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聯合門診開張啦!

2021-01-14 澎湃新聞
【特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聯合門診開張啦!

2020-06-14 0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種慢性併發症,因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導致的神經系統損傷。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多以手腳麻痛為首發症狀、雙側對稱,疼痛可呈刺痛、灼痛、鑽鑿痛,嚴重時劇痛難忍。除了麻痛以外,還可有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等異常感覺,痛苦不堪,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手段包括內科代謝治療、中醫針灸治療、紅外線治療、神經調控治療等,各種治療手段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單一治療效果不佳。那患者究竟適合哪一種治療呢?

為了解決大量患者的需求與困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聯合診療中心於2020年6月1日開張啦!本中心由疼痛、內分泌代謝、中醫針灸等多學科醫師聯合管理,共同參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療,為患者提供全面化地評估以及定製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聯合診療中心的診療特色:聯合門診與病房微創治療相結合,診療全面化、個性化、微創化、精準化。

特色治療手段:

1. 超聲引導下星狀神經調控術

星狀神經調控術能糾正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增加血液供應,增加新陳代謝,減緩疼痛。此技術操作簡單、低風險、創傷小、費用低。

2、針灸調控治療

針灸調控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通過選取相關穴位以舒通局部經絡,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益氣養陰,緩解疼痛。

3. CT引導下腰交感調控術

腰交感神經調控術可以調控交感神經功能,擴張血管,大大降低了截肢率,緩解疼痛和下肢發冷感,病人滿意度高!該治療方法創傷小,副作用少,術後一天既能出院。

4.脊髓電刺激植入術

脊髓電刺激調控術可以顯著緩解疼痛,改善跛行和血液循環,促進神經修復,延緩截肢。在全世界,每年有近萬例患者接受脊髓電刺激治療,大大降低了截肢率,給眾多糖尿病足患者燃起了新的希望。

中心團隊介紹

曲 伸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內分泌科主任

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十院)主任,中華醫學預防學會糖尿病控制與預防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全國委員,上海市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專業特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甲狀腺疾病的診療。

林福清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疼痛科主任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疼痛科主任,麻醉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青年委員,微創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疼痛專科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擅長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微創介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腰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帶狀皰疹神經痛、下肢缺血性疼痛等慢性疼痛的治療。

孫文善

醫學博士,博士後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上海)國醫大師呂景山中醫針灸傳承基地主任, 師承國醫大師呂景山教授。國家衛生部「十年百項」項目「穴位埋線臨床應用」的推廣專家,國家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微創埋線技術"負責人。擅長針灸治療疼痛,肥胖、糖尿病及相關疾病治療

楊 篷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區縣協作組組員。從事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工作10餘年,擅長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及急慢性併發症的防治,骨質疏鬆的診斷與治療。主要研究方向:甲狀腺疾病;青少年糖尿病的診治。

王紀鷹

臨床醫學碩士

從事神經痛的診療多年餘。曾前往美國西雅圖瑞典醫學疼痛中心訪問學者;擅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各類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診療、脊髓電刺激調控治療的圍術期管理、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治療和急慢性疼痛管理。

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聯合診療中心

SUMMER

門診地點:內分泌代謝科2508診室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解鎖更多醫院資訊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微信訂閱號 :shdsyydyh

上海十院

微信服務號 :shdsyy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官方網址:

原標題:《【特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聯合門診開張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要積極預防和篩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最常見類型,對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糖尿病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篩查。
  • 糖尿病下肢麻、痛,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治
    0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特徵·2019年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隱匿性強,超過50%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沒有臨床症狀,且其病理程度與症狀出現及其嚴重性也往往不一致對於存在周圍神經病變症狀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應考慮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篩查。 糖尿病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最常見類型,對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糖尿病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篩查。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療這麼總結,更清楚!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長期併發症之一,該病起病隱匿, 早期發現較為困難。DPN病變晚期甚至會引起糖尿病足潰瘍、壞疽等嚴重併發症,使患者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DPN影響著大約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其患病率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而增加。本文重點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進行歸納。
  • 那麻,那痛,難以忍受,難道糖尿病就一定難逃周圍神經病變嗎?
    那麻,那痛,難以忍受,難道糖尿病就一定難逃周圍神經病變嗎?,大多數患者都會發生周圍神經病變。關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所有「小問號」,聽專家答疑解惑。圖片來源於網絡Q1:對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周圍神經病變不可避免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完全阻斷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嗎?糖尿病是一種可累及全身多系統和多器官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該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且已經成為全球重大的健康問題。
  • 【看門診】遠離這個致命併發症!糖尿病足專病門診來幫忙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對周圍神經的損害。在糖尿病神經病變中,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病變,佔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50%以上。周圍神經病變的症狀千差萬別,有的患者只感覺足部存在輕微的刺痛;有的患者卻感覺到嚴重的疼痛。但真正的危險卻是——什麼都感覺不到。如果足部感覺遲鈍或者麻木,就不容易感覺外界給足部帶來的傷害,輕微的損傷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綜合治療方案,幫您總結好了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與病程和年齡有關,半數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併發症者發生在病程10年以上,多數的患者可無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在40歲以上且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也是發生糖尿病足的原因之一,怎樣控制和管理好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必須引起糖友的重視。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5大陷阱,你能識別幾個?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可累及中樞和周圍神經,前者涉及大腦、小腦、腦幹、脊髓1級運動神經元及其神經纖維等部位的損傷,後者包含脊神經、顱神經及植物神經病變。在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可達8%,在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中,這一患病率超過50%。
  • 王維敏教授:早期診斷糖尿病小纖維神經病變 | CDS2019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學術會議(CDS2019)於廈門隆重舉行,在本次大會上,來自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的王維敏教授以「早期診斷糖尿病小纖維神經病變」為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小編整理如下。
  • 相伴六載,初心不忘:衛材與您聚焦前沿,共享周圍神經病變學術盛宴!
    衛材公司舉辦的第六屆周圍神經病變(PN)高峰論壇在線學術季無畏疫情襲擾,於8月14日~9月26日盛大召開。會議設立PN高峰論壇總論、骨科、內分泌科、手外科、神經科、眼科和縣社醫院7個分會場,領域大咖雲集,匯貫中西,從臨床術式到循證指南,從理論到實戰,全面展示了PN的最新學術進展。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中施萬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進展
    作者:北京大學醫學部中日友好臨床學院(張保建),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於炎冰、梁劍峰、楊文強、張黎) 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概述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病史大於20年的糖尿病病人,超過50%病人會發生
  • 糖尿病患者,身體出現這5個表現,代表血糖升高,警惕神經病變
    患了糖尿病的人都知道,控制好血糖就是控制病情的發展,如果血糖長時間居高不下就會引起併發症; 在眾多的併發症之中最嚴重的莫過於糖尿病腎病和神經病變,尤其是糖尿病神經病變不但會導致
  • 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年)
    周圍神經病變(peripheral neuropathy,PN)在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發生率較高。隨著對MM診治水平的提高,MM原發病及治療相關PN發生率也逐漸增高,然而對於出現PN的患者如何更好地診治,提高療效及改善預後,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針對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MMPN)的診療指南可供參考。因此,我們在廣泛徵求國內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國際最新進展,達成以下共識。
  • 糖尿病為何會引起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防治牢記3點,為時不晚
    根據2001年的全國糖尿病併發症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出現神經性病變的發病率大約在60%。糖尿病為什麼會引起神經病變?糖尿病為什麼會引起神經性病變,這首先要從葡萄糖說起。此外由於糖尿病人體內的血糖濃度高,神經細胞裡的蛋白質也很容易發生糖化反應,導致神經細胞發生腫脹,從而導致糖尿病神經性病變的發生。糖尿病之所以被視為一種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主要是因為全身的神經組織都有可能會受到糖尿病的損害。糖尿病神經性病變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中樞性神經病變,另一類是周圍性神經病變。
  • 糖尿病8個常見併發症的聯合用藥方案
    慢性併發症:糖尿病腦血管病(腦溢血或腦血栓)、糖尿病心臟病(冠心病、心衰、心肌病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 合用:能夠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避免腎衰形成。 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症狀:煩渴多飲,尿頻量多,視網膜出血、水腫滲出等。
  • 實戰病例:手把手教你「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思路
    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思路你掌握了嗎?近期(6月16日)Neurology雜誌報導了一例53歲女性患者出現下肢感覺異常,一起看看其臨床推理過程吧。 定位與鑑別診斷 患者表現為數月的純感覺症狀,鑑別診斷廣泛,中樞和周圍神經病變均可導致該表現。腰部以上沒有感覺異常而腿部明顯可定位於脊髓,如退行性脊髓病、橫貫性脊髓炎,甚至涉及腦和脊髓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 69歲老人視線霧蒙蒙,原來是糖尿病導致
    在家人的勸說和陪伴下,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就診。經過空腹查血糖,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痛性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 原來,2019年底,楊爹爹就出現了多尿、口乾多飲的情況,新冠疫情期間宅在家中的狀態是多吃不動,對醫院就醫有抗拒心理。醫生表示,視力下降是血糖長期過高導致的,建議老人立即入院接受治療。
  • 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醫生3點分析,症狀都發生在這個部位
    不過最近一年來,張大爺總感到雙腳隱隱刺痛,晚上特別明顯,遂去醫院接受診治,醫生告知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到底什麼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又會有哪些表現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科普下糖尿病神經病變。
  • 「痛」到憂傷:糖尿病神經痛藥物治療攻略
    高血糖會招致各種各樣的併發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就是其中之一,它又可進一步分為感覺神經病變、運動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等多種類型,而最常見、最棘手的當屬「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PDPN對於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PDPN),主張標本兼治。「病因治療」以控制血糖、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抗氧化應激為主;「對症治療」主要是緩解病人疼痛,後者往往也是臨床治療的難點,下面重點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熱點
    有研究證實幹細胞參與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發展,但相關機制目前仍不明確。如內皮祖細胞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關係及治療前景逐漸得到學者們的充分關注,在多種視網膜血管病動物模型中驗證了脂肪來源的幹細胞有分化為穩定視網膜血管周細胞的能力,這些研究都為幹細胞後續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2) 基於552個文獻的熱點關鍵詞分析發現,近20年幹細胞和內皮祖細胞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影響的基礎研究文章相對較多,研究內容主要涉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血管再生、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變化等方面;(3)
  • 哪些化療藥有周圍神經毒性?如何防治?
    CIPN 的發病率取決於化療藥物類型和累積劑量,在化療前就存在神經損傷(以前曾患 CIPN 或其他病因如糖尿病)的患者 CIPN 更常見。哪些化療藥物具有周圍神經毒性?1. 鉑類藥物鉑類藥物為金屬配合物,通過破壞 DNA 結構和功能殺傷腫瘤細胞,具有抗瘤譜廣、對乏氧腫瘤細胞有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