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山相撞的全過程
【搜狐科學消息】據《連線》近日報導,2010年2月早些時候,60英裡長的巨型冰山B-9B同南極洲東部的默茨冰川相撞,大家看到的是當時的衛星雷達圖像。
冰川相撞後形成了一座長50英裡,寬25英裡的巨型冰山,新冰山的面積相當於歐洲小國盧森堡。B9B冰山體積與新冰山相當,並且一直漂浮在南極海域,是這一地區體積最大的冰山之一。目前這兩座冰山已漂離至南極洲北部海岸90英裡處。
新形成的這座巨型冰山名為「C-28」。這個名字意味著,這個新形成的巨型冰山是自1976年來從南極洲崩離的第28個冰川。此前它一直面向澳洲。
科學家稱,新形成的冰山所在海域是一片由海冰包圍的開闊水域,這裡一年大部分時間不結冰,但海水密度大、溫度極低,因此上層海水能夠沉入海底,形成深海洋流,推動全球海水流轉,這裡的生物種類也十分豐富。漂離的冰山或將抑制底層水的形成,而底層水是推動海洋循環系統的重要因素。海洋洋流的些微變化都可能對全球氣候 生影響。受此次冰山碰撞的影響,專家預期英國的天氣會變得更加寒冷。
科學家表示,巨型冰山阻隔了海洋環流,對附近區域的海洋生態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巨型冰山原地不動的話,會減少當地海洋生物的含氧量,殺死野生生物,因此南極地區帝企鵝和海豹的棲息地也將可能受到影響。
該圖像是由歐洲航天局人造衛星Envisat上的合成孔徑雷達拍攝的。(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