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昆明山海棠Kunmingshanhaitang
基源:為衛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根。
別名:火把花、斷腸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關藤、紅毛山藤。
植物識別:落葉蔓生或攀援狀灌木,植株高2-3m。根圓柱狀,紅褐色。小枝有稜,紅褐色,有圓形疣狀突起,疏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lcm;葉片卵形或寬橢圓形,長6-12cm,寬3-6cm,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上面綠色,下麵粉白色。圓錐花序頂生,總花梗長10-15cm;花小,白色,花萼5;花瓣5;雄蕊5,著生於花盤的邊緣;子房上位,三稜形。翅果赤紅色,具膜質的3翅。花期夏季。生於山野向陽的灌木層中或疏林下。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有分枝,略彎曲,粗細不等,直徑0.4-3(-5)cm。栓皮橙黃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紋及橫裂隙,易剝落。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麵皮部棕灰色或淡棕黃色,木部淡棕色或淡黃白色。氣微,味澀、苦。
藥材採集:全株全年可採,根秋季採挖,挖淨,切片,曬乾。生用。
藥理:有調節免疫、抗炎、抗生育及抗腫瘤等作用。
性味歸經:苦、辛,微溫;歸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殺蟲。主風溼痺痛,半身不遂,疝氣痛,痛經,月經過多,產後腹痛,出血不止;急性傳染性肝炎,慢性腎炎,紅斑狼瘡,癌腫,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結核,副睪結核。瘡毒,銀屑病,神經性皮炎。
配伍應用:
(1) 用於風溼痺痛
昆明山海棠配雞血藤:祛風溼、舒筋活絡。用於風溼痺證日久,關節腫痛麻痺。
昆明山海棠配當歸、川牛膝:祛風溼,通絡止痛。用於筋骨疼痛,癱瘓痿軟。(《滇南本草》)
(2) 用於跌打損傷
昆明山海棠配天南星、半夏、川穹:外用,祛瘀通絡,止痛,用於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如紫金皮散《證治準繩》。
昆明山海棠配芙蓉葉、生地黃:外用,祛瘀通絡,止痛。用於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如紫金膏《證治準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先煎;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煎水塗;或鮮品搗敷。
使用注意:孕婦禁服。小兒及育齡期婦女慎服。不宜過量或久服。少數患者久服本品可引起閉經、精子減少,胃部疼痛等。超量服用,可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