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閆真
銀針刺透肌膚,緩緩施針,經氣通過經絡到達全身。不知不覺,瘀邪清除,病痛消失。
一根根小小銀針,在濟南醫院中醫特色門診負責人李曉亮的手上,變成了驅病祛疾的利器。而他在傳承基礎上總結獨創的多套針法,更讓古老的針灸煥發新的光彩。
小小銀針治大病
2020年還剩最後的幾天,曾因大面積腦幹梗死被告知「生存希望很小」的老張(化姓),又多了幾分關於新年的期待。
對於老張,能活下來,已經是奇蹟。
2012年春天,老張突發缺血性腦卒中,大面積梗死的部位是腦幹,病灶面積最大的平面超過了橋腦的4/5。生命中樞出了問題,老張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四肢癱瘓、吞咽障礙、失語、二便失禁,被第一家就診的醫院告知生存希望不大。
儘管有同事私下勸說不要徒勞,但李曉亮還想試一試。
望、聞、問、切是中醫常用的診斷方法,其中望診中的望神又尤為重要。
「雖然他的臨床症狀複雜、病情兇險,但他兩目精彩,炯炯有神。」李曉亮從老趙的眼神裡,找到了一線生機。
所謂四診合參,色脈並舉,雖兩目有神,脈象不容忽略。而老張的脈象雖沉弦,但尚且有力,說明正氣尚存。
李曉亮出手了。
從少取穴、淺針刺、輕手法開始,一邊觀察患者對針刺刺激的承受情況,以……
逐漸地,老張恢復了自主吞咽和語言交流,腰背力量明顯改善。
小小銀針,讓老張逐漸好了起來。腦梗死、腦出血、小兒腦癱……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根根銀針在李曉亮手中,已經創造了不少類似的奇蹟。
「治病必求於本,抓住主要病機,重視臨床症狀的緩急,標本兼治,自然能夠化解病痛。」李曉亮說。
自我施針練成「絕活」
當然,同是中醫,也有不同。
在老張的治療過程中,李曉亮自創的「通督強脊」針刺法發揮了重要作用。
《素問·骨空論》有云:「督脈者,貫脊屬腎,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
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通過多年來對金針王樂亭老前輩的督脈十三針的針法及理論的學習和應用,結合督脈的現代解剖特點及脊柱生物力學原理,李曉亮摸索出了這套針法,可以治療各種腦病、脊柱病所致的軀體癱瘓、脊柱疼痛等病症。
加減變化中,凝練著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曉亮告訴記者,中醫講「理、法、方、藥」,具體到針灸,則是「理、法、方。術」。「理」為病機,「法」為治法,「方」為取穴處方,「術」為操作手術,從對理論的傳承理解到實際操作的手法,細微的差別會帶來不同的療效。
他善於總結思考,於是有了多套自創的針法;他也重實際操作,所謂「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針刺後是否產生酸、麻、重、脹或經絡感傳,這被叫做針感,也被稱為「得氣」。得氣迅速,療效較好;若不得氣,則可能無效。
上手容易精通難。為了更好地體會針感,碩士、博士、博士後皆是針灸專業,他埋頭苦練施針手法。一根銀針常在指間,左手針右手、右手針左手,在一次又一次向自己施針的過程中,行針得氣,逐漸爐火純青。
一針祛病「快中醫」
在多數人的印象裡,中醫是個「慢郎中」,但是,從相對來說較為簡單的如落枕、急性腰扭傷、痛經、偏頭痛等疾病,到較為棘手的中風後吞咽障礙、頑固性呃逆等,在李曉亮這裡,經常都會有一次或幾次針灸即治癒的案例。
李曉亮說,以吞咽障礙為例,其發生多與腦神經受到損傷有關。老師秦黎虹教授擅長用針灸治療吞咽障礙,在老師的針法基礎上,李曉亮最終只在頸部取一穴,只下一針,新發病的大多數患者10次之內就能治好,病情較重的患者也很少超過20次。
無論是疑難雜症,還是常見的頸肩腰腿痛、失眠、脾胃病,李曉亮運用針灸及中藥所治疾病涉及內、外、婦、兒等達200種。
2019年10月,在濟南醫院院領導的支持下,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李曉亮正式加入醫院中醫康復團隊,成立「李曉亮中醫特色工作室」。
口碑相傳,越來越多「棘手」的病人慕名而來。面對從外地或慕名趕來就診卻掛不到號的患者,他總是幫忙加號。
他常說,病人的病情等不起,作為一名醫生,能用自己所長給病人希望,他也感覺開心。
當前,人口老齡化和心腦血管疾病、退行性疾病等發病率逐年上升,康復醫學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康復專業本就是濟南醫院的優勢專業,李曉亮也給自己制訂了一個「三年計劃」。他要和團隊一起,做強醫院的中醫康復專業,希望有更多治癒,讓更多患者更高質量地生活。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