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2021-01-09 快科技

今天諾貝爾物理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意外在與其組合「宇宙學和地外行星領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實驗天文學家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知識分子》/《賽先生》諾獎黃金周物理學顧問施鬱老師於2015年預計。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以及Didier Queloz,普林斯頓大學教授James Peebles分享了一半獎金,日內瓦大學教授Michel Mayor和日內瓦大學教授兼劍橋大學教授Didier Queloz平分另一半獎金。 獲獎理由如下:

表彰他們為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所作出的貢獻。

James Peebles

菲利普·詹姆斯·埃德溫·皮布爾斯(Phillip James Edwin Peebles),他是加拿大裔美國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科學名譽教授。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James Peebles

自1970年以來,他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領先的理論宇宙學家之一,對原始核合成、暗物質、宇宙微波背景和結構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論貢獻。他的三本教科書(《物理宇宙學》,1971年;《宇宙的大規模結構》,1980年;《物理宇宙學原理》,1993年)已成為該領域的標準參考書。

皮布爾斯1935年4月25日生於曼尼託巴省溫尼伯市,並在曼尼託巴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58年秋天,他離開曼尼託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在羅伯特·迪克(Robert Dicke)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學位。他之後整個職業生涯都留在普林斯頓。

皮布爾斯為大爆炸模型做出了許多重要的貢獻。與狄克等人一起(在喬治·加莫夫,拉爾夫·A·阿爾弗和羅伯特·C·赫爾曼之後近二十年),他預測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為大爆炸核合成、暗物質和暗能量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他還是1970年代宇宙結構形成理論的主要先驅。

在被認為是物理學的嚴肅的定量分支之前,皮布爾斯一直在研究物理宇宙學,並作了很多受人尊敬的工作。邵逸夫獎評價他:「他為理論和觀察方面的幾乎所有現代宇宙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將高度猜測性的領域轉變為精密科學。」

皮布爾斯在創新基本觀念方面有著很長的記錄,之後被其他科學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例如,在1987年,他提出了用於早期宇宙發展的原始等曲率重子模型。同樣,皮布爾斯在1970年代初期為建立暗物質問題做出了貢獻。他還因Ostriker-Peebles標準而聞名,該標準與銀河系形成的穩定性有關。

在皮布爾斯的書《物理宇宙學原理》 中,他根據各向同性宇宙背景輻射表示了宇宙中任何地方的速度的首選參考系,這與先前的模型有所不同,但他認為這並不違反相對論。維克多·魏斯科普夫(Victor Weisskopf)在他的書中也發表了同樣的觀點。1949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不損害相對論原理的情況下,在他的《自傳》 中引入了首選慣性框架的概念,並建議將動能作為領域概念加以發展,但在發現之前宇宙背景輻射尚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Michel Mayor

瑞士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G。 E。 Mayor)現年77歲,1942年出生於瑞士洛桑,他曾於2015年獲得京都基礎科學獎(Kyoto Prize)。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Michel Mayor

麥耶在1966年於洛桑大學取得物理學位之後,於1971年在日內瓦大學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他以休假方式在英國劍橋的天文臺、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和夏威夷的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進行研究。

1989年到1992年期間,麥耶在歐洲南方天文臺工作。1988年到1991年之間他和國際天文聯會一起研究星繫結構;而1990年到1993年間則是和瑞士天文及天文物理學會(Swiss Society for Astrophysics and Astronomy)一起研究。

1995年,麥耶和戴狄爾·魁若茲(Didier Queloz)一起發現了第一個環繞類太陽恆星飛馬座51的行星飛馬座51b。

自從麥耶發現了飛馬座51b之後,他的主要研究是發現太陽系外行星。

2003年,他開始使用目前仍使用的儀器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 HARPS)。

2007年,他成為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所屬拉西拉天文臺發現格利澤581c的11位歐洲科學家之一,這是首顆位在適居帶內的太陽系外行星。

2009年麥耶和他的團隊發現目前質量最小的環繞主序星的系外行星格利澤581e。

邁耶已於2007年從日內瓦大學天文學系退休,但仍以榮譽退休教授身份持續進行研究。

Didier Queloz

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生於1966年2月23日,是瑞士天文學家,在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小組以及日內瓦大學發現太陽系外行星方面擁有豐富的記錄。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Didier Queloz

1995年,他還是日內瓦大學的一位博士生。他和他的博士生導師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發現了一顆主序恆星周圍的第一顆系外行星。Queloz使用徑向速度測量(都卜勒光譜儀)對51 Pegasi進行了分析,並驚訝地發現了一個軌道周期為4.2天的行星。名為Pegasi b的行星51是當時流行的木星或烘烤器,挑戰了當時公認的行星形成觀點。他因開發新的天文儀器和實驗技術而獲得了2011年BBVA基礎科學知識前沿獎(與Michel Mayor共同獲獎),從而首次觀察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2017年,他獲得了沃爾夫物理學獎。

文章來源:賽先生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記者李玫憶 實習生方菁)當地時間10月8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一名加拿大美國裔物理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和兩名來自瑞士天文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 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其中,研究黑洞的理論物理學家彭羅斯獲得一半獎金,另兩位觀測、計算出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分享另一半獎金。黑洞堪稱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這三位科學家如何增進了人類對黑洞的認識?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上海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物理學獎,截止2019年已頒獎113次(共有6年未頒獎: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共213人次、212位物理學家獲獎,美國著名固體物理學家John Bradeen是物理學領域中唯一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分別為1956年和1972年。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其中,研究黑洞的理論物理學家彭羅斯獲得一半獎金,另兩位觀測、計算出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分享另一半獎金。黑洞堪稱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這三位科學家如何增進了人類對黑洞的認識?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上海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
  • 諾貝爾獎揭曉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三位獲獎者天體物理學...
    據人民日報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在當地時間10月8日正式公布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人,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三位研究者,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
  • 因黑洞研究及發現銀河系中央超大質量天體,三位科學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由來自英國、德國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其中,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是第四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據中新網援引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6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德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彭羅斯1931年出生於英國,現為牛津大學教授;根策爾1952年生於德國,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併兼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蓋茲1965年出生於美國,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三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彭羅斯獲得其中一半,根策爾和蓋茲共享另外一半。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為啥又是天體物理?
    中國科技新聞網10月7日訊(孔辰)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天揭曉,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為啥又是天體物理?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0月7日訊(孔辰)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天揭曉,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天體物理再贏一次:三位物理學家因發現「黑洞」獲今年諾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晚間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物理學家分享了今年的這一獎項,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宇宙最黑暗的秘密」,即黑洞。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研究黑洞獲獎
    三位物理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9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1994年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並開始研究黑洞,她的研究涉及使用高空間解析度成像技術,例如凱克望遠鏡的自適應光學系統,來研究恆星形成區域和銀河系中心被稱為射手座A *的超大質量黑洞。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次頒獎是在1901年,迄今為止共有215位獲得該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因黑洞研究,三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物理學家分享了今年的這一獎項,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宇宙最黑暗的秘密」,即黑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摘要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8年,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2017年,3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4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說。 2018年——美法加三位科學家Arthur Ashkin、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獲獎,獲獎理由是「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授予揭開黑洞秘密的3位科學家
    Ghez) 因為發現銀河系中央存在超大質量的緻密物體,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總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德國天體物理學家,1952年出生於德國,現工作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學研究所。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美國天文學家,1965年出生於美國,現工作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