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一個天體物理學家?

2020-12-05 悟空科學世界

進入天文學和物理學這個職業的世界似乎令人望而生畏,在這個充滿激情的領域裡,尤其是對那些早熟的高中生來說,更是如此。

對天文學感興趣是相對容易的,特別是對小孩來說,比如:怪物黑洞,恆星,行星,旋轉星雲和星系,感覺很神奇。而在線視頻或書籍無法訪問的內容,則可以通過一個安靜的夜晚去想像,並能享受其中的快樂。

天空中有各種令人敬畏的景點。但是,好奇的青少年只要去專研這個領域,就一定會發現專業天文學家的世界充滿了複雜的理論,艱辛的數據分析和充滿繁瑣計算的白板。

事實證明,大自然並不願意或容易地揭露它的秘密,需要專業的軍隊花費無數的工作時間來了解我們宇宙最深層次的工作。

如果你正在考慮天文學或物理學的大學學位,或者認識你生活中的某個人,那麼如何跳躍呢?你如何從這個領域的基本興趣走向成熟的獨立科學研究軌道?你需要什麼技能?

你還沒有準備好嗎?

你需要四到六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學士學位,其他許多專業也是如此,然後是研究生院,可以從理論家的五年任期到實驗主義者和七八年的觀察員,最後是博士後研究的任命,在職培訓繼續在你的博士之外。在你準備在一所主要研究型大學從事教師工作之前,你通常有兩到三年的時間。

所以,到了中年的時候,恭喜你:你現在正式有一個穩定的科學生涯!

從追求學位到專注於工作的一部分拖延,問題就是缺乏資金,但另外一個方面,要讓某人加速學術研究是需要時間的。需要你的基礎知識,這是幾百年的成就和積累的智慧,壓縮成幾個小班。古典物理學,統計力學,相對論,電磁學和量子力學構成了物理學的支柱,在光學和共同的天體物理學過程中增加了一些工作,以擴展到天文學的程度。

一旦進入研究生學院幾年,課程通常就會被拋棄。你剩下的時間是在你的顧問的指導下,花在你的論文研究上的,那就是真正的培訓來的地方,那就是當你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時,要把科學事實和方法日復一日推進你的頭骨裡。

在論文研究的幾年中,你將學習如何在會議上準備海報或演講,而不是像個白痴,如何處理來自競爭性研究人員的問題,這些研究人員,正試圖在工作中捅漏洞,在會議期間如何休息,如何將所有正確的介紹性絨毛和術語推到紙上,如何閱讀論文,尋找接下來要做什麼的線索,如何在研討會期間,詢問聽起來相關的問題,如何擊敗分析軟體提交,如何正確格式化發布的數字,等等。

在那些年中,你們也被帶上了這個領域的真實狀態,你們學到的東西,可能是二十年前設計的課程,根本沒有跟上。你了解現在人們在做什麼,在什麼地方可以推動當前人類理解的極限?

在這些角色中,你的顧問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個人不僅是你的導師,也是你的同事。最初,他們引導你,幫助塑造你的研究方向,但很快,他們會向你學習你最新的發現和最新的方法。畢竟,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僱用你來,而且開始訓練你的原因,但卻是為了讓你有價值。

超出這個世界的技能

儘管物理學和天文學需要頂級的數學知識,但幾乎所有這些都是在畢業生涯中學到的。即使是高級本科課程,也只會教你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將使用的實際數學的基本輪廓。

所以,如果數學似乎壓倒一切,但不要擔心。你從來沒有想過會跳到一個全面的研究工作,在你生活中,配備了所有的數學工具,但經過幾年的時間,他們慢慢穩定地餵給你。

事實是,你不可能成為科學家最難部分的專家。你所期望的,更簡單的事情是:純粹的決心。只有通過勇氣和純粹的意志力量,你才能夠應付工作量,長時間,徹頭徹尾的失敗,批評和與自然的搏鬥等等。

如果你有一個健康的毅力,好奇心及高智商,你就可能會成為一名科學家。

相關焦點

  • 天體物理學家構造出:球對稱黑洞的近似值,可以研究黑洞本身!
    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近似計算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理論中球對稱黑洞參數的新方法,通過將用這種方法得到的黑洞陰影半徑與精確的數值解進行比較,天體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近似在二階範圍內顯示出合理的精度。這意味著可以研究黑洞本身及其附近的現象,例如粒子運動,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
  • 美國11歲男孩大學畢業 夢想成為天體物理學家
    威廉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天賦,他的天賦是知識、科學和歷史。說起未來的計劃,他表示計劃繼續上學,下個月將在南佛羅裡達州大學上課。威廉的目標是在18歲以前完成博士學位,大多數人在這個年齡剛上大學。他還表示,希望能成為天體物理學家。
  • 宇宙的命運——專訪美女天體物理學家凱蒂·麥克
    我不認為我是一個悲觀的人,凱蒂·麥克說。她只是喜歡思考地球,太陽系,我們的銀河系,尤其是宇宙的毀滅。這些啟示性的話題甚至可以讓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變得更加明朗。整個宇宙的毀滅:沒有比這更大更有戲劇性的了,她說。尋求變革是她職業生涯的本質。
  • 訪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日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就國際天文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接受了聯合國電臺的專訪。請聽肖凡的報導。  泰森:"(英文)今年是伽利略首次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空400周年。
  • 紐約時報暢銷書: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來信
    他上個月剛剛出版且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來信》(Letters from an Astrophysicist),可以讓人一窺這位天體物理學家的科普風採。撰文 | 盧昌海作為一個愛買書的人,我的書房越來越自給自足地擁有了我喜歡的書,少數的例外則激勵著繼續逛書店的樂趣。
  • 《天文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
    《天文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Credit: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和加拿大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了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
  • 天體物理學家Kaspi:快速射電暴可能不止來自某一種類型的天體
    視頻:天體物理學家Kaspi:快速射電暴的起源是什麼?,時長約16分53秒天體物理學家、麥吉爾大學教授Victoria Kaspi騰訊科技訊 11月7日,2020年騰訊科學WE大會在線上舉行。天體物理學家、麥吉爾大學教授Victoria Kaspi分享了她對於快射射電暴的研究。
  •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你其實可以「既做專才、又做通才」
    編者按:正如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出發,對同一個問題也有不同的觀點。神譯局相關文章:《多面手陷阱:達文西那樣的複合型人才,在今天會過得好嗎?》的作者認為,你可以嘗試和做你所有感興趣的事情,但這會拉低你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的成長速度。而本文作者認為,廣泛的知識與興趣能激發創造力。
  • 天體物理學家成功破譯英國麥田怪圈現象
    天體物理學家成功破譯英國麥田怪圈現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名英國天體物理學家成功破譯了英國威爾特郡巴伯裡城堡一個神奇的麥田怪圈現象,他認為麥田所顯示的是圓周率π的前10位數值。已退休的天體物理學家邁克·裡德( Mike Reed )看了該麥田的照片後,將其與數學聯繫起來。他表示,麥田怪圈直徑為150米的外形其實是圓周率π的編碼形式。  他稱:「靠近中心的圓點代表的是一個小數點,其餘的數字是根據十個成角片斷編成的,而放射狀擴散則代表每個數字的片斷。」在研究這個圖案時,邁克博士做了一張附圖。
  • 【科學向日葵】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化工蒸餾專家餘國琮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郭曉靜錄音、剪輯:邢瀚文艾國祥,1938年2月17日生於湖南益陽,博士生導師,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曾對國外所有的天文衛星作過詳細調查研究,明白了一個道理
  • 天體物理學家或即將破解宇宙「失蹤重子」的未解之謎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天體物理學家們就已經在開始懷疑構成宇宙的絕大部分物質都是由暗物質所組成的謎題了。暗物質可以說是一種必須存在才能夠解釋宇宙空間引力模型的未知物質,而宇宙中的一小部分物質則是由重子所組成的,但科學家們並不知道這部分物質的確切比例是多少。
  • 首位獲諾獎女天體物理學家:高中恩師讓我受益終身……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科學家解決一些宇宙學難題,正是這些難題激發了蓋茲兒時的想像力。作為一名研究學者,蓋茲喜歡有自我選擇科學研究課題的自由。在設計實驗時,她會先提出一個問題:當下最有趣的問題是什麼?我可以在哪裡做出貢獻?她說:「如果我提出一個好主意,然後可以繼續追尋它,其實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 天文學領域的可能性:成為天體物理學家將變得更加艱難
    確實,坐在學術研究的最前沿是一個獨特的、有時令人興奮的位置。你正在推動人類知識的界限,每一個實驗結果,理論洞察力或記錄的觀察,都使我們更接近自然的秘密,發現是一個非常私人的體驗。直到你的結果被廣泛的世界公眾所分享時,那你是地球上唯一知道這個事實,那個洞察力,那個基準的人。一旦你釋放了這些信息,人類理解的數量就會增加。
  • 天體物理學家觀察到長期存在的量子現象
    在每顆白矮星的核心——在恆星在接近其生命周期結束時燃燒其燃料儲備的氣體後,它仍然存在的緻密恆星物體——有一個量子難題:當白矮星增加質量時,它們會縮小大小,直到它們變得如此小和緊密地壓實,以致它們無法維持自身,坍塌成中子星。
  • 天體物理學家提出黑洞形成的新觀點
    UCLA 的物理學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原始黑洞是指宇宙最早形成的一批黑洞,但天體物理學家對原始黑洞是在創世大爆炸發生不到一秒時間內形成還是最早一批恆星死亡期間形成的存在長期爭議。
  • 教育|著名天體物理學家:你其實可以「既做專才、又做通才」
    本文作者為天體物理學家、暢銷書《伽利略和科學否定者》(Galileo and the Science Deniers)作者馬裡奧·利維奧(Mario Livio)博士,原文標題「Back to the Renaissance?」。
  • 如果人眼可以看到無線電波,銀河系會是什麼樣子?
    (MWA)望遠鏡拍攝的圖像顯示了如果人眼可以看到無線電波,我們的銀河系會是什麼樣子。來自國際射電天文學研究中心(ICRAR)Curtin University節點的天體物理學家Natasha Hurley-Walker博士,使用珀斯的Pawsey超級計算中心創建了這些圖像。
  • 奧陌陌是外星人嗎,哈佛天體物理學家仍在爭辯
    這張照片中心的圓點是「Oumuamua」,這是一個有著不同尋常特性的天體,於2017年穿過太陽系。科學家們從未比這更好地觀察過它,這一問題引發了持續高調的爭議。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說,他發現了太陽系中存在外星人技術的良好證據,這可以被稱為外星人垃圾,其他一些科學家並沒有認真對待他的想法,因為他們有「群體思維」。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今天諾貝爾物理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意外在與其組合「宇宙學和地外行星領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實驗天文學家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知識分子》/《賽先生》諾獎黃金周物理學顧問施鬱老師於2015年預計。
  • 為什麼中專文科生到美國會成為天體物理學博士
    很多民科,妄想推翻相對論,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想想都可笑。不說連相對性原理到底是啥都不知道,只知道幾個名詞就要上天。說實在的任何人都可以學的非常熟練,但任何人也不會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包括當今牛頓,超弦理論第一人,M理論創始人威騰,也永遠成不了愛因斯坦,連職業高手的都不行,別說民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