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PCR—歷史、原理和平臺介紹

2020-12-04 石頭道科普

數字PCR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定量分析技術。該技術結果判定不依賴於擴增曲線的循環閾值(Ct),不受擴增效率的影響,具有很好的準確度和重現性,並且可以實現絕對定量分析。數字PCR已經在核酸檢測、鑑定等研究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技術優勢和應用前景。本推送主要介紹dPCR的歷史和發展、dPCR的基本原理和商業化dPCR平臺及其特點。

dPCR的歷史和發展

數字PCR即Digital PCR(dPCR),是一種核酸分子絕對定量技術。相較於qPCR,數字PCR能夠直接讀出DNA分子的個數,是對起始樣品核酸分子的絕對定量。dPCR起源於Cetus Corporation於1988年首次發表的方法,當時研究人員證明可以通過PCR檢測和擴增單個β-珠蛋白分子。這是通過將樣品分開來完成的,因此某些反應包含該分子,而另一些則不包含。1990年,Peter Simmonds和AJ Brown首次使用此概念對分子進行量化。Alex Morley和Pamela Sykes於1992年正式建立了該方法作為核酸的定量技術。

1999年,Bert Vogelstein創造了「數字PCR」一詞,文章正式報導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並表明該技術可用於發現罕見的癌症突變。作者是美國癌症研究者、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貝爾特·福格爾斯泰因(Bert Vogelstein)。

文章通過在結腸癌患者糞便中檢測KRAS基因突變,並重點突出了dPCR定量檢測的能力和潛力(由於PCR是一個指數過程,因此qPCR只能觀察到兩倍的擴增差異,文章卻重點突出了dPCR區別這種微小差異的能力)。但文章僅僅把樣本分配到384孔板中,分別用不同螢光檢測突變基因和正常基因,通過計算突變基因和正常基因的比例來得出突變率。儘管為了能夠提高檢測性能需要將樣本分配到更多的微孔或液滴中,但基本的思想都離不開Bert Vogelstein所建立的dPCR理念。

2003年,Kinzler和Vogelstein繼續完善dPCR,並創建了一種改進的方法,他們將其稱為BEAMing技術,即「珠子,乳狀液,擴增和磁性」的首字母縮寫。BEAMing技術使用乳狀液在單個試管中分隔擴增反應。這一變化能在一次運行中將該PCR擴展到成千上萬的反應。

自此,關於dPCR兩種形式(晶片式和液滴式)的基本方法都已經建立,企業界的大佬也正式開啟了dPCR的商業化進程。

dPCR的基本原理

目前dPCR主要有兩種形式,晶片式和液滴式,但基本原理都是將大量稀釋後的核酸溶液分散至晶片的微反應器或微滴中,每個反應器的核酸模板數少於或者等於1個。這樣經過PCR循環之後,有一個核酸分子模板的反應器就會給出螢光信號,沒有模板的反應器就沒有螢光信號。根據相對比例和反應器的體積,就可以推算出原始溶液的核酸濃度。

可以使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分配樣品,包括微孔板,毛細管,油乳劑和帶有核酸結合表面的小型化腔室陣列。樣品的分配使人們可以通過假設分子種群遵循泊松分布來估計不同分子的數量,根據泊松分布的原理,反應體系中目標分子的拷貝數可以通過公式A=-ln[(N-X)/N]*N計算,從而解決了多個目標分子存在於單個液滴中的可能性。

同時,從公式也可以看出,隨著反應陽性體系數(X)的增加,體系中目標分子的拷貝數相對於X會有較大的差距,隨著X的持續增加,數字PCR結果的不確定度也隨著提高,總體來說,數字PCR陽性體系的數量不得超過總體系數量的80%。另一個方面,N的增加會使整個數字PCR體系具有較大的線性範圍,並可以提高反應的靈敏度、穩定性以及可重複性。因此,目前dPCR都需要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增加分配的腔室數和液滴數。

商業化dPCR平臺及其特點

發展到現在,市面上常見的dPCR主要有兩種:微滴式dPCR(droplet dPCR,ddPCR)和晶片式dPCR(chip dPCR,cdPCR)技術。由於晶片式dPCR製造晶片的成本較高,目前微滴式dPCR正越來越受到企業的認可。

cdPCR主要以Fluidigm公司的BioMark HD系統以及Life Technology公司的QuantStudio 3D系統為代表。Bio Mark系統採用微泵閥式晶片,以聚二甲基矽氧烷為晶片材料,主要依靠微流控通道與閥門的開閉進行原始體系分割,在晶片的反應倉進行PCR反應,然後通過類似於基因晶片的方法掃描每個通孔的螢光信號,進行目的序列含量的計算。QuantStudio 3D系統採用陣列微池式晶片,反應液由進樣孔直接進入各微反應池。晶片式dPCR生成微滴體積均一,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體系之間影響較小,但技術操作複雜,通量有限且實驗成本較高。

ddPCR主要有Bio-rad公司開發的QX200系統和Rain Drop系統,QX200可以將體系分割成2萬個微滴,Rain Drop可以分割成100萬-1 000萬個微滴。ddPCR原理是通過將一個待分析的PCR反應體系進行微滴化處理,利用微滴發生器製成近20 000個油包水小微滴從而對原始體系進行分割,樣品中的核酸分子隨機分配到大量獨立的微滴中,每個微滴中含有一個或不含待檢核酸分子。對微滴體系進行擴增反應以後,分析每個微滴的螢光信號,進行有或無的判斷,將判斷結果按照泊松分布的原理,通過讀取靶標和內參核酸的陽性微滴個數以及比例從而得到靶分子的拷貝數及濃度。與晶片式dPCR相比,操作簡單,可以實現高通量的檢測,也保證一定程度上的微滴檢測穩定性。

與常規的PCR的方法相比,dPCR有很好的優勢。

1

絕對定量

常規PCR和實時螢光PCR定量檢測都需要已知拷貝數的標準DNA制定標準曲線,由於樣品測定在各種條件上不會完全一致,會造成PCR擴增效率的差異,從而影響定量結果的準確性。而ddPCR不受標準曲線和擴增動力學影響,可以進行絕對定量。

1

樣品需求量低

在檢測珍貴樣品和樣品核酸存在降解時具有明顯的優勢。

1

高靈敏度

ddPCR本質上是將一個傳統的PCR反應分成了數萬個獨立的PCR反應,在這些反應中可以精確地檢測到很小的目的片段的差異、單拷貝甚至是低濃度混雜樣品,且能避免非同源異質雙鏈的形成。

1

高耐受性

由於目的序列被分配到多個微滴中,顯著降低了體系間的影響以及背景序列和抑制物對反應的幹擾,擴增基質效應大大減小。

具體每種PCR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於此同時,dPCR也有一些缺點,數字PCR系統成本高,通量有限、操作繁瑣等不足。晶片式dPCR由於晶片加工成本高,系統複雜度高,使得商業化優勢不是特別明顯,特別是目前大多數分子診斷qPCR也能夠很好的滿足需求,dPCR增加的收益成本比並不算高。液滴式相對晶片式成本有所下降,但典型的液滴式dPCR液滴形成和PCR擴增和檢測都分別在不同儀器中完成,增加了很多操作,也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從這點上看全自動螢光定量PCR做的更好。

個人總結

儘管dPCR被稱作第三代PCR技術,但dPCR技術的廣泛應用逐漸顯現出一些不足之處。通量不高、操作複雜,同時成本大大增加,dPCR似乎還沒有找到相對qPCR足夠的不可取代性優勢。另一方面,dPCR增加了很多技術難點,如何製作成本低廉的晶片,如何集成液滴生成和PCR擴增,如何進行靈敏的信號檢測和分析,如何提高自動化程度,實現Sample-In Result-Out。相較於Digital ELISA能夠提高免疫檢測的靈敏度到fg/mL級別,實現了高敏蛋白的檢測,dPCR儘管發展更早,卻難以取得Killer Application,或許這也導致了所謂的第三代PCR在很多人看來卻沒那麼「下一代」。

相關焦點

  • pcr擴增的原理和步驟
    pcr擴增在做實驗的時候是經常用到的,它是基礎實驗,是每個做實驗的人都應該掌握的,下面小編就來說一下PCR擴增的原理和步驟吧。1.pcr擴增的基本原理是PCR技術和DNA的天然複製過程基本是一樣的,其靶序列兩端互補的寡核苷酸引物與其特異性依賴於與DNA的半保留複製。
  • 更靈敏,更特異,更精確——數字PCR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簡介
    數字PCR技術的原理數字PCR(Digital PCR-dPCR)技術是一種新的核酸檢測和定量方法,與傳統定量PCR(qPCR)技術不同,數字PCR採用絕對定量的方式,不依賴於標準曲線和參照樣本,直接檢測目標序列的拷貝數。
  • 數字PCR將給分子診斷市場帶來什麼?
    寫在首個數字PCR平臺獲批美國FDA之際。本文作者為伯樂生命醫學大中華區LSG產品經理趙雲。這也使得Bio-Rad的微滴式數字PCR(ddPCR)技術平臺成為業內目前唯一同時獲得歐洲CE-IVD和美國FDA許可的數字PCR設備;如果繼續獲得中國NMPA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那麼Bio-Rad的ddPCR技術設備將可以率先叩開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IVD市場的大門。據悉Bio-Rad QX200 ddPCR平臺在中國的IVD註冊工作也已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 知識點:德國MB螢光定量pcr檢測原理
    螢光定量PCR法(qPCR):是在常規PCR基礎上,將『針對支原體特異性保守序列的探針』做螢光標記,使PCR擴增後的產物帶有螢光,利用螢光信號的變化和配套軟體,進行DNA擴增反應的實時監測,簡稱qPCR。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做以下分析。
  • 聚焦數字PCR技術,2019數字PCR創新開發者大會成功舉行
    PCR基本概念、現有平臺、原理及應用範圍,接著深入講解利用數字PCR技術檢測非洲豬瘟病毒的研究,展示了5個數字PCR平臺的檢測結果和數據,並進行了全面的對比。曾教授指出,ALK融合基因序列複雜,為準確檢測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其研究團隊嘗試用新羿數字PCR平臺檢測ALK融合基因,研究結果顯示,新羿數字PCR法ALK檢測可以準確區分ALK陽性與陰性樣本,且不受融合夥伴和融合位點影響,可準確檢出ALK基因的融合變異,有效解決了目前qPCR檢測型別少、NGS操作複雜、漏檢和成本高的問題,該創新方法在ALK融合檢測及臨床用藥指導上具有巨大潛力。
  • 新技術浪潮下的數字PCR
    追溯歷史,我們發現聚合酶鏈反應已經更新了三代。第一代PCR依靠凝膠電泳來分析PCR產物,但始終受到檢測限制,操作費力和僅適用於定性研究的局限。第二代PCR,也稱為實時定量PCR(RT-qPCR),可以通過標準曲線對產物進行定量,但對幹擾物質的耐受性較低。數字PCR(dPCR)是第三代PCR,可通過分配反應進行絕對定量。這項技術在分子檢測中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 知識點:德國MB螢光定量pcr檢測原理
    知識點:德國MB螢光定量pcr檢測原理用途:進口德國Minerva公司的檢測說明:該試劑盒採用螢光定量PCR技術,是已建立的檢測方法,能一次檢測歐洲藥典(EP2.6.7)和日本藥典(JP G3)提到的所有支原體物種,並且能與大多數儀器配合使用。該試劑盒針對支原體基因組中的高度保守區,具有快速、耐用和靈敏的特點。
  • 新型數字PCR技術可在3小時內測定「端粒」單分子絕對長度
    研究數據表明,這種新穎的高通量數字PCR方法準確、靈敏,並且可以進一步幫助測量在癌細胞中發現的染色體外端粒重複序列(ECTR)。「我們的創新可以極大地提高診斷速度,同時為年齡相關疾病和癌症提供關鍵的端粒信息。這樣一項可靠的臨床工具能夠提供準確的端粒分析,進而為患者提供精準治療和針對性的療法。」
  • 新羿生物:數字PCR是未來臨床分子診斷的關鍵平臺
    近兩年來,國內數字PCR廠商已湧現10餘家,數字PCR市場開始迸發活力!數字PCR為何如此多嬌,引各路廠商競折腰?儀器信息網特別策劃了數字PCR專題。本期,我們邀請國產數字PCR知名廠商新羿生物副總裁楊文軍,談談她對數字PCR的觀點和看法。
  • 一文知曉PCR,定量PCR,數字PCR方法選擇
    第三代數字PCR技術,無需標準品即可實現真正的目標核酸的絕對定量,同時提高檢測靈敏度和精密度。PCR技術在不斷地蛻變卻從未淡出我們的視野,如今已經滲透到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各種研究層面。尤其在今年全球大流行疾病中,展現了PCR技術的強大之處。
  • 說說數字PCR那些事
    2.數字PCR橫空出世之dPCR檢測原理數字PCR即Digital PCR(dPCR)是這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核酸定量分析技術,雖然出生的晚,但是潛力不小,因為數字PCR解決了qPCR這麼多年懸而未決的問題,那就是不依賴於標準曲線的絕對定量並且可以將檢測靈敏度提高至單個核酸分子。那它是怎麼做到的呢?這要從它的檢測原理說起。
  • 螢光pcr檢測儀器怎麼用
    螢光pcr檢測儀器怎麼用,螢光PCR檢測儀器如何選擇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螢光PCR檢測儀器。螢光PCR檢測儀器可應用在多個領域,食品安全、水產養殖病害、寵物傳染病、植物病害、科研等。螢光pcr檢測儀器儀器的主要功能包括多通道qPCR檢測,熔解曲線及數據分析管理等。儀器可以使用條形管或單個PCR管進行PCR反應。基於Android的作業系統,所有的儀器設置和分析功能,均受控於一個直觀的、易於使用的軟體界面,可進行快速實驗設置和數據分析。每個熱循環後,所有樣品的螢光強度與循環次數顯示不斷更新。實驗結束後報告可以使用Excel軟體導出和分析。
  • 疾控中心PCR實驗室建設標準
    2、PCR實驗室基本由五大結構組成,常見為:pcr走廊、準備區、製備區、擴增區和擴增分析區。3、基本功能介紹:3.1準備區、實驗所需試劑的準備工作,分裝等,由傳遞窗運送至製備區,嚴謹走人員通道。3.2製備區、主要進行樣品等保存,rna\dna的提取、貯存和其加入至擴增反應管和測定rna\dna的合成。
  • 定量PCR和數字PCR的瑜亮之爭
    2012年年底,由Frost & Sullivan公司在北美市場進行的調研顯示,約三分之一的被訪者表示會考慮購買數字PCR設備。  那麼,是否意味著目前在研究、臨床和工業領域內,廣泛採用的螢光定量PCR技術將被淘汰?數字PCR很快就要將其徹底取代?越來越多實驗室類似問題。結合多年推廣定量PCR與近幾年投身數字PCR領域的經驗心得,談談自己的體會,供大家參考。
  • 數字機頂盒的結構和原理
    機頂盒除了能提供數位電視、數字廣播接口,提供交互式功能,包括電話接口、計算機數據接口,甚至提供攝像機與遊戲機接口等。能接收和存儲用戶發出的某些指令,並擁有一個中央處理單元,控制機上變換器各部分的工作,能夠進行繁重的數值計算,並對數字視頻/音頻信號進行解壓縮輸出和壓縮輸入。機頂盒實際上就是多功能的計算機。
  • 盤點:三代PCR儀原理及應用
    根據PCR原理,商業公司在PCR儀的基礎功能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至今,PCR儀已經更新至第三代技術。為方便讀者朋友理解,本文將對三代PCR儀的原理、特點、主要廠商及產品、應用領域做一系統梳理。  迄今為止,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數字PCR儀器主要有兩種,根據微反應的形成原理不同,主要分為 「晶片數字PCR」與「微滴數字PCR」兩類。
  • 數字PCR系統:Naica全自動微滴晶片數字PCR系統
    Naica TM crystal 全自動微滴晶片數字PCR系統——簡便、快速地完成3通道檢測Naica TM crystal全自動微滴晶片數字Crystal微滴數字PCR,結合了強大的圖像分析技術和直觀可視的檢測功能
  • 「數字世界」基本的工作原理
    首先回顧並評述了數據孿生概念的起源,其次回顧並評述了各大工業軟體巨頭是如何定義和使用數字孿生的,之後從「數字世界」基本的工作原理角度重新審視了數字孿生,在前述工作的基礎上給出了個人關於數字孿生的觀點,並對想進入該領域的後來者給出了本人的忠告。本系列文章的寫作,得到了e-works數位化企業網總編黃培博士的鼓勵,並給出了寶貴的意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 數字PCR的臨床應用和挑戰,檢驗大咖有話說!
    郭瑋:與傳統螢光定量PCR技術相比,數字PCR的靈敏度高,更適合常規臨床使用。數字PCR的原理是將標準PCR反應體系分配至大量微小的反應單元中,這能大大提高PCR反應體系對抑制物的耐受能力。臨床指南和建議的缺失使得各實驗室間對性能確認的要素和判斷標準存在差異,導致臨床使用結果的差異,因此不同分液原理的數字PCR平臺間需要進行檢測結果比對。各種數字PCR方法與傳統檢測方法之間的檢測結果的一致性也需要大量的比對和驗證實驗。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數字PCR技術可以成熟地進入臨床檢測。
  • 一文帶你入門數字PCR
    PCR的發展歷史  PCR技術自問世以來,在遺傳病、病原體、癌基因等分子診斷領域和法醫鑑定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第一代PCR在進行擴增後通過凝膠電泳進行定性分析。  隨著生物分子螢光技術的發展,1992年實時螢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