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50多名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澳大利亞南極區開展了深部海洋變化的觀測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在遠離南極大陸海岸的地方,南極底層水的量已經大幅減少了。
研究者搭乘一艘名為「南極光」的航船先行至南極東岸的聯邦灣,後向西沿南極海岸而行,最後返回到弗裡曼特爾。經過25天的精密觀測,研究者在南極洲和弗裡曼特爾之間的77處地點收集了大量溫度和鹽度樣品。新測量數據(目前尚未公布)表明,世界海洋的高密度水正在逐漸消失,而且正在被低密度水取代。
寒冷、高密度的底層水是全球洋流的驅動力。通過對澳大利亞南極計劃之2012年南大洋科學考察計劃的詳細測量結果和可追溯到1970年的歷史數據的比較,科學家們估計,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高密度的南極底層水的水量已經開始減少了,現在,大約只有1970年所觀測水量的40%,幾乎減少了60%。
與此同時,南極洲周圍形成的高密度水的鹽度也出現了降低。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說明海洋迅速響應了極地地區的氣候變化。南極洲周圍高密度水的減少是全球洋流格局的一部分,而全球洋流格局對氣候有強烈影響。因此,了解這些水域正在發生的變化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高緯度地區觀測數據的缺乏,因為冬季高緯度地區的大部分海洋都被海冰覆蓋著。但是,Argo浮標徹底改變了研究者對該海洋的觀測能力,特別是在船舶觀測非常困難的冬天。在澳大利亞海洋綜合觀測系統的資助下,研究人員於航行期間在澳大利亞所屬南大洋區域的季節性冰區部署了9個Argo浮標,這種浮標遇到海冰時可以「存活」下來。在未來5年,其將每隔10天傳輸一次溫度和鹽度數據,這些數據將使人們第一次了解到冬季高密度水的形成過程。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楊景寧 郭豔 責任編輯: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