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20-12-04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

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

很多科普文章中,在說到衛星或者飛船發射是都一條近地軌道一筆帶過,當然這對於了解航天的朋友發射什麼任務,這近地軌道大概是多高基本都心裡有數,但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這近地軌道就一臉懵逼了,到底是啥軌道?

在地球周圍到底有多少軌道?

其實在地球周圍只有一條軌道,也就是環繞地球的軌道,但為了環繞地球軌道的不同高度和功能,一般都會將它們區分成如下軌道:

按高度區分可以分為低、中、高軌道;按軌道形狀區分一般有圓形軌道和橢圓軌道;按傾角大小區分一般可以分成赤道軌道和極地軌道以及傾斜軌道;按星下點軌跡區分,一般有太陽同步軌道和靜止軌道以及一般軌道;其實還有很多類別,但所有軌道介紹起來實在太複雜,下面就挑個典型的軌道說明下,一般低於1000千米的軌道是偵察衛星和載人飛船和國際空間站以及新型通信衛星(比如馬斯克的星鏈)的專用軌道,因為偵察衛星飛得越低也就看得更清楚,飛船當然還有測地衛星和地球重力場研究的衛星,也需要儘量低的軌道!

國際空間站的軌道

比如ESA在2009年發射的GOCE衛星,它的軌道低至260千米,由於此處大氣分子密度仍然很高,GOCE衛星甚至有一個流線型的外形,還有離子發動機不斷推進,但它仍然在2013年就草草的結束了壽命墜入大氣層!

中軌道(2000千米以上,低於3.6萬千米的靜止軌道),大都為全球定位系統衛星的,比如GPS衛星軌道高度2.02萬千米,格洛納斯衛星則在1.91萬千米,北鬥衛星則在2.15萬千米,伽利略衛星則是2.33萬千米等,另外也有部分跨越南北極的衛星也用中軌道!

高軌道衛星一般指3.6萬千米的的靜止軌道衛星,當然也有非常特殊的比如運行在日地拉格朗日點上的SOHO衛星或者地月鵲橋中繼通信衛星(地月系的拉格朗日點)

傾角不同,功能大相逕庭的衛星

沿著地球的赤道與自轉軸形成一個平面,這就是赤道平面,除了沿著赤道平面自轉方向的衛星和靜止軌道衛星外,其他衛星和地球赤道平面存在一個夾角,這就是衛星軌道的傾斜角度!按最節省燃料的方式發射,那麼發射場地所在的位置就決定了衛星的傾角!

北鬥衛星傾角示意圖

當然現代火箭已經不像第一顆衛星那會那樣送上去就算數,所以現在的太空飛行器和衛星都按計算好的角度發射,如果不滿意,還可以變軌嘛(一般情況下都是火箭一步到位,迫不得已才會使用衛星的燃料做軌道改變,這極度消耗衛星壽命)!

傾斜軌道的星下點是一條波浪曲線,經過的位置都不相同,極地軌道衛星則與赤道平面呈90度夾角,它的星下點通過兩極,好處是它每轉一圈,經過的星下點都不一樣,因此用不了幾天就能將地球所有位置都探測一遍!

還有一種特殊的太陽同步軌道,它的高度大約在600至800千米,軌道周期在96至100分鐘,傾角大約在98度,進動和地球自轉匹配,可以讓它每天的同一時刻通過同一個位置,甚至一直可以圍繞著晨昏線轉,太陽能電池一直都能照到,研究太陽的衛星大都用這個軌道!

靜止軌道

靜止衛星大家都知道,在地面上看起來不動,但有一種傾斜同步軌道可能大家沒聽說過,這種衛星的軌道也和赤道靜止衛星軌道一樣高,但軌道是傾斜的,它的星下點是一個8字,比如在赤道靜止軌道上的衛星在南北緯高緯度地區幾乎就不可見,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般高緯度國家會使用這類通信衛星,比如俄羅斯!

這些軌道能被塞滿嗎?為什麼它們又會相撞呢?

衛星的軌道實在是太多了,上文只介紹了其中很少一部分,這個軌道從200-300千米開始一直到3.6萬千米不等,這些衛星的軌道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想怎麼發射就怎麼發射,只要滿足要求,查一查這條軌道上有沒有現有或者歷史衛星,只要沒有衝突的,就能在這條軌道行塞衛星!只是大家都搶好的軌道,所以才感覺沒地方下腳!

但真正有一條軌道,衛星的總數是被限制了的,那就是赤道靜止軌道衛星!這條軌道只有一條,距離赤道上方大約3.6萬千米的位置,並且由於衛星在工作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漂移,允許範圍是±0.1°,圓周總共是360°,那麼很簡單就計算出這條軌道上能塞進去的衛星有1800顆,看起來很多?其實有很多黃金位置,比如距離本國上空最近,而國家又很密集,那麼這些定位點就成了最搶手的資源!

太空垃圾

自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以來,人類向太空發射的衛星已經接近7000顆,其中有一半還在太空,但大約只有1000顆左右還在正常工作!

如果這些衛星都是可控的,再不濟能被追蹤也可以,那麼地球上衛星軌道資源確實多的不要不要的,但隨著衛星失控,和衛星分離時的三級火箭,還有測試反衛星武器的碎片,以及衛星相撞的碎片,當然還有各國太空人艙外行走時候不小心或者故意丟棄的垃圾等等,圍繞著地球運轉的這些人造物體中,90%以上都是垃圾,而有很多因為太小,根本就無法追蹤!

不過儘管如此,仍然只是存在相撞的風險,因為地球周圍的太空還是太空曠了,就像一個北京出發繞地心走,另一個人從烏魯木齊出發繞地心走,兩個人在某地相遇的可能性實在比較小!但仍然不可小覷這樣的危害,因為每相撞一次,碎片就會成百上千倍增加,當然下次相撞的概率就會大增!

因此探測到可能有相遇的碎片或者衛星時,會提前變軌,避免衛星陷於險境!而2009年相撞的兩顆衛星中銥星33仍然在役,而俄羅斯的宇宙-2251則發射於1993年,1995年起已是報廢狀態!兩者在西伯利亞上空790千米處相撞!

不過NASA仍然認為,這只是一次概率極低的事件!

能將這些報廢衛星回收嗎?

儘管各國的機械臂以及各種變軌的上面級火箭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收集太空垃圾,但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見他們回收下任何一塊太空垃圾!而在開發過程中的還有雷射照射改變軌道回收,英國某該公司還有一種射出網狀物,增加它的阻力使其提早墜入大氣層回收的方法!

但沒有一個是實用的,因為捕捉太空垃圾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很簡單變軌需要大量的燃料,而每千克運送成本高達上萬美元,沒有國家會將這種概率低到1%%%%的事件去浪費有限的宇航預算!

這是被太空塵埃高速撞擊後的太空飛行器表面鋁合金蒙皮

所以到現在為止,除了能探測的垃圾避讓下,對於無法探測但足以造成損傷的,基本就憑運氣吧!

相關焦點

  • 十一年前驚天一撞,讓地球軌道塞滿了垃圾!未來還能發射衛星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
  • 全世界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衛星軌道會有飽和的一天嗎?
    目前人類發射的人造衛星超過5000顆,其中在工作的有2000多顆,地球軌道上的衛星數量是有飽和點的,但是現階段還遠遠達不到飽和,只有一些特殊的軌道成為寶貴空間資源,比如地球同步衛星軌道空間。現如今,人類已經發射了5000多顆衛星,其中還有2000多顆在工作,其餘的要麼墜入大氣層燒毀,要麼推離原來的軌道成為失控的衛星。
  • 全世界發射了那麼多衛星,難道在宇宙中不會相互碰撞到嗎?為什麼?
    早在2017年,關於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通過一個火箭發射不少於104顆衛星創造世界紀錄引發了大量討論!憑藉這一大膽舉措,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打破了俄羅斯之前保持的記錄:在2014年的一次任務中發射了37顆衛星。
  • 全世界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宇宙中不會相互碰撞?
    在一般情況下,人造地球衛星是不會相撞的,只有在偶然的情況下且可能是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才可能會導致衛星相撞。2009年2月10日,美國的一顆銥星衛星和俄羅斯的一顆廢棄衛星在太空發生碰撞,這是歷史上的首次人造衛星相撞事件。
  • 全世界發射了數萬個太空飛行器,它們在太空中不會相撞嗎?
    從理論上來看,人造衛星的軌道都是事先規劃好的,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永遠都不會相撞!但事實上卻會因為失控或者軌道衰減脫離原來的軌道,而此時衛星早已廢棄,無法再調整其軌道,久而久之,整個體系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就會加大,最終導致兩顆衛星的撞車事件!
  • 天上衛星越來越多,會不會意外碰撞?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也把求知的目光轉向了外太空,每年各個國家都會向太空中發射衛星。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GPS定位,打電話。都是通過衛星技術完成的。可以說衛星技術的發展,正在一點點改變人們的生活。可伴隨而來的問題是,那麼多衛星在外太空公轉,他們不會相撞嗎?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去了解了解。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一直追蹤太空垃圾的LeoLabs發出警告,一個已經半解體狀態的俄羅斯火箭和廢棄的中國火箭,即將在南極南部的大西洋上空相撞,兩個太空垃圾的總重量超過2.8噸,它們將以14.7千米/秒的相對速度相撞,即將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碎片,恐將形成一大片低軌道碎片雲,對附近軌道飛行的衛星造成極大威脅!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789公裡高度上相撞,總共產生了可以被追蹤的600塊碎片,還有難以計數的其他小碎片,對附近軌道產生了極大的威脅!銥星是美國銥星公司在地球軌道上的66顆衛星組成的全球通訊網絡,銥星-33是第一代銥星,質量大約560千克,俄羅斯「宇宙-2251」衛星是軍用通訊衛星,質量950千克,1993年6月16日發射升空,1995年就已經失效成為太空垃圾
  • 地球軌道上的「黑騎士衛星」,是外星人監視器?答案始料未及!
    地球軌道上的「黑騎士衛星」,是外星人監視器?答案始料未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黑騎士衛星」這個名字,它常年在地球軌道上環繞,1973年,Duncan Lunan(蘇格蘭作家)聲稱,黑騎士是外星人的探測器,用來監視地球!
  • 衛星是如何進入軌道的?怎麼能在軌道上呆那麼久?
    每天有一千多顆人造衛星圍繞地球運轉,這些衛星在許多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全球數字通信、天氣預報、無線電和電視信號的傳輸、軍事行動以及其他對我們生活方式和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各種關鍵領域。
  • 衛星為何不會相撞 海王星的這對小夥伴作了個示範
    衛星為何不會相撞 海王星的這對小夥伴作了個示範  天聞頻道  隨著宇宙探測技術日益發展,人們在行星周圍發現的衛星越來越多。  截至2019年10月7日,人們發現土星伴有82顆衛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反超之前穩坐第一寶座、擁有79顆衛星的木星。
  • 美俄在軌衛星發生相撞 可能影響同一軌道衛星
    新華網華盛頓2月11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宇航局官員11日表示,美國一顆為私營公司所有的商用通信衛星與俄羅斯一顆已經報廢的衛星10日在西伯利亞上空相撞,這是太空中首次發生完整的在軌衛星相撞事件。
  • 明早9時,一枚廢棄中國火箭可能和衛星相撞,太空碎片或增20%
    由於這兩個物體都已經廢棄,沒有動力進行操控,所以會不會相撞只能聽天由命。根據統計,目前地球軌道上因為人類原因,包括運載火箭、衛星相撞及其它任務產生的太空碎片已超過1.3億件。隨著各國天基網際網路的建設,近年內將有越來越多的衛星發射上天,包括馬斯克SpaceX、貝索斯藍色起源及OneWeb就有10萬顆衛星的發射計劃,遠遠超過此前發射太空飛行器的總和,這必將帶來越來越多的太空碎片和垃圾,一些科學家甚至預測,未來地球通往太空的路將徹底被這些太空垃圾封鎖,人類文明成為星際文明的道路有可能被包圍地球的太空垃圾和碎片鎖死
  • 星鏈網3%衛星出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最終鎖死地球
    ,除了SpaceX主動淘汰的測試衛星,他已監測到23顆,大約3%的星鏈網衛星已不能在軌道上操縱,可能已經發生故障並失去控制。和SpaceX利用氪動力離子推進器主動脫軌的衛星不同,這些失去動力的衛星可能長期在軌道上漂移,需要長達5年的時間才會墜毀,其間可能會發生和其它太空飛行器相撞的事件。衛星越多,相撞的機率越大,這有可能在低軌道形成大量的太空碎片,對其它太空飛行器甚至太空人構成巨大威脅。
  • 凱斯勒效應必鎖死地球?星鏈網3%衛星現故障,太空碎片或級聯相撞!
    發射到地球低軌道的星鏈網衛星目前已有775顆,SpaceX公司的星鏈網Beta版測試將在本月結束,下月開始公開版的測試。和SpaceX利用氪動力離子推進器主動脫軌的衛星不同,這些失去動力的衛星可能長期在軌道上漂移,需要長達5年的時間才會墜毀,其間可能會發生和其它太空飛行器相撞的事件。衛星越多,相撞的機率越大,這有可能在低軌道形成大量的太空碎片,對其它太空飛行器甚至太空人構成巨大威脅。
  • 廢棄衛星成軌道垃圾 新發射衛星面臨危險
    本報華盛頓4月25日電( 記者 張孟軍)如果汽車燃料用光,司機將其隨便丟到大街上,顯然是一種犯罪行為。在高高在上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廢棄衛星也存在著類似情況,大量廢棄衛星正堆滿了地球同步軌道。除非衛星所屬機構把它們徹底清除,否則,新發射的衛星將面臨同這些軌道垃圾相撞的危險。
  • 火箭與衛星差點相撞,巨大太空災難可能會鎖死地球文明
    北京時間10月15日晚,一個監控近地軌道垃圾的科學家團隊宣布,有兩個物體可能會相撞。這兩個物體分別為廢棄的火箭和衛星,相撞的概率為十分之一。一旦這兩個總質量加起來2799千克的物體相撞,將在軌道上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1978年,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發表了一篇裡程碑式的論文,其中討論了太空垃圾碰撞的影響。
  • 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原標題: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頻繁而日益擁擠。科學家們擔心,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威脅各種宇宙探索活動,若不儘早解決可能令人類徹底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 假如地球和木星相撞會發生什麼事呢?
    例如假如地球和木星或者與木星一樣巨型的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事呢?那一定是非常壯觀浩大超大型製作的電影拍攝了。大家好,兩顆行星撞擊會是怎樣發生的呢?我們人類還有生存的希望嗎?這裡是濤濤隨記,一切的答案已經全部都為你準備好了,請接著往下看。行星之間的撞擊會發生嗎?
  • 如果地球軌道上還有另一顆地球,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雖說太陽系宜居帶並不僅限於這麼小的範圍,理論上金星和火星也算是位於宜居帶中,但是地球的溫度的確是三者之中最完美的。可以說,地球的位置得天獨厚。那麼,如果地球的軌道上還有另外一顆行星,比如另一顆和我們一模一樣的地球呢?它會擾亂地球的運行軌跡嗎?我們將會看到怎樣的畫面呢?實際上,這還真不是隨便胡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