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核戰爭爆發 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2020-11-22 遊民星空

  相信大多數人都想像過末日這個話題,當末日降臨,自己該何去何從?自己能夠在危機四伏的末日生存下來嗎?末日將以什麼樣的方式降臨,沒有人知道,是隕石撞地球?是滔天的洪水?還是人類自己互相傾擲核彈導致毀滅?相比較那些莫名其妙的自然災害,人類自己互相傷害而導致的世界末日似乎更為真實。核彈之下,滿目蒼夷,一片荒涼。


這朵煙花並不美麗

war,war never change

  《輻射4》這款遊戲在2015年11月10日發行,這款最早由interpaly所開發的角色扮演類遊戲,自從1997年誕生以來,已經足足延伸了4代,成為許多玩家心中揮之不去的青春記憶。


也許是遊戲,也許是未來

  這個遊戲將背景設置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未來,地球上當時石油已經近乎枯竭,遊戲當中為了爭奪東太平洋出現的石油資源,中美兩國爆發了一場曠世戰爭,戰爭後期大量核武器的使用,導致了整個世界的毀滅。當然核戰爭的結果是:大多數人死亡帶來的屍骸遍地,少數在地面上存活的人變為了殭屍,只有極少數幸運進入避難所的人還能安全的活著,除了殭屍之外,地面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奇怪的變異生物,人類生存環境岌岌可危。


換作是你,一人一狗,能走多遠?

  當然現實的世界互相投擲核彈導致末日到來,出現殭屍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但是衰敗的城市,遍地的輻射,變異的生物,稀缺的物資,都不是不可能的。重回原始社會的人類是否會撕下道德的面紗互相殘殺,只為爭奪一口活下去的食物。末日並沒有遊戲中那麼樂觀,更別提無處不在的輻射與隨時可能到來的核冬天。  

核冬天到底是什麼?

  早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科學家們雖然有著過數次原子彈的爆炸的資料,但是在評估原子彈爆炸所造成的後果時,科學家們都沒有考慮到懸浮塵粒和「核夜晚」相關的問題,直到一位德國科學家第一次提出了這個問題,指出核爆炸將會產生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氣候和生態變化,甚至可能會波及全球,這才引起人類的高度重視。

  因為全球性的大氣循環,遭到核攻擊的一些地區上空的煙塵微粒將會在空氣循環的幫助下輕易擴散到更為廣大的區域,半個月內足以從北半球擴散到南半球,甚至會導致部分地區上空將被煙塵淹沒、完全覆蓋。最為嚴重的是這些煙塵和微粒會長期滯留在大氣當中,通過氣象模型計算得到的結果表示,這些煙塵滯留在大氣當中的時間要比科學家們所要預計的時間要長得多。因為塵粒是隨著核爆炸與大量的受熱空氣一起升向高空,所以非常難以降落,而且由於煙塵與熱空氣會導致水循環能力的減弱,塵粒會隨雨降落的機會就會比正常少得多,這一切都將會導致核冬天的到來。


不見天日,不見希望

  簡單的來說,核冬天就是因為大量核彈爆炸所產生的環境破壞,比如煙霧、煙塵、顆粒上升到平流層,並且擴散到全球,遮擋陽光導致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還有臭氧層遭到破壞變薄,核冬天到來之後氣溫急劇下降,而且持續時間很長,即使夏季的氣溫也很有可能會降到結冰點以下。不僅如此,更可怕的是一系列毀滅性的災難將會接踵而至。

  核冬天如果出現,大約在兩周之後,北半球的陸地表面幾乎見不到陽光,大部分植物無法適應這樣的低溫就會急劇死去,植物大量死亡的後果帶來的便是動物的大量死亡。在缺衣少食、低溫嚴寒的條件下,不知站在這一片廢土之上,面面相覷的人類是否還能笑得出來?還能不能分的出來誰是贏家?


這裡還會有贏家嗎?

  我們所需要面對的僅僅只有低溫嚴寒和食物缺失嗎?不僅如此,人類將要面對的還有無處不在、聞之色變的核輻射。

  核輻射對人類的傷害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內照射和外照射,內照射是指外源放射性物質經通過空氣吸入、食物、飲水或皮膚傷口等其他途徑通過吸收沉澱在體內,對於身體內組織和器官造成照射。外照射則是由放射源釋放出貫穿輻射,由體外作用於人體。核冬天末日所要面對的,就是無處不在的它們,且兩者皆有。過量的輻射不僅僅會誘發癌症,還會導致基因突變,當然對於核冬天而言也說不定是好事,就像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鬼城的老鼠一樣,雖然身體產生一定的變異,但是已經適應了輻射下的生活,來去自如,也算怡然自樂。


這個標誌將無處不在,如影隨形

核威脅離我們一直很近

  當然這些只是猜測而已,末日沒有發生,一切還處於未知,但是現在已經發生過的兩起事件,正是末日的翻版。

 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30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這也是噩夢的開始,車諾比核電站的爆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400倍以上的輻射被釋放到空中,成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最嚴重事故!

  30多年的時間足以讓人忘掉許多東西,但是一些東西卻是不能忘掉的。相關專家稱消除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後遺症需要整整800年,而反應堆下方的核輻射自然分化則至少需要百萬年以上的時間。整整700萬人受到輻射,數千人遭受過量輻射,被汙染的土地達數億公頃。27萬人因車諾比核洩漏事件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萬人。核洩漏事件發生之後,前蘇聯先後疏散34萬餘人。這些都已經是2006年的官方數據了,如今又過去了十餘年,那個城市依然是一片死寂,斷壁殘垣,荒無人煙,甚是怪異。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輻射4專區

1 2 下一頁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

相關焦點

  • 假如地球脫離軌道,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假如地球脫離軌道,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廣袤宇宙奧妙無窮,宇宙充滿著各種迷奇。從遠古到現代,大到浩瀚的宇宙,小到細胞微生物,都存在著許多的謎團,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不斷的探索著這些謎團,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假如地球脫離軌道,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愛因斯坦預言引人深思
    不過好在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局勢趨於和平,直至如今雖然有些局部戰爭發生,但相對世界還是和平的。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各國的矛盾也在逐漸積深,很多人都在擔心戰爭將會再一次降臨,那麼以現在科技的先進程度,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愛因斯坦預言引人深思。
  • 核戰爭如此恐怖,一旦爆發地球會被「炸毀」嗎?專家:想太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將兩顆加起來僅有3萬多噸TNT當量的原子彈丟到日本,直接造成十幾萬人死亡,城市變成廢墟鑑於此有人覺得,未來要是爆發核戰爭,地球將不復存在。但對於這等言論專家直呼:想太多。地球很久之間經歷過各種災難,最為具有毀滅性的就是遭到小行星撞擊,這時候產生的能量,超過核武器全面爆發幾萬倍。
  • 有人推測曾經爆發過核戰爭,警鐘已敲響!
    這種化學元素是什麼?它作為一種稀有氣體是核裂變的產物,因此經常被科學家們作為核爆炸的依據。而在火星大氣中檢測到了大量的氙129,間接的就在說明火星上可能曾經發生過核戰爭,並且在火星表面的三個位置分別探索到豐富的放射性元素鈾和釷。這個發現和火星的礦石樣本成分不符,這些鈾和釷是沉積在火星的泥土表面,很有可能是因為大型的核爆炸產生的。
  • 有人推測曾經爆發過核戰爭,警鐘已敲響
    這種化學元素是什麼?它作為一種稀有氣體是核裂變的產物,因此經常被科學家們作為核爆炸的依據。而在火星大氣中檢測到了大量的氙129,間接的就在說明火星上可能曾經發生過核戰爭,並且在火星表面的三個位置分別探索到豐富的放射性元素鈾和釷。這個發現和火星的礦石樣本成分不符,這些鈾和釷是沉積在火星的泥土表面,很有可能是因為大型的核爆炸產生的。
  • 如果爆發核戰爭,世界上哪些地方是安全的!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
    如果爆發核戰爭,世界上哪些地方是安全的!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大家都知道,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之後,世界各個國家基本上都開始對於與這一武器的研製與開發,從而也引發了大量有關於核武器的緊張局勢,比如朝鮮核危機,伊朗核危機等等,基本上核戰爭的陰霾自從二戰以後就一直籠罩在人類的頭上,未曾消散過。
  • 假如爆發核戰爭,躲我國哪兩個地方最安全?答案你想到沒
    在二戰中剛被研製出來的核武器就被投入到了實戰當中,僅僅是原子彈的威力就讓世界感到了震驚。 而在戰後隨著科技的進步氫彈這種威力遠超原子彈的核武器被發明了出來,世界上也有了多個國家擁有了大量的核武器,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讓世界開始了長期的整體和平,因為核武器的制衡現在的大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
  • 一旦亞洲核戰爭爆發,全球數百枚核彈互砸,數千萬人口面臨毀滅
    著名科學家霍金曾經說過,假如現階段人類爆發核戰爭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的話,那麼在一百萬年後,當人類面臨生存危機時,爆發核戰爭的概率就會變成百分之百。不過,面對這個言論,一開始世界各國都沒有完全相信。然而,隨著國際局勢的越發複雜,全球都開始重新思考這番言論,甚至還有專家表示,僅從目前情況來看,或許用不了多久,核戰爭就可能在地球上爆發。畢竟僅在亞洲地區,就已經有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處於衝突對峙狀態,甚至一度瀕臨準備開戰的邊緣,因此可以說,危機一直都圍繞在我們身邊。據了解,這兩個國家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 核戰爭爆發之後的地球會是怎樣?
    雖然透過科幻電影和小說,我們可以想像核冬天的地球會是什麼模樣,但最近美國一群氣候和環境科學家研究表明,如果爆發一場」區域性,小規模「核戰爭,全球溫度可下降2-3度,達到1000年以來最低值,降水量將下降9%,從而導致糧食產量嚴重縮減,引發饑荒。
  • 假如肉眼可以看見所有光波,那麼我們眼中的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雖然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但是有些東西我們經常接觸但是就是怎麼也看不到,如光。假如我們人類可以看見光,那將會是怎樣的場景呢?假如人類真的可以看見所有的電磁波,那麼他的大腦不僅需要處理眼前的事物,還要處理自身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的額外電磁波的信息,所以他既可以低頭看見毫米波,也可以抬頭看見宇宙中的伽馬射線。但是這種信息對他的生存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如果地球有一天遭受到了強烈的宇宙射線的攻擊的時候,那麼地球上的生物即使是躲過了襲擊,還是一樣活不久的。
  • 什麼是曲率驅動?假如我們掌握這項技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想像一下假如你可以比光速還快,你最想去哪裡旅行呢?去火星,還是去我們的比鄰星半人馬阿爾法,或者是更遠的星雲?今天我們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假如我們掌握了曲率驅動技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都知道,目前光速是公認的宇宙中速度最快的速度。
  • 假如人類未來不幸滅亡,最可能的方式是什麼?愛因斯坦早已預見
    >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隕石坑示意圖不過人類無法計算出這個滅亡的確切時間,根據前五次生物大滅絕時間推算,大概平均每1億年時間就出現一次生物大滅絕,如今人類從最早的森林古猿開始算起,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000萬年,也就是說人類在地球上的時間還剩下7000萬年,如果在7000萬年人類還無法弄清楚這種神秘力量來自哪裡,以何種方式對人類進行降維打擊,人類將會和恐龍一樣成為一段歷史
  • 假如地球變成甜甜圈形狀,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今天我們同樣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地球變成甜甜圈形狀,世界會怎樣?我們假設地球已經變成甜甜圈,赤道附近的逃逸速度會變小,大概只有6.5千米每秒。逃逸速度變小也不完全是壞事,至少在這個地方發射火箭就變得容易多了。
  • 核戰爭之後的世界是啥樣子?開局你連狗都沒有 裝備清零
    全世界再次發生大規模核戰爭之後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文學作品和電子遊戲之中,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造成幾十萬人死亡,上百萬人患上各種疾病,但不要忘記那時的核武器如此簡陋,與最新一代大當量熱核武器相比,美國生產的第一代核武器威力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就如同一門403毫米大炮和一把塑料射水槍之間的差距,在「相互確保摧毀」戰略的指引下,人類在冷戰高峰期的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上萬件核武器已經足夠將地球毀滅幾十次,當時,美國原本旨在維持與蘇聯戰略平衡的努力,卻演變成一場核軍備競賽
  • 什麼是曲率驅動技術?假如我們掌握這項技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想像一下假如你可以比光速還快,你最想去哪裡旅行呢?去火星,還是去我們的比鄰星半人馬阿爾法,或者是更遠的星雲?今天我們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假如我們掌握了曲率驅動技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都知道,目前光速是公認的宇宙中速度最快的速度。
  • 核戰爭一旦爆發,逃到哪裡最安全?推薦以下三個地方
    在如今的世界範圍內,核武器無疑是殺傷力最強大的武器,同時這也是世界各國在使用之前都會謹慎考慮的武器,因為其一旦被搬上戰場,就很有可能會造成毀滅世界的後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美國為了迫使日本投降而使用了兩顆原子彈,長崎和廣島的居民因此受到了滅頂之災,這兩個城市上空的蘑菇雲也讓世界各國為之震驚。
  • 假如地球上出現一顆直徑為1毫米的黑洞,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首張黑洞照片的公布讓人類對黑洞這種天體有了全新的認識,在以前的節目中我們也討論過太陽系中出現一顆黑洞會發生什麼事情。因為黑洞對天體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假如太陽系中出現一顆黑洞,太陽系將不復存在。這次我們將目標縮小一點,假如一顆直徑為1毫米的黑洞出現在地球上,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首次進行強子對撞機實驗的時候,科學家們就提出一個假設,這項實驗會不會造出迷你黑洞,從而對地球產生不好的影響?現在看來,人類並沒有造出任何迷你黑洞,因為產生迷你黑洞需要的能量要比對撞機的極限承受能量還要多1015倍。
  • 如果核戰爭爆發,普通人該如何保命?軍事專家:躲到這裡可以保命
    美國從珍珠港的損失中恢復過來以後,就宣布加入戰爭,於是二戰末期的時候,美國就開始逮著太平洋地區的日軍瘋狂報復,按照一般情況,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沒有什麼優勢,應該選擇投降才是,但是日本卻一反常態的瘋狂反撲,並且一直沒有放棄對已失島嶼的爭奪,不放過任何一點機會,在我們看來實在有些喪心病狂。
  • 如果太陽爆炸, 我們的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它為地球提供熱量和能量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四季交替的變化,目前太陽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太陽大約還能存在50億年,因為太陽沒有足夠的質量爆發成為超新星,所以在大約50億年後,它將進入紅巨星階段。
  • 假如核戰爆發,普通人只能坐以待斃?專家:這3個地方可以保命
    二戰末期,已經彈盡糧絕的日本還在頑強抗爭之中,隨著日本上空兩枚原子彈的爆發,日本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無路可退,於是便宣布無條件投降。 這是人類第一次看見核武器的威力,隨著時代的進步,世界各國對於核武器的研製技術逐漸加強,現存核武器的威力已經遠遠大於二戰時期,倘若現在爆發核戰爭,普通人只能坐以待斃嗎?怎樣做才能夠保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