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人都想像過末日這個話題,當末日降臨,自己該何去何從?自己能夠在危機四伏的末日生存下來嗎?末日將以什麼樣的方式降臨,沒有人知道,是隕石撞地球?是滔天的洪水?還是人類自己互相傾擲核彈導致毀滅?相比較那些莫名其妙的自然災害,人類自己互相傷害而導致的世界末日似乎更為真實。核彈之下,滿目蒼夷,一片荒涼。
這朵煙花並不美麗
war,war never change
《輻射4》這款遊戲在2015年11月10日發行,這款最早由interpaly所開發的角色扮演類遊戲,自從1997年誕生以來,已經足足延伸了4代,成為許多玩家心中揮之不去的青春記憶。
也許是遊戲,也許是未來
這個遊戲將背景設置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未來,地球上當時石油已經近乎枯竭,遊戲當中為了爭奪東太平洋出現的石油資源,中美兩國爆發了一場曠世戰爭,戰爭後期大量核武器的使用,導致了整個世界的毀滅。當然核戰爭的結果是:大多數人死亡帶來的屍骸遍地,少數在地面上存活的人變為了殭屍,只有極少數幸運進入避難所的人還能安全的活著,除了殭屍之外,地面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奇怪的變異生物,人類生存環境岌岌可危。
換作是你,一人一狗,能走多遠?
當然現實的世界互相投擲核彈導致末日到來,出現殭屍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但是衰敗的城市,遍地的輻射,變異的生物,稀缺的物資,都不是不可能的。重回原始社會的人類是否會撕下道德的面紗互相殘殺,只為爭奪一口活下去的食物。末日並沒有遊戲中那麼樂觀,更別提無處不在的輻射與隨時可能到來的核冬天。
核冬天到底是什麼?
早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科學家們雖然有著過數次原子彈的爆炸的資料,但是在評估原子彈爆炸所造成的後果時,科學家們都沒有考慮到懸浮塵粒和「核夜晚」相關的問題,直到一位德國科學家第一次提出了這個問題,指出核爆炸將會產生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氣候和生態變化,甚至可能會波及全球,這才引起人類的高度重視。
因為全球性的大氣循環,遭到核攻擊的一些地區上空的煙塵微粒將會在空氣循環的幫助下輕易擴散到更為廣大的區域,半個月內足以從北半球擴散到南半球,甚至會導致部分地區上空將被煙塵淹沒、完全覆蓋。最為嚴重的是這些煙塵和微粒會長期滯留在大氣當中,通過氣象模型計算得到的結果表示,這些煙塵滯留在大氣當中的時間要比科學家們所要預計的時間要長得多。因為塵粒是隨著核爆炸與大量的受熱空氣一起升向高空,所以非常難以降落,而且由於煙塵與熱空氣會導致水循環能力的減弱,塵粒會隨雨降落的機會就會比正常少得多,這一切都將會導致核冬天的到來。
不見天日,不見希望
簡單的來說,核冬天就是因為大量核彈爆炸所產生的環境破壞,比如煙霧、煙塵、顆粒上升到平流層,並且擴散到全球,遮擋陽光導致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還有臭氧層遭到破壞變薄,核冬天到來之後氣溫急劇下降,而且持續時間很長,即使夏季的氣溫也很有可能會降到結冰點以下。不僅如此,更可怕的是一系列毀滅性的災難將會接踵而至。
核冬天如果出現,大約在兩周之後,北半球的陸地表面幾乎見不到陽光,大部分植物無法適應這樣的低溫就會急劇死去,植物大量死亡的後果帶來的便是動物的大量死亡。在缺衣少食、低溫嚴寒的條件下,不知站在這一片廢土之上,面面相覷的人類是否還能笑得出來?還能不能分的出來誰是贏家?
這裡還會有贏家嗎?
我們所需要面對的僅僅只有低溫嚴寒和食物缺失嗎?不僅如此,人類將要面對的還有無處不在、聞之色變的核輻射。
核輻射對人類的傷害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內照射和外照射,內照射是指外源放射性物質經通過空氣吸入、食物、飲水或皮膚傷口等其他途徑通過吸收沉澱在體內,對於身體內組織和器官造成照射。外照射則是由放射源釋放出貫穿輻射,由體外作用於人體。核冬天末日所要面對的,就是無處不在的它們,且兩者皆有。過量的輻射不僅僅會誘發癌症,還會導致基因突變,當然對於核冬天而言也說不定是好事,就像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鬼城的老鼠一樣,雖然身體產生一定的變異,但是已經適應了輻射下的生活,來去自如,也算怡然自樂。
這個標誌將無處不在,如影隨形
核威脅離我們一直很近
當然這些只是猜測而已,末日沒有發生,一切還處於未知,但是現在已經發生過的兩起事件,正是末日的翻版。
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30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這也是噩夢的開始,車諾比核電站的爆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400倍以上的輻射被釋放到空中,成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最嚴重事故!
30多年的時間足以讓人忘掉許多東西,但是一些東西卻是不能忘掉的。相關專家稱消除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後遺症需要整整800年,而反應堆下方的核輻射自然分化則至少需要百萬年以上的時間。整整700萬人受到輻射,數千人遭受過量輻射,被汙染的土地達數億公頃。27萬人因車諾比核洩漏事件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萬人。核洩漏事件發生之後,前蘇聯先後疏散34萬餘人。這些都已經是2006年的官方數據了,如今又過去了十餘年,那個城市依然是一片死寂,斷壁殘垣,荒無人煙,甚是怪異。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輻射4專區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