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Cheryl 精英說
還記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史上首次頒給了兩位美女科學家——來自法國的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伯克利大學教授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
兩人翩躚上臺的場景,舉止高雅,氣場十足,說是女明星領獎也絲毫不為過。
紐埃爾·卡彭蒂耶(左二)和詹妮弗·杜德納(右二)曾在2015年同臺領獎
圖片來源自 Google
特別是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身材高挑纖細,外貌出眾,一身搖曳長裙,在鏡頭前神採奕奕,和大家傳統印象中不苟言笑、嚴肅質樸的女科學家形象大相逕庭。
圖片來源自 Google
誰能想到出生於1964年的她,今年已經56歲了呢,這樣的身材管理也是絕了。
圖片來源自 Google
美貌與智慧並重,簡直就是杜德納的人生標籤。
關鍵是人家不僅事業有成,而且家庭圓滿,老公是耶魯大學分子生物和化學系博士,今年剛剛17歲的兒子陽光帥氣,一家人站在一起著實養眼。
圖片來源自 Google
當天凌晨2點多的時候,一家人接到了諾獎電話,聚在客廳裡分享這令人喜悅的一刻,看起來十分溫馨~
一家人在客廳裡慶祝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對於許多獨立女性來說,家庭和事業之間始終面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一篇採訪報導中,許多職場媽媽都表示,平衡工作與家庭是一個偽命題,根本沒有人能做到。
但從杜德納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兩者兼容的可能:她工作繁忙,卻從不缺少和家人的溝通與相處,在事業發展上取得了丈夫的極大尊重,一家人攜手並進,相互理解,也相互影響,家庭氛圍和睦友好。
而從杜德納的成長曆程中,我們也能看到她對自我道路的追求,對婚姻的獨特見解,以及與家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尊重的家庭氛圍,
指引她走向遠方
1964年2月19日,杜德納出生在華盛頓。父親是密西根大學英語文學博士,母親擁有教育學碩士學位。可想而知,夫妻兩給女兒帶來了多少學霸基因。
在杜德納7歲的時候,一家人搬到了小鎮希洛。在上個世紀70年代,杜德納一家是小鎮上為數不多的幾個白人家庭之一,一頭金髮、湖藍色眼睛的她和周圍的孩子們在一起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圖片來源自 Google
與外界的隔閡讓杜德納更多地將身心投入到書籍的海洋中,這帶給了她走向科學的一種書卷氣息。
彼時,杜德納的父親在夏威夷大學教文學,母親在一個社區大學講授歷史,而他們的女兒喜歡探索熱帶雨林,對生命體如何運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杜德納的父母對於女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家裡的書籍源源不斷,填滿了杜德納的少女生活。
6年級的時候,父親送給了杜德納一本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發現 DNA 雙螺旋結構的書,這讓小小的杜德納第一次對分子結構產生了最直觀的認識:「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做實驗來弄清楚某種分子的結構,這真的是太奇妙了。」
圖片來源自 Google
高中時期,她去聽了一位女科學家的講座,這位科學家講解了自己研究正常的細胞如何變成癌細胞的過程。因為這次講座,杜德納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我當時目瞪口呆,她太聰明了,她才是最美麗的女性。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像她那樣的科學家。」
圖片來源自 Google
但那時,周圍的人都以為這是青春期的心血來潮,就連學校的輔導員都嘲諷她:「女孩是做不來科學研究的。」杜德納不客氣地回懟:「等著瞧吧,我做給你看。」
高中畢業的那個暑假,當其他孩子還懵懂地站立在人生的分叉口時,杜德納一往無前,頭也不回地衝進了夏威大學一位著名細菌學家的實驗室裡。
之後,杜德納順利進入加利福尼亞克萊蒙特的波莫納學院學習生物化學,學校科研生活枯燥且艱難,即使懷抱著巨大的熱情,杜德納還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壓力。因此,在得知自己可以嘗試申請哈佛醫學院的時候,她第一次遲疑了,她問爸爸:「我可能成功嗎?」
爸爸回答說:「如果你不嘗試,那麼你就一定不會成功。」因為這句話,杜德納勇敢地走向了哈佛醫學院學習生物化學和分子藥理學,之後跟隨諾貝爾獎得主託馬斯·切赫(Thomas Cech)做博士後研究。
圖片來源自 Google
2000年,當時在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學系當助理教授的杜德納,作為傑出青年科學家獲得了艾倫·沃特曼獎(Alan T. Waterman Award)。
杜德納在耶魯當教員時的照片
圖片來源自 Google
3年前,她幫助完成了生物學界堪稱不朽的一項發現,被稱為基因剪刀CRISPR,更憑藉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關於這項技術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用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來改變任何生物體的 DNA,猶如電腦使用者可以在文檔中編輯一個單詞一樣。
科學家們希望,未來它可以幫助重新編寫人類有缺陷的基因,為治癒癌症、愛滋病這樣的嚴重疾病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可以說,一直從少女時期到現在,科學研究成為了杜德納內心最為堅定的追求。
「進入實驗室,並獲得一些有關這個世界的知識,用知識去揭示另一個自然之謎,這個過程是我所喜歡的。」
「我熱愛科學,當我早上醒來時,這是我首先想到的事情,而當我晚上睡覺時,這通常是我在考慮的最後一件事情。」
理解和支持
是主導婚姻的關鍵詞
杜德納在做博士後研究期間,遇到了當時還是在讀研究生的老公傑米·凱特(Jamie Cate),兩人一起合作晶體化結構項目,因研究相識相愛,談起了一段甜甜蜜蜜、羨煞旁人的姐弟戀。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凱特1968年出生,比杜德納小4歲。兩人相愛後,為了和老婆繼續保持近距離接觸,杜德納去耶魯教書,他就去耶魯讀博士。
等到杜德納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研究,他也頭也不回地去了伯克利,並獲得了教授職位,兩個人的辦公室相鄰,都可以遠眺到金門大橋。
儘管夫妻二人研究上有一些重疊,但大部分時候都是各做各的研究。每天下午5:30左右,忙完工作的杜德納就會給老公發消息,約定好時間一起回家。
圖片來源自 Google
2003年的時候,夫妻兩擁有了一個兒子,名叫安德魯(Andrew)。知道妻子工作繁忙,所以凱特貼心地幫她分擔家務活,減輕她的負擔。
隨著研究發現的深入,杜德納在科研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遠,成為了美國頂尖的科學家。與此同時,她的行程也越來越繁忙,除了日常的研究工作之外,還要參加會議、接受訪談、出席各種頒獎禮。
然而,丈夫凱特對此並沒有什麼抱怨,相反,他十分能夠體諒妻子的辛苦。兩個人商量之後,僱人打掃衛生,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一家人的生活繼續平平穩穩。
圖片來源自 Google
難怪杜德納在接受採訪時這樣勸誡還沒有邁入婚姻的女性們:
「在挑老公這件事上你要十分明智,他是否能支持你的事業、你的生活方式、你對養育孩子的看法,對你這輩子時候能夠充分實現自我潛力這件事意義重大。」
圖片來源自 Google
日常生活中,出了實驗室,夫妻兩就把所有的時間砸在陪伴家人上。等到兒子漸漸大了,一放學就直奔爸媽的實驗室,要不自己看看書,要不圍觀實驗器材,等著爸爸媽媽一起回家。
到現在,已經17歲的兒子受到爸媽的影響,對數學和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對於兒子未來的發展方向,杜德納從不設限,也不焦慮。她不想兒子把自己當成努力的目標和榜樣,重要的是找到學習的樂趣和真正感興趣的方向。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就像小時候曾接受過的教育那樣,她尊重兒子的選擇和意願,除了幫助他引導學習興趣之外,顯得十分平和佛系,甚至表示不願意讓兒子參加太多的競賽項目,因為會損害學習的基本樂趣。
或許,正是這樣彼此尊重、彼此遷就、相互理解的家庭氛圍,才讓一家人的相處變得輕鬆自在。願意給予你發展的空間,也願意鑄就停泊的港灣,只有家人的愛與陪伴,才能真正助你遠航。
讓女性發揮價值,
同樣需要男性的努力
一直以來,許多女性在職場中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家庭和事業兩者之間,你會選擇哪個?」或是「如果有了家庭,會不會向家庭傾斜一些,甚至是去做全職太太?」
在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中,三個女生中有兩位被問事業跟家庭如何選擇,沒有男生被問到這個問題。
在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的書籍《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一切》中,她探討了女性在職場和家庭中所面臨的困境,她提到:「人們通常把女性看成照顧家人的天然絕佳人選,而對男性卻沒有這樣的期待。」
並且提出一個觀點:「夫妻兩人可以都在擁有家庭的同時成功,但是必須有先後。其中一方要為另一方付出。沒有夫妻可以在同一時間同時擁有一切。」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其實我們能夠看到,那些能夠在職場上展露光芒的成功女性,背後往往都有一個願意給予她支持和理解的丈夫:比如美國傳奇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的丈夫馬丁。
在那個傲慢的男權時代,社會並不認可女性的聰慧和能力,對她們的要求就是做一個稱職的「花瓶」,但馬丁不同,他全然接納了魯斯原本的樣子,聰慧、狡黠、有主見,從頭到腳,都閃耀著屬於一個獨立靈魂的美麗。
圖片來源於人物傳記紀錄片《RBG》
在發現妻子身上隱藏的無限潛能後,他主動退居二線,以最大的努力成就她的事業。
他會在眾人面前驕傲地稱讚妻子的才智,在家庭裡主動分擔家務,照顧孩子,支持妻子繼續求學。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在漫長的婚姻旅途中,馬丁堅定地陪伴著妻子走過每一個艱難的時刻,在每一次質疑和嘲諷之中給予她勇敢前行的力量。
一直到生命的盡頭,他在留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我最親愛的露絲,你是我這一生中唯一愛過的人,從五十六年前我們在康奈爾相識的那天起,我便從未停止過對你的欣賞與愛慕。」
圖片來源自 Google
金斯伯格有一句名言,叫做「解放女性應該從解放男性開始。」
事實上,這些丈夫們所作出的努力正如絕大多數女性作出的犧牲一樣,他們只是難能可貴地在這個不平等的世界中為她們提供了平等的家庭關係:尊重彼此的步調,也接納彼此的選擇。
大法官金斯伯格
圖片來源於人物傳記紀錄片《RBG》
在我們的教育中,這個觀念同樣重要。如果養育一個女孩,我們要鼓勵她像杜德納女士一樣,勇敢地追求心中理想,對生活充滿熱愛;如果養育一個男孩,我們要教會他學會尊重、理解和支持,給予未來的伴侶發揮自我價值的空間。
唯有如此,才有更多的女性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而她們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優雅、獨立和頑強,將為我們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自 Google
作者:Cheryl,精英說90後作者,英國海歸,用心寫字。
Reference:
Sally Ride Scienc:Nobel Prize winner Jennifer Doudna: How a curious girl from Hawaii became a science superstar
A DAY WITH JENNIFER DOUDNA: TRYING TO KEEP UP WITH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OUGHT-AFTER SCIENTISTS
The Guardian:Jennifer Doudna: 『I have to be true to who I am as a scientist』
The Joy of the Discovery』: An Interview with Jennifer Doudna
詹妮弗·A·杜德納 一位女科學家的兩個戰場
小花生網:我是媽媽,我要拿諾貝爾獎,我還要幸福家庭 ...
原標題:《哈佛美女科學家首獲諾獎!事業婚姻兩手抓,卻說成功的秘訣是找個好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