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子·自然》記載:「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在這種觀念之下,「宇」就代表著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而「宙」則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
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 「宇宙」的概念,把時間和空間聯繫在一起,認為無古無今,無始無終。
宇宙一詞由來已久,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也在慢慢前進
「宇宙」一詞,最早是出自《莊子》一書。莊子給出了一種抽象的宇宙定義:「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
翻譯為:「有實體存在,但並不固定靜止在某一位置不變的叫做宇;有外在屬性,但並沒有固定的度量可以衡量的叫做宙。」此種宇宙定義,與時空無關,但與現代宇宙觀有相似之處。
如今,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在一點點的深入,可以知道的是,在太陽系內有八顆行星存在,每一顆行星的質量與體積都各不相同,其中要說到體積最大的一顆行星的話,那麼就一定要說到木星了。
因為木星的質量與體積極大,所以木星也就成為了我們地球的天然保護星,一直都被人類重點關注著,如果沒有了木星的話,那麼也許地球,早就已經成為了太陽系內,一顆千瘡百孔的星球了。
尤其是在1994年時的那個夜晚,若不是木星挺身而出的話,那麼地球或許早就已經消失不見了。
一顆彗星朝地球移動,其可能造成的後果遠超讓恐龍消失的災難
在1993年的時候,美國宇航局發現了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正在朝著地球撞擊而來。
這顆彗星,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尤金與卡羅琳·蘇梅克夫婦以及天文愛好者大衛·利維他們於1993年3月24日,在美國加州的帕洛瑪天文臺共同發現的,那是他們發現的第九個彗星,因此依據國際星體命名規則,依照三位的姓氏命名。
專家估計,若是這顆小行星和地球撞上了的話,那麼將會產生超過6萬億噸TNT炸藥同時爆炸的後果,那威力可是遠遠超過了6500萬年前,那顆冒失的小行星突然衝撞了地球的威力,而當時都導致地球至少花了300多萬年的時間,才慢慢的恢復了生機,恐龍也是因此而消失的。
木星「挺身而出」,讓地球驚險度過生死存亡的一夜
若是這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的話,那麼地球真的就可能蕩然無存了,這時誰才能拯救地球呢?答案是木星。
木星用自己強大的引力,將這顆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給吸引了過去,並將其分解成了21個小碎塊,在1994年7月16號的夜晚七點多鐘,那些小行星的碎片以21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朝著木星的大氣層撞去,形成了一道極為壯烈的奇觀,這也是人們能首次直接觀測太陽系的天體撞擊事件。
因此,引起了全球不少主流媒體的關注,也吸引了全世界的天文學家的觀測。
試想,想木星這樣大體積的星球,都遭受到如此嚴重的影響,就更不要說地球了,也難怪科學家會說,那一夜是地球的生死存亡的一夜。
木星是「太空吸塵機」,讓彗星撞地球的機率大大降低
實際上,木星一直以來都在保護著地球。在早期太陽系剛剛形成的時候,擁有著超過100顆行星,而每一顆行星互相運轉的軌道,都是極其混亂的,但是因為木星的質量與體積極大的緣故,所以逐漸地就將這些行星全部都撞碎了。
也正是因為木星的存在的,才讓如今太陽系內的行星軌道都趨近於穩定。所以可以說,木星的存在相比較太陽來說,是絲毫不遜色的。
可以說,這件彗星撞擊木星的事件,突顯了木星在太陽系裡,扮演著「太空吸塵機」的角色。研究指出,它的強大引力可吸掉不少彗星以及小行星,值得一提的是,木星發生彗星撞擊的機率,是地球的2000至8000倍,也正是因為木星的存在,讓彗星撞地球的機率大大降低了!
小結
那這一夜過去了,人類就再也不會經歷同樣的威脅了嗎?答案顯然不是!支持「隕石撞擊說」的科學家認為,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就是因為天體撞擊而造成的,並形成了位於墨西哥境內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說明了一旦地球發生類似的天體撞擊的話,所造成的後果是災難性的。
如果沒有了木星這部「太空吸塵機」的話,這些小型天體將會撞向內太陽系的類地行星,因此撞擊地球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使得地球出現生物滅絕的可能性更高,在這樣的環境下,地球或會難以孕育出複雜的生命。
因此,人類依舊無時無刻都需要擔心,會不會有新的小行星朝著我們地球撞來,也希望科技的發展能夠保護好我們的地球!
參考資料:《莊子》、《文子·自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