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一直追蹤太空垃圾的LeoLabs發出警告,一個已經半解體狀態的俄羅斯火箭和廢棄的中國火箭,即將在南極南部的大西洋上空相撞,兩個太空垃圾的總重量超過2.8噸,它們將以14.7千米/秒的相對速度相撞,即將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碎片,恐將形成一大片低軌道碎片雲,對附近軌道飛行的衛星造成極大威脅!

LeoLabs的撞擊模擬動畫截圖

史上第一次太空垃圾相撞

11年前的2009年2月10日上午11點15分,正在工作中商業衛星銥星33和早已報廢的宇宙-2251衛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北冰洋沿岸的泰梅爾半島上空大約789公裡高度上相撞,總共產生了可以被追蹤的600塊碎片,還有難以計數的其他小碎片,對附近軌道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銥星是美國銥星公司在地球軌道上的66顆衛星組成的全球通訊網絡,銥星-33是第一代銥星,質量大約560千克,俄羅斯「宇宙-2251」衛星是軍用通訊衛星,質量950千克,1993年6月16日發射升空,1995年就已經失效成為太空垃圾!

兩顆衛星相撞的相對速度達到了11.7千米/秒,各位用動能公式計算下就知道這個能量高達103351950000焦耳,相當於24.7噸TNT的能量!所以太空垃圾相撞,這場面很「精彩」的

太空中到底有多少垃圾

人類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以來,總共發射了數千顆衛星,在軌運行的還有近3000顆(包含已經失控的),但在地球軌道上卻有超過50萬個太空垃圾,包括被順帶送上軌道的三級火箭以及太空人在太空行走時不小心遺失的各種工具,甚至還有前幾年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明目張胆丟棄的垃圾!

儘管地球的近地軌道非常寬敞,但也架不住那麼多太空垃圾的概率性撞擊事件,比如1996年法國「Cerise」軍事偵察衛星就比較倒黴,它的一根長長延伸(2.8-2.9米)的重力梯度穩定臂被擊中斷裂,衛星嚴重受損,衛星姿態失控,恢復穩定後大量設備已經無法使用!

這是歷史上首次正在工作的衛星被太空垃圾擊中,「Cerise」軍事偵察衛星的遠地點675公裡,近地點666 km,傾斜度98.0度,幾乎和赤道面垂直,它算低軌衛星,相對被撞擊概率比高軌衛星要稍稍高那麼一丟丟!

即將發生的史上第二次太空垃圾相撞

此次可能發生的碰撞一方是俄羅斯COSMOS 2004,另一方是中國的CZ-4C R/B,軌跡如下:

COSMOS 2004與CZ-4C R/B的軌跡

其中COSMOS 2004的國際代碼為1989-017A,發射日期為1989年2月22日,近地點:977.1公裡遠地點:1019.9公裡,傾角:83.0°,周期:104.9分鐘。CZ-4C R/B的國際代碼:2010-009D,近地點:634.3公裡,遠地點:1382.1公裡,傾角:63.4°,周期:105.1分鐘,發射日期為2010年3月5日。

撞擊點位置示意圖

兩者的總質量超過2.8噸,速度達到14.7千米/秒,這個驚人速度將會產生大約72噸TNT炸藥的能量!預計將在北京時間10月15日晚8:56分在南極南部附近的大西洋上空相撞,概率超過20%!

LeoLabs的預估模型顯示,兩者將在大約不到25米的範圍內通過,撞擊的概率極高!

這些太空垃圾的危害有多大,為什麼不將它們回收?

當然我們聽不到它們相撞的聲音,因為太空沒有大氣,所以聲音無法傳播到地面,不過如果相撞的話,它們的閃光和所在的高度,幾乎可以讓南極各個考察站目擊到閃光!

那麼多太空垃圾,不能回收嗎?

其實新聞中經常有聽說開發成功太空垃圾回收的新聞,但事實上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投入實用,因為回收太空垃圾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比如2018年9月,英國薩裡大學的RemoveDEBRIS衛星釋放了一張捕捉網,成功抓獲了一塊太空碎片。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主動清理太空垃圾測試!很激動人心是嗎?

但其實它的原理如上圖,釋放的玩意兒會增加太空垃圾的阻力、阻力、阻力........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將其拖回來,而是要經過NNN年才可能會掉落地面,因為低軌道阻力相對較大,大約數年即可,高軌衛星,幾乎就沒啥用!

那麼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當然有,比如雷射加熱太空垃圾,使其朝前進方向噴出物質,降低速度,聽上去似乎很美,但太空垃圾多如牛毛且難以追蹤,另外雷射器在哪裡?資金誰來出?但還是存在希望的,也許未來進入太空的成本降低了,弄個空天飛機上天去撈垃圾吧!

不過咱不操心這搞腦子的事情,還是等著看今晚上會不會相撞吧!

相關焦點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一直追蹤太空垃圾的LeoLabs發出警告,一個已經半解體狀態的俄羅斯火箭和廢棄的中國火箭,即將在南極南部的大西洋上空相撞,兩個太空垃圾的總重量超過2.8噸,它們將以14.7千米/秒的相對速度相撞,即將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碎片,恐將形成一大片低軌道碎片雲,對附近軌道飛行的衛星造成極大威脅!
  • 美俄在軌衛星發生相撞 可能影響同一軌道衛星
    新華網華盛頓2月11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宇航局官員11日表示,美國一顆為私營公司所有的商用通信衛星與俄羅斯一顆已經報廢的衛星10日在西伯利亞上空相撞,這是太空中首次發生完整的在軌衛星相撞事件。
  • 明早9時,一枚廢棄中國火箭可能和衛星相撞,太空碎片或增20%
    LeoLabs今天發布警告稱,一枚廢棄的中國火箭有10%的可能明天早上和一枚廢棄的前蘇聯衛星相撞,從而製造出大量太空垃圾,導致低地軌道的太空碎片增加10%到20%,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巨大風險。該公司自上周五以來一直在跟蹤這兩個太空垃圾,周二的模擬計算表明,它們可能在美國東部時間今晚20:56,即北京時間明天早上8點56分,在南極的南大西洋上空991公裡處相撞,機率在10%以上,距離在12米以內。
  • 衛星「相撞」的概率為億分之一,但還是發生了!
    衛星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對一個國家來說,衛星代表著科技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人類的衛星衛星的作用說起衛星的作用,首先衛星可以給人類帶來千裡眼的功能,我們甚至可以通過衛至看到地球上每一家的門牌號
  • 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
  • 衛星測量結果顯示: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達到最大面積
    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達到最大面積歐洲航天局「哥白尼哨兵-5P」衛星的測量結果顯示,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洞是近年來最大、最深的一個。氣團就會一直孤立在極地緯度上空,並在冬季降溫。·洛約拉說:"我們的觀測結果顯示,2020年南極臭氧洞自8月中旬以來迅速增長,並覆蓋了南極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其規模遠高於平均水平。
  • 驚險:兩大塊太空垃圾差點相撞
    圖源:NASA 撰文:DAN FALK 10月15日,兩塊重量與小轎車相仿的太空垃圾在地球上空約998千米的地方近距離相遇。如果兩者相撞(專家預計相撞概率約5%或10%),撞擊產生的碎片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危害其他衛星和太空飛行器。
  • 南極上空臭氧層漸恢復…破洞在北極現蹤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一直以來都是地球生態的隱憂。不過,近來的研究卻傳來了好消息,指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隨著《蒙特婁議定書》等條約的控制,已經得到有效的減緩。不過,今年三月底,這個破洞卻反而在北極上方出現。科學家掌握明確證據,顯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已開始逐漸修復。
  • 南極冰山相撞導致洋流變化 英或將更加寒冷(圖)
    南極冰山相撞的全過程  【搜狐科學消息】據《連線》近日報導,2010年2月早些時候,60英裡長的巨型冰山B-9B同南極洲東部的默茨冰川相撞,大家看到的是當時的衛星雷達圖像。  冰川相撞後形成了一座長50英裡,寬25英裡的巨型冰山,新冰山的面積相當於歐洲小國盧森堡。B9B冰山體積與新冰山相當,並且一直漂浮在南極海域,是這一地區體積最大的冰山之一。目前這兩座冰山已漂離至南極洲北部海岸90英裡處。  新形成的這座巨型冰山名為「C-28」。這個名字意味著,這個新形成的巨型冰山是自1976年來從南極洲崩離的第28個冰川。此前它一直面向澳洲。
  • 誰在操縱南極上空的神奇漣漪
    如果沒有外力擾動,這些氣塊處於重力和浮力平衡中,穩定懸浮在自己的位置上。「如同上面所說的氫氣球,氣塊如果受到垂直方向的擾動,它們將圍繞自己的平衡位置震蕩。」鄒捍說,這種上下震蕩被稱為重力波。重力波導致的大範圍大氣垂直運動,可以使大氣水分凝結,形成高層帶狀雲系,形似漣漪,非常壯觀。
  • 南極上空這樣東西正在流失,有點不妙
    1998年10月6日 美國太空總署發布衛星照片顯示南極上空臭氧層洞不斷擴大英國南極考察科學家於1985年報導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20千米高度的南極大陸上空,臭氧總量開始減少,10月初出現最大空洞,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千米,覆蓋整個南極大陸及南美的南端,11月份臭氧才重新增加,空洞消失。
  • 南極上空的奇異空間,南極上空的時間漏洞是真的嗎?
    南極上空的奇異空間,南極的時間漏洞是真的嗎?一直以來研究時間與空間的科學家他們研究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可惜的是直到目前為止對於時間與空間還沒有太準確的定義,而相對論中的理論則認為重力是可以使得時間變慢的假如真是這樣的話那時間漏洞或許也會存在。然而據說在南極有個地方就存在這樣一個時間漏洞然而在南極的這個時間漏洞上方還有一個一直在不停旋轉空間。那麼出現在南極的這個時間漏洞是真的嗎?
  • 南極又生變故?A68冰山將與海豹棲息地相撞,面積與上海相當!
    南極又生變故?A68冰山將與海豹棲息地相撞,面積與上海相當!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冰山給人的感覺就是寒冷,其實在地球生態系統環境當中,冰山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是陽光的存在一樣。今年在南極和北極,出現了不同顏色的血,其實這些血的出現就是由於藻類植物開始繁殖所導致的,在極寒的地區的植物為什麼會大肆繁殖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溫度上升,滿足了藻類植物繁衍的條件。在這些藻類植物生長之後,雪山不再是白色,當太陽光照射在這裡的時候,無法起到反射的作用,反而被吸收。陽光被吸收之後將會進一步導致溫度的上漲。
  • 南極上空現神秘夜光雲:由隕星碎屑形成
    這些水汽會凝結成冰晶,進一步促進夜光雲的形成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美國宇航局「大氣中間層冰晶天文學探測器」(AIM)是一顆專門用於對地球大氣中夜光雲進行觀測的衛星。這顆衛星的數據顯示夜光雲可能是一盞不可思議的「地球物理學燈泡」,它每年春季末點亮,在隨後的5~10天內達到亮度的最大值。隨著12月份的到來,南極上空開始出現夜光雲。
  • 3年前南極脫落的冰山有多可怕?重量達一萬億噸,即將與島嶼相撞
    三年前的七月份,過頂南極大陸的遙感衛星觀測到一座超級冰山A68從南極的拉森C冰架上脫離,其面積達到了約有6000平方公裡,大概是德國首都柏林面積的七倍;重量上超過一萬億噸!當時各方推測這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產生的後果;不過也就讓當時看到那條新聞的人在意了幾分鐘,之後大家都忘卻了。
  • 中俄將在衛星導航、深空探測等領域加強合作 專家認為兩國將實現...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當地時間2014年12月1日,俄羅斯於在位於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普列謝茨克航天中心,使用聯盟號2.1b型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導航衛星格洛納斯-K發射進太空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日前發表的
  • 火箭與衛星差點相撞,巨大太空災難可能會鎖死地球文明
    北京時間10月15日晚,一個監控近地軌道垃圾的科學家團隊宣布,有兩個物體可能會相撞。這兩個物體分別為廢棄的火箭和衛星,相撞的概率為十分之一。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十分之一的概率並不是很大,但是你要知道,當國際空間站有一萬分一的概率和其它物體相撞時,它就必須得進行點火機動,以逃離可能相撞的區域。
  •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南極每年都會形成空洞 北極卻很罕見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南極每年都會形成空洞 北極卻很罕見 2020-04-15 09:53:51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美媒稱,科學家日前發現,北極上空出現面積相當於三個格陵蘭島的臭氧層空洞,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北極上空最大的一個。
  • 第一個在南極上空飛行的中國飛行員
    與他談起當年首次徵服南極的情景,他感慨萬千:「去之前,還真有點打怵。南極那地方,冰天雪地,經常有12級以上風暴,外國飛機在那裡飛行時摔了不少架,我們的飛機到那裡能飛嗎?心裡確實沒有底。可又一想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還沒有取得《南極條約協商國》的席位,沒有自己的考察站,心裡就有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感」。
  • 冰山與島嶼相撞會產生什麼後果?冰架崩解入海部分形成冰山
    冰山與島嶼相撞會產生什麼後果?冰山可能撞上島嶼的消息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高度關注,科學家們觀察發現,根據當前的移動速度和軌跡,該冰山的確有可能會抵達南喬治亞島海域,但是不確定其間它的漂移路線是否會有所改變。冰山為什麼會從冰架上脫落?冰山脫落會對極地生態產生什麼影響?冰山與島嶼相撞會產生什麼後果?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