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像過那些非常壯觀又非常現實的世界末日的場景呢。例如假如地球和木星或者與木星一樣巨型的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事呢?那一定是非常壯觀浩大超大型製作的電影拍攝了。大家好,兩顆行星撞擊會是怎樣發生的呢?我們人類還有生存的希望嗎?這裡是濤濤隨記,一切的答案已經全部都為你準備好了,請接著往下看。
行星之間的撞擊會發生嗎?現在我們的太陽系的構成十分的安定,行星的軌道在過去的數十億年幾乎是沒有改變過,對地球產生威脅的只有非常偶然會掠過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像是行星那麼巨大的天體是從來沒有試過脫離自己的軌道的,可是這不代表是永恆的。誕生之初的太陽系內有非常多的天體,它們的大小都跟行星差不多,那個時候的他們會以極不穩定的軌道圍繞著太陽公轉,使得行星相撞的次數非常之多。例如地球在過去曾經與一個名為忒伊亞的巨型天體發生過相撞,科學家相信很有可能在相撞的過程中從地球拋出去的物質就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月球,也有假設認為木星在過去也曾經與非常巨型的天體相撞的事件。
可是在今天會發生這種相撞的機會非常之危。只有在另外的恆星在距離太陽非常近的地方經過時所產生的重力幹涉之下,才會有機會讓地球和木星脫離原有的軌道。但是在未來數億年內,據科學家推測這樣的事情都不會發生。因此我接下來要寫的內容全都不會在現實中發生,大家請放心,可以不用杞人憂天了。
前往木星之旅。沒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地球居然脫離了原本的軌道,朝著木星飛去,那麼距離兩者相撞到底剩下多少時間呢?這就要看地球飛行速度和木星具體在軌道上的哪一個位置,而決定了太空探測器航行者一號到達木星所需546日,航行者二號則需688日,為了更方便說明我們先假設飛行速度和發射條件和航行者一號一樣,這樣的話,地球大概需要花一年半的時間便會抵達木星。太陽到木星的距離再迎日點時是地球的4.95倍。在遠日點時是5.46倍。相比起地球從太陽得到的能量,木星得到的陽光和熱只有那麼一丁點而已。因此越是接近木星,氣溫就會越低,白天也會變得昏暗無光。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會變得越來越暗和小,我們記憶中的寒冬會再次來臨。
在正常的條件之下,地球有記錄以來最低的溫度是零下89度,亦如大家所料錄得如此嚴寒的記錄的地方是在南極大陸,正確點來說是名為東方好奇地站。可是如果跟冰封地球的寒冬做比較,東方好奇地站和另外一個極寒之地雅庫茨克的奧伊米亞康的冬天簡直就和峇里島一樣溫暖,因為晚上的氣溫會下降到零下一百度,地球會再次回到七億兩千萬年到六億三千五百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動植物要在地面上普通的生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寒冷會使光合作用停止,植物是不可能忍受那麼長時間的嚴寒氣候的。由此而引發的糧食不足,導致所有的高等陸地生物幾乎全部滅絕。
我們越是接近木星,就會越清楚地看到木星浮在天空中的樣子。當木星的亮度變得和月亮相同程度之前,地球就已經會被木星的重力捕捉到,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7倍,體積則是地球的1321倍。作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當木星的重力捕捉到地球後,地球的自轉會停止或減速。沒錯,地球在天空的位置保持著不變,只是他在天空中佔的比例會逐漸的放大。前所未有的龍捲風會把地球的大氣層撕裂,被冰封的海洋把表面的冰層破壞後,產生數公裡高的海嘯襲擊沿海地區,然後環繞太平洋周圍的環太平洋火山帶會在地球各地引發起活躍的火山活動。
木星上也出現了異常。木星的大氣上與著名的大紅斑擁有相同的威力的颶風級暴風也正在肆虐,大氣出現異常之下的木星海洋構成海的液態氫正在波濤洶湧,因為沒有陸地的阻礙,波浪可以在木星的四周自由的移動。在天體物理學中又名為洛希極限的概念,那是指衛星的橢圓形軌道的半徑保持著其公轉的天體的潮汐力與自身的重力之間的平衡。當有非常大的質量的天體進入到洛希極限內,天體會因為潮汐力而被拉扯之粉碎,以跟月亮同樣的質量的天體為例子。地球的洛希極限是九千五百公裡,毫無疑問與地球同樣質量的天體的情況下,木星的洛希極限更要大上許多。
例如木星的最大衛星卡利斯託就是繞著一百八十八萬兩千七百公裡長的軌道的半徑而公轉。卡利斯託的質量只有地球的0.018倍。從數據上看來,與地球同樣質量的天體在距離木星兩千萬公裡遠時是可以安全地圍繞著它公轉的。但是之後地球會比現實所知的木星衛星更早的開始崩壞,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計算一下地球與木星的洛希極限,並把得到的答案寫在下方的留言區,計算的公式很容易就能在網絡上找到。
我們來進入下一個也是最後的一個階段了。世界末日的到來。當進入到洛希極限後,地球開始他的崩壞過程,地球上的板塊會因為木星的重力而分離四散,地幔被拋到太空中後,瞬間便會凝固,大塊的碎片會降落到木星上,但也有可能被重力撕碎。情況就像是1994年七月,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因木星的重力而被撕碎一樣,那顆彗星在降落到木星的大氣之前被撕碎成二十一個碎片。地球也即將會面臨同樣的命運,被撕碎成數千個碎片,地球的殘骸恐怕會花多個月的時間分批降落在木星上。那些細小的碎片在高密度的大氣層內會燃燒殆盡,而大型的碎片便會落在木星的海中,引發起巨大的海浪,牽涉到木星的異變已經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範圍了。
在四十億年前太陽系內部領域整頓好之後,木星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如此的攻擊。當年,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最大的碎片跌落的結果釋放出六百萬個百萬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的核彈全部同時爆發時的750倍的能量。然而這次這樣大小的碎片更是有上百個,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那可怕的情況,而且可別忘記地球接近木星時的動力更足矣把木星的幾個小衛星脫離原本的軌道,這些脫離軌道的衛星也有可能會跌落在木星上。儘管經歷了這一場浩劫,可想而知,木星還是會支撐得住的。結果是木星不會發生任何根本的改變。這顆巨大的氣體行星比起地球型的行星更為穩定,所有的暴風雨颶風最後都會煙消雲散。木星的質量到最後只會比現在再大一點點而已。在地球最後的碎片跌落後的數年,由距離太陽第五遠的位置晉升到第四位的行星上。曾經發生過的相撞事件,相信只有後世的科學家才知道了。
這趟驚險的小旅程分享就到這裡結束了,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今天的文章片,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感想。如果喜歡的話,請點擊關注分享一下,謝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