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歷史上,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隕石迅速朝著地球撞來,形成了巨大的隕石坑,導致地球發生大海嘯、地震和火山爆發,陽光完全被遮蓋,全球氣候被徹底改變,地球因此進入了核子冬天,導致地球上大約75%~80%的物種滅絕,包括恐龍,直到數百萬年後,地球上才再次恢復了生機。
小行星撞擊地球對地球造成的後果是人類無法想像的,那簡直就是世界末日,而在26年前的深夜,假如不是木星「挺身而出」,地球或許早已一片荒涼,這是怎麼回事?
彗星,俗稱「掃把星」,不過這個俗稱並不是因為它會引來倒黴事,而是彗星在太陽輻射作用下會分解成彗頭和彗尾,狀如掃帚,在宇宙中有許許多多的彗星,大小不一,目前可觀測到的約有1600顆,分周期彗星和非周期彗星。
周期彗星的軌道為橢圓,非周期彗星的軌道為拋物線或雙曲線軌道,1993年3月24日,美國天文學家尤金和卡羅琳·蘇梅克夫婦和天文愛好者大衛·利維在美國加州帕洛瑪天文臺共同發現了第九顆彗星,他們按照國際星體命名規則,依照三人的姓氏給這顆彗星命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
而且他們還發現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正在朝著地球的方向撞來,有專家曾做過猜測,如果這顆彗星撞上了地球,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比65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的影響更大,它相當於超6萬億噸的TNT炸藥同時爆炸。
不過木星擋住了這次災難,木星用它強大的引力將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吸了過去,並且將這顆彗星分解成了21個碎塊,1994年7月,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的碎片以每小時21萬公裡的速度撞向了木星的南半球,形成了彗木相撞的天文奇觀,也是人類首次能直接觀測太陽系的天體撞擊事件。
實際上一直以來木星在宇宙中都扮演著「太空吸塵機」的角色,木星用它的強大引力吸掉了不少彗星和小行星,如果不是木星的存在,地球的處境可想而知,值得了解的是木星發生彗星撞擊的機會率是地球的2000至8000倍。
木星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傳最快的行星,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探索宇宙,古人對木星的了解其實也不少,在戰國時期,齊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共同寫下了《甘石星經》,其中就有記載到:「單閼之歲,歲星在子,與虛、危晨出夕入。其狀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是謂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