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11月30日訊】據11月30日報導,近日,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題目為《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秘密傳播和進論》。論文指出,比起中國,印度可能才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
據外媒報導,該論文的研究小組在追蹤冠狀病毒株起源上使用了一種新方法,只計算每個病毒株中的突變數。換句話來說,病毒株突變越少就越接近新冠病毒的原始祖先。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發現,某些菌株的突變少於在武漢首次採集的菌株。因此,論文得出結論:武漢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第一個地方。
該論文還指出,在四大洲的8個國家發現了突變最少的菌株的國家,分別為美國、俄羅斯、印度、義大利、澳大利亞、希臘、捷克還有孟加拉國。其中,印度和孟加拉國的菌株擁有最多的病毒多樣性。因此,根據突變最少菌株的地理信息和菌株的病毒多樣性,印度可能才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方。
另據外媒報導,印度政府病毒學家卡庫爾表示,不同意該研究的結論,但他並沒有給出詳細解釋。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病毒溯源的問題一直廣受關注,國際上也不斷出現其相關報導。德國著名病毒學家歷山大·凱庫勒近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目前在全世界傳播的99.5%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均可以追溯到義大利北部地區的一種病原體特定突變,其傳染性要比在中國武漢早期發現的病毒變異體更強。因此,他認為,本質上,全球疫情暴發的起點並不在中國武漢,義大利北部地區才是起點。
凱庫勒還指出,之所以中國疫情大規模暴發,是因為對病毒一無所知,但中國示範了積極的防疫措施。然而,包括義大利的歐洲國家卻長時間忽視來自中國的警告,沒有及時參考中國的防疫經驗,導致病毒進一步傳播,全球疫情大暴發。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7月份,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教授格奧爾基·巴齊金領導的研究小組認為,儘管早期俄羅斯封鎖邊境阻止了進一步傳播,但後來來自歐洲的毒株引發了更廣泛的新冠病毒擴散。11月24日,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局長,俄國家總防疫師安娜·波波娃也表示,俄羅斯境內的新冠病毒毒株主要來自於歐洲,而不是中國。
面對全球各國對新冠病毒溯源的不同看法,一方面,中國一直秉承著積極合作的宗旨。5月7日,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溯源問題是科學問題,需要交由科學家和專業人士在充分的科學論證基礎上作出判斷。中方會一直同世衛組織保持密切良好的溝通,開展合作,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另一方面,中方面對美國等個別國家企圖將病毒溯源問題政治化時,態度十分堅定。10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美國政客的行為屬於「睜著眼睛說瞎話」,既然蓬佩奧如此關心病毒溯源問題,針對國際社會上一直密切關注的德特裡克堡生物基地、電子菸疾病等問題,美方是不是能儘早給個說法,給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各國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
校對: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