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人們對很多事物越來越包容,包括審美。
傳統的審美:男性顯陽剛,女性顯嬌柔,這才符合大眾審美。
但總有那麼一群人,顯得「異類」,顯得格格不入,所以頗受爭議。
30歲的瑞典女模埃裡卡·林德(Erika Linder),因為「雌雄同體」的外形備受關注。
率性後梳的金色溼發、迷人的藍色眼眸和魅惑人心的性感笑容,
「俊美臉蛋+猶豫電眼」比男人還帥,安能辨我是雌雄!
埃裡卡·林德穿上男裝後,盡顯「男兒本色」。
埃裡卡·林德以這身帥氣造型登上2019年2月號的法國版《Vogue》封面,原因正是因為這一期的時尚主題是「雌雄同體」。
埃裡卡擁有175公分的高挑身材,2011年一出道就因為英氣十足的五官,而收到男裝品牌邀約。
可男可女的外貌、憂鬱犀利的眼神,寬闊的肩線讓任何男裝在她身上都能完美合身!
不少人更表示埃裡卡的長相酷似年輕版的萊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這位好萊塢一代帥哥的影子竟然能在一位女人身上看到……
除了代言男裝服飾造型,埃裡卡也不局限自己接女裝工作。
她可以優雅地轉換性別形象,化上豔麗妝容,在鏡頭前回歸自己的女性身份!
而當她換上女裝之後又盡顯女孩的純真,一舉一動充滿著女人味。
有人說,像她這樣「雌雄同體」的模特,一定是雄性激素過多導致的。
事實上,她只是五官有些許英氣,但是絕不是雄性激素過多。
有人說,力量訓練會使得睪酮素(雄性激素的一種)分泌過多,導致女性男性化。
事實上,女性力量訓練所能分泌的睪酮素非常有限,要不然肌肉流失速度不會比男性高。
女性的雄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和腎上腺分泌,其中最主要的雄激素也是睪酮。
而睪酮對女性來說,同等重要!
睪酮與女性
女性的雄性激素是由卵巢和腎上腺分泌的激素,主要的雄激素是睪酮。
在女性中,卵巢直接釋放睪酮進入血液。
另外,睪酮也可以由卵巢和腎上腺產生的其他激素轉換而來,例如脫氫表雄酮和雄烯二酮。
在女性和男性中,睪酮直接作用於細胞,但是它也可以轉化為雌激素,通過雌激素活性產生重要的生物學作用 [1.] 。
男性血液中的睪酮水平大約是女性的10-20倍,這使我們容易將男性特徵與睪酮聯繫起來,例如聲音更加低沉、體毛更多、肌肉更發達等等。
女性血中的睪酮水平往往在20多歲時達到高峰。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中的睪酮水平緩慢下降。
當女性達到絕經時,血中的睪酮水平大約為她們高峰時的1/4 [2.]。
然而,在65-70歲以後,女性的血睪酮水平與年輕女性相似 [3.]。
女性睪酮低的後果是什麼?
雄性激素對血管運動機能
早在1950年,就已經知道雄性素也能改善停經婦女的血管運動機能不穩定的症狀,諸如熱潮紅、心悸、夜汗等。
許多的臨床試驗也發現,通過雌激素加上甲基化雄性素(methyltestosterone),可以對血管運動機能不穩定症狀有一定的積極治療效果。
雄性素對情緒的影響
隨著女性年紀的增長,有部分人很快進入更年期,此時會出現很多情緒問題。
而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如果在更年期使用雄性素,能使病人變得更樂觀進取、有活力,提高食慾,甚至可以改善失眠等症狀。
雄性素對骨質的影響
有臨床研究發現,將2.5mg的甲基化雄性素(methyltestosterone)合併雌激素治療,可以有效地提升骨密度。
雄性素對於骨質的正面影響,也可以從男性較少有骨質疏鬆症的實際情形得到證實。
但是以實際的臨床運用而言,雄性素還是保留給嚴重骨質疏鬆(osteopenia)的病人,或是像罹患長期缺少肌肉運動的疾病,而導致骨質疏鬆的人。
但是,這也說明了,睪酮素對骨骼的骨骼密度有正面影響。
此外,女性如果睪酮素過低,可能會有如下症狀:
1. 月經不調:睪酮素過低會使得內分泌失調,同時會影響情緒變化;
2. 脫髮:睪酮太低的時候還會導致女性出現脫髮的情況,而且脫髮還比較嚴重;
3. 記憶力下降:當發現記憶力開始下降,且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總容易分散,較之原來對事物的興趣也不高了,多半是因為睪酮素過低導致;
4. 出現眩暈、呼吸不暢等:因為睪酮低下常常容易導致神經出現錯亂的現象,因此會出現眩暈和呼吸不暢等感覺。
以上,就是女性和睪酮素的關係,以及睪酮素過低有什麼影響。
研究來源:
Simpson ER, Misso M, Hewitt KN, Hill RA, Boon WC, Jones ME, et al. Estrogen--the good, the bad, and theunexpected. Endocr Rev. 2005;26(3):322-30.Androgens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years, what's normal for women? Skiba MA, Bell RJ, Islam RM,Handelsman DJ, Desai R, Davis SR.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9 Aug 7. [epublication ahead of print].Testosterone and estrone increase from the age of 70 years; findings from the Sex Hormones in OlderWomen Study. Davis SR, Bell RJ, Robinson PJ, Handelsman DJ, Gilbert T, Phung J, Desai R, Lockery JE,Woods RL, Wolfe RS, Reid CM, Nelson MR, Murray AM, McNeil JJ.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2019 Aug 13. [e-publication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