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聊太陽同步軌道之三

2020-11-23 騰訊網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本報告共7012字,63圖。預計閱讀時間:1小時

本報告分4個部分,本文是第3部分。

又到春節了!

小火箭在這裡祝所有小火箭好友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衛星繞著地球轉,形成了軌道平面。

小火箭試著手繪不同的太陽同步軌道,但是考慮到數據直觀化之後依然要堅持精確性的原則,還是用小火箭計算中心給出的軌道計算圖吧!

上圖,紅色和綠色的軌道,都是太陽同步軌道。可見,不同的軌道高度,太陽同步軌道有著不同的傾角。不過,這兩條軌道的傾角都大於90°。

小火箭加入第3條太陽同步軌道。這條軌道更高了,她的傾角也就更大。

換個角度來看,傾角的差異更明顯一些。

再換個角度。哈!還是那3條太陽同步軌道,有趣了。

嗯!這就是軌道動力學的魅力所在吧!

簡單的規則,在太陽、地球和月亮的共同作用下,紛繁變幻。而不變的,則是工程師的智慧和大自然的美妙!

所有的圍繞地球轉動的人造地球衛星,除了正好在90°傾角的軌道上以外,其他的任何軌道都受到地球不是完美球體這一事實的影響。

地球的質量分配不均勻,導致衛星的軌道發生變化。

以上是地球重力場示意圖,紅色當地重力加速度較大,藍色表示較小。

這是按g值放大後的示意圖,實際上地球還是很圓的。

有多圓?按照國際足聯的標準,充滿氣的足球的橢圓率(表徵橢圓的數值,越大,越橢。如果是0,則是正圓),允許大於0.01438849,但是不能超過0.01459854。

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140公裡,極半徑為6356.755公裡。那麼,地球的橢圓率為0.0033528,也就是1/298.257。

也就說,地球比足球(其實也包括籃球、排球、棒球)等我們人類日常所見的球體都要更圓一些。上圖為小火箭寫本文時(公元2019年1月30日上午9點半)的地球,估計完成本文時已經會是2月了吧!

咱們回過頭來再聊太陽同步軌道。因為地球質量分布不均勻,

對於高度185公裡,傾角為40°的軌道來說,每天向西轉動6.8°;

對於高度555公裡,傾角為130°的軌道來說,每天會向東轉動4.7°。

至此,我們對太陽同步軌道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太陽同步軌道,本質上就是利用了地球的這種特性,通過軌道高度和傾角的組合,剛好每天向東轉動0.9863°,恰巧與太陽的運行特徵相一致的軌道

以下,小火箭給出太陽同步軌道的一些應用實例:

日冕

太陽過渡區與日冕探測器(TRACE衛星)是美國宇航局於1998年4月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一顆太陽探測衛星,目的是研究太陽的小尺度磁場和等離子體結構,具有極高的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

這是一條晨昏太陽同步軌道,也就衛星在穿越赤道上空的時候,當地恰好處於日出或者日落的時分。這樣的軌道,非常有利於對太陽進行持續不間斷地觀測。

小火箭覺得值得一提的是,該衛星是由一枚飛馬座空射運載火箭送入預定軌道的。

我計算了飛馬座火箭的流場。注意看該火箭的切尖三角翼設計。足足有6.7米的翼展為火箭提供了升力。

火箭的頭部受氣動加熱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小火箭覺得這很像是一架可以高速飛行的飛機。

從高空發射火箭的另外的好處就是避開了較為稠密的大氣,讓空氣阻力的影響儘量減小,從而也能節省一部分燃料。

有關飛馬座運載火箭和空射運載火箭,詳見小火箭的空射運載報告系列《空中發射運載火箭能夠節省多少能量?》《世界最大的飛機下線:重燃空中發射火箭熱情》。

公元1998年4月2日,協調世界時02點43分23秒,一枚飛馬座空射運載火箭點火成功,隨後將TRACE送入預定軌道。

一架伴飛的F/A-18大黃蜂記錄下了精彩的瞬間。

這次入軌相當精準,衛星狀態也很好。

預計1年的在軌壽命,結果整個項目成功運營了12年2個月零19天

當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把這顆科學實驗衛星按軍星標準打造了一下。這顆僅250公斤重的小衛星,可謂是不負眾望。

TRACE衛星上攜帶的太陽望遠鏡口徑為30釐米,視場為8.5角分,空間解析度達到了1角秒,波段範圍覆蓋了可見光到遠紫外波段。

TRACE衛星是美國宇航局為了迎接太陽活動極大年而專門發射的第一顆太陽探測器,她升空後與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互為補充,為研究太陽的日冕結構、加熱機制、光球層磁場的變化等課題進行了大量的觀測。

上圖為TRACE衛星拍攝的我們的太陽的圓盤圖,帶著一種攝人心魄的美。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上的一種現象。當高密度的磁活動抑制了對流的激烈活動時,在太陽表面就形成了一塊溫度相對比較低的區域(只有3000℃到4200℃)。在可見光層面下,太陽黑子就呈現出了比周圍區域稍微黑一點點的斑點。

TRACE衛星抓拍到的日冕物質大量拋射的瞬間。

版權聲明:

本文是邢強博士原創文章,騰訊獨家內容。歡迎朋友圈轉發。

微信號: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歡迎 加入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相關焦點

  • 小火箭聊太陽同步軌道:軍事意義非常巨大
    日出2006年9月22日,協調世界時21時36分00秒,在日本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一枚M-V運載火箭點火成功,以傾斜發射的方式,將日出號太陽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與TRACE號衛星的軌道設計思路相似,日出號同樣選擇了方便對日觀測的晨昏太陽同步軌道。
  • 太陽同步軌道火箭有何特別之處?專家話你知
    為什麼用長徵八號發射太陽同步軌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告訴記者,長徵八號(CZ-8)構型為基於新一代低溫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發動機和模塊化箭體結構研製而成的新中型運載火箭,將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由3噸升級至4.5噸。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2020-12-06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手繪物理小課堂」之人造衛星——在太陽同步軌道運行的行雲二號
    行雲二號衛星工作示意圖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在經過火箭多級點火與分離之後,進入距地表五百六十一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自此,「行雲二號」01、02兩顆衛星成為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在這裡,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這種衛星的特點,以求消除一些原來有關於「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誤解。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將1顆新技術試驗衛星和4顆實驗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圓滿成功。長徵八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它是怎樣誕生的?與其他現役型號相比有哪些特別之處?記者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近距離了解了這位長徵家族的新成員。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2020-12-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徵八號來了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
    除了意義重大,從長徵八號身上還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能將我們對未來火箭的許多夢想一一變為現實。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就圍繞新一代運載火箭開展了規劃,逐步形成了小、中、大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型譜發展規劃。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 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12月6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 小火箭聊流浪地球
    小火箭在上圖,給出一些大恆星的範例(從左到右):太陽在上圖是一個像素點。圖片左側的三條橢圓弧線分別代表地球軌道(灰色)、木星軌道(紅色)和海王星軌道(藍色)。不過,咱們假設人類通過預埋超級合金、給地球加上加強筋等方式,讓地球符合了小火箭給出的結構強度約束條件(將在後續文章中給出計算)。那麼,大劉老師和斯坦利博士的方案,哪個更優呢?答:從火箭軌道動力學的角度,小火箭力頂大劉老師的方案;從個人感情的角度,小火箭力頂大劉。
  • 極地軌道與太陽同步軌道
    極地軌道與太陽同步軌道一般來說,有兩種衛星:有環繞赤道的衛星
  • 太原發射中心:彈道飛彈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場
    發射中心擁有火箭和衛星測試廠房、設備處理間、發射操作設施、飛行跟蹤及安全控制設施。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備了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
  • 中國民營火箭新戰績!「穀神星一號」成功入軌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1.4m,全長 19m,起飛質量 31t,500km 太陽同步軌道上的運載能力為 300kg。圖 | 圍觀的人群(來源:攝影師陳肖)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的第 4 次民商火箭發射,也是民營火箭第二次入軌成功。圖 | 火箭升空(來源:攝影師陳肖)星河動力由此成為國內首家首次發射即挑戰 500 公裡 SSO 太陽同步軌道的民營火箭企業,也是全球從公司成立到實現入軌所花費時間最短的民營火箭公司。
  • ...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同時,藉助火箭末子級離軌鈍化,星河動力與北京航天方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在此次發射中聯合開展了「商業返回式衛星變軌再入」關鍵技術驗證。
  • 長二丙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該火箭系列共取得32次連續成功的紀錄,被譽為「金牌火箭」。   長徵二號丙系列火箭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不同軌道的衛星,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此次任務是長徵二號丙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19次飛行。
  • ...中國第二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以下簡稱「穀神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 中國航天成功將吉林一號高芬03衛星送入黃海535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每日科技網】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研究院」)藉助「一箭九行星」,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芬03衛星送入黃海535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 北京經開區企業首次將衛星送入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
    北京經開區企業首次將衛星送入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 2020-11-07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火箭:自行車拉火箭,教堂改廠房——傳奇的印度航天史
    (有關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殼體材料問題,詳見小火箭的公號報告《撼天動地!小火箭聊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材料》。) 該火箭具備將40公斤載荷送入400公裡高度近地軌道的能力。 準備充分,但首發還是失敗了。 火箭點火315.2秒後,突然失控。
  • 中國第二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以下簡稱「穀神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 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建造一個圍繞赤道的行星環可行嗎?
    由於靜止軌道高度高、發射傾角與地球赤道面存在夾角、衛星軌道偏心率要為0、定位要準確,所以需要有更強大的火箭和更精確的測控技術,這不是誰都能搞得定的。目前航天強國大部分的衛星發射場都設在北半球,距赤道還有些距離,從這裡發射的衛星通常是傾斜軌道,所以發射同步軌道衛星通常會三步走:一、發射到3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靠泊,調整軌道面角度,使之與地球赤道面重合;二、逐漸加速,將衛星一步步送到36000公裡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