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各項民政重點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提升。
一、各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突出脫貧攻堅,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無縫銜接。嚴格按照個人申請―村委會評議排隊―鄉鎮測評審核―民政部門審批的操作流程確定低保兜底保障對象,縣民政局成立核查組對擬低保兜底對象逐戶進行核查,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保、精準發力,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家庭主要成員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家庭2871戶6849人整戶納入農村兜底保障範圍,著力推動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在對象識別上銜接、在優惠政策上共享、在信息平臺上連結,健全兜底扶貧政策,提高保障標準,完善分類施保和漸退幫扶措施,紮實推進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認真履行扶貧駐村「第一書記」職責,落實好幹部包扶貧困戶工作機制,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二)突出能力建設,防災減災救災水平有效提升。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宗旨,把困難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以解決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問題為第一要務,全力抓好責任、工作、政策、資金四到位,確保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穩步推進。一是修訂完善《**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同時,成立由縣政府主管縣長任組長,民政、國土、建環、公安、水利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防災減災工作機構。二是紮實推進宣傳教育,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積極組織開展「5.12防災減災日」集中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懸掛主題橫幅、展出知識掛圖、現場諮詢等形式發放宣傳防災減災資料4000餘份,向廣大群眾宣傳講解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通過社區群眾大會、板報宣傳等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三是完善救災物資儲備。向市民政主管部門申請救災物資帳篷76頂,招標採購儲備救災棉大衣1000件、毛毯500條、床單500條、雨衣500件、雨傘500把、雨鞋500雙。四是及時核災、準確報災、全力救災。制定汛期值班工作制度並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各鄉(鎮)、村配備了災情信息員,充分利用國家災情上報系統和行動網路手機報災終端上報災情,並按程序及時續報、核報。對受災鄉(鎮)的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等民政服務對象的家庭生活狀況及時開展災後安全隱患排查,對發現的隱患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予以解決。五是針對6月10日至11日冰雹災害天氣過程,及時組織人員赴受災鄉(鎮)查看災情,為確保困難群眾生活不出問題,嚴格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及時撥付19個鄉鎮救災資金1280萬元,用於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三)突出擁軍優屬,各項優撫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為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軍隊建設的大事來抓,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確保各項優撫安置政策落到實處。一是堅決執行國家各項撫恤優待政策,及時準確發放各類優撫資金。全年共發放各類優撫資金1178.9萬元,其中:優待撫恤金630萬元,三等功獎勵資金1.4萬元,醫療救助11.1萬元,臨時救助8.8萬元,自主就業金332萬元,現役軍人家庭優待金195.6萬元。二是努力做好退役士兵服務管理工作,制定印發了《**縣軍烈屬、退伍老兵和現役軍人軍屬優撫解困工作實施方案》(西政辦發【**】152號)和《**縣軍烈屬、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直系親屬、參戰參試退伍老兵免費體檢工作方案》(西民發〔**〕363號)及《關於做好軍烈屬、退伍老兵和現役軍人軍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西扶組辦發〔**〕22號)文件;為全縣軍烈屬、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直系親屬、參戰參試退伍老兵發放**旅遊擁軍優屬卡131張;免費為全縣軍烈屬、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直系親屬、參戰參試退伍老兵進行了健康體檢,共體檢70餘人;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退役士兵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三是認真做好新增優撫對象審核上報工作。今年以來,共審核上報新增優撫對象123人,其中:傷殘人員1人,帶病回鄉1人,參戰人員1人,60歲以上農村籍退役士兵120人;組織6名重點優撫對象參加了自治區民政廳組織的療養活動。四是加大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力度。 **年共接收報到退役士兵67名,其中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5名,目前已協調自治區級安置部門安置1名,縣級安置的4名計劃已制定上報;對62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全部發放了一次性自主就業經濟補助金。五是加強退役士兵技能培訓,提高退役士兵的創業、就業能力。投入14萬元委託石嘴山市宏泰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對40名退役士兵開展了為期7天的創業技能培訓;開展退役士兵駕駛技能培訓,對取得駕駛證的30人每人補助3000元。六是高度重視信訪接待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今年以來共辦理信訪件38件,接待上訪人員1000多人次,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
(四)突出改善民生,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得到完善。全面推行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為困難群眾申請救助打造綠色通道,堅持以民政雲信息平臺為載體,社會救助業務全部實行網上精細化辦理。一是不斷加大城鄉低保規範管理力度,持續實施低保動態管理,利用民政雲信息管理系統,協同公安、人社、房產、銀行等九個部門對全縣低保對象的戶籍、財產、收入、授權聲明等進行核對,對出現不符合低保政策的對象全部予以清退;對重新申請低保的家庭嚴格按照核查程序經申請、初核、公示等環節後予以認定。今年以來,我局糾錯低保對象信息2萬餘條,清除死亡、無戶、串戶及擁有營業執照、車輛和財政供養人員家屬等低保對象1.3萬人,查出不符合低保條件的「政策保」1560人;新納入低保對象2258戶2617人。二是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線與精準扶貧線「兩線合一」政策和區、市、縣民生計劃要求,經提交政府常務會研究同意,將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440元提高到56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3150元提高到3840元,有效確保了低保制度和精準扶貧政策的無縫銜接。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及補貼19740.61萬元,共保障困難群眾45848戶60066人。三是嚴格按照「門診救助、資助參保參合、住院救助、大病救助和慈善救助」五位一體的城鄉醫療救助政策,採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補貼、門診大病補助、住院補助和重特大疾病住院補助等方式,建立了穩定、有效的醫療救助制度,在全區範圍內醫療機構全面實施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今年以來,共開展醫療救助138881人次、3024.98萬元,其中,參保參合救助124481人次、900.88萬元,門診救助城鄉醫療困難群眾150人次、20萬元,住院救助950人次、230萬元,重特大疾病救助70人次、55萬元,一站式醫療救助困難群眾13230人次、1819.1萬元;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託底線的作用,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實施臨時救助,共救助6512人次,發放救助金1454.53萬元。四是農村各類特困人員供養政策有效落實。我縣共保障孤兒946人、發放孤兒津貼640.68萬元;農村五保戶1128人,發放五保供養資金379.84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2655.31萬元,其中:生活補貼1645.28萬元、護理補貼1010.03萬元,全部實行專帳管理、封閉運行,採取「一卡通」直付發放到人,五是依法依規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和主動上街巡查制度,1-6月份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68人次,接收外站送來流浪乞討人員18人次,累計支出流浪乞討救助資金12.06萬元。協調市兒童福利院安置棄嬰1名,臨時送醫療機構醫治無法查找居住地的流浪乞討人員(精神病患者)男性2名、女性1名。
(五)突出超前謀劃,養老服務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難題,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新期待,全力推動養老福利事業長足發展。一是積極做好縣城中心敬老院二期工程、什字中心敬老院、老年活動中心工程投入運營前期準備工作。二是投入200萬元,新建完成農村老飯桌8個;投入1220萬元,新建完成農村社區服務站61個;投入1000萬元,配套建設完成農村「兒童之家」200個;投入資金26萬元,對運營的26個農村老飯桌每個給予1萬元補助,全面提升了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保障能力。
(六)突出機制創新,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紮實開展。一是按照第十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總體安排部署,依法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配合縣委組織部開展治理「村霸」專項行動。健全完善「20 X」村民議事清單,全面推行做實村代會「55124」模式,完成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工作,確保了基層政權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為有效落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加強村監會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創新推廣「村級聯合辦公日」制度,利用「雲視訊」會議系統在各鄉(鎮)舉辦村「三委」暨「一約四會」規範化管理培訓班。三是根據縣委辦公室《關於印發<**年全縣幹部培訓計劃>的通知》(西黨辦發〔**〕48號)文件精神,依託縣委黨校,對全縣295個行政村的885名村委會、村監會主任和紅白理事會負責人進行了業務培訓。四是加強村務公開工作力度,利用固原市涉農惠農資金「331」監管平臺,對各類社會救助對象進行全面公開公示。五是紮實推進村民監督委員會建設,切實改變村民自治中監督缺位的現狀,在全縣村一級形成了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民監督委員會「三駕馬車」的基層管理模式。
(七)突出強化監管,積極推進社會組織規範運行。我縣共登記註冊社會組織169家。其中社會團體18家,民辦非企業單位24家,社會團體中農村專業經濟協會127家,佔社會組織的75%,行業性協會40家,專業性協會、聯合性協會81家,公益類慈善協會6家。今年新登記社會團體22家,民辦非企業單位2家。我局採取一手抓積極引導發展,一手抓嚴格依法管理的「兩手抓」措施,嚴格規範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穩妥推進「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一是完善業務主管單位前置審查,強化發起人責任,規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加大社會組織扶持培育力度,增強輻射帶動作用,鼓勵依託街道(鄉鎮)綜合服務中心和城鄉社區服務站,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二是開展非法社會組織專項整治活動。積極履行社會組織執法監察職能,聯合公安部門開展對涉及宗教、慈善等領域社會組織進行專項清理整治,斬斷境外資金和我縣宗教領域的聯繫,堅決杜絕發生新的宗教滲透等違法違規問題。
(八)突出三社聯動,社會治理工作彰顯新活力。一是按照 「和諧社區」創建工作的總體目標任務,加強組織協調,完成城鎮社區重新調整劃分後的基礎數據摸底、戶口變更、社區人員培訓等工作,不斷規範管理,確保城鎮社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充分發揮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職能,推動構建居民群眾、社會組織、社會力量、市場主體等多元參與的社區治理體系,通過開展舉辦社會工作「宣傳周」活動,助推「三社聯動」參與社區治理工作。三是深化和諧社區創建,推進社區減負增效,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積極拓展社區服務,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效能。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做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健全村務公開機制,規範村監會建設,發揮村規民約的治理作用,提升村級治理水平。四是逐步改善社區辦公、服務條件,大力發展社區社會化服務,拓展社區服務功能,社區服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九)突出規範服務,專項事務管理取得新進展。一是投入20餘萬元對縣政務大廳婚姻登記處進行了改造升級,分設了候登區、結婚登記區、離婚登記區、檔案室、頒證室等,為婚姻當事人提供了溫馨、舒適、優質的服務,為下一步婚姻登記集中辦理工作打下基礎;認真貫徹落實《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依法辦理婚姻登記手續,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和補領結婚登記3461對、離婚登記515對、補髮結婚登記1797對、撤銷婚姻登記7對,登記合格率100%、檔案入庫率100%。二是為鞏固和深化殯葬改革成果,會同11家相關部門(單位)制定了《**縣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召開了專題推進會,印發了5000份宣傳材料,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對文明喪葬進行廣泛宣傳,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三是協調聯繫慈善機構對43名特困家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進行了康復手術治療;對12名特困家庭先天性腦癱患者進行了康復手術矯治和器械配置;配合**慈善總會完成了**年底申報的60名重特大貧困疾病患者受"慈善之光"項目救助資金發放工作。四是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取得成效,地名基本情況、基礎資料庫建設、地名標準化處理、地名信息化服務建設等各項工作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共完成地名普查調查目錄9555條,地名調查登記表9742份,錄入資料庫數據9742條,採集多媒體信息2.8萬餘條,更新重要地名40餘條,全縣歷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33個;完成全縣295個行政村和19個鄉(鎮)以及縣城區域的街道門牌設置的大數據收集、編號、二維碼的製作安裝工作;目前,普查成果數據已通過自治區驗收,甘寧省界和縣區邊界聯合檢查工作順利完成。
(十)突出問題導向,紮實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按照自治區民政廳《關於印發全區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寧民發【**】17號)文件要求,我局以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為根本,以集中治理「人情保」「關係保」「錯保」「漏保」、查處農村低保經辦服務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為重點,起草並報經縣人民政府同意,於5月23日印發了《**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西政辦發[**]85號)文件,召開了由分管副縣長、各鄉(鎮)及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民政助理員參加的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動員會議,對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進行了專門安排部署,全縣農村低保對象
「該退則退、該進則進、該調則調」等動態管理措施常態化進行。
(十一)突出協調推動,紮實做好農村三留守工作。我局會同教體、公安、婦聯等部門,研究制定了《**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戶工作的實施意見》,掛牌成立了「**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
邀請**昊善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專家對全縣19個鄉(鎮)的分管領導和295個行政村的關愛督導員在縣會議中心進行了為期一天的集中全面業務培訓,有效提升了我縣「三留守」關愛保護工作水平,為更好的開展「三留守」關愛保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十二)突出主動作為,努力完成全縣各項中心工作。按照縣委、政府總體安排部署,積極履行民政職能,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確保了縣委、政府各項中心工作得到有效、全面落實。
二、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傾力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為民愛民的民政幹部職工隊伍
(一)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我局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將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縣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自覺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謀劃和推進民政工作。特別是在處理和解決民政領域一些社會關注度高、敏感性強、群眾期盼的熱點難點問題上,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勇於擔當負責,全力攻堅克難,真正把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到了實處。
(二)加強黨的思想建設。認真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廣大民政系統幹部職工牢記黨的宗旨,強化黨性鍛鍊,以勇於自我革命的精神,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民政事業的歷史使命。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切實解決民政幹部職工黨的意識、先鋒模範意識、黨規黨紀意識弱化和黨員作用發揮不突出等問題,把黨員初心找回來,重塑共產黨員意識。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三)加強機關支部建設。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狠抓機關黨支部建設。對照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三會一課」制度落實、黨組織活動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等黨建要求,深入開展自查,跟進工作措施,抓好整改落實。紮實做好黨員評星定級和承諾等工作,創新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抓學習強素質、抓制度強管理、抓落實強作風、抓班子強隊伍,有效提升機關黨建工作規範化水平。
(四)加強作風紀律建設。嚴格按照「幹部素質提升年」、「幹部作風轉變年」相關要求,下大力氣整治「慵懶散慢拖」行為,下大力氣整治「執行難、變相落實」等問題,在民政系統形成標立新風、正風肅紀、增能提效的良好氛圍。對照「五個嚴禁」,堅決貫徹中央、自治區、市、縣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決策部署,把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扛在肩上,加強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行,讓廣大民政幹部職工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紮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下大力氣抓好民政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確保專款專用,發揮最大效益。
(五)加強民政幹部隊伍建設。教育幹部職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對黨的民政事業高度負責,講政治顧大局、幹實事求實效。要做到乾淨幹事,積極作為,勇於擔當,遵守黨紀國法,加強道德修養,強化廉潔自律,清清白白幹事,堂堂正正做人,始終不忘初心,牢固樹立為民情懷,深入群眾面對面做工作,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解民困,真正把責任、能力、心思集中在幹事創業上。
三、存在的困難和**年工作打算
總之,今年我縣民政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但與縣委、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期望和要求相比,我們的工作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城鄉低保家庭經濟狀況精準核對面廣量大,各項工作進展不平衡。二是社區建設工作相對滯後,社區工作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升。三是民政基層基礎工作比較薄弱,鄉(鎮)民政助理員隊伍兼職多、工作量大、待遇低。**年,全縣民政工作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落實縣委、政府各項部署要求,努力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全力主攻脫貧攻堅,夯實民政基層基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奮力開創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
(一)加強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將學習宣傳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納入黨組中心組和幹部職工學習計劃,緊密結合實際,豐富學習實踐,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同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緊密聯繫民政工作實際,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民生民政工作的新要求,抓好結合,突出創新,強化落實,確保黨和國家有關民政工作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二)紮實推進民政服務能力建設。全力推進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體系、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社會救助體系、雙擁優撫安置體系、專項社會事務服務體系、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六大體系建設和基層民政能力建設,使全縣民政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得到明顯增強,民政服務水平逐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人民群眾需求相適應,實現全縣城鄉居民同步奔小康。
(三)全力實施各項民政民生工程。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確保民生工程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提高農村低保兜底保障能力,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處於重度貧困的農村貧困群眾實施重點保障,依法科學、規範精準、分類施保,助推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建設,加大與公安、人社、公積金、金融、市場監管等信息跨部門互通,擴大核對覆蓋面,不斷提高社會救助對象數據錄入的真實性、準確性,進一步提高救助對象精準識別、精準救助水平;全面提高醫療救助保障水平,積極做好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商業補充保險制度銜接,繼續推動醫療救助「一站式」同步結算服務;充分發揮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協調機製作用,規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完善部門協調、信息共享等機制,切實提高救助水平,確保特殊困難群眾應救盡救;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統籌城鄉特困人員認定、標準制定、審核審批、資金管理、供養機構管理;加大農村供養機構資源整合力度,有序推進規模小、能力弱、供養人數少、設施陳舊的敬老院轉型。
(四)全面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按照國家民政部和自治區民政廳部署,提高部分優撫對象撫恤優待標準,做好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政策落實工作,確保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按標準100%落實;嚴格落實符合政府安置工作條件退役士兵接收工作,大力推行「陽光安置」;加強優撫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優撫信息數據管理;完成新形勢下健在的城鄉退役士兵數據信息登記工作;全面做好雙擁模範縣創建工作。
(五)全力提升社區治理服務水平。做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推行「55124」工作模式,全面完成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工作;積極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和村務監督,進一步規範村規民約,助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基層政權建設,不斷完善「一約四會」和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治理機制;深入開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工作。
(六)努力提升社會事務管理水平。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長效機制,加快困境兒童信息庫建設,推動兒童福利機構轉型發展。加強平安邊界創建,完成甘寧省界和縣界聯檢工作,妥善處理各類界線糾紛。穩步推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轉化,深化地名規範、地名規劃、地名標誌和數字地名等公共服務,做好標準地名圖錄典志編纂和深入推進農村地名標誌設置。規範殯葬行業管理,推進節地生態安葬,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做好生活無著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制定婚姻登記工作規範,完善婚姻登記管理信息系統。
(七)積極爭取民政重點項目建設。一是在有項目建設地點、能運行的行政村投入250萬元,建設完成10個農村老飯桌項目;二是完成漢族生態公墓項目建設,470萬元殯儀館建設資金已爭取到位,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完成漢族生態公墓徵地任務。
(八)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始終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和推進民政工作。狠抓民政系統黨組織建設,提升黨建工作規範化水平。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黨員幹部職工強化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健全民政系統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強對關鍵部位的監督管理,管好用好民政資金,提高規範化管理水平,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為民愛民的幹部職工隊伍。
【篇二】
**年,我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和市民政局工作要求,以牢固樹立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最底線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會服務、最基礎的社會治理和專項行政管理職責,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新的貢獻。
一、工作總結
(一)主要指標任務完成
根據**省民政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聯合行文晉民發〔**〕61號文件要求,為切實解決好農村空巢、高齡老人的實際生活困難,結合我縣實際,經考察**年在我縣範圍內建立8所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分別為**鎮**村。目前已全部建成並投入運行,建設補助金已下發。同時開展了對已建成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從制度完善情況、運行情況、服務效果、檔案情況、各活動室運行情況等5個方面進行考核,按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5個標準發放運行資金。
(二)改革創新試點工作
1、事務性工作
為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解決當前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薄弱的突出問題,真正做到「放管服」改革,依據上級聯合下發的《關於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的實施細則》(長民發〔**〕62號)有關要求,我局逐步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建設。出臺《**縣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實施方案》,由第三方進行實際招聘事宜,為縣民政局、鄉鎮民政服務中心增設社會救助協理員崗位26個。目前社會救助協理員已通過招聘培訓上崗。
2、服務型工作
(1)發展「1 6」康養養老產業。為補齊養老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經多次調查研究,結合我縣現有敬老院的基礎設施、特困人員區域分布和綠色生態康養資源的實際,打造以養扶養全域旅遊康養的「1 6」養老模式,即在**新建**縣**康養養護院,加掛**縣**中心敬老院,即在**縣**鎮**村選址,建設佔地面積約為24畝的**康養養護中心院(加掛**縣中心敬老院牌子),建成後可解決周邊鄉鎮的社會養老和特困人員供養問題。建項目內容為:總建築面積約為15000多平方米,設置床位數310個,總投資約6700萬元。建設內容為:養老用房、附屬管理用房、室外活動場地、健康服務中心、衣物晾曬場等。建成後實行縣民政局直接管理體制,採取公建民營運行模式。
(2)紮實開展敬老院提質升級工程。以沁河鎮、交口鄉、王陶鄉作為創新試點改造成區域性養老中心敬老院,完成入住不足10人的官灘鄉敬老院和景鳳鄉敬老院的整合工作,敬老院法人登記工作正在推進中。
(三)重點工作情況
1、聚焦兜底脫貧和低保整治,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1)城鄉低保。**年城鎮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664元,農村低保標準為每人每年4606元。**年9月修訂完善低保實施細則,經請示縣政府,制定出臺了新的《**縣最低生活保障審批實施細則》,對產業脫貧的精準扶貧對象給予9個月低保漸退;對建檔立卡對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進行重點排查,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對建檔立卡對象中的重病重殘對象(直接排除對象除外),可以單人單戶納入低保;對持二代殘疾證一、二級重度殘疾人、重病人員、子女未成年或正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的單親家庭、家庭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家庭中正在就讀大學(大專)、高中(中專、職高、技校)的學生(含由初中、高中直接考入各類成人教育學校的學生)實行分類施保,在原有低保待遇的基礎上,提高低保標準的10%保障金。增加後的保障金不得高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順利完成了**年城鄉低保大覆核工作,當前,我縣共有農村低保對象3121戶,5307人,發放低保金2182.49萬元,其中精準扶貧對象751戶1361人,佔低保對象的25.6%。城鎮低保對象379戶,773人,發放低保金468.59萬元。
(2)臨時救助。經請示縣政府,制定出臺了新的《**縣臨時救助工作審批實施細則》形成市、縣、鄉三級救助網絡,建立鄉級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鄉級救助封頂額提高至3000元,將困難對象因病、因學的剛性支出(含個人住院新農合不予補償部分),在審批臨時救助金額時作為核算依據;截止目前**年縣、鄉兩級共計救助1986人次,救助金額298.38萬元。其中救助精準扶貧對象155人,救助金額21.11萬元。
(3)城鄉特困供養。調整全縣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開展城鄉特困供養對象大覆核,並協同醫療集團對特困對象自理能力進行了評估鑑定。出臺了《**縣特困對象覆核實施方案》細化了覆核程序,資金發放等內容。目前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對象1478人,建檔立卡對象1253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250人,分散供養對象1228人。累計發放救助金1258.63萬元。城市特困對象6人,發放救助金6萬元。
(4)開展專項治理工作。結合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制定出臺了《關於開展社會救助專項治理的通知》組織召開縣、鄉兩級社會救助工作專項排查部署會議,要求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全面排查,尤其對重病重殘、建檔立卡對象中的老年、未成年人、進行全面摸排,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優化低保審批程序,強化鄉鎮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實行近親屬備案制度,堅決杜絕「關係保、人情保」。
(5)開通民政社會救助「110」。為降低困難群眾救助成本,方便困難群眾求助,**年8月我局在全縣低保中心及各鄉鎮民政服務中心開通了社會救助「110」熱線電話,有關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對象救助、臨時救助、低收入家庭認定、特殊困難群體救助等方面的諮詢、投訴、舉報都可撥打熱線電話,方便群眾求助,同時進一步優化救助程序,向服務型救助轉變,減少群眾的救助成本,儘量讓群眾一次辦結,提高救助效能。
2、聚焦養老機構規範建設,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
根據省市文件《關於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要求,對照影響養老院服務質量的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安全管理等五個方面,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大整治,各養老機構更新填報系統並上報,切實推進了養老院服務質量的大轉變,沁河、交口、王和、**敬老院進行了消防改造,養老院服務質量22類、115項指標合格率達到90%以上,設施改造和設備添置類指標合格率大幅提升,安全隱患進一步消除,全縣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內部管理制度全面建立;養老機構管理與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全面提升,老年人養老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增強。
3、聚焦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組織規範管理,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治理
(1)加強社會組織規範管理。一是按期完成社會組織**年度年檢工作。二是在社會組織登記成立中同步開展黨建工作,對不具備組建黨組織的社會組織,通過派駐黨建指導員的方式,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三是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工作,如籃球協會、藍天救援隊、書法協會、慈善會等,在我縣的體育事業、文化事業、慈善事業中發揮積極作用。
(2)紮實開展基層政權與社區建設工作。一是指導**村、自強村按照法定程序補選村委會主任,並為新當選的村委主任換發了村民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進一步健全了村委會班子,夯實了基層群眾自治基礎。二是積極推動王陶鄉行政區劃調整工作,11月12日經省政府會議審核通過,目前正在等待省政府正式批文。三是在組織部12月份組織的**年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集中培訓中,民政局局長衛文麗同志就「加強黨建引領、開展村民自治」進行了關於農村如何開展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自治、體制建設方面的專題授課。四是縣民政局推薦沁河鎮麻巷村申報省級鄉村治理服務示範社區,近期已被省農業農村廳、民政廳聯合推薦申報全國1000個鄉村治理示範村,目前,正在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進行公示。五是為推進移風易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我縣實際,縣民政局牽頭,聯合組織部、文明辦、政法委、農業農村局、司法局、婦聯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修訂完善工作的實施方案》(沁民字〔**〕148號),推動健全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機制。
4、聚焦社會服務提升,進一步規範社會事務管理工作
(1)全面提升兒童福利水平。落實留守兒童保護機制強化留守兒童信息系統管理,我縣各鄉鎮、社區摸底排查錄入系統的154名困境兒童和39名18歲以下孤兒開展「關愛睏境兒童
民政在行動」系列活動,對不在學的困境兒童及孤兒救助資金200元;對小學及以下的困境兒童及孤兒救助資金300元;對初中及以上的困境兒童及孤兒救助資金500元;經過摸底排查,我縣目前共42名社會散居孤兒,無民辦機構。今年為全縣孤兒發放孤兒保障金共541000元。**年共有5名孤兒符合申請孤兒助學工程條件,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學年1萬元。
(2)推進殘疾人福利工作。強化「兩項補貼」的動態管理,做到應補盡補和應退盡退。依據市、縣相關文件精神,全年四個季度共有困難殘疾人4412人次,目前共發放生活補貼661650元;共有重度殘疾人8532人次,目前共發放護理補貼1279800元。
(3)強化收養和救助管理服務。一是嚴格按照《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子女收養登記管理辦法》辦理收養登記,上半年無人登記。二是按照《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紮實做好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7人,接回返鄉人7人,安葬無名屍體1名。
(4)嚴格做好殯葬管理工作。制定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積極開展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問題專項摸排活動,組織開展自查,摸底,整治工作,開展了相應的督導檢查工作。
(5)依法開展婚姻登記工作。始終堅持文明服務、微笑服務和人性化服務。截止目前共辦理婚姻登記1502對。其中結婚登記921對、離婚登記252對、補領登記329對,登記合格率達100%。在做好婚姻登記的同時,認真做到檔案入櫃,無一遺漏和丟失情況;嚴格按照檔案局的要求對1986年以來的所有婚姻檔案進行重新整理,確保婚姻登記檔案完整安全移交;積極完成了1994年至**年的婚姻登記信息補錄工作,共補錄結婚登記10216對,離婚登記364對;積極配合縣婦幼院,為新人提供《**縣免費婚前醫學保健通知單》,接受免費的婚前醫學指導、婚前醫學諮詢及婚前醫學檢查。
二、存在主要困難和問題
民政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業務發展不平衡,社會救助工作受到省、市民政部門肯定與表揚,但有些工作受到客觀因素制約導致進展相對緩慢。
三、**年工作計劃
**年民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繼續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旗幟,著眼民政工作新要求、新部署、新定位,朝著「改善民生有擔當、優化服務有溫度、履職盡責有情懷」不斷努力,以「突出救助、養老兩大重點,狠抓社事、基政兩大熱點,深化黨建、改革兩大亮點」為工作主線,大膽創新、奮勇前進,奮力開創民政工作新局面,展現民政部門新形象。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逐步開展核對中心業務,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對象、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對象及其他社會救助對象進行系統錄入,對申請對象名下的家庭財產、社會保險等情況進行,提高救助精準性。
2、安排部署城鄉低保和城鄉特困大覆核,持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進一步規範低保評審程序,堅決杜絕人情保、關係保、打造陽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3、有效利用社會救助「110」,暢通救助渠道,進一步宣傳政策,建立臺帳。
4、推行臨時救助績效制,鼓勵鄉鎮積極開展救急難救助,對臨時救助工作開展科學,救助及時的鄉鎮加大資金撥款力度,要求建立主動發現機制,持續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救助方式,更好的為困難群眾謀福利。
5、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總體要求,紮實做好下一步的兜底保障工作,確保應保盡保,瞄準深度貧困和重點對象強化規範管理,切實把政策落到實處,發揚誰會救助人敢打硬仗、勇挑重擔的優良作風,為建設綠色**、康養**、美麗**、幸福**、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6、積極推進敬老院提質升級工程,改善服務質量,繼續關閉不合格敬老院;推進**中心敬老院和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進度;探索並推進敬老院法人登記工作模式,加快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7、紮實穩妥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工作,及時下撥補貼資金;依託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系統創新多種形式加強對兒童群體的關愛;及時更新孤兒信息系統,嚴格按照程序新增符合條件的孤兒同時對不在符合孤兒養育條件的孤兒及時停止孤兒保障;繼續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
8、紮實推進我縣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按照《中共長治市委、長治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意見》(長發〔**〕11號)文件要求,我縣力爭在2021年底前完成殯儀館建設,目前正在積極進行選址工作,建成後積極推行縣城及周邊地區公民死亡後火葬,以實施惠民殯葬;以鄉鎮為單位選擇荒山瘠地集中建設集體公墓,以推行文明祭祀。
【篇三】
**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民政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局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民政工作的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紮實工作,開拓創新,各項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金龜鎮敬老院被評為全省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縣民政局被評為全市敬老院標準化管理先進集體,金龜鎮敬老院、鯉魚塘敬老院被評為全市示範性敬老院。**省公共頻道、**電視臺、**日報、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多家媒體進行專題報導。
一、**年工作總結
(一)切實抓好黨建工作
我局把黨建工作作為首要工作來抓,紮實做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堅持黨建與民政工作相融合,按照小支部大作為原則,將業務相近的股室黨員調整為同一支部,實行績效考核,對局各項工作實行周調度,月檢查通報,月末整改覆核,工作效能、辦事效率極大提高。
1.強化學習。完善了《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制訂了**年中心組學習計劃,組織開展8次中心組、5次全體黨員會議和黨組小組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等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讀書班,各支部開展3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討論,讀書分享會1次,並寫出學習心得2篇,黨員每人發放一本專門學習記錄本。邀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雷小峰和縣委黨校副校長張廷江分別講了《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的主動權》《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課。
2.「三會一課」正常化。圓滿完成了總支換屆和支部換屆工作,局總支7名委員,設支部6個、支部委員會1個。完善了《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黨員組織生活會制度》,結合業務工作,各支部每月開展一次主題黨日,局黨總支、各黨支部集中學習討論相關制度,各黨支部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堅持每個季度至少一次集中學習,對因工作等原因未參加集中學習的及時進行補課。僅4月份舉行了6次全體黨員參加的中心組擴大集中學習,局黨組書記、黨組成員及部分黨員通過輪流上臺講課的方式,每次由3名黨員作中心發言,促使每一位黨員深入思考和積極參與。組織了一次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基本知識測試,檢驗了學習成效。
(二)強化意識形態工作
一是及時調整了局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工作職責。由黨組書記、局長胡建榮擔任局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局黨組成員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制訂了意識形態工作計劃,專題研究部署。二是組織開展意識形態知識學習及培訓。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局黨組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 加大培訓力度,及時傳達學習黨中央和上級黨委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月28日,組織召開黨員大會,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支部工作條例》等等。進一步增強意識形態的認識,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守組織紀律和宣傳紀律,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加強局、QQ工作群監督管理,明確專人負責,並通過群、QQ工作群、電子顯示屏、宣傳標語等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宣傳。四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制訂了《**縣民政局網絡輿情應急預案》,牢牢掌控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堅持「一把手」親自抓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明確局辦公室主任為網絡輿情監測員,及時做好重要節點和敏感時期的輿論監管。
(三)紮實抓好行業扶貧和社會救助工作
1.開展城鄉低保專項理治工作。制定了《開展城鄉低保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和《**縣民政局關於開展特困供養對象清查方案》,落實《關於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永民發〔**〕52號)作為治理重點,開展整治侵害群眾利害方面突出問題,檢查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及時納入低保情況,作為治理重點,召開了專項治理推進會和小結會,按照低保和特困供養條件全面開展清理整頓,及時進行動態調整,今年來,多次下鄉入戶抽查核實,通過專項治理和開展整治侵害群眾利害方面突出問題,全年全縣共新增農村低保對象831戶1640人,清退農村低保對象170戶360人;共新增城市低保對象85戶131人,清退66戶89人,追繳離世人員繼續享受低保、特困供養的違規資金8661元、16650元上繳縣財政,徹底糾正低保分指標的做法,力求「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動態管理」,確保落實救助政策不打折扣。
2.社會救助標準均高於省市考核標準。為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提高,我縣今年1月和7月分兩次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目前,全縣城市低保標準達到500元/月,人均救助水平不低於390元/月;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3864元/年,人均救助水平達到369元/月;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分別達到650元/月、500元/月,均高於省市考核標準。通過科學適度提標,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供堅實基礎。
3.及時發放救助金。我縣今年共發放社會救助資金6335.97萬元,其中城市低保1.93萬人次507.4萬元,農村低保11.7萬人次3397.2萬元,特困供養2.7萬人次1828.1萬元;臨時救助649戶,發放救助金603.35萬元。
4.開展對特困供養人員調研。為認真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省**縣民政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從11月21日開始,局全體幹部職工深入全縣各鄉鎮、村組,對2000多名分散供養特困對象全部進行走訪。詳細了解各鄉鎮分散供養對象「三保障」及生活自理能力和其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等情況,進一步查找工作差距,建立工作檯帳。並根據掌握的具體情況,因人施策,精準救助,發放分散供養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護理費18萬元。
(四)切實做好養老服務工作
1.市級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規範建設全市領先。我局以創建市級示範性敬老院契機,制訂《**縣農村敬老院服務質量提升實施辦法(試行)》,將鄉鎮敬老院環境衛生納入全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考核內容,依託社會購買服務專業服務機構指導敬老院管理和建立聯點對口幫扶機制。通過加大投入,建章立制、建好隊伍、嚴格考評、示範帶動等有效手段,由班子成員、副科級幹部、股室負責人與黨支部書記定點聯繫一個養老機構,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安全生產指導,用電用火硬體設施逐步完善,老化線路全部得到整改,全部使用電烤桌,嚴禁私人用電,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切實加強對敬老院的安全管理,為確保安全生產,促進全縣敬老院規範化,通過市級驗收全縣19所敬老院全部達標,其中縣中心敬老院、**鎮敬老院等2所敬老院在全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規範建設最高分,各敬老院的平均為103.4分高出全市平均分30分(全市其他敬老院的平均73.04分)。**年4月26日全市民政脫貧攻堅和社會救助暨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會在我縣召開,會議現場參觀了我縣部分敬老院。我局獲評「全市敬老院標準化管理先進集體」,金龜鎮敬老院被評為全省民政系統先進集體,鯉魚塘鎮敬老院、金龜鎮敬老院被評為「全市標準化管理示範敬老院」。
2.建立聯點對口幫扶機制。我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制定了《中共**縣民政局總支部委員會關於開展聯點幫扶養老機構工作實施方案》(永民黨總支〔**〕5號)文件,局班子成員、副科級幹部、股室負責人與黨支部書記定點聯繫一個養老機構,指導被幫扶機構順利完成達標任務。
3.做好鄉鎮敬老院提質改造工程。今年,我縣**鎮和大布江鄉敬老院順利完成了敬老院基礎工程改造;高亭司鎮敬老院完成了護理區改造工程。啟動了**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通過積極爭取,**區域性中心已列入**年省發改和省民政廳支持項目,目前我局正在向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4.做好老年人福利補貼發放工作。7-12月發放基本養老服務補貼206人6.18萬元,高齡津貼10411人344.97萬元,並及時開展對發放對象的清理核查,核減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對象721人21.6萬元;核減高齡津貼對象626人22.2萬元。
(五)高標準做好兒童福利工作
1.切實加強領導。我局將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作為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實行周例會制,每周例會局長親自參加親自調度。
2.紮實開展關愛活動。10月份制定《**縣關於開展困境兒童大走訪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制宣傳活動實施方案》,組織全縣各相關單位開展了一次困境兒童大走訪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制宣傳活動,共向633名困境兒童發放慰問金54.14萬元,發放宣傳資料3000餘冊。積極引導有關資質的社會組織,在各鄉鎮(街道)開展了多次團輔、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和「讓留守的花朵在陽光下綻放」「關愛留守兒童,幫扶弱勢學生群體」等活動,讓孩子們找回了往日的自信與陽光,讓家長們拋去了臉上的憂愁,換來了對孩子的信任和對自己信任的自信心。發動民營企業深入貧困村及鄉鎮學校開展健康扶貧、春雨支教等志願服務活動10餘次。
3.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投入200多萬元,通過開展摸底排查,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充分利用村便民服務機構、學校、幼兒園或其他閒置公共設施建設「兒童之家」。全縣219個村和17個社區完成了建設任務並投入使用,其中示範點36個,村覆蓋率達到了90%。
4.紮實開展培訓。今年6月和7月,分別組織全縣16名兒童督導員和全縣274名村(社區)兒童主任開展集中培訓,邀請專業的社工老師針對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職責,兒童福利和兒童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基本的心理撫慰、心理疏導知識技能等進行了系統培訓。
(六)有序開展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工作
一是鄉鎮社工站建設。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全縣民政工作實際情況,我縣的社工站建設工作方案,完成建設16個鄉鎮社工站和1個社工總站共17個社工站。二是開展全縣村務公開欄規範化使用督查。對全縣16個鄉鎮村(社區)村務公開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通過現場指導對**鎮羅尾村等6個不規範村務公開欄進行糾正。三是開展城鄉社區居(村)民自治工作情況調研。於9月對各社區居(村)民自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研,並形成了《關於城鄉社區居(村)民自治工作情況匯報》。四是推薦優秀村規民約村。本年度向市民政局推薦了湘陰渡街道松柏村和高亭司鎮板梁村。通過評選我縣推薦的兩村已入選優秀村規民約村。
(七)紮實推進區劃地名工作
一是組織相關單位完成縣地名圖集核對工作。向相關單位徵求《關於對**縣地名圖集進行核對的函》意見,截至目前,全縣16個鄉鎮,縣衛健局、縣交通局、縣教育局、縣文旅廣體局、縣水利局分別對地名圖集進行了核對並出具書面核對意見。二是做好圖錄典志的成果轉化工作。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以及省地名普查辦編制的地名圖錄典志編纂體例要求,我縣制定了編纂工作方案,完成了《**縣地名圖集》、《**縣標準地名錄》、《**縣地名詞典》、《**縣地名志編纂》「三審三校」,現已進入印刷階段,三是開展不規範地名和地標設置的清理工作。制定了《**縣民政局開展標準地名使用監督檢查工作實方案》組織開展了排查,共清理不規範地名2個,不規範地標1塊。四是做好城區新增街路巷設標工作。通過到城區各街路巷實地察看,制定了《**縣**年度城區新增街路巷廣場橋梁設標工作方案》,完成了部分巷廣場橋梁設標工作。五是做好平安邊界建設工作。制定下發了《**縣平安邊界創建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全縣平安示範邊界鄉鎮(街道)評選活動。10月份與蘇仙區民政局進行邊界聯檢,維護**縣與周邊縣市區邊界線和社會穩定,為全面推進「平安邊界」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八)有序管理社會組織
開展了社會組織登記工作。年內登記成立13個社會組織,登記註銷2個社會組織。開展**年社會組織網上年檢和章程核准。實現了網上平臺和紙質資料同時辦理,全縣240個社會組織參加年檢。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強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實行了社會服務機構「一機構一臺帳」。上報了**省「十百千」示範社會組織2個:**縣誌願者協會、**縣冰糖橙種植業協會。
(九)紮實做好民政事務工作
1.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今年來,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每人每月提高到60元,我縣及時調整,並嚴格按標準發放到位。
2.紮實推進殯葬改革。一是落實困難群眾殯葬優惠政策。我縣對的城鄉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供養人員、重點優撫對象等實行每個對象免基本殯葬費用2750元。二是強化宣傳,牽頭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制定《**縣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縣亂埋亂葬、修建豪華墓、大墓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縣殯葬改革暨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強化宣傳,在全縣各鄉鎮群眾聚集地和交通要道路傍懸掛殯葬改革宣傳橫幅標語30餘條,發放宣傳手冊4000餘份。與縣城管大隊等相關部門開展聯合殯葬執法,對城區內所有單位院內、街道、小區的亂搭靈棚、設靈堂,亂埋亂葬、修建豪華墓、大墓等行為進行整治。
3.婚姻登記和收養登記規範辦理。為方便群眾辦事,投入40多萬元,積極開展3A婚姻登記機關創建,已投入使用。堅持微笑服務、優質服務。依法依規辦理婚姻登記6206對,其中結婚登記4472對,離婚登記1734對。
4.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到位。接待和勸導救助人員200餘人次,接收遣返原籍的流浪乞討人員23人次。對符合救助條件的人員給予生活救助、返鄉救助,受助人員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積極開展街頭主動救助,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12人次,全年共發放救助資37.21萬元,發放棉衣20餘套,礦泉水,麵包、方便麵等物質價值2萬元。
(十)其他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紮實做好立項爭資工作。通過積極向上級匯報,我局全年完成爭資立項資金0.9642億元,超額完成任務2142萬元。二是紮實抓好幹部作風建設。今年來,為切實抓好我局幹部作風建設,促進幹部幹事良好氛圍,對幹部職工實行績效管理,印發局績效考核方案,對每個股室和幹部職工明確工作任務和職責,由局績效考核領導小組每月對股室和個人的績效進行考核,通報完成情況及存在的不足。三是認真做好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四是紮實做好扶貧駐村工作。
二、**年工作計劃
**年,我局將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以黨建工作為引領,重點抓好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3項重點工作,狠抓各項民政事務工作落實,整體推進,爭創一流。
(一)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按照省考核要求,堅決守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進一步推進低保與貧困戶保障兩項融合,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優化審批程序,加強對城鄉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規範兜底對象動態管理,制定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具體辦法。
(二)進一步夯實養老服務基礎,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一是做好**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我縣**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已列入**年省民政廳、省發改委預算內投資項目,我局將按照相關要求啟動**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二是繼續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活動。積極參與市級示範敬老院創建工作,加大對敬老院投入,改善居住條件,提高全縣敬老院整體管理水平,提高敬老院入住率;加強敬老院安全管理,確保不發生安全責任事故。三是做好老年人福利補貼發放工作。
(三)紮實開展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全面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統籌推進兒童福利工作,紮實開展未成年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四)進一步提高基層自治能力。一是加強基層民主和社區建設。持續推進基層政權建設和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大力推動民政領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加強基層群眾組織建設,創新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完善社區工作保障政策,全面提升村(居)民自治能力水平;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工作,穩步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水平。二是做好區劃地名工作。加強地名管理工作機制體制創新,提高地名公共服務水平;深入開展創建平安邊界活動,做好邊界聯檢和地名設標工作。
(五)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登記管理。不斷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完善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制,發揮社會組織積極作用。
【篇四】
**年,我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全面推進民政事業實現新發展。
一、**年重點工作情況
(一)困難群眾兜底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城市低保706戶1180人,農村低保3279戶7124人,1-11月累計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3025.33萬元,發放低收入群體物價補貼37.6萬元;特困供養對象2140戶2160人,發放供養資金和敬老院管理經費1879.11萬元。投資650萬元建設博鰲社會福利中心擴建項目,投資397.3萬元建設萬泉敬老院擴建項目;醫療救助大病、重病群眾5810人次,發放救助金552.2萬元;臨時救助困難群眾1165戶5185人次,救助資金460.6萬元;發放臨時教育救助167人,救助資金51.7萬元。
(二)實現「兩項制度」有效銜接。雙向納入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1017戶2368人,其中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人員536戶1483人,農村低保、特困人員納入貧困戶481戶885人。紮實推進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三保障一扶持」,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同等享受教育、醫療、住政策,其中依託「合作社 低保戶」模式發動農村低保戶入股當地合作社,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戶進入當地合作社務工,並按照每戶檔外低保戶3000元產業扶持金標準進行幫扶。**年,共下撥產業扶持資金856.8萬元,實現全市檔外農村低保對象產業扶持全覆蓋。
(三)養老、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齊頭並進。1-11月,發放80-89歲老人發放高齡補貼1637.78萬元,90-99歲老人發放長壽補助金492.7萬元,百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補助金59.31萬元,共辦理老年人優待證1943張;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21人20.01萬元,發放困境兒童生活補貼資金2548人596.2萬元,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金55470人次1184.978萬元,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資金19791人次159.528萬元;全市電腦福利彩票發售500萬元,籌集福彩公益金45萬元;接受企業捐贈100萬元用於嘉積鎮靈芝蘑菇產業扶貧項目;進一步完善慈善會的組織架構。
(四)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不斷增強。一是紮實開展冬春生活救助工作,發放冬春生活救助資金100萬元,發放防寒禦寒物資棉被3812床、棉大衣3117件,有效保障了全市3842戶9049名受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二是推進瓊海市救災物資儲備庫項目建設,切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目前已完成建設總工程量70%,爭取市財政資金210萬元建設三棟防洪樓。
(五)雙擁優撫安置政策全面落實。元旦、春節慰問駐瓊各部隊,贈送擁軍慰問金和物資61.4萬元;發放隨軍家屬補助人員90人次27萬元;元旦春節期間對2583名重點優撫對象和13名老黨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75.03萬元;發放2689名重點優撫對象和13名老黨員撫恤補助資金835.52萬元;共接收**年冬季退役士兵113人、轉業士官5人,全部完成安置。
(六)專項社會事務管理不斷規範。1-11月,依法辦理婚姻登記4532件,辦理收養登記3件;維修了122條(次)街道巷路名牌;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74人次;清明節期間做好群眾祭掃服務和安全保障工作,實現了平安清明的總體目標。
(七)基層民主政治和城鄉社區建設穩步推進。我市共有城鄉社區209個(其中農村社區189個,城市社區15個,農場居5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和村務協商會204個(除5個農場居),機構健全,工作運行正常。通過促進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農村社區建設、建立城鄉社區治理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完善農村社區綜合服務體系、將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市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投入改善基礎社會和人居環境、推進農村社區自治法治德治建設等多舉措,有效地促進了基層民主政治和城鄉社區建設。
(八)黨建工作落到實處。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等,嚴格執行黨建各項規章制度,嚴肅黨內組織政治生活,切實維護好「發展黨員」、「三會一課」、「民主評議」、「議事決策」等黨組織生活相關制度,規範組織生活的形式、內容和程序。健全完善民政信訪工作制度,局領導、局辦公室及各股室認真登記、答覆和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和黨風政風行風反映的社會「熱點」問題,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1400多人次,接收群眾來信185件,辦結率達100%,切實做到了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紮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舉辦警示專題教育大會,開展以談話提醒為重點落實抓早抓小工作,真正體現對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增強了廉政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
二、**年工作計劃
(一)紮實推進社會救助工作。一是繼續推進城鄉低保規範化管理工作,實現低保動態管理與低保信息化建設的有效結合;二是加大困難群眾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力度,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三是繼續貫徹落實社會救助相關文件精神,切實做好民政對象的有關保障工作;四是做好居民家庭經濟核對平臺的建設工作;五是繼續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工作,落實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和產業扶持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鞏固戰。
(二)加快發展福利服務事業。一要健全市、鎮、村三級兒童福利體系建設,建立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體制;二是推動養老服務項目建設,加快完成敬老院擴建項目和日間照料中心項目建設,確保各養老服務項目儘快建成並投入使用;三是積極推進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工作,推進市養老中心、博鰲社會福利中心以公辦民營的方式進行運營;四是繼續抓好養老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確保全市養老服務機構質量都得到提升;五是繼續抓好殘疾人和普惠性兒童的福利工作;六是推進社區精神康復工作。
(三)加大基層管理服務力度。一是不斷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鞏固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成果,進一步深化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二是加快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力爭4個農村社區示範點建設竣工投入使用;三是開展基層民政標準化建設,落實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的各項工作任務;四是順利推進第九屆村級組織換屆工作。
(四)加強專項社會事務管理。一是加強社會組織管理,積極開展公益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工作,探索建立社會組織孵化中心;二是加強培訓,對婚姻登記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提升各婚姻登記點規範化建設水平;三是規範收養登記,做好棄嬰的報案、送嬰入院登記的規範管理;四是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我市城鄉街巷、居民區、建築物名稱和標誌設置的管理,推進我市地名標準化進程;五是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工作,爭取市級公益性公墓完成前期報批工作,鎮級公益性公墓完成1-2個示範點。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