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底一千多米,探索宇宙的最初時刻

2020-11-18 原理



我們的宇宙始於138億年的大爆炸,自那時起,宇宙便開始不斷地膨脹、冷卻。一直以來,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都想要更好地了解在大爆炸後的最初那段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了推演宇宙的早期歷史,他們會利用各種方法來獲取那些在早期宇宙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的物理學信息。


最近,在義大利一座隱蔽的實驗室裡,物理學家重現了在大爆炸後的兩到三分鐘內的核反應。這一新的測量結果讓許多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都欣喜若狂,因為他們確認的是被稱為大爆炸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簡稱BBN)的一系列核反應中最不確定的一個因素。研究結果被刊登在了近期的《自然》雜誌上。



BBN始於大爆炸後一秒,它是在宇宙形成的最初幾分鐘內產生了第一批輕元素的一系列核反應。在BBN的最初之時,宇宙可被描述為是一鍋由粒子組成的熱粒子湯,在這鍋熱湯裡,中子和質子被光子和中微子包圍著。


大爆炸的約一秒後,宇宙像是一鍋炙熱的粒子湯,充滿了質子和中子。 | 圖片來源:原理


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中子和質子開始結合在一起,它們首先形成的是一種被稱為(²H)的重氫同位素,它由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組成;隨後,氘會迅速地通過一系列反應轉變為更重、更穩定的元素,如氦-3(³He)原子核和氦-4(⁴He)原子核。大約在三分鐘後,宇宙中包含了約75%的氫原子核,和25%的氦-4,以及少量的氘、氦-3和鋰-7(⁷Li)


大爆炸核合成。 | 圖片來源:原理


大爆炸只產生了這些非常輕的元素,比鋰-7更重的元素要等到第一批恆星死亡時才出現(詳見:《來自________的你》)。在過去的一些研究中,天文學家通過觀察宇宙中的輕元素,來推測它們的原始豐度。這類觀測證實了氦-4的原始豐度的確為25%。而對遙遠宇宙中的氘的測量,則進一步帶來了與早期的宇宙密度息息相關的信息,因為從對氘的精確測量能從中,科學家能推斷出發生在宇宙大爆炸後最初幾分鐘內的一些關鍵細節,這其中就包括質子和中子的密度


2018年,英國杜倫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對宇宙微波背景(CMB)輻射的測量結果,以1%的精確度確定了氘的原始豐度。這比基於理論預測的不確定性要好得多,而理論預測值中的不確定性主要源自於當氘核和質子在結合產生氦-3核和光子時的核反應速率。如此一來,若要想更好地了解如質子和中子的密度等關鍵信息,研究人員必須先了解氘與質子發生核反應時速率,而這正是新研究所進行的測量。



質子和氘核結合產生氦-3和光子。新的實驗是在地底深處進行的,以隔絕宇宙射線。 | 圖片來源:原理


測量氘與質子之間的核反應速率是非常困難的,其難度首先在於在實驗室條件下,這種反應並不常發生;再者,在實驗室環境下,宇宙射線會產生能夠幹擾實驗結果的背景信號。


在新的研究中,物理學家通過在位於地底一千多米深的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消除了這種背景噪聲。在實驗中,他們在與BBN有關的粒子能量值下,在粒子加速器中讓質子束與氘核發生撞擊產生氦-3。


所得的實驗結果將這種核反應速率的測量值的不確定性從9%降低到了3%以下。這一結果大大改善了基於理論預測的氘的原始豐度值的不確定性,從而讓理論預測的數值的精度更接近於實驗觀測值的精度。


此外,新的研究增強了物理學家對BBN的理解,使得他們可以更精確地測量宇宙中普通物質的含量。根據新得出的數據,研究人員計算出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普通物質佔今天宇宙總密度的4%,這與通過CMB測量得到的數值是吻合的。


這種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對於「新物理學」的需求,雖然這或許會使一些迫切期待出現未知理論的物理學家失望,但它卻代表明了宇宙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的勝利。它意味著,在無需使用新物理學理論的情況下,我們僅通過將已知的物理學定律與宇宙學觀測相結合,就能將宇宙的「一生」回放到當宇宙只有一秒的時候



這樣的結果將對與BBN有關的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它或許將能激發科學家們對BBN之前的宇宙時期展開研究。此外,新的數據告訴我們,普通物質佔今天宇宙中所有物質的4%,我們由此可以推斷剩下的96%是由暗物質暗能量組成的,雖然我們對它們的本質一無所知。如果是這些神秘的未知成分影響了在BBN時產生的輕元素豐度,那麼對BBN時期的研究或將有助於為解開宇宙中的「黑暗面」提供理論信息。


由此可見,在可預見的未來,BBN都將成為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就讓我們期待更多的測量將能發揮更大的潛力,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在宇宙最早期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物理學。


圖片設計:嶽嶽

參考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117-3#ref-CR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78-4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physicists-pin-down-nuclear-reaction-from-moments-after-the-big-bang-20201111/

相關焦點

  • 地球到底有多深?人類對地底的探索只有0.2%?地底有什麼?
    我們已經大概的了解海洋深處,那麼人類對地底有沒有探索呢?還真有不少,廢話少說,地底之旅,即刻啟程地底深度:1.8米普通墓穴的深度6米:金屬探測儀已經失去作用19米:城市地鐵站的一般深度100米:通常是各國政府掩埋核廢料的地方
  • 地底1萬米之下,到底有些什麼?
    但是宇宙是無限的,我們人類所能知的其實只是宇宙的很渺小的一部分,但是人們的想像力卻是無限的,人們的好奇心也是無限的。所以隨著科技的不斷的進步,我們對未知領域也是越來越感興趣,我們想要知道未知領域存在著什麼樣的生物,是否也有一群和我們一樣的人類在生活呢?所以我們常常會幻想,除了地球上的人類,太空中是知否有外星人的存在。科學家也是為之研究了多年,但是至今都沒有證實這個假設。
  • 科學家在地底3000米深處發現了微生物,顛覆了人們對生命的認知
    科學家通過對地底不同深度的探索,都有各種生命的發現,最讓科學家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是地底3000米生命的發現,這是一件轟動整個科學界的事情。在沒有真正探索地底生命之前,科學家也不認為地底3000米如此深的地方會有生命存在,要知道地球內部隨著深度的增加,溫度越來越高,而且基本沒有水和氧氣。
  • 地底新發現,4000米深處發現「類人類」生物!或許威脅了人生生存?
    在地球60億年的壽命歷史中,生物從最初的單細胞的開始演變分裂,組成結構器官,器官構成系統,系統組成人類,即簡單原生細胞生物—複雜多細胞腔腸生物—
  • 當年蘇聯挖到地底12262米,是否發現什麼?又為何停止?
    但是其實在那個年代,兩個國家之間對於地心的探索同樣也是熱情不減,人類對於地球一直以來都是持有一種探索的態度,可以說人類對於地球的探索從古至今一直都沒有停止。也正是因為人類存在的這種探索精神,我們才能夠促使社會不斷的發展向前,同時對於地球我們也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
  • 《地底世界之黃金蜘蛛城》殺青 天下霸唱重磅IP探索神秘地下古城
    作為國民級作家天下霸唱的重磅IP,本作通過講述神秘佔婆古國的黃金蜘蛛城傳說,為觀眾帶去一場精彩絕倫的地底亡命冒險之旅,堪稱中國版「奪寶奇兵」。 雙男主上演父子CP 地下古城驚絕詭麗 以「父子齊心冒險闖地下奇觀」為故事主線,該片講述了司馬聰被逼進入野人山,在地下一萬米處尋找黃金蜘蛛城的下落
  • 俄羅斯12000米的地底傳出恐怖嘶吼聲, 300℃高溫的地底真有高級文明?
    >人類一直在上下四方探索所在的生存空間。麥哲倫船隊完成第一次環球旅行之後,人類認識到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只要朝著一個方向走,最終還會走回終點。因此人類更加熱衷於探索太空和研究地球內部運動。科拉超深鑽孔深度約為12000米,最深處的巖石溫度高達300℃,是蘇聯科學家們利用最先進的鑽頭打造的深坑,而蘇聯科學家們沒有繼續挖掘是因為他們發現鑽孔底部竟然發出慘叫聲、嘶吼聲等雜音,好像地球內部關押著不斷掙扎的巨獸一樣。
  • 宇宙歷史有多少年了?138億歲的宇宙有6個高光時刻
    #科學了不起#人類努力探索時空的秘密,或許「一切探索的終點,將回到我們出發的地方。」最初之開始我們並不清楚,發生宇宙大爆炸之後最初的短暫時刻,宇宙究竟是什麼模樣。科學界把這個最初時刻稱為「普朗克時期」,特指從發生大爆炸到普朗克時間(~10^-43秒)這個瞬間,當時的宇宙只是一個「奇點」,直徑只有普朗克長度(~10^-35米)。
  • 外星人還是地底人?到底是誰在保護人類?
    造成了7000多棟房屋受損,一千多人受傷,大概2億元人民幣損失的行星撞地球事件。 這顆小行星在宇宙中並沒有被檢測到,直到落入大氣層才被衛星發現。據科學觀測,這顆小行星在進入大氣層時直徑為17米,重達7000噸,速度達到54倍音速,也就是每秒18公裡。按照隕石的下落軌跡,最終落點是在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那裡是俄羅斯的核材料儲存基地,如果不幸被隕石砸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 地底1萬米之下究竟有什麼?
    地底50米深度是土耳其的代林庫尤地下城,這個地底居住區是公元前7世紀建造的,可以容納1萬5千人,以前住在這裡的居民我們或許可以稱他們為「地下人」;地底155米的深度是世界上最深的酒店,瑞士的Sala Silvermine酒店,在這裡住上一晚需要4000人民幣;地底240米深度有世界上最深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這座位於日本的地底隧道全長54公裡,耗時24年,花費7000億日元。
  • 海底一萬米到底有多恐怖?8200米處已幾乎沒有生命存活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人類從誕生之初就對自然進行著不斷的探索,「飛天遁地」在如今也不再只能在神話故事中聽到,依靠科技人類也能靠自身力量走出地球飛向宇宙、
  • 「地底文明」的想像簡史
    文|腦極體 腦極體曾經寫過很多關於探索宇宙太空的科普文章,比如探討費米悖論、天文考古、宇宙電波、21世紀登月潮等,還有更多的是結合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影響來展開。而這些,其實也是建立在宇宙探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的基礎上,才有了豐富的探討可能。 而與太空相反的方向——地心,其實更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 宇宙太大,世界太奇妙,地底是否真的存在另一個世界
    小小覺得這種猜想有可能是真的,現在人類所製造的地底探測器大約可以到達一萬兩千米,這對於地球來說可能還不到九牛一毛,所能了解的也是有限。地球上現在已知的生物有很多,大部分都是需要依靠氧氣才能存活,而有些生物不需要氧氣也能存活,那麼在地底是否也存在著這樣的生物呢。
  • 蘇聯科拉超深鑽孔,挖到12262米被突然叫停,真相至今成謎
    既然在宇宙科技方面難分高下,蘇聯便開始將目光轉向地下,制定出科拉超深鑽孔計劃,企圖探索地底深處的新世界新文明。 但離奇的是,在1994年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的鑽探工作卻被突然叫停,而當時的鑽深已經達到了12262米,
  • 為何相對於火熱的外太空探索,地底的世界無人問津?因為不值得
    相比於太空探索成果的積極性,對於地下世界的探索,不僅局限於目前的技術水平,也更因為可預見的回報較小。從美蘇太空爭霸,阿波羅計劃實現人類第一次登月,到現代科技發展,探索火星移民計劃,從東方紅一號,邁出太空文明探索的步伐,到量子衛星,星鏈計劃的實施,人類各國都在花著龐大的精力、金錢以及時間,向著廣袤的宇宙不斷探索深入。但似乎每個國家,對我們腳底這片土地之下的世界卻興趣瞭然。中學的地理課上,老師教授我們關於地球構造情況時,多喜歡用雞蛋來比喻。
  • 地底世界到底隱藏著什麼,前蘇聯曾挖到「地獄之門」
    人類在宇宙中去過最遠的地方是月球,距離我們38萬公裡;下海最深1.1萬米;而相對來說,我們對腳下的土地卻知之甚少。人類目前最深挖掘深度不到地球半徑的0.2%,這不由得讓人好奇,充滿未知的地下世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我們一起挖下去吧。
  • 人類太空探索歷史上的10個標誌性時刻
    從1957年蘇聯太空機構發射衛星開始,人類開始了探索宇宙的行動,這種行動一直在繼續,人類已經登陸了月球,無人飛行器飛入了深空,探索了火星,記錄了來自外太陽系的信號,並一次又一次的到達宇宙的不同角落, 這裡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十大標誌性時刻。
  • 前蘇聯科拉鑽孔在12000米處挖到了魔鬼?地底深處隱藏著什麼秘密
    蘇聯人就想既然美國上天,那我們就入地,探索地心!蘇聯摩拳擦掌,說幹就幹,蘇聯人將鑽探地點選在人跡罕見的帕欽加地區鎮北工作開始迅速開始。液體不斷從洞裡流進和流出,以冷卻鑽頭,並維持鑿洞的穩定,地底的鑽頭磨壞後,工人就會另換一個。
  • 科學家入地7018米,不遺餘力探尋,地球地下最深處有什麼?
    全球首個白堊系科學井——松科二井古有詩詞「上窮碧落下黃泉」,碧落和黃泉代表著天地的兩極,探索茫茫宇宙和神秘的地底深處歷來是科學家追求的目的,茫茫宇宙是否有外星人,距離我們多遠?地底世界是否埋葬著遠古時代的進化密碼呢?
  • 地底文明是否存在?海溝傳出詭異叫聲,地底每年吸海水30兆億噸
    其中就有一個地點,人類始終對它充滿好奇之心,卻始終不能看見的它的廬山真面目,那就是馬裡亞納海溝,它是人類已知海洋中最深的海溝,達到了令人震驚的11034米。,那麼馬裡亞納裡到底生活著什麼未知生物,也是科學家一直想要了解的,曾經有多架科考船來到馬裡亞納海溝探尋其中的秘密,也確實找到了我們迄今為止都未見過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