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專文科生到美國會成為天體物理學博士

2020-08-10 探索貓

很多民科,妄想推翻相對論,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想想都可笑。不說連相對性原理到底是啥都不知道,只知道幾個名詞就要上天。說實在的任何人都可以學的非常熟練,但任何人也不會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包括當今牛頓,超弦理論第一人,M理論創始人威騰,也永遠成不了愛因斯坦,連職業高手的都不行,別說民科了。要知道,職業VS業務的差距,隨便看任何一個領域就知道了,尤其是對抗激烈的搏擊。

我認為,廣義相對論、宇宙學這些,其實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學會,並且可以用的非常熟練,這個與智商關係不大,即使都熟練掌握,也不可能成為愛因斯坦。能成為愛因斯坦與個體智商關係不大,真正其實至少有四個因素:一是大多生於多國混戰時期,二是受教育於世界科學中心。三是正好遇到世界最頂級學者作老師。四是正好當時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出現新思想的臨界狀態。

其中,關於世界科學中心這個因素,我要展開說一下,網上有人問:科學家的平均智商比普通人高嗎?正好我看到一篇文章,說一個被遺棄的女孩被美國夫婦收養,後來長大以後進了哈佛大學,畢業後還回到中國找她的親生父母。我在想如果她在中國長大,恐怕考上清華北大的機率小於10%,即使成長環境很好也是如此。

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個中專畢業文科生,到了美國竟然考了天體物理學博士,還獲得了重要發現,成為知名的天體物理學家。這個人就是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系博士後劉佳,她自己曾經在直播中說:

我的求學經歷幾乎就是「好」學校「壞」學校交替出現,但是最終大家看到我時記住的都是好的學校。我曾經上過的廣東商學院或者讀過的已經倒閉的初中幾乎沒有誰注意到,只有我身上的名校標籤被反覆提起。

費曼說過,一個傻子可以學會的,其他人都能學會,我覺得只要人類有些人能做到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一般花些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說這些並非說美國多好。而是說,適合的大環境下,比如美國,成為頂尖科學家未必智商就像我們國內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人。這裡面,大環境產生大科學家的原因,遠遠大於個體的智商。

相關焦點

  • 我是天體物理學博士孫正凡,關於宇宙探索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天體物理學博士孫正凡
  • 英跳水選手攻讀天體物理學 劍橋博士想當飛行員
    鮑威爾曾經參加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那之後她便進入到劍橋大學攻讀天體物理學博士,如此高深的學科是不少物理學得非常出色的男生都雲裡霧裡的,但鮑威爾卻是這行業的精英。鮑威爾的研究方向是用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測量星系團的質量,而且她的學術研究成果也同樣出色,曾經在2010年發表過一篇研究論文。
  • 搶座丨從天體物理博士到「華爾街之狼」,他以觀察宇宙的眼力揭秘投資
    一個天體物理博士怎麼會進入華爾街?又怎樣成為一個業績斐然的投資人?
  • 為什麼這個世紀將屬於天體物理學?
    當科學家試圖計算來自太陽的中微子的數量時,他們發現在實驗設備觀測到的太陽中微子數目只有理論預言值的三分之一。為什麼?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困擾著物理學家許久。直到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太陽中微子本身從太陽穿行到地球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它們會從一種類型轉化為另一種類型,這被稱為中微子振蕩。而之所以會發生變化是因為中微子具有非常微小的質量!
  • 同樣是「護理專業」,本科、大專和中專有何不同?過來人說出答案
    文/美美 在今年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醫學院校和醫學專業成為了報考的「大熱門」,醫學專業下設的護理學,也成了很多學生的首選,甚至在今年深圳大學轉專業的名單中,護理學專業位於榜首,成為了大熱門選項。
  • 倪海廈老師——美國史丹佛大學物理學博士解讀中醫是非常科學的!
    大部份的人會想到有系統的學說和理論,如果要舉例說明,不少人會用牛頓、愛因斯坦等來解釋何謂」科學」 。人們心中的」科學」, 多半環繞在物理學, 譬如牛頓的古典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以數學為工具的理論, 然後往外推展至化學、生物學等, 再往外延伸到應用科學, 譬如經濟學等。
  • 天體物理學博士孫正凡:星座故事裡藏著哪些秘密?
    12月26日,由浙江省科協和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省科技館、華數TV、大浙網等聯合承辦的科學傳播品牌「科學+」,天體物理學博士、科學松鼠會會員、科普作家孫正凡,在浙江科技館做了一番互動演講,揭秘千古流傳的星座故事背後蘊藏的那些人文和科學亮點。分享嘉賓 孫正凡星座故事裡藏著哪些秘密?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宇宙最黑暗的秘密 天體物理又成贏家
    獲獎名單   【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18時4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有意思的是,繼去年之後,天體物理又成為物理獎的贏家,超出了許多人預測。復旦大學教授施鬱介紹,物理學涵蓋了四大領域:宇宙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由於去年,物理獎頒發給了「發現了一顆圍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外行星」的科學家,因此,此前普遍預計,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有望獲獎。然而,結果大出意料。
  • 文科生的物理教材,不應是簡化版的費曼講義
    為了提高文科生的科學素養,近年來不少院校紛紛專門開設文科物理課程,並編寫了相應教材。相比專業物理教材,不少文科物理教材雖然相對簡單,但仍然逃不了被文科生吐槽「看不懂」的命運。然而,有一本教材近日卻獲得了清華大學物理系龍桂魯教授的極力推薦,這本教材就是《物理學的概念與文化素養》。那麼,文科物理教材該怎麼編?文科生又為什麼要學物理?
  • 諾獎物理學花落三家,他們都是天體物理學大牛
    ),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奎洛茲於1995年獲得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和他的博士生導師米歇爾·麥耶發現第一個環繞類太陽恆星飛馬座51的行星飛馬座51b。當時奎洛茲使用徑向速度測量(都卜勒光譜儀)對該飛馬座51恆星進行了分析,並發現了一個軌道周期為4.2天的行星。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今天諾貝爾物理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意外在與其組合「宇宙學和地外行星領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實驗天文學家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知識分子》/《賽先生》諾獎黃金周物理學顧問施鬱老師於2015年預計。
  • 唯尋「定向專業」挖掘機|倫敦大學學院——天體物理學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中國成為又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半個多世紀以來,火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激發著人類的探測熱情。天體物理學(astrophysics)就是探究這一領域的重要學科,它既是天文學的一個主要分支,也是物理學的分支之一。旨在利用物理學的技術、方法和理論分析、解釋天文觀測所獲得的數據和圖像。
  •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2019-02-22 04:43:0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天體物理學博士實名舉報「外星邪教組織」,怎麼回事?
    一位中國的天體物理學博士在微信公眾號上,揭發了一些他認為與邪教主題相關的社交媒體帳號。這些帳號通過與外星人取得聯繫而覺醒的主題來進行宣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讀博士劉博洋周二揭露了一系列的社交媒體帳號,其中包括「星空電臺」。
  • 海歸博士張雙南:"闖入"宇宙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
    項目完成後,張雙南被留在英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並獲得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獎學金和英國海外獎學金,於1989年在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89年年底,張雙南從英國應聘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完成博士後研究之後,1992年到美國航天與太空總署馬歇爾飛行中心進行天體物理研究。
  • 《流浪地球》中的天體物理學
    影片中涉及了大量的天體物理學知識,而且都巧妙地把它們融入到了劇情中,所以現在我們就來聊聊《流浪地球》中的天體物理學。太陽為什麼會發生「氦閃」電影中說太陽在短時間內就會發生氦閃,摧毀地球。但是以人類目前掌握的恆星演化理論來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太陽是一顆穩定的主序星(以氫聚變為能源並能長期穩定發光的恆星),年齡大約有46億年,正處於中年,要演化成紅巨星而發生氦閃,那是50億年以後的事。
  • 【天體物理學】塵歸塵,土歸土
  • 為什麼多數宇宙天體形狀是球體?物理學解釋是這樣的,你認為呢?
    我們將視線範圍擴大,我們會發現在太陽星這八大行星,甚至包括被排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以及各個行星的衛星,再加上太陽這顆恆星,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哪個國家給出的示意圖都將這些星體的形狀表現為球體,這是什麼原因呢?換句話來說,為什麼星體在我們潛意識之中以及事實上它的形狀都是球體呢?
  • 書評:《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自從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收割歐巴馬、柳傳志、馬雲、馬化騰、雷軍、扎克伯格等一票粉絲,國內掀起了一股科幻熱,讀者對於天體物理學和探索太空,生出前所未有的欲望。 幾年前熱映的《人民的名義》, 「宇宙區長孫連城」夜觀星象還被觀眾調侃,如今讀者對於宙題材文學如饑似渴,市面上有很多質量很高的作品,今天要介紹的《給忙碌著的天體物理學》就是其中之一。
  •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一個天體物理學家?
    你需要四到六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學士學位,其他許多專業也是如此,然後是研究生院,可以從理論家的五年任期到實驗主義者和七八年的觀察員,最後是博士後研究的任命,在職培訓繼續在你的博士之外。在你準備在一所主要研究型大學從事教師工作之前,你通常有兩到三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