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創意團隊在粉碎場選擇可製作獎牌的木料。
▲廢棄木料經初步打磨。
▲廢棄木料被製作成獎牌。
▲枯樹斷枝被碾成木料碎片。
原標題:折斷廢木「蝶化再生」成榮光之匾
深晚創意團隊出手,遭「山竹」颱風摧殘的樹木「變身」獎牌重回人間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高靈靈 羅典)11月28日,在2020年度十佳自然教育志願者頒獎儀式上,一塊塊實木獎牌吸引了許多現場觀眾的注意。這些獎牌上不僅保留著樹皮,還有蟲眼、龜裂等痕跡。這些獎牌的「真身」,其實是被颱風摧毀的樹幹。颱風後,它們原本的命運是在粉碎場等待著被粉碎。如今,經過最簡單的開料、蠟油處理,它們以特殊的方式重生,和自然教育志願者們一起,繼續為這座城市的自然文化增光添彩。
日前,深晚記者在了解獎牌背後故事的同時,對深圳的斷枝落葉處理進行走訪,帶大家了解深圳碎木處理流程。
一次創意的碰撞
11月中旬,2020深圳簕杜鵑花展正在如火如荼地籌備著。作為本次花展開幕式的策劃執行方,深圳晚報創意設計中心和演藝文化中心在與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商量展會細節時,碰撞出一個創意:頒給十佳自然教育志願者的獎牌,能否拋棄玻璃、金屬等人造材質,用實木製作,使其更貼近自然,更符合花展的主題呢?
「此前在香港等地交流時,我就發現他們會將一些因自然災害摧毀的樹木製作成路牌、指示牌等,將默默守護城市的樹木化作新的物品,重新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提到這個創意,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梁治宇回憶道。
雙方一拍即合。然而,真正到了執行環節,深圳晚報團隊卻有點犯難:如今這個時間不是砍伐季,要在木材市場找到原生態、帶樹皮、可以直接切割成獎牌形狀的原木材料,並非易事。整個團隊多方奔走,都沒有找到心儀的木料。
深圳晚報團隊將這個難處告訴梁治宇,梁治宇一番思考後,突然興奮地說:「我們深圳就有現成的木材!」
梁治宇所說的現成木材,堆放在深雲村附近的深圳市綠化處樹枝粉碎場。每年颱風過後,一些折斷的樹木就會被運到這裡,這裡無疑是一個「木材寶藏」。
獲知這個信息後,深圳晚報團隊立即與粉碎場聯繫,並迅速趕到現場挑選獎牌原材料。巧合的是,粉碎廠裡仍保留著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颳倒的一些大樹,由於樹幹龐大,暫時還沒處理。看到眼前的樹木,深圳晚報團隊一行如獲至寶,當即挑選出多塊適合的木材。
此時距離花展開幕式越來越近,而深圳沒有處理此類原木的工廠,深圳晚報團隊只好分頭在周邊城市尋找,終於在外地找到了能夠加工原木的生產線。緊接著,設計、開料、雕刻、上蠟,短短8天時間,一系列由廢棄木料簡單加工而成的獎牌誕生了。
「每塊獎牌上的年輪、樹皮,都刻著這座城市過往歲月的痕跡,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些樹木的特質又與自然教育志願者相似,看似普普通通,實則為城市做著自己的貢獻。」梁治宇說,這系列獎牌受到獲獎者們的一致好評。
枯樹斷枝的重生之旅
「我覺得這種創意特別有意義,為綠化垃圾再利用樹立了很好的典範。」深圳市綠化處樹枝粉碎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知創意想法後,他第一時間帶人進場選料。樹枝粉碎場匯集了全市收集運輸過來的斷枝樹幹。修枝整葉、樹種改造甚至建設需要產生的廢棄木料,都會統一運往這裡等候處理。
每天,從各區拉來的枯樹斷枝有150噸左右,颱風季尤甚,最忙時粉碎場一天進出的大車小車能有200多輛。工人將堆積如山的折斷樹冠和枝幹填充到樹枝粉碎機生產線傳送帶上,履帶緩緩將其送進壓扎口。按照慣例,這些樹木將經過幾次切割打磨粉碎,被碾成較均勻的木料碎片。樹枝的碎料會給到火力發電廠進行焚燒,大塊的木料粉碎後將轉至專業公司進行再加工,其中大部分會被用於造紙或者其他用途。
「像這次主動來選料做藝術加工的,我們還沒遇到過。」該負責人說,沒想到這些廢棄木料經過藝術創造能呈現為如此驚豔的成品。作為濱海森林城市,樹木的生長迭代不僅僅帶來了盎然生機,也在大家沒注意的地方產生了綠化垃圾。一直以來,綠化垃圾再處理都遵循著循環再利用原則。而這次特殊的經歷也給大家帶來更多啟發。綠化垃圾再利用走出傳統處理線,通過藝術賦予它們更多意義。這些樹木生長於深圳,是深圳歷史的見證者,如今正好有機會讓它們重新回到城市中。
據悉,未來,他們還打算將這些木料擇優送往自然教育木工坊,讓孩子們自由創作,讓大家在親身實踐中體驗自然與城市和諧共處之道。
沉甸甸的特殊驚喜
深圳灣、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自然教育中心志願者何丹收到這份特殊的獎牌第一反應是「沉甸甸的」。撫摸著獎牌上的年輪,何丹心裡充滿感動。「這些樹在城市裡成長了很多年,作為樹木他們見證了城市的發展,如今又以新的形式見證了自然教育志願者的工作。」
「我也收到過很多獎牌,但這一次如此特殊又飽含深意。」何丹說,自己拿到獎牌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曬出來與朋友分享。這是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創作,也是反哺給志願者最真摯的表彰。
「收到這個獎牌很意外,第一次收到這麼『接地氣』的獎牌。」華僑城溼地自然教育中心志願者葉繼峰說。從2017年開始,葉繼峰就在溼地公園做生態推廣工作,向市民介紹溼地的物種和保護。在他看來,此次獲獎是對他志願者工作的肯定。
「相比之前收到的紙質獎狀、玻璃獎牌,這次的實木獎牌實踐了深圳環保的理念。被颱風摧毀的樹木換了種方式循環利用,感覺特別有意義。」葉繼峰說,未來他將繼續做好在自然教育中心的志願者工作,為深圳的自然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