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想必大家並不陌生,被史學界譽為「睜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麼,今天小編特意為你們介紹一位同樣是晚清的中國人,此人非常有能力,把清朝遺棄10多年、相當於4.5個日本的領土給收回了。
要知道,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一敗再敗,不斷地被列強掠奪中國的領土以及在華的資源,那時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然而清政府裡卻有一位能人,在晚清頹敗下,毅然地站了出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力排眾難、親自掛帥把一片被清政府遺棄的土地給收回,此人便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湘陽人,晚清重臣,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19世紀中期,當時清朝內憂外患,外部有兩個虎視眈眈的國家,一是隔海相望的日本;二是沙俄阿古柏勢力,而內部早已國庫被掏空,發不起糧餉了,甚至一些百姓帶頭起來造反。
面對著這兩個虎視眈眈的國家,以及日益空虛的國力。當時清政府提出了兩種聲音。一是李鴻章提出的「重視海防,暫時放棄塞防」;二是左宗棠提出的「海防和塞防都不可放棄,應該出徵去收復邊塞。」
左宗棠力排眾難,清政府最終採用了左宗棠的建議,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率領軍隊出徵西北邊塞伊犁,便是現在的新疆。
要知道新疆有著1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大約是日本的領土面積4.5倍,再加上新疆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又是沙俄入侵中國的西北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但是,當時清政府經歷鴉片戰爭後,被列強不斷地剝削,再加上洋務派抽取的一定的資金,清政府已然沒有半點錢財支撐西徵大軍。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西徵主帥的左宗棠也十分清楚,為了糧草,左宗棠東借西借,才勉強借來軍隊西徵所需的錢財。
儘管糧草和兵馬到位了,但左宗棠的西徵之路也走得十分艱難。因為伊犁,也就是新疆,已經十幾年來沒受到清政府的管轄,一直由沙俄阿古柏勢力控制。
《孫子兵法》裡曾有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思在大戰前,一定要了解對方的情況,這樣才能取得勝利。作為軍事家的左宗棠也深知這一點,在西徵還沒開始時,便派許多士兵前往偵查。在得到情報後,立即採用了「緩進急戰」、「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西徵軍一路高歌猛進,僅僅一年半,便收復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晚清面對列強打得一場非常漂亮的勝戰。不僅守護中國的西北門戶,更是為當時的中國打下了一劑興奮劑。要知道光當時的沙俄奪走了中國領土面積就達150萬平方公裡之多,若是沒有左宗棠收復新疆,想必這160萬平方公裡、礦產資源豐富的新疆也要被奪走。
正因為如此,左宗棠被評價為晚清「最有能力」的人。事實上,這評價也不為過,若是沒有左將軍克服艱難困阻、力排眾難,想必新疆也要被沙俄長期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