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高密度底層水減少將影響全球洋流

2021-01-15 中國氣象局

  最近,由50多名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澳大利亞南極區開展了深部海洋變化的觀測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在遠離南極大陸海岸的地方,南極底層水的量已經大幅減少了。

  研究者搭乘一艘名為「南極光」的航船先行至南極東岸的聯邦灣,後向西沿南極海岸而行,最後返回到弗裡曼特爾。經過25天的精密觀測,研究者在南極洲和弗裡曼特爾之間的77處地點收集了大量溫度和鹽度樣品。新測量數據(目前尚未公布)表明,世界海洋的高密度水正在逐漸消失,而且正在被低密度水取代。

  寒冷、高密度的底層水是全球洋流的驅動力。通過對澳大利亞南極計劃之2012年南大洋科學考察計劃的詳細測量結果和可追溯到1970年的歷史數據的比較,科學家們估計,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高密度的南極底層水的水量已經開始減少了,現在,大約只有1970年所觀測水量的40%,幾乎減少了60%。

  與此同時,南極洲周圍形成的高密度水的鹽度也出現了降低。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說明海洋迅速響應了極地地區的氣候變化。南極洲周圍高密度水的減少是全球洋流格局的一部分,而全球洋流格局對氣候有強烈影響。因此,了解這些水域正在發生的變化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高緯度地區觀測數據的缺乏,因為冬季高緯度地區的大部分海洋都被海冰覆蓋著。但是,Argo浮標徹底改變了研究者對該海洋的觀測能力,特別是在船舶觀測非常困難的冬天。在澳大利亞海洋綜合觀測系統的資助下,研究人員於航行期間在澳大利亞所屬南大洋區域的季節性冰區部署了9個Argo浮標,這種浮標遇到海冰時可以「存活」下來。在未來5年,其將每隔10天傳輸一次溫度和鹽度數據,這些數據將使人們第一次了解到冬季高密度水的形成過程。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楊景寧 郭豔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南極高密度底層水大幅減少將影響全球洋流格局
    科學家們發現,在遠離南極大陸海岸的地方,南極底層水的量已經大幅減少了。 研究者搭乘一艘名為「南極光」的航船先行至南極東岸的聯邦灣,後向西沿南極海岸而行,最後返回到弗裡曼特爾。經過25天的精密觀測,研究者在南極洲和弗裡曼特爾之間的77處地點收集了大量溫度和鹽度樣品。新測量數據(目前尚未公布)表明,世界海洋的高密度水正在逐漸消失,而且正在被低密度水取代。
  • 南極冰山相撞導致洋流變化 英或將更加寒冷(圖)
    南極冰山相撞的全過程  【搜狐科學消息】據《連線》近日報導,2010年2月早些時候,60英裡長的巨型冰山B-9B同南極洲東部的默茨冰川相撞,大家看到的是當時的衛星雷達圖像。B9B冰山體積與新冰山相當,並且一直漂浮在南極海域,是這一地區體積最大的冰山之一。目前這兩座冰山已漂離至南極洲北部海岸90英裡處。  新形成的這座巨型冰山名為「C-28」。這個名字意味著,這個新形成的巨型冰山是自1976年來從南極洲崩離的第28個冰川。此前它一直面向澳洲。
  • 南極巨大冰山滑落:或阻斷洋流進而改變氣候
    莫茲冰川是一條長達160千米的「冰舌」,從南極大陸上伸出來。隨後,新形成的海中冰山被一個長達96千米的名叫「B9B」的大冰山撞走。B9B於1987年從冰川上脫離。  新的冰山和B9B所含的水加起來有10000億噸,可以供給地球上1/5人口的淡水需求。現在它們距離南極北海岸144千米,就像一個冰壩一樣堵在南極洲北岸外。現在科學家擔心這個冰山會阻塞冷的、含鹽量高的水的形成。
  • 全球洋流是如何運動的?
    表面洋流是由三個因素造成:全球風向分布特徵、地球的自轉和大洋盆地的形狀。表面洋流非常重要,是地球上熱量分布、影響全球氣候的主要因素。洋流並不取決於天氣,即使在大風暴中,洋流也不會改變,因為它們所依賴的因素並未變化。
  • 深海冷水洋流第四個來源現身
    而這種洋流能夠幫助調節地球氣候。南極底層水(AABW)是冰冷的高鹽度海水,密度比一般海水要大,這些水沉於深海之中,並隨著緩慢的洋流向北移動。目前,已知的AABW來源共有3種:第一個來源發現於1940年,位置在威德爾海中,另外兩個來源分別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被發現,主要位於羅斯海和東南極洲的阿黛利海岸。但是多年來,研究人員發現,已知的3個來源並非AABW的所有源頭。
  • 《洋流與沃克環流》需背誦內容整理
    《洋流與沃克環流》需背誦內容1.  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的典型代表分別有哪些?風海流:(低緯信風帶)南北赤道暖流,(中緯西風帶)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風漂流,(極地東風帶)南極環流。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表層與底層的水平流。
  • 攝氏2度的洋流,將會帶來哪些災難級影響
    南極冰川大範圍地融化,一度引起科學家的擔憂,而人們一度將這個問題簡單歸咎於全球氣候的變暖。而南極兩個最大、且移動速度最快的冰川之一,思韋茨冰川,更是預示著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關鍵因素。因為,它不僅厚達4公裡,表面積已超18萬平方公裡,活脫脫就是一個小英國島。
  • 全球洋流的成因與分布(航海和租船的朋友看過來)
    地中海表層海水的蒸發量每秒鐘約高達10萬噸,所以海水鹽度高達37%0(僅次於紅海的 41%0),特別在清冷的冬季,沉重的表層水會下沉至海底,再向西流出直布羅陀海峽,而大西洋鹽度較小的海水會從潛流出去的高鹽度水上層反向流入地中海,以補充地中海流失的水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潛艇就曾為了躲避敵方的偵察而關掉馬達,再利用上、下兩層反向流動的洋流,順流進出地中海。
  • 洋流成因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在大洋的洋流系統中,風海流規模最大,流程最長;密度流是由於海水溫度與鹽度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異而形成的洋流。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上冊73頁圖3.31洋流模式圖中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北赤道暖流與西風漂流各有很多分支洋流向副熱帶海區流去,南半球也有類似情況。這是因為副熱帶海區,地處副熱帶高氣壓帶,降水少,蒸發大,海水鹽度高,水面自然要降低,海水密度加大。
  • PNAS:科學家揭開全球變暖南極海冰反增之謎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稱,氣象學家成功破解了南極海冰面積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仍呈增加之勢的謎團,不過這一趨勢可能很快會被逆轉,南極海冰的融化速度不久將加快。
  • 南極冰蓋為何目前仍在增厚?原是洋流功勞
    網易科技訊 5月31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南極周圍水域似乎是地球上不受全球變暖影響的少數區域之一
  • 這條洋流減速31%,電影中的「後天」有可能重來嗎?
    大洋傳送帶在全球氣候調節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崩潰可能引起全球氣候巨變,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冰川時代的來臨。它最主要的環節,就是北大西洋暖流抵達北極海域之後變冷下沉,然後成為底層水向南運動,進入印度洋,太平洋的海盆,在熱帶海區上升然後開始下一輪循環。如果全球變暖過於劇烈,北大西洋暖流在北極海域將難以徹底冷卻,影響下沉的環節,從而影響到整個系統。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海洋中環繞大陸的巨大洋流可被視為地球的循環系統,每一支洋流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流量的總和。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南極冰川每年融化幾十億噸
    科學家稱,自19世紀中期以來,南極冰架已經減少了4萬億噸。變暖的海水正在從下往上融化這些冰架,導致它們的重量越來越小。這對南極海岸線上分布的數百座冰山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南極冰架從陸地上出發,跨過海岸線,直接延伸到海裡。這些冰架可以保持冰山的穩定,防止它們隨洋流飄走。隨著冰架的融化,它們變得更薄,更脆弱,也更容易損壞。
  • 2020高考必考洋流知識點總結
    一、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洋流又叫海流。  二、洋流的成因  大氣運動和行星風系、密度差異、流體的連續性形成的補償作用、陸地的形狀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學家Susan Wijffels說,這將促進大量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加速是事實,它可能會影響噴流、天氣模式和海洋深處貯存的熱能數量。   海洋學家曾懷疑氣候變暖正在影響海洋洋流,但迄今為止,觀測結果還沒有顯示出這種趨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論文主要作者胡石建認為,只有全球圖景才能揭示總體趨勢。
  • 高考地理試題:水循環和洋流模擬試題
    在太陽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陸地、海洋和大氣間通過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以固、液、氣三態的轉化形成了總量平衡的循環運動。   森林能涵養水源、增加蒸發和下滲、減少地表徑流、促進水的良性循環,被稱為「綠色天然水庫」。大量砍伐樹木會破壞當地水的良性循環,使水資源減少或枯竭。
  • 全球最大的流動水體,長達2萬多公裡,水量可達全球河流的百餘倍
    地球表面71%的面積為海洋所覆蓋,海洋中有了巨量的水,這些水並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時刻都在流動,因此也形成了一些洋流,幾乎每一片海域中都會形成一些循環性的海流,在大範圍的海洋上流動的海流則被稱為洋流。2.密度流不同海域的海水溫度和鹽度也是不同的,這會導致海水密度差,密度高的海水比重大,會向密度低的海水方向流動,於是引起海水的流動,這樣的洋流稱為密度流。
  • 受南極洲洋流影響,地球自轉速度加快
    如果洋流速度減慢,地球的旋轉必須加速,以保持角動量守恆。」科學家很久以前就發現,洋流和大氣流動速度會對地球旋轉速度產生輕微影響,也就是說,導致一天的時長發生變化。馬庫斯說:「洋流的影響程度較小,因為洋流的速度不及大氣流動。」2009年11月,南極繞極流的減速幅度遠遠超過正常水平。在有關地球旋轉的數據中,科學家發現了這一點。
  • 在世界海洋眾多的洋流中,你覺得哪一個洋流的規模最大?
    洋流是指全球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的較為穩定的流動,洋流運動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高低緯度之間的分布差異,是促使大氣和洋流運動的根本原因。從具體角度來說,洋流可以分為風海流、補償流和密度流,全球洋流運動是一個整體,共同組成了全球大洋的洋流體系,洋流的運動主要受到行星風系、地轉偏向力、海陸分布和海底起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墨西哥灣暖流在世界眾多的洋流中,你覺得哪一個洋流的規模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