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因斯坦為何拒絕黑洞,而物理學家為什麼喜歡研究黑洞?
當時,還在俄國前線戰壕蹲坑的史瓦西,以一種簡潔有效的方式:拋棄天體複雜的旋轉問題,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計算出了任意無旋轉球狀天體內外的時空曲率,並得出了一個描述黑洞的精確解。以光速為逃逸速度,任何天體都有一個以史瓦西半徑,這也剛好對應米歇爾和拉普拉斯計算出的暗星臨界周長。
-
彭羅斯與霍金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給了三位研究相對論天體物理的科學家。一位是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物理做出傑出貢獻的數學物理學家彭羅斯(R.Penrose),另外兩位是對銀河系中心的高密度天體做出了精確觀測和研究的天文學家根澤爾(R.Genzel)和蓋茲(A.Ghez),他們重點研究的這個高密度天體,很可能是黑洞。
-
2020 年十大黑洞發現: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黑洞發現
仿佛是為了證明今年是黑洞研究成果卓著的一年,科學領域的最高成就獎——諾貝爾獎,在今年 10 月份頒給了三名研究這些神秘宇宙天體的物理學家。另外,如果地球和遙遠的恆星之間存在極大質量黑洞的話,我們也可以通過引力透鏡效應找到它們。目前,極大質量黑洞雖然僅存在於假設層面,但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LIGO 發現不對稱黑洞併合
-
宇宙中神秘的天體——黑洞
黑洞就是一個洞嗎?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的天體。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
-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Credit: BarkerNCSA Advanced Visualization Laborator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能夠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天體物理期刊通訊》上。
-
2020年十大黑洞發現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番2020年的十大黑洞發現。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黑洞發現仿佛是為了證明今年是黑洞研究成果卓著的一年,科學領域的最高成就獎——諾貝爾獎,在今年10月份頒給了三名研究這些神秘宇宙天體的物理學家。
-
黑洞理論研究簡史
1915年,愛因斯坦給出了引力場方程的最終形式,這正式宣告了廣義相對論的誕生。1916年,史瓦西給出了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嚴格解,這個解描述了一種最簡單的天體(靜止、不帶電、球對稱的天體)周圍的時空彎曲情況。
-
黑洞研究終得諾獎,先驅獲獎實至名歸
此後不久,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和約翰尼斯·德羅斯特(Johannes Droste)分別發現了愛因斯坦方程的一個球對稱奇異解,預言了黑洞的存在。1963年,羅伊·派屈克·克爾(Roy Patrick Kerr)給出了軸對稱的旋轉黑洞解。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因在黑洞上的工作獲獎天體物理學家解釋了開拓...
但是,如果存在黑洞並且確實是黑洞,那麼我們究竟將如何進行觀測? 羅伯特·彭羅斯(Robert Penrose)是一位從事黑洞研究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作品不僅影響了我,而且影響了他的整個一代人,包括他撰寫的一系列深受歡迎的物理插圖的精美手繪插圖。
-
天體物理學家提出黑洞形成的新觀點
UCLA 的物理學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提出了原始黑洞的新理論。原始黑洞是指宇宙最早形成的一批黑洞,但天體物理學家對原始黑洞是在創世大爆炸發生不到一秒時間內形成還是最早一批恆星死亡期間形成的存在長期爭議。
-
我們從第一個黑洞圖像中學到了什麼
「這僅僅是開始,」周邊研究所和滑鐵盧大學的物理學家艾弗裡·布羅德裡克(Avery Broderick)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他說,研究人員期望通過「仔細研究這個圖像並重複這個故事」來做「令人驚奇的科學」。
-
會不會宇宙本身就處於黑洞之中?
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到了一種非常神秘的天體——黑洞,愛因斯坦認為,在宇宙中存在一種密度和引力都非常強大,就連光都沒有辦法從中逃脫的天體,它可以吞噬掉一切物質。不過,因為從未找到黑洞,包括霍金在內,很多物理學家都否定過黑洞的存在,一直到今年4月份,科學家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愛因斯坦的猜想又一次得到了證實,關於奇點的探尋似乎也有了新的方向。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黑洞研究簡史
無論如何,Michell的嘗試都是關於黑洞問題的最早研究。此後,著名的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 )也獨立對暗星問題做了研究,拉普拉斯在其名著《天體力學》的第一版(1796年)和第二版(1799年)中預言了暗星,並給出了暗星條件。
-
物理學家認為大爆炸中的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此前,最大的恆星大小的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20倍左右。這些新質量的太陽質量各約為30個——並非不可想像,而是特別奇怪。此外,一旦LIGO開啟,並立即開始聽到這些類型的天體相互合併,天體物理學家意識到,那裡潛伏的黑洞肯定比他們想像的要多,也許更多。
-
15秒視頻記錄黑洞撕裂恆星瞬間,一文回顧200年黑洞研究史
視頻顯示,一顆恆星從黑洞旁路過,被強大潮汐力撕裂,拉成細長的物質流,最終部分落入黑洞之中,期間還爆發出明亮閃光。這顆恆星質量與太陽相當,大約一半被吞噬。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授予黑洞研究!霍金或與諾獎擦肩而過
對這個閃光的純空間描述將是一系列球,每個球比前一個大,標記了某個給定時刻閃光的球面波前。而對閃光的時空描述是一個圓錐,其頂點代表閃光發出的時間和位置,圓錐本身描述了閃光的歷史。 按照同樣的方法,一顆恆星塌縮為黑洞的歷史可以用時空表示的方法來更好地描述。在時空中的不同點上,光錐的位置顯示了光信號是如何在引力場中傳播的。
-
海歸博士張雙南:"闖入"宇宙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
其間,他的指導老師就是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的著名物理學家何澤慧院士。在何澤慧和其他老師的精心培育下,張雙南在學術研究上進步很快,只用兩年時間,便通過了博士研究生考試,轉為博士研究生。 挑戰黑洞 1986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SOUTHAMPTON UNIVERSITY)物理系開展一項科研合作項目,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派張雙南和一位副研究員一同赴英國進行為期半年的合作研究。
-
黑洞,18世紀人們預言的天體在2020年再一次獲得諾獎
黑洞一直是天體物理學研究的中心,也是近幾年人們非常熟悉的天體之一。提到黑洞的研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人們對於光的理解。17世紀牛頓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理論。18世紀,人們對於光的本質的研究達到一個小高潮。當時普遍的看法極端地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牛頓為代表的粒子學說,另一類是以惠更斯為代表的波動學說。
-
黑洞,18世紀人們預言的天體在2020年再一次獲得諾獎
黑洞一直是天體物理學研究的中心,也是近幾年人們非常熟悉的天體之一。提到黑洞的研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人們對於光的理解。17世紀牛頓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理論。18世紀,人們對於光的本質的研究達到一個小高潮。當時普遍的看法極端地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牛頓為代表的粒子學說,另一類是以惠更斯為代表的波動學說。
-
時空的囚籠,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宇宙中最奇特天體——黑洞簡史
根據逃逸速度公式,一個發光的天體要形成暗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其質量增加,另一種是使其天體半徑縮小。即要麼密度大致不變而質量大幅增加,這可以通過吸積物質來實現;又或者質量不變密度大幅增加,這可以通過壓縮體積來實現。他們預言的這種暗星具有固實體的表面,並且溫度可能極高,然而由於其表面逃逸速度過高,光輻射無法逃離,以致外界無法看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