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2019-02-22 04:43:0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9年02月22日 04:43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約瑟夫·馮·夫琅和費(1787—1826)

  科學史話

  說起巴伐利亞,很多人想到的是它的首府慕尼黑,想到全稱為「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公司」的寶馬公司,想到啤酒。但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這裡還誕生了天體物理學之父——約瑟夫·馮·夫琅和費。

  夫琅和費1787年出生於巴伐利亞一個貧困的玻璃匠家庭,是這個家庭的第11個孩子。10歲與11歲時,夫琅和費先後失去母親與父親,成為孤兒。為了生存,他進入一家玻璃製造坊做童工。1801年,夫琅和費工作的破舊車間突然倒塌,14歲的他差點被壓死。

  這場災難也意外地給這個少年帶來了人生的最大轉折——這次救援的負責人是後來成為巴伐利亞王國國王、當時已是侯爺的馬克西米裡安。侯爺非常同情夫琅和費,給了他一些書籍,並迫使玻璃製造坊的老闆允許他花時間學習。

  1806年,19歲的夫琅和費來到一家頂尖水平的光學研究所學習光學儀器製造工藝。夫琅和費聰明勤勉,不斷磨製各種鏡片、改進各種光學儀器,很快成為當時世界頂尖的光學儀器製造專家和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望遠鏡製造者,也使巴伐利亞取代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光學儀器工業的中心。但夫琅和費一生中最傑出的成就卻不是為別人提供最好的天文儀器,而是使用自己製造的儀器分解太陽光與星光,並創立起一個全新的學科——天體光譜學,即天體分光學。

  在夫琅和費之前,其實已經有人用稜鏡分光。最著名的是牛頓,他用三稜鏡將小孔裡穿過的陽光分成多種顏色,展開後的圖就是牛頓命名的「光譜」,牛頓得到的光譜是非常粗糙的,很多細節無法顯現。後來,英國化學家沃拉斯頓讓陽光從狹縫穿過並用更好的稜鏡來分解陽光,於1802年發現陽光的光譜中有4條暗線,但他的結果沒有引起人們注意,他也沒有繼續研究。

  1814年,27歲的夫琅和費將自己磨製的稜鏡與一個小望遠鏡組合,他用這個空前精密的稜鏡分解火焰的光,透過望遠鏡直接觀察,發現其中總有橙色明亮線。然後他用稜鏡重複牛頓的實驗。他原以為自己會在望遠鏡中看到明亮的線,但結果卻恰恰相反,他看到的是一個連續的明亮帶,其中又嵌著574條暗線,遠超過沃拉斯頓發現的4條,這些線在光譜圖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為確定這些暗線是不是儀器的缺陷導致,夫琅和費用多種人造光來做這個實驗,發現那些暗線不再出現,這證明儀器並沒問題。他還證明了那些線中的絕大部分不是地球大氣產生的。因此,他確信這些線攜帶著太陽自身的信息,並用字母給太陽光譜中一些特別明顯的暗線編了號,這些線也被後人稱為「夫琅和費線」。夫琅和費還將天狼星等明亮恆星發出的光分解,也發現了很多暗線。

  在夫琅和費發現那些神秘暗線時,所有人都無法解釋它們。1859年,著名物理學家基爾霍夫利用當年夫琅和費親手磨製的石英三稜鏡組裝出一臺光譜儀,和著名化學家本生在實驗室用本生發明的「本生燈」燃燒各種元素,並認真觀察光譜,解開了謎團:太陽熾熱表面的各種原子發出各種各樣的光,這些光經過太陽外部相對冷的大氣時,大氣中的一些原子分別「攔截」了同類原子發出的光,導致光譜圖中某些位置的光變暗,形成了夫琅和費線。

  根據這個原理,只要人們能在實驗室中將各種元素髮出的光的特徵線一一確定,就可以根據太陽的夫琅和費線推斷出太陽大氣中有哪些元素。著名哲學家孔德曾斷言:人類絕不可能得知恆星的化學成分。就在孔德去世後兩年,夫琅和費線的秘密被解開,人類從此可以藉助夫琅和費發明的光譜儀分析出太陽與其他恆星的化學成分,孔德的斷言被直接否決了。

  儘管夫琅和費始終不知道他發現的那些暗線的物理起因,但他的精密稜鏡與望遠鏡的組合卻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光譜儀,此後同類光譜儀的核心部件都與其類似。天文學家用光譜儀分解星光,得到光譜;再根據光譜中的各種線,確定天體中含有的元素。夫琅和費發現的夫琅和費線,又是天體光譜學研究的真正發端。天文學家用光譜儀分解星系發出的光,結合照相術,在底片上獲得光譜,然後測量光譜中各種線的移動,計算出星系的運動速度,這最終又催生了宇宙學。天體光譜學與天體測光學是天體物理學的兩大基石,光譜學尤其體現了天體物理學的特徵。夫琅和費因此被譽為「天體光譜學之父」與「天體物理學之父」。

  但夫琅和費卻沒能看到此後的這一切,由於長期與當時玻璃工藝必需的重金屬蒸汽接觸,一直未婚的他於1826年在慢性中毒與肺病的折磨下英年早逝,年僅39歲。此時距夫琅和費線的秘密被揭開,還有33年。為紀念這位天體物理學之父,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上望遠鏡和太陽,並在墓前的石制花盆上刻下「Approximavit sidera」——「他使星星變近」。(作者:王善欽)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名副其實的現代物理學之父
    對於學習物理的學生來說,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之父沒有問題,他們只會戲謔的比較愛因斯坦和牛頓到底誰高出了幾釐米。但是,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這篇新聞有誤導性。在科學合作中,有名譽被盜取的現象。其中在物理學家中引起眾怒的,是在1967年當時的女研究生貝爾發現了脈衝星(這些星星發出周期性很強的信號,當時她的小組認為是外星人發出的,於是稱它們為小綠人1號,2號,3號等,但後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很緻密的星體自旋時發出的電磁波,於是人類發現了脈衝星),但是僅其導師休伊士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獎,獲獎原因就是發現了脈衝星,而把她忽略掉了。這件事,有非常多科學家為其鳴不平,至今方休。
  • 唯尋「定向專業」挖掘機|倫敦大學學院——天體物理學
    開設該學科的學校並不多,而UCL是英國G5中唯一單獨開設天體物理的學校,今天小編就帶你領略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天體物理學吧!天體物理學(astrophysics)就是探究這一領域的重要學科,它既是天文學的一個主要分支,也是物理學的分支之一。旨在利用物理學的技術、方法和理論分析、解釋天文觀測所獲得的數據和圖像。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同時,與上次黑洞照片流出的輿論類似,今年物理學獎公布之後,有多位人士感嘆史蒂芬·霍金的逝去。霍金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本次諾獎得主之一的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
  • 不再迷信,相信科學,你知道天上的星座與天體物理學有什麼關係嗎
    說真的,你可以用任何一組古老的星星做一條蛇這是我找到的一堆星星的點點滴滴星座的數字看看你能做出多少有意義的形狀當然,有時會有一些星星很明顯的聚在一起(就像獵戶座的腰帶),但大多數時候,如果一顆星星進入天鵝座,或者飛馬座,這完全是任意的!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再落選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官方表示,羅傑·彭羅斯發明了巧妙的數學方法,探索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證明了該理論可預測黑洞的形成,這種時空中的怪物可以捕獲進入其中的萬物。」另一半則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斯,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他們的研究成果認為,一個隱形且非常重的天體控制著我們銀河系中心恆星的軌道。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再度落選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霍金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本次諾獎得主之一的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霍金對黑洞物理學的貢獻是開創性的,在霍金和彭羅斯之前,沒有人知道黑洞這種奇特的天體可以用數學上嚴格的東西來描述,可以說是霍金開創了黑洞物理學。」有業內人士評論道。
  • 他是美國科學家,本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卻為何被稱作是笨蛋?
    有一位猶太裔美國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愛因斯坦,智商超高的他,也有著很高的成就。但作為美國科學家,本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卻為何被稱作是笨蛋?這要從他的成長經歷說起。愛因斯坦從小就是不活潑的孩子,到三歲了還仍然不會說話。家裡人也是擔心他是個啞巴,之後還專門去看了醫生。好在上天沒有毀了這個天才,雖然他9歲開始才會說一點話,但這已經是作為父母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了。
  • 「光纖之父」高錕逝世,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高錕高錕,1933年出生於上海,華裔物理學家,光纖通訊、電子工程專家,被譽為「光纖之父」,2018年9月23日,高錕高錕在1964年就提出了在電話網絡中以光代替電流,以玻璃纖維代替導線的想法,1966年,高錕發表了一篇名為《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  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霍金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本次諾獎得主之一的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霍金對黑洞物理學的貢獻是開創性的,在霍金和彭羅斯之前,沒有人知道黑洞這種奇特的天體可以用數學上嚴格的東西來描述,可以說是霍金開創了黑洞物理學。」有業內人士評論道。
  • 【科學史】【天體物理】恆星分類、天體光譜學和熱星等法的起源
    從摻鈉玻璃的原產地——古羅馬的時代,人們就以擺弄玻璃鏡片來製造各種光影效果為樂。當然,玩個鏡片大家都會,也就圖一樂,但以此為基礎提出光學理論還得看牛頓和他的稜鏡分光實驗。在物理學的第二個「奇蹟年」——1666年,從劍橋回家躲避瘟疫的牛頓第一次闡述了白光由多色光混合而成的本質,並奠定了光譜學的基礎。
  • 悼念「光纖之父」,用玻璃做導線是世界難題,他卻做到了
    光纖電纜以玻璃作介質代替銅,使一根頭髮般細小的光纖,其傳輸的信息量相等於一條飯桌般粗大的銅「線」。它徹底改變了人類通訊的模式,使「用一條電話線傳送一套電影」的幻想成為現實。1966年,高錕開始第一次在一篇論文中提出用玻璃纖維作為光波導用於通訊的理論。這個理論引起了世界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1981年光纖系統成功問世,高錕被評為「光纖之父」,美譽傳遍世界。
  • 諾貝爾物理學獎變天文學獎?三學者研究黑洞獲獎,天體物理學10年5次折桂,華人科學家戴宏傑遺憾陪跑
    此前,曾有物理學者預測,考慮到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律較為明顯,歷年獲獎者幾乎都在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學等四大領域中輪流登場,從概率上看,缺席3-4年的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學的中獎率更高。但作為最難預測的獎項之一,今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通過約3000名高校教授的推薦,並對250-350個提名者重重篩選,還是將大獎頒給天體物理領域。
  • 他是非典型學渣,卻證明了星星爆炸的猜想
    1967年,蘇聯物理學獎、「蘇聯氫彈之父」薩哈羅夫 (Andrei Sakharov) 提出一個猜想:質子會衰變。此後的整個70年代,許多物理學獎投身研究各種各樣的「大統一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大自然中四種基本作用力——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中的後三種在能量非常高的時候是同一個力。大統一理論有很多種,比較有名的有SU(5)理論等。
  •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國光纖通信之父逝世 | 緬懷
    文藝小仙本文字數:1600字閱讀耗時:6分鐘獲得過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享有光纖通訊之父譽稱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琨(Charles Kuen Kao)於本月23號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高博士於1933年11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金山區,當時金山區為江蘇省金山縣。
  • 如何從零開始學習天體物理學?
    來,我傳題主一套咒語,免費的喲~ 跟我默念三遍:天體物理是物理學中最容易入門的分支。天體物理是物理學中最容易入門的分支。天體物理是物理學中最容易入門的分支。沒事兒,我這兒有解藥,免費的喲~ 跟我默念三遍:天體物理是物理學中最「噁心」的分支。天體物理是物理學中最「噁心」的分支。天體物理是物理學中最「噁心」的分支。
  • 哥本哈根大學 天體物理學
    天體物理學是研究空間/宇宙/宇宙現象的物理學分支,例如恆星、星系和它們之間的物質,既通過理論水平,也通過天文觀測。作為天文學的夢想之地之一的丹麥,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國家長久以來的政策支持,如果有意求學,請將哥本哈根大學列入你的申請名單。哥本哈根大學,坐落於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麥最高學府。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今天諾貝爾物理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意外在與其組合「宇宙學和地外行星領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實驗天文學家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知識分子》/《賽先生》諾獎黃金周物理學顧問施鬱老師於2015年預計。
  • 為什麼這個世紀將屬於天體物理學?
    (圖片來源:Ethan Kruse)對於天體物理學它意味著什麼?發現那些有潛力適合生命發展的星球,使找到外星生命的目標越來越近。而且那些世界或許有一天會成為人類的外星殖民地。21世紀,我們將開始探索這些可能性:測量這些外星世界的大氣層,尋找生命的痕跡,發射超快的太空探測器到那些外星去,並勘察這些星球上的海洋/大陸、雲量、大氣中的氧氣含量等等。
  • 科學家是用什麼方法測量星星距離的?
    當你抬頭仰望天空中,看到一顆星星或者一顆天體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它到底距離我們有多遠?它是在我們太陽系內還是在我們的銀河系內,還是屬於另外一個星系。天文學其實和其它學科不同的地方在於,只能去被動觀測事物,但是不能實際拿一把捲尺來測量我們看到的星星或者天體到底有多遠,那我們如何知道一顆星星的距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