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為何不會相撞 海王星的這對小夥伴作了個示範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衛星為何不會相撞 海王星的這對小夥伴作了個示範

  天聞頻道

  隨著宇宙探測技術日益發展,人們在行星周圍發現的衛星越來越多。

  截至2019年10月7日,人們發現土星伴有82顆衛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反超之前穩坐第一寶座、擁有79顆衛星的木星。八大行星中,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海王星也被發現有十餘顆衛星。如此多的衛星「共事一主」,它們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衛星在運行過程中不會相撞嗎?

  事實上,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儘量不「爭寵」,相安無事。近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發現,海王星的兩顆衛星軌道就上演著一場「躲避之舞」。

  共振:讓天體之間存有牽絆

  海衛三(Naiad)與海衛四(Thalassa)的軌道半徑相差僅1850公裡,假如二者軌道處於同一平面,理論上這兩顆衛星在某一時間將以如此近的距離「擦身而過」。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太陽系動力學專家瑪麗娜·布羅佐維奇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海衛三和海衛四的最短距離約為3540公裡,接近軌道距離的2倍。如果以海衛四的軌道平面為參考平面,海衛三的軌道是傾斜的,而且傾斜得「恰到好處」。想像一下,當海衛四正在自己的軌道上優哉遊哉地轉著,海衛三卻逐漸逼近,但在快要接近海衛四時,又逐漸跳到參考平面的上方,拉開了與海衛四的距離。這樣「刻意保持距離」的相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複一次。研究人員稱之為「躲避之舞」。

  研究人員認為,即使以太陽系外圍的標準來衡量,海王星這兩顆衛星的軌道構型之奇特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把這種重複模式稱為共振。行星、衛星和小行星可以跳出很多不同類型的共振『舞蹈』,但這一種我們從未見過。」瑪麗娜·布羅佐維奇說。

  共振,是指一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下,比其他頻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動的情形。就像一根繩子吊著一個鐵球在同一平面內擺動,如果總是在鐵球達到最高點時用手施加一個正向的力,球擺動的幅度就會越來越大。那麼,擺動的球和施加力的手就組成了一個處於共振狀態的物理系統。

  「人們很早就發現,這種共振構型在太陽系中也普遍存在。」中國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共振能夠相互影響天體的軌道參數,就像一種無形的繩索一樣把2個天體或多個共振天體緊密地聯繫起來,甚至能夠「鎖定」軌道。

  要知道,太陽系中存在無數個天體,每一個天體都意味著一份萬有引力。尤其當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塊頭」不大的衛星時,外界稍有擾動力,可能都會對衛星的軌道產生影響。這種情況下,也許連衛星自己都不能精確地預測,下一刻它會出現在哪個地方,是否會逃出行星的掌控。但是,如果衛星和周圍的「小夥伴」們產生共振,那麼衛星軌道就可以逐漸固定下來,軌道構型也通常會以某一特定的方式隔一段時間重複一次。共振衛星交會時,也會趨向於保持更遠的距離,以減小引力的影響,保持軌道穩定,就像此次發現的海王星兩顆衛星軌道構型一樣。

  周禮勇表示,儘管衛星的軌道往往是不同軌道半徑的圓或橢圓,通常不存在相撞的風險,但共振機制無疑為避免相撞又提供了一種額外的保護機制。

  傾角:為罕見之舞提供平臺

  「此次發現的共振類型屬於傾角型平運動共振。」周禮勇說。

  「太陽系天體之間的共振有很多類型,包括平運動共振、長期共振、軌道自旋共振等。按照參與天體的個數還可以分類成兩體共振、三體共振等。」周禮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其中最常見、人們研究最多的是兩體共振中的平運動共振。

  當行星、衛星之間的軌道頻率或周期相等,或存在簡單整數比關係時,我們就認為這些天體之間存在平運動共振現象。平運動共振又可細分為偏心率型共振和傾角型共振。前者的共振天體軌道平面往往處於同一平面或兩個軌道面夾角不大,如海王星和冥王星之間的3∶2共振、土衛六和土衛七之間的4∶3共振、土衛一和土衛三之間的2∶1共振;後者共振天體處於不同平面,如此次發現的海衛三和海衛四之間的73∶69共振。

  「不僅傾角型共振在太陽系中十分罕見,如此大的整數比也非同尋常。」在周禮勇看來,與以往人們發現的共振模型相比,這次兩顆衛星的頻率之比更接近於1。理論上來講,大整數比的共振天體軌道不甚穩定,因為天體落入相鄰比例共振構型的機率在大大增加。以海衛三和海衛四構成的共振構型為例,稍有擾動,就可能讓這兩顆衛星的共振變為74∶69或73∶70等接近於1的數值,但如果想讓海王星和冥王星之間由3∶2共振轉變為2∶1或3∶1等其他共振,也很難實現。

  因此,海衛三、海衛四這兩顆衛星靠得如此之近,且穩定運動,「很奇特,就像是被人特意放進去的一樣。」周禮勇說。

相關焦點

  • 不尋常的天體,軌道交叉,冥王星為何不會與海王星相撞?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冥王星有五個已知的衛星。 冥王星的起源 當天文學家比較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軌道周期(天體繞太陽運行的時間)時,他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海王星繞行太陽一周需要165個地球年,冥王星需要247.7個地球年。這其中奇怪的是,海王星的三個軌道周期幾乎等於冥王星的兩個軌道周期。
  • 天王星、海王星質量比地球大,但其衛星為何比月球小很多呢?
    行星的衛星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有這幾種猜測:共生說、捕獲說、撞擊說,其中捕獲說、撞擊說是主流學說,比如咱們的月球,主流學說猜測月球就是地球與一顆如火星般大小的天體相撞之後形成的。1781年3月13日,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爵士發現了天王星,1846年9月,勒維耶與約翰·戈特弗裡德·加勒發現了海王星。1787年1月11日,人類首先發現了天王星兩顆較大的衛星,1846年10月,英國天文學家威廉·拉塞爾首先發現了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
  • 海衛一崔頓:太陽系第七大衛星,可能是一個被海王星俘獲的衛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為遙遠的一顆行星,距離太陽大約30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距離為1.5億千米),和木星、土星、天王星一樣,海王星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由於海王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人類對它的研究還不十分深入,迄今為止只有旅行者2號探測器到訪過海王星。
  • 全世界發射了數萬個太空飛行器,它們在太空中不會相撞嗎?
    從理論上來看,人造衛星的軌道都是事先規劃好的,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永遠都不會相撞!但事實上卻會因為失控或者軌道衰減脫離原來的軌道,而此時衛星早已廢棄,無法再調整其軌道,久而久之,整個體系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就會加大,最終導致兩顆衛星的撞車事件!
  • 如果木星與土星相撞在一起,會不會合併成第二個太陽?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這八大行星也是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研究的天體,那麼,此時有一個驚天疑問,那就是如果木星與土星相撞在一起,會不會合併成另一個太陽?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木星與土星這兩個星球。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土星則是體積僅此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屬氣態巨行星。
  • 科學家在海王星上到底發現了什麼呢?
    那麼我首先要介紹關於海王星的幾個有趣事實。首先海王星是第一顆不是透過望遠鏡觀測而是透過數學計算而發現的行星。海王星是太陽系的第八顆行星,而伽利略已經於1612年及1613年間就觀察到他了。不過他誤認為這顆行星為一顆恆星,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也沒有人懷疑這件事。1821年,天王新軌道表誕生了。這個表根據了數學計算以及望遠鏡觀測的成果,預測了第七顆行星即將採取的軌道。
  • 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
  • 海衛一:海王星俘獲的奇特衛星
    新華網洛杉磯5月10日電(記者陳勇)海王星有顆名為海衛一的奇特衛星。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逆行衛星,運行軌道獨特。美國科研人員認為,它可能是海王星從一個雙星系統中俘獲的。  海衛一大小與冥王星相仿,圍繞海王星旋轉的方向和海王星自轉的方向相反,所處的位置恰好在海王星的內層衛星和外層衛星軌道之間。
  • 海王星的兩顆衛星在軌道上繞著舞蹈
    兩顆小小的衛星直徑約60英裡,所以說它們是小衛星更為準確。它們是最靠近海王星的兩顆衛星,奈德在軌道的內側這兩顆衛星並不像其他更大的天體一般是圓的,它們更像是從海王星的一些大衛星的碎片中增生出的碎石堆。泰拉薩和奈德於1989年被旅行者2號發現。
  • NASA揭示海王星衛星的「奇怪舞姿」
    Naiad和Thalassa是海王星的兩顆內衛星,其總共有14顆衛星NASA表示,兩顆衛星的直徑都超過60英裡。兩顆衛星的軌道僅相隔約1150英裡,Naiad繞海王星轉動一周所用的時間約為七個小時,而Thalassa則需要七個半小時。 與Thalassa的軌道相比,Naiad的軌道傾斜了大約5度。這種傾斜的軌道意味著Naiad以波浪狀繞著海王星旋轉,這反過來又使兩個衛星的軌道保持穩定。
  • 天文知識——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Neptune),一個遙遠的世界,躲在黑暗的角落。不要以為它很安靜,實際上那裡天氣惡劣。海王星的發現十分的有趣,不是被直接觀測到的,而是通過計算發現的行星。為什麼是通過計算發現的呢?這就要提到前面我們講過的天王星了。天王星被發現後,人們通過萬有引力來計算並預報它的位置,但在實際觀測中卻與預報的位置不一致。這是什麼原因呢?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一直追蹤太空垃圾的LeoLabs發出警告,一個已經半解體狀態的俄羅斯火箭和廢棄的中國火箭,即將在南極南部的大西洋上空相撞,兩個太空垃圾的總重量超過2.8噸,它們將以14.7千米/秒的相對速度相撞,即將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碎片,恐將形成一大片低軌道碎片雲,對附近軌道飛行的衛星造成極大威脅!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一直追蹤太空垃圾的LeoLabs發出警告,一個已經半解體狀態的俄羅斯火箭和廢棄的中國火箭,即將在南極南部的大西洋上空相撞,兩個太空垃圾的總重量超過2.8噸,它們將以14.7千米/秒的相對速度相撞,即將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碎片,恐將形成一大片低軌道碎片雲,對附近軌道飛行的衛星造成極大威脅!
  • 專家預測天王星衛星相撞災難
    據《新科學家》消息,美國天文學家認為,天王星的兩顆衛星 - 克萊西達與德斯迪莫納可能將相撞。
  • 全世界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宇宙中不會相互碰撞?
    在一般情況下,人造地球衛星是不會相撞的,只有在偶然的情況下且可能是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才可能會導致衛星相撞。2009年2月10日,美國的一顆銥星衛星和俄羅斯的一顆廢棄衛星在太空發生碰撞,這是歷史上的首次人造衛星相撞事件。
  • 美國宇航局發現海王星衛星被鎖定在「迴避舞蹈」中
    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即使按照外部太陽系的狂野標準,攜帶海王星兩個最裡面衛星的奇怪軌道也是前所未有的。軌道動力學專家稱這是由小衛星Naiad和Thalassa進行的「迴避舞蹈」。兩者是真正的夥伴,相距僅約1,150英裡(1,850公裡)。
  • 太陽系大部分行星都有天然衛星,水星金星:我們兩個為什麼沒有
    地球:有一顆衛星,就是美麗的月亮。旁邊的火星不服氣我2個呢!天王星:弟弟們不好意思,我有27個。木星:都讓讓,我63顆的都沒說話。水星和金星:嗚嗚,為什麼我們兩個沒有。對呀,太陽系大分部的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為什麼水星和金星沒有呢?
  • 九大行星:海王星
    然而,1994年哈博望遠鏡對海王星的觀察顯示出大黑斑竟然消失了!它或許就這麼消散了,或許暫時被大氣層的其他部分所掩蓋。幾個月後哈博望遠鏡在海王星的北半球發現了一個新的黑斑。這表明海王星的大氣層變化頻繁,這也許是因為雲的頂部和底部溫度差異的細微變化所引起的。海王星也有光環。在地球上只能觀察到暗淡模糊的圓弧,而非完整的光環。
  • 海王星的14顆衛星中,這顆居然環軌道「逆行」,科學家這樣解釋的
    在這八大行星中,有兩顆行星無疑是最孤獨的,那就是水星和金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這對難兄難弟,一個衛星也沒有,除了他們兩個之外,剩下的行星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小弟跟隨著他們。目前太陽系內已知的衛星數量總共為205顆,其中地球的小弟最少只有1顆衛星,那就是月球。
  • 還有個歷史原因:或曾是海王星衛星
    然而僅僅在2006年前,人們還都認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而且25歲以上的人小時候學習的課本上也講的是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因為還有個冥王星,但是在2006年的一次天文學大會上,冥王星被開除出了行星的行列,降級為矮行星,導致太陽系行星成了八顆。那麼為什麼把冥王星踢出行星的行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