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0年沿海城市都將被淹沒,人類每年花14萬億對抗全球變暖

2020-11-24 排頭博覽

(文/Wade Shepard)

根據聯合國人居署的數據,到2035年,90%的特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將位於海岸線上。這是高地產價值的地方,也是大量經濟機會的地方,亞洲各國政府都在為進一步開發其海岸線而瘋狂,甚至通過填海造地來人為地創造大量新的濱水地產。然而與此同時,海平面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上升,許多沿海城市,甚至整個島嶼文明都面臨被衝走的危險,而時間上也為時不遠,就在下個世紀。

法屬玻里尼西亞前旅遊部長、Oceanix的創始人Marc Collins認為「沿海城市是人與自然的接口」,並夢想在世界各地建造浮動城市。對於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地區和希望通過建造新的沿海地產賺錢的市政當局來說,海洋是最後的邊界。

人類總是被吸引到沿海地區來建設城市,而今天,全球每周有200萬至300萬人遷移到城市,沿海城市現在容納了世界50%以上的人口。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海平面以非自然的速度上升。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自1993年以來,海平面以每年0.118英寸的速度上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顯示,這一速度正在加快,保守地預測,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26英寸。這對世界各地居住在低洼沿海地區的6億多人口造成了嚴重破壞。

海平面上升促使各地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採取措施。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已撥出250億美元用於新的總體規劃,德州已經投資了116億美元,用於風暴潮保護系統,紐約市還設計了一項37億美元的海岸防禦計劃,以及一項100億美元的提案,該提案旨在人為地擴大曼哈頓的面積,防止海水侵入。

總而言之,據估計,在未來20年裡,僅美國在控制海平面上升方面就將花費約4000億美元。

在全球範圍內,印度尼西亞總統於8月26日下午正式宣布,印度尼西亞政府目前將印度尼西亞的新首都選在位於婆羅洲島東加裡曼丹省、跨越北彭納傑姆與庫臺卡塔內加拉地區。這也正式宣告著,印度尼西亞原本的首都雅加達將成過去式,接下來印度尼西亞將展開漫長的「遷都」過程。這一重大事項耗資約330億美元,包括興建新的政府辦公樓,以及供150萬名公務員居住的房子。

南太平洋估計每年需要花費7.75億美元(佔GDP的2.5%)來對抗海平面上升,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和菲律賓預計到2100年將在沿海防洪計劃中投入佔GDP總量6.7%的資金。與此同時,英國國家海洋中心(NOC)發現,在本世紀結束之前,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全球損失每年可能在14萬億美元左右。

什麼是漂浮城市?

漂浮城市/浮動城市在命名上有些含糊不清。當我們談到漂浮城市時,我們通常不是指整個城市漂浮在開放的海洋上,而是指一系列連接在一起的平臺,它們被固定在離海岸不遠的海床上。

在流行文化中,漂浮的城市出現在作家阿爾杜斯赫胥黎和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當然還有1995年的電影大片。《水上世界》的聯合作者Peter Rader,他是如何看待漂浮城市這個事實的呢?——他20世紀的科幻設想——在21世紀可能成為現實。

「當我們寫科幻小說時,我們是未來主義者,」他開始說。「當我們在好萊塢創作時,對未來的願景往往更像是反烏託邦。當你花15美元去看一場90分鐘的電影時,你可能會感到陰冷和黑暗,然後你就會離開那裡,回到你平常的生活。但我們不想要那種黑暗、暗淡的未來,就像生鏽的、僅能餬口的生活。」

也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這些漂浮的城市推動著人類去對抗由電影引發的對未來的黯淡和生鏽的憧憬。

全球珊瑚礁聯盟主席Tom Goreau說,「如果我們不扭轉氣候變化,我們將為適應氣候變化付出代價。」

「浮動城市是一個更糟糕的情況,」 Goreau表示,「我更希望我們能解決根本問題,扭轉全球氣候變化,但這意味著要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回到工業化前的水平。但政府沒這麼想。如果我們的政客不聰明,不開始解決我們的長期問題,那麼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開始建設浮動城市。」

來源:福布斯網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地區會被淹沒嗎?
    全球變暖是當今人類最重大的氣候課題,全球變暖會給我們地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包括極端性天氣現象多發、海平面上升、原有生態系統的改變、對人類產業活動特別是農業活動產生影響、導致地球資源條件的變化。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冰川,特別是兩極地區冰川的融化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海水的「熱脹冷縮」,全球變暖導致海水體積膨脹,這兩方面共同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在過去20世紀的100年時間內,全球的海平面已經上升了10至20釐米,科學家預計在未來100至200年內,海平面還將上升至少100釐米。
  • NASA推出展示當全球變暖後可能被淹沒的沿海城市的在線工具
    隨著地球逐漸變暖,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的積冰逐漸融入海洋。科學家們已經上調了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預測值,並且曾多次表示,如果我們找不到抑制變暖的辦法,沿海城市將最終被淹沒,但是現在NASA已經有了一個可以使事情變得更加清晰的新工具。
  • 全球20大最可能被海水淹沒的水患城市排名 中國5市上榜
    全球20大最可能被海水淹沒的水患城市排名 中國5市上榜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zakzak網站9月5日報導,最近,一份來自美國南漢普頓大學研究院的調查報告備受矚目。該研究院科研人員以全球136個人口超過100萬的沿海大都市為對象展開調查,評出了20個可能會因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城市。
  • 2100年全球變暖世界多個城市將被淹沒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全球變暖必然引起海平面上升,部分陸地因此將被淹沒。到2100年,地中海49個城市和古蹟將沉於水底。德國基爾大學專家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冰川融化將導致伊斯坦堡、科孚島、以弗所、帕福斯、敘拉古、羅得島和希貝尼克等城市以及地中海地區多個歷史古城消失。氣候變化可能也會導致其他沿海城市出現問題。例如倫敦,全球變暖使該城市面臨重大洪水災害威脅。倫敦政府已不得不越來越多地使用抵禦洪水的主要手段——堤壩。
  • 2020全球變暖又創新,南極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沿海城市將不復存在
    最近一則報導悄然生息據外媒報導2月14日,巴西一名科學家在南極地區南極半島附近監測到了20.75℃的氣溫,這打破了南極地區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也是首次超過20℃。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趨勢了,也是現今世界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一個人人都會關注的問題南極溫度上升全球變暖大面積冰川融化就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眾所周知南極位於地球的最南端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
  • 全球變暖:2100年將有1400個城市或許被淹沒
    根據2013年俄羅斯《獨立報》和《美國科學院院報》分布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到2100年,因全球變暖會使海平面上升127cm,將導致約有1400個城市或許被淹沒。隨著碳排放的增多,地氣系統吸收失衡,溫室效應不斷積累,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中積蓄,大氣層內溫度不斷上升,全球變暖的問題,隨之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廣泛關注。
  • 全球變暖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上升,中國會消失哪些一線城市?
    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惡化,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冰川逐漸融化流入海洋,同時升溫使海水受熱後膨脹,海水的體積就變得越來越大,這些因素的作用引起了海平面的逐年上移。目前海平面升高的速率大約是每年3.3毫米,之後這個速率還會慢慢會增加。據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上所有冰雪全都融化了,海平面就將上升66米。
  • 南極冰川隱藏138座火山,一旦噴發海平面暴漲,沿海地區將被淹沒
    人們往往驚訝於南極冰下埋藏著138座活火山,從而忽視南極正在加速融化的事實,要知道,全球變暖正在影響南極洲的冰層厚度,有科學家發現,自1979年以來,南極洲的冰層就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全球變暖導致南極洲大陸的冰層融化速度增加了6倍,有研究人員發現,從1970年到1990年,歐洲大陸每年平均減少了400億噸的冰塊,從2009年到2017年,這一數字躍升至平均每年2520億噸
  • 全球變暖可能是個偽命題……
    ,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城市。而地球上80%以上的居民都居住在離海岸線100公裡之內,因此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毀滅性的後果,這基本已為地球人所公認。人類阻止全球變暖的熱情已上升到宗教高度,各國政府也團結起來,共同阻止該可怕結果的發生,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就是一個重大舉措。
  • 流浪1500公裡闖入人類城市,全球變暖對北極熊造成多大影響?
    近日,俄羅斯內城市出現一隻北極熊,據報導:這頭北極熊已流浪1500公裡,已經精疲力竭,已經瘦得不近日,俄羅斯內城市出現一隻北極熊,據報導:這頭北極熊已流浪1500公裡,這並非偶然,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Paul在巴芬島探險時,偶遇了一隻闖入人類生活區的北極熊。——它一樣骨瘦如柴,毛髮都快掉光了,卻還拖著虛弱的身體在垃圾桶裡翻找著食物 。
  • 全球在23年間損失了28萬億噸冰:北極夏季或將無冰
    8月25日,據外媒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在1994年至2017年間損失了28萬億噸冰。報導顯示,冰消融最大的三個地區分別是北冰洋(7.6萬億噸)、南極冰架(6.4萬億噸)和山地冰川(6.2萬億噸),其次是格陵蘭島(3.8萬億噸)、南極冰原(2.5萬億噸)和南冰洋(0.9萬億噸)。
  • 全球加速變暖,冰川裡的遠古細菌一旦復發,人類將何去何從?
    這些年,各國領導針對全球變暖這個問題,制定了多個限制策略,比如限制氟利昂的生產等。但限制後的效果,遠沒有理想中的那麼好。就拿這次澳大利亞山火來說,這場火足足燒了近半年,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等對大氣層有破壞的氣體。有人說,要想將澳大利亞這次山火產生的氣體全部吸收消化,可能需要數百年。
  • 2021年海水將淹沒哪些海岸?科學家:中國、印度和整個歐洲
    不僅是洪水,海平面上升將會淹沒更多海岸,科學家警告說,中國、印度、澳大利亞,以及整個歐洲,都將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80年後,也就是2100年,由於氣候變化,全球沿海地區的海平面將上升50%,危及數百萬人的生活。在未來80年內,全球受洪水影響的土地面積將增加250000平方公裡,相當於英國的面積。
  • 秦大河: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城市影響不容忽視
    段昊書攝影  城市裡,一片汪洋中,幾座大樓孤零零地矗立著,矮一些的樓房已快被淹沒——這是我們在關於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公益海報中常能見到的場景。現實沒有海報那麼誇張,然而,在世界多地尤其是我國,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城市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  「這種不利影響不容忽視,相關對策必須從現在就開始付諸實踐。」
  • 首個將沉入海底的城市?每年下沉10釐米,卻並不是日本島
    最近,根據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觀測網絡和相關數據,1993—2019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為每年3.2毫米;2019年比2018年高8.5毫米,這是自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速度。如果全球氣候變暖趨勢遲遲不能得到改善,未來海平面上升速度將會加快,這已是關係到全人類的重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也許這些數據並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關注,甚至還有一些人仍然認為與自己無關,那就讓我來舉個例子,第一個要沉海的城市,每年都要沉10釐米,但不是日本島。
  • 聯合國警告:80年後海平面或將上升2米,上海紐約或將淹沒
    全球變暖將怎樣對人類造成深刻影響?聯合國最近給出了答案,不如從海平面上升開始吧。聯合國IPCC最近公布了由上百位科學家聯合完成的《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報告中揭示了全球變暖對南北極冰凍圈的深刻影響,警告人類如果不聯合對抗溫室氣體排放,人類的未來將陷入上漲的海平面之下。
  • 低洼島嶼及沿海城市會出現大遷徙嗎?
    而大約在10年前,名叫Toguru地區每年都在失去一部分的土地,如今面積已不到過去的一半。而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如今甚至在谷歌地圖上已經見不到它。所以說也算是衛星已經看不到該地區的存在,谷歌地圖也是通過衛星來進行繪製的。
  • 有報告稱,我將成全球變暖最大受害國,到2050年 上海可能會被淹沒?
    不久前,英國《衛報》一位資深環境記者稱,如果人們不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有效控制的話,到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2度,「像上海這樣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  預測 「海拔10米以下都是危險區域」  28日,《衛報》記者的這個預言得到英美兩國科學家的證實,來自英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3位科學家完成了一項研究,稱不僅中國上海這樣的沿海城市會受到水淹威脅,一些低地國家如馬爾地夫有可能「全國覆沒」。
  • 「全球變暖」除了帶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還會帶來哪些深刻影響?
    全球變暖是當今人類最為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在三大類全球性環境問題(全球變暖、酸雨和臭氧層空洞)中排列首位。雖然地球的氣候本身也具有波動變化的特徵,但是在地球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期的氣候變化像現在這麼快,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溫上升的速度是驚人的,在整個20世紀100年的時間內,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0.6℃。
  • 全球變暖加速,如果北極的冰川全部融化,哪些地區會被淹沒?
    工業廢氣、汽車飛機尾氣、人口膨脹生長等等因素正在讓這個原本純淨的星球遭受越來越大的影響,北極的部分冰川已經開始融化有的甚至已倒下,如果未來北極冰川全部融化殆盡,世界上哪些國家或地區會被海水淹沒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北極的概況。北極地區的總面積大約有2100萬平方千米,陸地佔800萬平方千米左右,剩下的都是冰川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