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科學家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不僅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上,還為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發明。在每個歷史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科學家出現,給予國家乃至世界重大影響。有一位猶太裔美國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愛因斯坦,智商超高的他,也有著很高的成就。但作為美國科學家,本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卻為何被稱作是笨蛋?
這要從他的成長經歷說起。愛因斯坦從小就是不活潑的孩子,到三歲了還仍然不會說話。家裡人也是擔心他是個啞巴,之後還專門去看了醫生。好在上天沒有毀了這個天才,雖然他9歲開始才會說一點話,但這已經是作為父母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了。不過他的校園生活並沒有那麼愉快,經常受到同學的嘲笑,覺得他口齒不清。
在學習上,他表現的資質平平,只有數學屬於出類拔萃的那種。但由於不善言辭,同時又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所以包括老師在內的人員都不喜歡他。他的拉丁文老師更是當著大家的面罵他長大成不了器,還想著要把他走出教室,擔心他拖了其他同學的後腿,而後也就落得個「笨蛋」的稱號了。
即使是這樣,他也從未對自己喜愛的東西失去過信心,尤其是數學。他的叔叔是個電器工廠的員工,很喜歡數學,所以愛因斯坦自小就喜歡找他問關於數學一些東西,他的叔叔也是會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他。最經典的就是畢達哥拉斯定理了。這是一個證明三角形長邊平方等於兩短邊平方和的公式。但這證明的過程叔叔並沒有告訴他,隨後卻被他證明出來了。
不僅如此,他13歲的時候就已經讀懂了《純理性批判》,這本書還真不是一般的枯燥、深沉難懂。而且這個年紀的大多數孩子應該都是活在貪玩的世界中,而他卻與眾不同。這也就難怪他後來會有如此高的成就了。
很多人都知道他在量子論、相對論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被稱為「現代物理學之父」。卻都不知道他的童年生活會過得如此不同。但即使是校園生活過得有些不歡快,甚至被老師、同學們稱為「笨蛋」,他卻仍然對著自己的數學抱著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這種學習態度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堅持不懈的學習才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