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羅斯與霍金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

2020-11-09 趙崢漫談物理與文化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給了三位研究相對論天體物理的科學家。一位是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物理做出傑出貢獻的數學物理學家彭羅斯(R.Penrose),另外兩位是對銀河系中心的高密度天體做出了精確觀測和研究的天文學家根澤爾(R.Genzel)和蓋茲(A.Ghez),他們重點研究的這個高密度天體,很可能是黑洞。所以說,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發給了研究黑洞,並做出重要貢獻的學者們。

彭羅斯

遺憾的是,對黑洞研究做出最大貢獻的霍金(S.W.Hawking)已經去世,諾貝爾獎只發給活人不發給死人,所以霍金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這是霍金的重大損失,也是諾貝爾獎的重大損失。當然,還有一位對黑洞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貝根斯坦(J.Bekenstein),他比霍金去世更早,當然也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霍金與彭羅斯

本文將介紹彭羅斯和霍金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對這方面原來不熟悉的讀者,可以閱讀他們寫的科普著作(如《時間簡史》、《皇帝新腦》、《時空本性》)了解他們的物理思想和成就。希望深入鑽研的讀者,則可以進一步閱讀他們的科研論文及相關著作。

彭羅斯原來是一位數學家,在霍金的研究生導師西阿瑪的動員下進入了相對論研究。霍金就是在讀研期間通過老師西阿瑪的介紹結識了彭羅斯。

當時彭羅斯正在研究黑洞和奇點問題,已經提出了研究奇點形成的數學物理思路,並給出了奇點定理的第一個證明。證明塌縮形成黑洞的天體,物質一定會聚集在一起形成密度為無窮大、時空曲率也為無窮大的奇點,並認為這個奇點可以看作時間的終點。

彭羅斯的工作證明了黑洞內部一定有一個奇點,即時間的終點,作為黑洞的時間反映的白洞的內部也一定有一個奇點,那就是時間的起點。

彭羅斯的上述研究引起了霍金的極大興趣。正在尋找博士論文題目的霍金,聯想到宇宙大爆炸創生和大塌縮終結的過程,與黑洞和白洞過程的相似性,決心把彭羅斯的奇點定理推廣到宇宙創生和終結的研究中去,並把這一研究作為自己博士論文的一部分。於是,他在彭羅斯的引導下,學習了當時多數相對論工作者尚不熟悉的現代微分幾何(即整體微分幾何)。

愛因斯坦創建相對論所用的黎曼幾何和張量分析,離不開坐標系的應用。而整體微分幾何則把坐標趕了出去,強調拓撲、流形和幾何本身,從而避免了坐標選取引入的一些誤解、混亂和疑問。

霍金針對宇宙創生和演化的情況,給出了奇點定理的第二個證明,然後把這一證明作為了自己博士論文的一部分。後來,他發現這一證明有不足之處,於是又作出了改進。此後,他又與彭羅斯一起對奇點定理作了進一步研究,給出了更加嚴密的證明。

從以上情況看來,彭羅斯對廣義相對論研究做出的第一個重大貢獻就是把整體微分幾何引入了這一領域。第二個重大貢獻就是把霍金引進了時空理論研究的大門。所以說,彭羅斯是霍金的半個老師。此後幾十年,他們成為真誠的朋友和合作的夥伴,一起展開了對黑洞、宇宙學和時空結構的深入研究。

霍金的貢獻偏重於黑洞熱力學。在與彭羅斯一起提出並證明奇點定理之後,霍金又獨自提出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黑洞的表面積隨著時間的發展只能增大不能減少。從這一定理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兩個黑洞可以合併成一個,但一個黑洞不可能分裂成兩個。在最近的引力波研究中,霍金的黑洞面積定理就得到了應用。

美國相對論大師惠勒的研究生貝根斯坦首先猜測到黑洞的表面積可能是熵。在老師惠勒的支持下,貝根斯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確認黑洞有「熵」存在,黑洞的表面積就是黑洞的熵,並進一步推測黑洞還有溫度,初步建立起黑洞熱力學這一分支。貝根斯坦的大膽創新遭到霍金的反對。霍金覺得貝根斯坦曲解了自己的面積定理。霍金認為,他的面積定理是從廣義相對論和微分幾何推導出來的,根本沒有引入熱和統計的因素,怎麼可能有熵和溫度呢?而且有溫度的物體就應該有熱輻射,黑洞是只進不出的天體,怎麼可能發出熱輻射呢?於是,霍金和另外兩位學者合寫了一篇論文,反駁貝根斯坦的觀點。文章發表後,霍金轉而又想,萬一貝根斯坦是對的呢?於是他又反過來考慮,黑洞是否真的可能產生熱輻射。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於用彎曲時空量子場論證明了黑洞真的有溫度,真的會產生熱輻射,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於是,霍金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和貝根斯坦一起完成了黑洞熱力學的創建。

彭羅斯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除去奇點定理之外,還有彭羅斯圖、宇宙監督假設和轉動黑洞的彭羅斯過程等等。

我想強調,用廣義相對論證明星體塌縮會形成黑洞的第一人是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奧本海默在研究中子星時發現,中子星有一個質量上限(即現在所說的奧本海默極限),大約是2-3個太陽質量,超過這一極限的星體,中子間的泡利斥力將抗衡不住萬有引力,中子星將進一步塌縮進它的史瓦西半徑r=2GM/c2,形成暗星。此後不久,奧本海默本人成為原子彈的總設計師,研製出第一顆原子彈。不過他後來再也沒有回到對暗星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另一位美國物理學家惠勒用當時最好的計算機,模擬了星體塌縮,證實了奧本海默的理論,確認中子星塌縮會形成光跑不出來的暗星,並把這種暗星命名為「黑洞」。

彭羅斯用廣義相對論研究星體塌縮的創新性成就,重點不在於證明了質量超過奧本海默極限的星體一定會塌縮成黑洞。因為在他之前,奧本海默等人就已經用廣義相對論證明了這一點,只不過他們的證明僅限於嚴格球對稱的星體,而彭羅斯的證明取消了嚴格球對稱這一限制。在更一般的情況下,得出了星體塌縮會形成黑洞的普遍結論。

彭羅斯的創新性成就的重點,在於提出和證明了奇點定理,即證明了塌縮進入黑洞的物質一定會聚集形成內稟奇點。內稟奇點處物質密度為無窮大,時空曲率也是無窮大。而且這種奇點是時空的本性奇點,它的發散不可能通過坐標變換而消除。更重要的是,他們把奇點理解為時間開始和結束的地方。也就是說,奇點定理證明了:在廣義相對論正確,因果性成立,能量非負,並且至少有一點物質存在等合理條件下,一定至少存在一個物理過程,時間有開始,或者有結束,或者既有開始又有結束。

時間有沒有開始和結束,原來只有極少數哲學家和神學家做過猜測,現在物理學家介入了這一研究。這在科學史和哲學史上都是十分重大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盧昌海:彭羅斯對黑洞研究到底有何貢獻?霍金若在世能否得獎?
    Robert Oppenheimer)和學生辛德(Hartland Snyder)對恆星坍塌為黑洞的過程進行了研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廣義相對論對黑洞的預言。但這些研究都假定了嚴格的球對稱性,而現實世界裡的恆星雖接近球形,卻不可能是嚴格球對稱的。因此,這些研究作為對黑洞的預言都不夠堅實。對恆星能否坍塌為黑洞,甚至黑洞能否存在,當時仍有大量懷疑——懷疑者中包括了愛因斯坦本人。
  • 盧昌海:彭羅斯對黑洞研究到底有何貢獻?霍金若在世能否得獎?
    Robert Oppenheimer)和學生辛德(Hartland Snyder)對恆星坍塌為黑洞的過程進行了研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廣義相對論對黑洞的預言。但這些研究都假定了嚴格的球對稱性,而現實世界裡的恆星雖接近球形,卻不可能是嚴格球對稱的。因此,這些研究作為對黑洞的預言都不夠堅實。對恆星能否坍塌為黑洞,甚至黑洞能否存在,當時仍有大量懷疑——懷疑者中包括了愛因斯坦本人。
  • 對發現黑洞作出理論研究的彭羅斯,到底有何獨特貢獻?
    對發現黑洞作出理論研究的彭羅斯,他作為一個數學家,到底有何獨特貢獻?著名科普作家盧昌海博士給出了他的簡要回答。彭羅斯對黑洞研究的重要貢獻是,他採用了在當時的廣義相對論研究中還很新穎的幾何與拓撲方法,在不依賴對稱性的很普遍的條件下,證明了作為黑洞核心組成部分的奇點的出現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推論。他的這類研究最早的一項完成於1965年,但那項研究仍假定了一個物理上無法確立甚至有可能不成立的條件,從而並不能完全打消對黑洞的懷疑——或者說仍不夠「堅實」。
  • 霍金本應獲得卻遺憾錯過的2020諾貝爾獎:廣義相對論之黑洞
    ·彭羅斯因在數學上證明了根據廣義相對論黑洞可能存在而獲得了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的一半。巴黎天體物理研究所和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盧克·布蘭切特表示,很遺憾彭羅斯和霍金之前沒有獲得諾貝爾獎。這個獎項是在霍金去世兩年後頒發的,但他們的工作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其重要性自80年代以來就得到了認可。遺憾的是,這個獎項太晚了,以至於霍金無法與彭羅斯分享榮譽。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很多人立即聯想到霍金。他和彭羅斯的名字經常聯繫在一起。霍金也對黑洞做出重大貢獻,在公眾中名氣更大,也高調得多。1990年代,彭羅斯封爵,但是霍金為了抗議英國政府將兩個科研經費管理機構合併,拒絕了封爵。霍金雖然已經去世,也繼續引起關注。 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撰文 | 施 鬱(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責編 | 王一葦 彭羅斯因為 「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普遍(robust)預言」 而分享了今年的物理諾獎 [1,2]。很多人立即聯想到霍金。他和彭羅斯的名字經常聯繫在一起。
  • 霍金好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曾一起研究黑洞,為什麼霍金沒獲獎?
    ·米婭·蓋茲(Andrea Mia Ghez),他們對黑洞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能夠有力地預測黑洞的形成。不過,彭羅斯卻嚴格地證明,廣義相對論確實預言了黑洞的存在。而在2019年,天文學家終於第一次直接捕獲了黑洞的照片,黑洞的存在被直接證明。正因為彭羅斯的突出貢獻,他獲得了今年的諾獎。
  • 霍金好友彭羅斯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彭羅斯憑黑洞形成理論拿走了一半,剩下一半由兩位通過天文觀測確定銀河系中心存在黑洞和獲得中心黑洞質量的科學家平分。那麼問題來了,他一個數學家怎麼跑到物理界來,還不客氣地拿了個諾貝爾獎……這要謝謝那位霍金的大學老師丹尼斯·西亞馬(Dennis Sciama),在彭羅斯到劍橋攻讀數學的博士研究生時西亞馬成功把他拐帶進了廣義相對論的大門,結果作為一個數學天才,彭羅斯在廣義相對論領域像開了外掛一樣,在廣義相對論,特別是黑洞研究方面做出了眾多重要的貢獻
  • ...諾貝爾獎|羅傑·彭羅斯|彭羅斯-霍金|萊因哈德·根澤爾|安德裡...
    在施韡看來,羅傑·彭羅斯在黑洞理論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彭羅斯是一位數學家、物理學家,或許稱不上典型的天文學家,但他用數學的方法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得到了黑洞存在性的結論。」施韡說,「廣義相對論是由基本理論思想建立起的一套理論架構,遵循相對論的思想和引力場方程,能夠得許多推論,也就是所謂的預言。
  • 霍金好基友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出乎所有人意料,頒給了黑洞相關的研究,其中一半頒給了霍金的好基友,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羅傑·彭羅斯。為什麼說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會連續兩年頒給同一領域,除非有突發事件,比如重大發現和理論證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波這樣的突發事件。
  • 黑洞的非熱輻射與熱輻射,彭羅斯與霍金
    彭羅斯因黑洞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是霍金的重要搭檔,因此很多人為霍金感到可惜,如果霍金還在世的話,那麼他肯定也能獲得諾貝爾獎。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它是極其緻密的天體,連光也無法逃脫出它的引力。那麼,如果我告訴你,黑洞也會發出輻射,你是不是覺得前後矛盾了?事實上,黑洞存在著非熱輻射和熱輻射,而這兩者分別與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相關。
  • 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合作者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彭羅斯憑黑洞形成理論拿走了一半,剩下一半由兩位通過天文觀測確定銀河系中心存在黑洞和獲得中心黑洞質量的科學家平分。那麼問題來了,他一個數學家怎麼跑到物理界來,還不客氣地拿了個諾貝爾獎……這要謝謝那位霍金的大學老師丹尼斯·西亞馬(Dennis Sciama),在彭羅斯到劍橋攻讀數學的博士研究生時西亞馬成功把他拐帶進了廣義相對論的大門,結果作為一個數學天才,彭羅斯在廣義相對論領域像開了外掛一樣,在廣義相對論,特別是黑洞研究方面做出了眾多重要的貢獻
  • 霍金的生平事跡介紹 霍金一生作出了哪些貢獻
    1965年,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科學方面貢獻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他的主要貢獻有兩個:奇點定律(1970)與霍金輻射(1974)。奇點定理:Roger Penrose(彭羅斯,似乎更牛) 一起開創性地運用拓撲學的方法,證明廣義相對論方程導致奇點解,間接地證明了大爆炸奇點的存在。霍金輻射:受Bekenstein熵的啟發下,運用彎曲時空背景下的量子場論方法,證明黑洞像熱力學黑體一樣對外輻射。這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結合的第一個典範,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 霍金老搭檔彭羅斯89歲獲諾獎,霍金如果沒去世,有可能獲得嗎
    霍金的朋友肯定不會陌生,他既是霍金的對手,曾因一場與霍金的精彩爭辯而被媒體強烈曝光,也是霍金的老搭檔,霍金的許多成就都是和彭羅斯共同完成的。這是彭羅斯和霍金兩人合作的契機-完美證明奇點定理。彭羅斯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就是解析幾何領域裡的「全域法」。正是用了這個方法,他們兩個人沒有去直接求解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只討論廣義相對論方程解存在的範圍上。在兩個人的合作下,他們完美地證明了奇點定理,從此沒人再懷疑奇點的存在,大家紛紛轉向對奇點性質的研究。
  • 霍金老搭檔彭羅斯89歲獲諾獎,霍金如果沒去世,有可能獲得嗎
    ,也是霍金的老搭檔,霍金的許多成就都是和彭羅斯共同完成的。,如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正確,那麼將有一個奇點,一個無限密度和時空曲率的點,其中時間在會有一個起始點。在這一點所有可觀測物理量都是發散的,物理定律失效了,包括廣義相對論,物理學家們需要一個更好的理論來取代廣義相對論。
  • 霍金的朋友、著名數學家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裡面介紹了霍金在科學、科普以及勵志等方面的貢獻,其中我說到,霍金沒有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他的成果沒有達到諾貝爾獎的級別。現在我必須要收回這句話了,因為這次彭羅斯得獎的成果,有很多正是跟霍金一起做的!我在霍金的書中看到過。他們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在很廣泛的條件下都會導致黑洞。這就是所謂「穩健的預測」。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在此之前,許多科學家對黑洞的看法是,它只會出現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如完美的旋轉對稱),稍有不對稱就會導致黑洞不出現。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現實條件下不會出現黑洞。但彭羅斯和霍金證明了,這種看法是錯的,黑洞在真實的宇宙中完全可以出現。
  • 紀念霍金|霍金對物理學的貢獻
    1965年,他們在黑洞研究中引入拓撲學,從數學上嚴格證明: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每個黑洞內部必然藏有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奇點;要想讓黑洞中心不出現奇點,是不可能的。這一結論被稱為黑洞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最令人驚訝的是,奇性定理具有很強的普適性,適用於一切現實中坍縮的恆星。這就打消了一些物理學家的念頭,告訴他們必須接受奇點這個難以理解的東西。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首次授予黑洞研究!霍金或擦肩而過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首次授予黑洞研究!霍金或擦肩而過 2020-10-08 22:37:58 來源 : 環球科學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
    愛因斯坦也沒有因為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拿諾貝爾獎,之前很多同行的預測也主要是在量子物理領域。在我看來,彭羅斯有兩個重要的貢獻:一是把整體微分幾何引入廣義相對論,重塑了廣義相對論的語言表達,並證明了奇點定理,給出了很多與奇點以及黑洞相關的猜想,如宇宙監督假設、彭羅斯不等式,這些一直到現在都是經典廣義相對論重要的研究課題。
  • ...物理學獎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 _身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彭羅斯之前,天文界的主流觀點其實是黑洞在宇宙裡多半不會真實存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錢德拉塞卡和愛丁頓的故事)。後來,彭羅斯用特別有新意的數學方法證明:即使對稱性被破壞,黑洞也還是會形成。這開創了所謂廣義相對論在沉寂數十年後的黃金時代,也逼迫天文界認真地把黑洞當成一個靠譜的觀測目標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