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建造一個圍繞赤道的行星環可行嗎?

2020-12-03 老粥科普

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

我用了幾乎一整天的時間來思考建造這個環是否可行,最後的結論是不怎麼樂觀。下面我來談談我的想法。本文比較長,你可能需要5分鐘的時間讀完,或者直接看段落標題、黑體字和文末結論就好。

一個想像中的太空環

地球同步軌道

這是一個很棒的軌道,因為處在這個軌道上的人造衛星可以用極少能量就能很長時間保持自己與地面的相對位置,從而完成人類設定的使命。因此這個軌道又被稱為地球靜止軌道。

目前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有許多顆人造衛星,這些衛星通常承擔氣象、遙感、通信、中繼通信以及電視轉播服務。當然也有一些國家將大型偵查或間諜衛星放在這個軌道上,以24小時監視某一地區的飛彈發射,為本國提供戰略預警;或者監聽某些國家的通訊信號。儘管地球同步軌道很長很開闊,但架不住衛星多啊,加上許多衛星還不是完全靜止的,它們會前後左右上上下下地晃動(這個我們後面要重點談),所以需要很大一片空間才能保證不撞上。目前國際空間機構只允許在地球同步軌道部署最多180顆衛星,如此一來地球同步軌道就顯得比較擁擠,你要是沒有見縫插針的功夫搶C位,就只能眼巴巴看著人家先到先得了。

地球同步軌道距離赤道地面的高度為35786km,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為6378.2km,因此地球同步軌道與地心的距離為42164.2km。

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我們可以很容易算出地球同步軌道的周長為:264926.1km。

我們知道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時56分4秒,在周步軌道上運行的衛星要想保持與地面的相對靜止,它也需要以相同的時間跑完26.5萬公裡的一圈,

計算的結果是衛星在軌道的飛行速度:v=3.075km∕s

這個速度相當於炮彈出膛速度的兩倍。

力學分析

假設在同步軌道上有一個10噸重的空間站,人在空間站裡會有什麼感覺?他會像是在地面一樣嗎?

我們知道物體在做離心運動時其慣性力的公式為:F'=mv/r

將m=10000kg,v=3075m∕s,r=42164200m代入公式,得出F'=2242.57N

根據萬有引力公式:F=GMm/r

將G=6.67×10 N·m/kg,M=5.98×10kg,m=10000kg,r=42164200m代入公式,

得出F=2243.57N

考慮到數據及計算誤差,我們可以認為F'=F。同時空間站在同步軌道上做穩定的離心運動,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空間站處於力平衡狀態,如果你此時處在空間站裡,理想狀態下你應該也處於零重力(失重)狀態。

國際空間站零重力環境

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難度很高

人造地球衛星軌道分許多種,有近地軌道衛星、橢圓軌道衛星、高軌衛星、傾斜軌道衛星、極地軌道衛星、赤道軌道衛星等等,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屬於高軌道的赤道軌道衛星。

目前各個國家發射最多的是近地橢圓軌道衛星,這種軌道的發射難度比較低,軌道高度大約300-2000km,衛星覆蓋範圍也比較廣,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鑑於地球同步軌道獨特的優勢,航天大國紛紛將目光瞄準這裡,向這裡發射了許多衛星。由於靜止軌道高度高、發射傾角與地球赤道面存在夾角、衛星軌道偏心率要為0、定位要準確,所以需要有更強大的火箭和更精確的測控技術,這不是誰都能搞得定的。

目前航天強國大部分的衛星發射場都設在北半球,距赤道還有些距離,從這裡發射的衛星通常是傾斜軌道,所以發射同步軌道衛星通常會三步走:

一、發射到3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靠泊,調整軌道面角度,使之與地球赤道面重合;

二、逐漸加速,將衛星一步步送到36000公裡高度,其橢圓轉移軌道的遠地點與靜止軌道相切;

三、衛星主發動機在遠地點點火,加速到3.075km∕s,同時衛星上調姿發動機點火,調整衛星角度與姿態,將其穩定在預定的位置。

耗資極其巨大的太空工程

目前在地球同步軌道運行的最大衛星是「Telstar 19 Vantage」通信衛星,它重7060公斤,由SpaceX獵鷹9號Block 5火箭在2018年7月22日發射。目前世界上能將這麼重的衛星送到地球同步軌道的火箭並不多,同時它的發射費用也非常昂貴。

我們的「天宮二號」飛船組合體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8.6噸。假設我們將許許多多「天宮二號」這樣的空間站推送到地球同步軌道進行組裝,拼接成一個巨大的環,需要發射多少個「天宮二號」呢?

264926100 ÷ 10.4=25473663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發射2547萬多艘「天宮二號」才能拼成這個環,它的總質量將超過2.19億噸!

現在,你還覺得在地球同步軌道造一個「環」是件容易實現的事嗎?

其它重要的問題

一、攝動力

地球並不單獨存在,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地球旁邊有月球,地球與太陽之間有近日點與遠日點,月球與地球之間也有近地點與遠地點,所以這個設想中的「行星環」與地球之間力的關係並不是二體問題,而是涉及三體、四體甚至更複雜的力的關係。

因此「行星環」並不會非常平順地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轉,太陽與月球都會對它產生攝動力。在攝動力的作用下,「行星環」的坐標、速度以及其它軌道要素都會產生變化。

二、月球潮汐力

太陽對地球也有潮汐力,月球儘管小,但它距離地球更近,所以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力也更大。

月球近地點距離為364397km,遠地點距離為406731km。月球與地球相互的萬有引力不僅引發地球海面與大氣的潮起潮落,甚至會令彼此發生微小的變形。

假設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有一個10噸重的空間站,我們已知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為2243.57N,當月球接近時,它對空間站的引力是多少?

我們將月球軌道參數代入萬有引力公式 F=GMm/r,可以得出:

月球在遠地點時對空間站的引力為 0.369N;

月球在遠地點時對空間站的引力為 0.472N。

這個引力差對於在軌運行的單顆衛星來說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對一個由2547萬個10噸空間站組成的行星環,其引力差將超過100萬牛頓力,如此巨大的潮汐力對任何一個「環」都是毀滅性的。

三、月球公轉軌道傾角

我們知道,月球繞地球公轉並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上,它的公轉軌道面(白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夾角在18.3°-28.6°之間不斷變化,因此月球公轉對處於地球赤道面運行的「環」有斜向的引力,這個斜向的引力會扭曲「行星環」,對環也將產生破壞性影響。

總結:

在地球周圍打造一個巨大的人造環,是許多科幻迷們的夢想,但現實告訴我們做事情既要尊重經濟規律也需要遵循科學原則。從經濟上計算,它耗資巨大並且沒有急迫的需求;從科學角度看,這個環在強大的月球引力面前不堪一擊,很快就會土崩瓦解。

因此,想一想就好了。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也有行星環,我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例如,任何與地球月球大小的物體,如果落在距地球表面11850公裡以內的地方,就會地球的引力撕碎,最終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環。總而言之,這個行星環的外邊緣不會超出月球的軌道。形成行星環的必要條件    地球是否有一個或多個光環,取決於地球是否也擁有「牧羊人衛星」,即清除光環之間的間隙並幫助將粒子限制在環內的小衛星,就像牧羊犬防止綿羊誤入歧途一樣。土星環擁有許多牧羊人衛星,比如「普羅米修斯」。地球環中的牧羊人衛星可能像圍繞著光環邊緣旋轉的閃亮的珍珠。
  • 如果地球有一個環會是什麼樣?
    戴著戒指的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太空和科幻插畫師羅恩·米勒創作了非凡的圖像,展示了如果地球擁有與土星相同比例的光環,天空會是什麼樣子。光環最穩定的地方在行星的赤道附近,因此光環的外觀會因緯度而異。例如,在厄瓜多基多的赤道附近,你會看到從內邊緣開始的光環,所以它們看起來就像一條從地平線上垂直升起的細線。
  • 地球如果有一個行星環,會是什麼模樣?
    如果我們的地球也和土星一樣有個環,地球上的生命將會有什麼不同?人類會有危險嗎?Theia」與新生的地球相撞,造成了大量碎片環繞地球,在我們的地球周圍形成了一個臨時環。
  • 地球同步軌道的空間站內,「離心力」可以達到地面1G的水平嗎?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話題,因為這裡所說的同步軌道其實有好幾種同步軌道,但無論在哪種同步軌道的空間站內都是失重的,因為能在這個軌道上運行的話,它所受到的「離心力」和引力是平衡的,因此是一種平衡狀態,下面我們就這兩個來做個簡單的討論:一
  • 【技術貼】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與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區別
    一般的教課書上常常這樣描述通信衛星的軌道:通信衛星一般都採用「地球靜止軌道」,也稱「地球同步軌道」,即衛星轉動的周期與地球自轉的周期相同,相對於地球靜止。這些描述特容易讓人誤解為:地球同步軌道就是地球靜止軌道,處於同步軌道上的衛星相對於地球是靜止的,實際上地球同步軌道與地球靜止軌道還是有區別的。
  • 是什麼能量導致地球同步軌道內的物體同步?
    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加速度公式為a=v^2/r=ω^2r,其中,a為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v為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率,ω為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r為勻速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地球不同軌道高度處的加速度公式g=GM/r^2,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地球質量,r是軌道半徑。
  • 天文學家在水星軌道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環
    金星軌道上可能隱藏著一群未知的小行星。藝術家筆下描繪的太陽系若干塵埃環。Mary Pat Hrybyk-Keith最近,天文學家在水星軌道上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神秘塵埃環。這個塵埃環的存在又進一步暗示,在金星的軌道上存在著一群未知的小行星。人們此前只知道,地球和金星軌道上存在有這種塵埃環,這些塵埃因行星引力的影響而聚集在一起。至於水星,人們以為它太小,離太陽又太近,強烈的太陽風和太陽磁場,早就把塵埃清掃得一乾二淨了。
  • 圍繞原恆星的奇怪環表明行星的形成比想像的要早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一顆新生恆星周圍發現的環可能暗示著行星的誕生比先前認為的要早。恆星由濃密的雲層產生,濃密的雲層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坍塌。隨著新生恆星或原恆星周圍的氣體和塵埃覆蓋層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縮小,圍繞它的盤會形成,這會引起幼小的行星或原行星。
  • 在地球靜止軌道和國際空間站行走:不切實際的幻想
    問:如果我在地球靜止軌道的一個平面上,在與ISS(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國際空間站)相同的高度上,我能「正常」地走動嗎?所以,這一問題是不可能的:你不能既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又在空間站的軌道上。這是因為地球同步軌道和國際空間站是兩個不同的軌道。澄清:每個軌道周期,軌道衛星會圍繞母星進行一次完全旋轉。
  • 能不能通過炸飛月球的物質形成星環來擊落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
    能不能通過炸飛月球的大量地層物質形成星環來擊落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這是一個高射炮打蚊子的太空版,甚至比這個誇張100倍...無論如何操作,這種可能性都存在,就如地球上能夠撿到火星隕石一樣,也是碰撞後的火星表面碎片超過了火星的逃逸速度進入了太陽系軌道,不過這塊物質很幸運,經過了大氣層後並完全燒毀到達了地面成了隕石!這樣的概率都存在,從月球上飛起的碎片撞擊同步軌道上的衛星.....當然存在可能性了!
  • 如果一對雙胞胎地球在同一軌道上,同時圍繞太陽旋轉,會發生什麼?
    如果一顆行星與地球在同一軌道上會怎樣?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唯一一顆在近乎圓形軌道內環繞太陽運行的行星,但如果地球和另一顆行星共享這個軌道呢,那將是一番什麼景象?兩顆行星可能會以一種不同尋常方式「共同運行」,在它們的恆星周圍共享同一片區域,這就是天文學家所稱的馬蹄形軌道。
  • 人類能夠造出戴森環嗎?別說戴森恆星環,還是行星環吧!
    人類能夠造出戴森環嗎?別說戴森恆星環,還是行星環吧!無論是戴森球還是戴森環,他們的本質並沒有區別,而決定其關鍵的是,造那麼大個玩意兒出來幹嘛呢?如果為拓展文明的領地,改造行星更簡單!如果利用能源,能建造戴森環(球)的文明難道連核聚變都還沒有搞定嗎?所以無論是戴森環還是戴森球都是不明智的!假如從拓展行星領地的角度考慮,那麼無疑建造環繞行星的空間站是最為有利的,或者在行星軌道上運行都比較現實!那麼我們以兩個方式來評估下這個可能,分別建造一個行星環和環繞行星的軌道的空間站,看看需要多少建築材料!
  • 是什麼阻止我們建造太空電梯?
    價格標籤取決於逃避地球引力所需的燃料成本。為了克服重力,車輛需要大量的能量。 還有其他選擇嗎?好吧,太空電梯真的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這可能與旺卡先生在查理的那條路上看起來有所不同。 首先,太空電梯應從赤道開始,使其到達地球同步軌道,這樣「第一層」和「最後一層」將同步旋轉。
  • 如果地球和別的行星在一條軌道上繞太陽轉會怎麼樣
    地球是在近乎圓形的軌道內圍繞太陽運行的唯一一顆行星。但如果地球和另一顆行星在一條軌道上繞太陽轉會發生什麼?兩顆行星可能會以一種不尋... 地球是在近乎圓形的軌道內圍繞太陽運行的唯一一顆行星。但如果地球和另一顆行星在一條軌道上繞太陽轉會發生什麼?
  • 極地軌道與太陽同步軌道
    例如,地球資源衛星(Landsat)、WorldView和Sentinel-2衛星位於極地軌道(或近極地軌道)。但是在兩極軌道運行有什麼好處呢?為什麼有些衛星有極地軌道?幾乎所有在極地軌道上的衛星都處於較低的高度。此外,它們通常用於監測農作物、森林甚至全球安全等應用。極地軌道以南北方向繞極運行,整個旋轉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
  • 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軌道上竟然也存在塵埃環!
    兩個關於宇宙塵埃環的發現可能會動搖我們對太陽系內部的理解。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水星的超密軌道上有一個大的塵埃環。另一篇新論文的結論認為,一團尚未被發現的小行星雲可能在金星附近也形成了類似的光環。一個非常接近太陽的光環地球和金星都有共享自身軌道的塵埃環,因為行星用強大的引力牽引著這些粒子。然而,水星的軌道被認為沒有這樣的特徵。
  • 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
  • 妊神星為何無法獲得球形外觀,其行星環在矮行星中普遍嗎?
    Eris在2003年發現,平均距離為地球和太陽距離的68倍,大約需要561.4個地球年才能完成繞太陽運行;厄裡斯是最大的矮行星,直徑達到了2326公裡,它的軌道在所有矮行星中最傾斜,與行星軌道的平面傾斜近47度;於1930年被發現的冥王星,它的直徑是2302公裡,需要247.9個地球年才能完成繞太陽運行;穀神星於2006年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塞雷斯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矮行星、Makemake需要超過305
  • 太陽系裡有可能存在第二個地球嗎?比如在地球軌道的另一邊?
    太陽系內任何一處都我們都能觀測到,當然前提是足夠大的天體,在柯伊伯帶軌道內,像地球那麼大的天體是逃不過地球上那麼多望遠鏡觀測的,但唯獨有一個地方,地球上的望遠鏡和哈勃望遠鏡都看不到,這就是地球軌道的另一端,被太陽遮擋的區域!
  • 如果地球有像土星那樣的行星環,那會如何?答案你或許不會想到
    太陽輻射會加強嗎?不,並不會,行星環會反射一些原本應該照射到地球上的陽光,具體的反射量將取決於具體的季節(大概是因為行星環排列在地球赤道的位置,然後當它們靠近太陽的時候,行星環將向上或者向下傾斜,就像帽子的邊緣及側面那樣),但是這種反射並不是鏡面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