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風」再起!網絡院線能一改國產怪獸片的票房慘澹嗎?

2021-01-15 網絡大電影頭條

文:阿二 大王

5月末,由美國傳奇影業打造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這也是繼《哥斯拉》《金剛:骷髏島》後,傳奇影業第三部登陸中國院線的影片。

隨著「漫威宇宙」的火熱,好萊塢各大片商開始致力於組建自己旗下影片的「電影宇宙」。

「哥斯拉」是影史最著名的怪獸形象之一,於1954年由日本東寶株式會開發製作,全球各版本影片累計已超過30部。2010年,傳奇影業向日本東寶株式會社購買了「哥斯拉」10年版權,此後便開啟了「怪獸宇宙」的探索之路。

怪獸電影全民皆嗨 國產「怪獸」卻慘遭滑鐵盧

2014年,傳奇影業出品的《哥斯拉》第一部全球上映,上映首日以3850萬的票房成績開創2014年度北美地區首日票房新紀錄;內地首映當日以7000萬人民幣刷新2014年引進片記錄,最終收穫了全球近5億美元的票房。

三年之後,作為「怪獸三部曲」開篇之作,《金剛:骷髏島》再創佳績,以超11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為2017年進口電影票房冠軍。日前上映的「怪獸三部曲」第二部《哥斯拉:怪獸之王》,大陸票房已超8億人民幣,北美票房近1億美元。

看著一部部怪獸題材影片在國內外賺得盆滿缽滿,國內的影視從業者心動了,也行動了,但結果卻不盡人意。

2012年,國產怪獸電影《百萬巨鱷》走進院線,被認為是中國首部特效驚悚怪獸電影。不過,該影片的公映效果並不理想。該片豆瓣評分只有4.9,帶著1285萬的票房淡出了大眾視線。

隨後2014年,《3D食人蟲》上映。這部影片雖然以3D效果、食人蟲為「賣點」進行宣傳,結果卻與《百萬巨鱷》相似,最終以2000萬元左右的票房收場。

2016年,一部號稱是全由中國投資、中國導演帶領好萊塢團隊拍攝出來的《蒸發太平洋》(也有報導稱其為中外合拍片)面市,最終以3500萬左右的國內票房成績結束了院線之旅。2017年的《異獸來襲》,也只收穫1000萬左右的票房,並未掀起聲浪。

國產「怪獸」的失利:起步晚、技術差、資金少

從2012年至今,國產怪獸電影數量稀少,且大多數都成了「三無」作品——無票房、無口碑、無排片。相比國外名利雙收的怪獸電影,國產怪獸片至今沒有一部能被稱為經典的代表作。

首先是起步時間較晚。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怪獸電影就已稍顯雛形,誕生出了家喻戶曉的《金剛》(1933版)、《哥斯拉1954》。不過那時,這類影片多被觀眾歸屬到驚悚、冒險一類題材之中。直到1975年《大白鯊》的出現,怪獸電影取得質的飛躍,逐漸迎來了它的黃金期。

不難看出,國外的怪獸電影,更多的是以怪獸為影片主角,人、怪對抗為主題的,帶有災難、驚悚、冒險等元素的科幻電影。影片中的怪獸包括但不限於巨型獸、未知生物,既有憑空想像的(如哥斯拉、異形),也有以動物為原型發展出來的(如金剛、巨鱷、巨鯊)。與中國傳統意義中的「怪獸」頗有偏差。

由於文化底蘊的差異,中國的怪獸大多存在於奇幻或神話故事當中,如各種妖魔鬼怪。直到2012年《百萬巨鱷》誕生,才算是有了本土化的「怪獸」。對於類型電影,目前國內還沒有發展出成熟的工業模式,這也是國產怪獸片難出佳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技術上不夠成熟。與奇幻類影片不同的是,怪獸題材需要大量實體特效的支持,但目前國內大多數本土特效技術,仍困於「五毛特效」。以往多是聘請國外團隊來製作,被認為是「國產最好的一部怪獸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在特效內容方面也是外包給了韓國的製作團隊Dexter。

正因如此現狀,今年春節檔的科幻巨製《流浪地球》,全片2003個特效鏡頭,75%都是由中國特效公司製作,雖在視效上相比國外技術仍相差甚遠,卻令無數中國觀眾為之驕傲。

受題材影響,怪獸題材電影需要大量的後期特效支撐。大量的後期特效,就意味著巨額的資金投入。目前,國內怪獸電影投資規模屬於中小成本,基本在2000萬元左右,相比國外動輒上億的投資金額,這種小體量投資很難呈現令觀眾滿意的視覺效果。

《大蛇》異軍突起 網絡院線成為本土怪獸電影票房高地?

在院線方面屢次失利的國產怪獸電影,讓不少投資人對此類電影逐漸失去了信心。但去年的一部投資700萬、分帳5078萬的《大蛇》引起了業內的矚——網絡院線似乎成了孕育本土怪獸電影的新土壤?

但其實,在可觀的收益之下,問題同樣存在:網大級的成本投入和特效技術,並不足以拯救國產「怪獸」。

《大蛇》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它是第一部以怪獸為題材的網絡電影,在網大深陷題材同質化時,另類的《大蛇》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新鮮體驗。但從觀眾的回饋上看,大蛇的口碑並不理想,豆瓣評分停留在3.3分。

近兩年來,網大市場隨著分帳的不斷飆高,投資成本也水漲船高——從以往的三五百萬,到如今投資超過千萬。與此同時,愛優騰等網絡平臺方也把怪獸電影項目納入了各自的扶持計劃,讓每一部怪獸電影的成本最高達到3000萬元。

但這樣的投資預算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怪獸電影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也許在網絡上播映效果可以,但如果目標放在院線大銀幕上,還會是捉襟見肘;而得不到資金的投入,怪獸電影的質量就難以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網大市場跟風現象仍然嚴重,魚龍混雜的作品對題材口碑也十分不利。《大蛇》之後,怪獸題材網絡電影陡增,僅四月備案通過的怪獸題材的網絡電影就有10部。但從已上映的同類型作品來看,目前暫未有「黑馬」出現。未來如何,有待觀望。

小結

相比西方「怪獸」的文化底蘊,不得不承認我們是很難追趕上的。但埋頭苦追不如另闢蹊徑。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僅一部《山海經》,就能演繹出無數精彩的「怪獸」故事。

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對怪獸電影已經有了充分的群眾基礎,關於特技特效的技術人才也有足夠的儲備和值得信賴的專業水平。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能夠將怪獸電影做到中國本土化創新的人才,以及高額資金的投入。

相關焦點

  • 漫威宇宙下一個對手:國產土味怪獸電影宇宙
    當院線電影城門緊閉,和遊戲、外賣等線上行業一樣,網絡電影也迎來了自己的窗口期,而怪獸電影顯然站在這輪網絡電影漲潮中的C位。去年此時,還在上映的好萊塢怪獸片《哥斯拉2:怪獸之王》已經在大熒幕上收割了接近10億票房。
  • 滿屏幕的大蛇、巨鱷、狂鯊,為何國產怪獸片非得可著這些使勁禍禍
    2018年,一部《大蛇》橫空出世,票房分帳5078萬,創造了至今仍未被打破的網絡電影票房分帳記錄,也開創了網絡電影怪獸片的先河。2019年《水怪》、《巨鱷》、《大雪怪》三部影片票房分帳也均破了1000萬,幾部怪獸片的狂飆突進,掀起了這類題材的浪潮。
  • 「三分之二不賺錢」,怪獸「網大」還有戲嗎?
    怪獸片「失靈」了嗎?這類題材還值得繼續投入嗎?創作瓶頸又要如何打破? 對此,多位接受毒眸採訪的頭部從業者一致認為,怪獸片的題材紅利的確已經消失了。但相比「瓶頸」,他們更能感受到的是,網絡電影整體市場在不斷擴大,觀眾和市場對怪獸片的需求也依然存在。
  • 網絡電影發展六年,為什麼真正破圈的依然只有怪獸片?
    文 | 網視互聯 貓叔2018年,優酷獨播的《大蛇》以5078萬的票房分帳,創造了網絡電影票房分帳的最高紀錄,也開創了網絡電影怪獸片的先河。相比於當下在製作、營銷和平臺資源上耗費重金打造的頭部作品,《大蛇》顯然是以小搏大的典型,它超強的票房號召力和超高的投資回報率,令整個行業振奮。
  • 繼《大魚》《大蛇》之後,又一國產怪獸片來襲,劇情卻一言難盡
    日前,網絡大電影可以說是迎來了井噴之勢,幾乎每天都會有一部新作品上線,最近比較火爆的當屬《東北往事:我是劉海柱》《悍戰2》《龍無目》和《大章魚》等。今天,我們要來聊一聊國產怪獸片這幾年的發展,這幾年,除了各種奇幻仙俠和軍旅題材作品層出不窮之外,怪獸片也成為國產電影導演喜歡涉獵的題材之一,像我們熟悉的《大魚》《大蛇》和《變異九頭蛇》等,不過,和好萊塢怪獸片相比較,國產怪獸片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電影推薦:國產怪獸辛酸史,面目猙獰的妖怪你認識幾部?
    國產妖怪在國人眼裡混的並不怎麼好,原計劃我也打算做怪物電影的推薦,但也希望推薦一些國產怪獸,然後我今天我抽了點時間,查了一些國產怪獸電影資料,還看了兩部,稍微也聊聊國產怪獸電影。怪獸的定義是什麼,國產怪獸片,我接下來更多討論是怪獸形象,會刻意弱化劇情。
  • "哥斯拉"3天收4.51億 背後的"怪獸電影"紅利收割者
    除此以外,近些年來包括《漢江怪物》、《海洋深處》、《奧特曼》在內的怪獸電影也是一路吸睛又吸金。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儘管這類電影在海外風生水起,國產怪獸電影在院線卻沒能收穫理想的利潤,如何拍出成功的國產怪獸電影已經成了電影公司和相關影人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 《哥斯拉2》上映了,但中國怪獸電影在哪裡?
    2017年的《異獸來襲》,也只收穫1000萬左右的票房,並未掀起聲浪。而從2017年至今,國產的院線怪獸電影基本處於真空期。通過圖表,我們也可以直觀地發現,國產怪獸電影起步晚,又因資金缺乏、技術不成熟、故事單調而飽受詬病。數量稀少,口碑評分普遍較低,票房成績也很慘澹。國產怪獸電影至今沒有一部代表作。
  • 當我們談論怪獸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中美搭配,打怪不累隨著《金剛:骷髏島》、《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巨齒鯊》和《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上映,我們不難發現,中美合拍的怪獸電影數量近年來持續增加。此類電影雖然能憑著怪獸的標籤和燒錢的特效收割票房,但薄弱的劇情和尷尬的中國元素植入卻經常為觀眾所詬病。
  • 網絡電影2020:77部票房破千萬,行業正在發生變革
    多元與內卷並存,奇幻、冒險、怪獸是票房主力《報告》顯示,全網票房TOP30影片中,奇幻、冒險和怪獸表現最佳,三者數量佔比高達63%,票房貢獻更是高達70%。這幾個類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有精彩的打鬥場面和獨特的獵奇元素。此外,軍事、戰爭、喜劇、動作也均有較好表現。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網絡電影題材同質化嚴重,市場內捲化明顯。
  • 2020,網絡電影的「奇妙魔幻夜」
    2020年已經過半,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所有的光環,幾乎都聚集在了網絡電影身上。從網絡電影上半年的票房成績來看,破千萬影片數量創網絡電影歷史之最。在破千萬的37部影片中,古裝奇幻題材高達22部,依然是毫無懸念的票房主力。軍事動作題材佔比5部,其中《狙擊手》和《滅狼行動》位列票房榜第三和第八,表現出了極強的票房號召力。此外,《巨鱷島》《陸行鯊》《變異狂蟒2》等怪獸片也都票房突破了千萬。
  • 8月網絡電影備案|市場再做怪獸片,出路在哪裡?
    怪獸概念玩法升級:變異、互相PK700萬成本博5000萬分帳,《大蛇》開啟網絡電影怪獸片風潮,其超高性價比帶來的影響之一,是市場經廣電備案的災難怪獸題材影片已二百部有餘。從2018年底開始,一大批怪獸+災難模式的網絡電影狂飆突進,掀起新一輪的題材跟風和內容同質,這一強商業類型片經過2年發展,怪獸體積越來越大,視覺上的威脅性肉眼可見增強,怪獸災難片基本成為穩定的流量保證。但從題材紅利到題材大紅海,各色影片窮盡蛇、水猴子、鱷魚、鯊魚、蟲、章魚、蜘蛛等,似乎怪物種類都不夠用了。
  • 《金剛:骷髏島》揭示票房生存法則 簡單過癮成就怪獸之王
    鐵任上周五,好萊塢特效巨製《金剛:骷髏島》在中國電影市場正式出發,以首日破億、兩天破3億、三天近5億的華麗成績迎來開門紅,並保持強勁的速度在收割票房的徵途上繼續前進,以目前的市場反響來看,不出意外的話本周即可跨過10億大關,然後突破15億甚至更多,成為上半年引進片票房冠軍的頭號種子選手。
  • 除了抖森,人們更愛大怪獸---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記者 李佳佳)由喬丹·沃格-羅伯茨執導,湯姆·希德勒斯頓、塞繆爾·傑克遜、布麗·拉爾森、約翰·古德曼、景甜、約翰·C·賴利和託比·凱貝爾聯袂出演的好萊塢動作冒險片《金剛:骷髏島》已於3月24日登陸全國院線。記者昨日從「中國電影票房吧」的統計數據中看到,影片公映3天票房已突破5億元。
  • 《星際特工》北美票房慘澹,但昨天它超越戰狼2奪冠!
    文/慶雲昨天是七夕情人節,女神,你收到禮物了嗎? 帥哥們,你表白成功了嗎?昨天大家肯定去看電影了吧,你是去二刷三刷《戰狼2》,還是去看《星際特工》了呢?2015年呂克·貝松擔任電北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一職。據說《星際特工》總投資高達2.1億美元(約14.1億人民幣),該片時長129分鐘,相當於每秒鐘成本18萬人民幣,中國公司基美影業為此片投資5000萬美金,使該片不僅成為法國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還成為了全球範圍內獨立電影公司最昂貴的一次投資。大投資,大製作,大導演,大牌明星雲集,按理說票房應該是一路凱歌,口碑很好吧!
  • 網絡電影8月:6部票房破千萬,TOP10題材換血
    8月份的網絡電影市場,不僅有衝擊2000萬票房的頭部爆款,亦不乏分帳破千萬的黑馬影片,整體表現令人驚喜。而且一個明顯的變化是,TOP10中沒有怪獸題材,僅一部公版IP改編,其他均為原創IP或創新題材,而且竟然有非獨家作品進入了榜單,這意味著網絡受眾的審美正在發生變化。
  • 院線消失的恐怖片去哪了
    消失在院線的恐怖片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了短視頻平臺中據《紐約時報》早年一篇報導的計算,在好萊塢所有商業類型片,恐怖片屬於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那一類,僅次於紀錄片。此前美國影史上回報率最高的10部電影裡有5部是恐怖片,平均收益比能達到6倍。不過,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情況卻並不相同。近年來,恐怖片發展勢頭愈發微弱。
  • 萬達影院去年票房17.8億 居全國院線之首
    2011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1311472萬元,其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703122萬元,進口影片票房收入608350萬元。  表1:票房收入前10名國產影片序號片名票房收入備註1金陵十三釵46714 截止元月11日票房為584002龍門飛甲41220 截止元月11日票房為528003建黨偉業42290  4失戀33天35607  5新少林寺21623  6竊聽風雲221467  7白蛇傳說21097  8將愛情進行到底19635  9武林外傳18965  10畫壁17805
  • 張藝謀為《哥斯拉》站臺:怪獸很大(圖)
    當主持人詢問張藝謀導演是否看過加裡斯導演的新版《哥斯拉》時,張藝謀感嘆道:「我之前在美國已經看過加裡斯導演的《哥斯拉》了,非常好看,而且不得不說怪獸真的很大,史上最大,新版哥斯拉在設計上很有想像力,非常震撼;我很佩服導演能把哥斯拉這個經典形象做出新的樣子,並賦予新的定義。 」  當有學生詢問為何看海報感覺哥斯拉「變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