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國科學家,本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卻為何被稱作是笨蛋?

2021-01-12 明巧香西

我們都知道科學家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不僅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上,還為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發明。在每個歷史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科學家出現,給予國家乃至世界重大影響。有一位猶太裔美國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愛因斯坦,智商超高的他,也有著很高的成就。但作為美國科學家,本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卻為何被稱作是笨蛋?

這要從他的成長經歷說起。愛因斯坦從小就是不活潑的孩子,到三歲了還仍然不會說話。家裡人也是擔心他是個啞巴,之後還專門去看了醫生。好在上天沒有毀了這個天才,雖然他9歲開始才會說一點話,但這已經是作為父母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了。不過他的校園生活並沒有那麼愉快,經常受到同學的嘲笑,覺得他口齒不清。

在學習上,他表現的資質平平,只有數學屬於出類拔萃的那種。但由於不善言辭,同時又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所以包括老師在內的人員都不喜歡他。他的拉丁文老師更是當著大家的面罵他長大成不了器,還想著要把他走出教室,擔心他拖了其他同學的後腿,而後也就落得個「笨蛋」的稱號了。

即使是這樣,他也從未對自己喜愛的東西失去過信心,尤其是數學。他的叔叔是個電器工廠的員工,很喜歡數學,所以愛因斯坦自小就喜歡找他問關於數學一些東西,他的叔叔也是會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他。最經典的就是畢達哥拉斯定理了。這是一個證明三角形長邊平方等於兩短邊平方和的公式。但這證明的過程叔叔並沒有告訴他,隨後卻被他證明出來了。

不僅如此,他13歲的時候就已經讀懂了《純理性批判》,這本書還真不是一般的枯燥、深沉難懂。而且這個年紀的大多數孩子應該都是活在貪玩的世界中,而他卻與眾不同。這也就難怪他後來會有如此高的成就了。

很多人都知道他在量子論、相對論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被稱為「現代物理學之父」。卻都不知道他的童年生活會過得如此不同。但即使是校園生活過得有些不歡快,甚至被老師、同學們稱為「笨蛋」,他卻仍然對著自己的數學抱著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這種學習態度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堅持不懈的學習才能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名副其實的現代物理學之父
    對於學習物理的學生來說,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之父沒有問題,他們只會戲謔的比較愛因斯坦和牛頓到底誰高出了幾釐米。但是,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這篇新聞有誤導性。在科學合作中,有名譽被盜取的現象。其中在物理學家中引起眾怒的,是在1967年當時的女研究生貝爾發現了脈衝星(這些星星發出周期性很強的信號,當時她的小組認為是外星人發出的,於是稱它們為小綠人1號,2號,3號等,但後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很緻密的星體自旋時發出的電磁波,於是人類發現了脈衝星),但是僅其導師休伊士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獎,獲獎原因就是發現了脈衝星,而把她忽略掉了。這件事,有非常多科學家為其鳴不平,至今方休。
  • 「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的高中成績表曝光 理科多數取得滿分
    「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的高中成績表曝光 理科多數取得滿分(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德國已故科學家愛因斯坦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惟有指他求學時期成績並非特別出眾。一張愛因斯坦的高中成績表於上周六(3日)曝光,其中理科多數取得滿分,即使文科亦有不少為接近滿分,可見他從小就是樣樣皆能的「學霸」。愛因斯坦高中時期在瑞士阿勞市就讀,這份成績表是他在1896年10月3日收到,當中顯示他在17歲時的學期綜合成績。
  • 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的《相對論》,為何不能拿到諾貝爾獎?
    在這些複雜的科學系統發展的歷史中,不斷有偉大的科學家為後世的科學發展奠定結實的基礎,為後世的科學技術發展做好一個良好的開頭。比如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被後世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現代天文學之父」等的伽利略。
  • 蘋果樹下的牛頓,一位從「笨蛋」到「天才」的科學家
    人們往往傾向於把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科學家看作是天才和聖人,無數榮譽和光環圍繞著他們,各種奇聞軼事也為他們賦予了傳奇的色彩。關於艾薩克·牛頓最廣為人熟知的傳聞,想必非「蘋果落地」事件莫屬了。但小時候的牛頓,卻是同學們眼中的「小笨蛋」。「小笨蛋」並不笨1643年1月4日,隨著一聲嘹亮的啼哭聲,在英格蘭林肯郡鄉下的一個小村落裡,艾薩克·牛頓出生了。他迫不及待的到來終於為這個死氣沉沉的家帶來了一絲喜悅,因為在他早產前3個月,他的父親就去世了。
  • 「中國物理學之父」:培養出李政道和楊振寧,是心懷祖國的科學家
    我國有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發表了五本專著和不下一百二十多篇重要的科研論文,更為之一振的是,他教出了兩位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這兩位就是李政道和楊振寧。而這位被人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的人,就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吳大猷。
  • 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伽利略,現代科學之父
    他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體運動規律,並確定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第一人。他在比薩斜塔上用 兩個鐵球同事著地,推翻了亞里斯多德關於「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他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者,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主要著作有《關於兩種世界體系對話》、《兩種新科學的對話》。
  • 為何經典力學還被稱作牛頓力學
    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牛頓那個時候還沒有諾貝爾獎,如果按照現在的諾貝爾獎的評判標準,牛頓的成就能領多少枚諾獎呢?這句話雖然是調侃別人的話,但是牛頓的成就也來源於對之前科學巨人的繼承,這個巨人就是伽利略,伽利略也被稱作現代物理學之父,經典力學的鼻祖,物理學上的速度、加速度、自由落體、重力和慣性等理論都是伽利略率先提出的。伽利略作為一個距離牛頓力學最近的科學家,他是第一個將實驗和力學結合起來。
  • 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那麼我國是誰呢?
    近現代以來,世界上湧現出的大批科學家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在科學的國度裡一直永生。    美國最偉大也最具代表性的科學家當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其是當之無愧「現代物理學之父」,因智商高達200,其大腦至今仍在被後世研究。
  • 杜威、赫爾巴特,誰是現代教育學之父?
    很多考生對「現代教育學之父」到底是誰總是分不清楚,今天中公講師就深入探討一下哪位教育學家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杜威還是赫爾巴特?在區分清楚之前,我們先看看這兩位教育學家的主要思想和觀點。杜威,美國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
  • 現代科學之父」牛頓出生,那顆砸中他的蘋果其實不存在?
    1643年1月4日,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的牛頓出生。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出生於英國林肯郡,是一位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是17世紀科學革命的頂峰人物。  在光學方面,他發現了白光的色散現象,為現代物理光學奠定了基礎。
  • 「現代遺傳學之父」一個為科學孑然一身的孤獨天才
    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誕生於奧地利的西裡西亞(今屬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遺傳學的開創者、世界公認的「現代遺傳學之父」。縱觀「現代遺傳學之父」格雷戈爾·孟德爾的一生,浮浮沉沉,從沒有一個科學家像他一樣,擁有著如此平凡的人生,而做的卻是最不平凡的事,他埋頭於科學的研究儘管他是一個神父但這兩者似乎並不矛盾,他熱愛自熱科學並願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科學,他一生致力於遺傳學的開拓並取得了累累的碩果,儘管他在有生之年沒能得到世人認可,沒能看到這一輝煌的成就,然而「遺傳學之父」是我們對這位孤獨的天才表達的最崇高的尊敬
  • 他是我國物理學奠基人,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一半都是他的學生!
    在一九九年的九月十八日,曾經我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作出努力的二十三位科學家被授予了相應的獎章,他們也因此被認為是這項事業的元勳,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想像,這二十三位科學家中有一半都曾經在一個老師那裡求學。
  •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2019-02-22 04:43:0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彼得 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從1971年起,他長期在加州克萊爾蒙特大學任教,該校後來以德魯克之名成立了「德魯克管理研究生院」。德魯克一生著述頗豐,共著書39本,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   1954年11月,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一書出版,精闢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 十二位對近現代中國影響巨大的科學家
    嚴濟慈嚴濟慈(1901年-1996年),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嚴濟慈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和應用光學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
  • 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1926年3月16日,在麻薩諸塞州的奧本,冰雪覆蓋的草原上,戈達德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火箭長約3.4米,發射時重量為4.6公斤,空重為2.6公斤。飛行延續了約2.5秒,最大高度為12.5米,飛行距離為56米。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宣告了現代火箭技術的誕生。
  • 120年前,這個被稱為「原子彈之父」的男人誕生在高安!
    原標題:緬懷 | 再過一個月,中國「原子彈之父」將迎來120周年誕辰!
  • 現代密碼之父預言:更遠的未來就不需要加密了!現代密碼之父是誰?
    被稱為現代密碼之父的惠特菲爾德·迪菲,日前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的主題論壇上語驚四座:「更遠的未來,不需要加密了。」惠特菲爾德·迪菲稱,密碼學將有三大機會。惠特菲爾德·迪菲,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現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主要學術成就:創建史上第一個密鑰交換機制——Diffie-Hellman,開創了密鑰加密算法和數字籤名機制的先河。迪菲的觀點是建立在「人類自主性不斷下降」的基礎上的,如果人類自主性沒有下降反而加強,那未來對密碼的需求更大。所以未來社會是否需要加密是一件有待研究的事情。
  • 他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人生仿佛開過掛一樣,你知道他嗎?
    15歲時,他考入江南高等學堂後,一次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同桌就餐,就能用8種方言與大家交談。18歲,他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留美考試,名列第二,遠超同批的胡適(第55),竺可楨。到了美國後,他進入了康奈爾大學。主修了數學,選修了物理學、哲學、邏輯學、音樂。
  • 原子結構理論之父玻爾,為現代原子理論及量子力學發展建立了開端
    原子結構理論之父玻爾,為現代原子理論及量子力學發展建立了開端內爾斯·亨裡克·戴維·玻爾是原子結構理論之父,1885年生於哥本哈根。1911年他在哥本哈根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玻爾的理論代表了與經典物理學思想的徹底決裂,一些具有想像力的科學家立即將玻爾的論文視為一篇傑作,雖然一開始許多其他科學家對這一新理論還有爭議。關鍵的試驗是玻爾理論解釋氫原子光譜的能力。早為人知的是,氫氣受強熱時會發光。這種光並不包括所有顏色,而只包括某些頻率非常確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