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同事臨時聊起了一個讀書感悟,引發了一些討論,在此分享分享。
書裡的片斷是這樣的:
「
貪愛不僅包含你對性愛、巧克力、一輛新車或一輛更新的車之類令你愉悅的事物的欲望,還包含躲避令你不悅事物的欲望。換言之,貪愛不僅增強了誘惑性事物的吸引力,還強化了惱人事物令人厭惡的程度。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在禪室裡因呼嚕聲而感到煩躁,就是一種貪愛。那是我想要擺脫呼嚕聲的欲望。
」
每天工作生活中會出現很多令你不悅的時刻,你會怎麼對待這些呢?你的身體會怎麼自然地條件反射呢?你的心理活動細節是怎麼樣的呢?
比如在禪室裡,跟你一起坐禪的人,有人在大聲打呼嚕,看看以下5類人的反應
第一類人:有些人會下意識地逃避那種不悅的時刻,總有辦法的,你可以自己帶上耳機等等。
第二類人:有些人會接受這個環境現狀,不去因為這個人咕嚕感到不悅,只是當成一種背景音。
第三類人:有些人會憤憤不平,生氣的指著他說,大哥,別打呼嚕了,影響我的打坐了。特別不爽,越想越不爽。
第四類人:有些人會去想法處理,找到禪室的管理者,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優化下這個「打呼嚕聲」的環境,一個辦法不行找另一個外部能幫助到的辦法。
第五類人:還有一種人,他用上帝視角,第三隻眼看著自己,這種被打呼嚕不高興這種場景,上帝會嘲笑你的愚蠢行為,不應該為此不高興,你可以不在這個禪室啊,你可以不與此人一起坐禪,你可以找個安靜,獨立的房間啊,還是自己沒能解決問題導致的。
還有其他類的人嗎?肯定有的,歡迎留言說說你現在是哪類人?你想成為哪類人?
因為人是被自然所設計的,遺傳了很多基因下來,對打呼嚕不爽,看起來是一種自然反應的,不需要刻意而為之的,這時產生了自然不爽的情緒,甚至是厭惡的情緒。
如果不去理會這個情緒,能解決這種痛苦嗎?怎麼做到不去理會呢?有點反人性的行為。但這也是佛學裡所提倡的主張,「空」!
對這些自然產生的情緒分析得更多,你越能了解自己,了解這個自然,越能掌控自己,越能快速成長。
好了,今天不展開更多,歡迎討論,吐槽!
以下為我的朋友們編的4個小故事:
1.一個人生活在惡臭的垃圾堆中,他對這個環境感到不適和厭惡,他去反抗和宣洩對這個環境的不滿,甚至還憤憤生氣地踩扁了幾個垃圾,打死了幾隻老鼠,也被老鼠咬傷了。
2.一個人同樣也生活在這垃圾堆中,他似乎對這個環境無感,他似乎聞不到這裡的惡臭,他選擇平靜的和這個環境共處,且生活的很好,一隻老鼠在啃他的麵包,他也只是看了下而已。
3.第三個人,也生活在這垃圾堆中,他捏著鼻子皺著眉在自己巡視這個環境,憤憤地抱怨自己與老鼠們生活在了這裡,嘲笑自己命運不好不像他人生活在美好的公寓中,計劃未來一定要離開這裡。
4.看看這裡有什麼可以好好使用的,不急不緩,慢慢做了部分優化和改善[微笑]
謝謝
神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