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昌海:彭羅斯對黑洞研究到底有何貢獻?霍金若在世能否得獎?

2020-12-04 返樸

瑞典當地時間10月6日中午,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表彰他對「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測」,以及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蓋茲(Andrea Ghez),表彰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

對發現黑洞作出理論研究的彭羅斯,他作為一個數學家,到底有何獨特貢獻?著名科普作家盧昌海博士給出了他的簡要回答。

問:關於彭羅斯的獲獎原因,諾貝爾委員會給出的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for the discovery that black hole formation is a robust predic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諾獎委員會發布的科普材料裡還提到了奇點定理,您能簡單科普一下這項成果的內容和意義嗎?

盧昌海:1916年1月,距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發表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不到兩個月,德國物理學家施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就找到了場方程的一個嚴格解。黑洞作為廣義相對論的預言,若干主要特徵(比如它的視界及所包含的奇點)在這個解中就已經體現出了——雖然物理學家們用了很多年的時間來挖掘和理解那些特徵。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和學生辛德(Hartland Snyder)對恆星坍塌為黑洞的過程進行了研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廣義相對論對黑洞的預言。但這些研究都假定了嚴格的球對稱性,而現實世界裡的恆星雖接近球形,卻不可能是嚴格球對稱的。因此,這些研究作為對黑洞的預言都不夠堅實。對恆星能否坍塌為黑洞,甚至黑洞能否存在,當時仍有大量懷疑——懷疑者中包括了愛因斯坦本人。

彭羅斯對黑洞研究的重要貢獻是,他採用了在當時的廣義相對論研究中還很新穎的幾何與拓撲方法,在不依賴對稱性的很普遍的條件下,證明了作為黑洞核心組成部分的奇點的出現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推論。他的這類研究最早的一項完成於1965年,但那項研究仍假定了一個物理上無法確立甚至有可能不成立的條件,從而並不能完全打消對黑洞的懷疑——或者說仍不夠「堅實」。1970年,彭羅斯與霍金(Stephen Hawking)合作,去掉了那個條件,得到了一個更普遍的定理——即「霍金-彭羅斯奇點定理」。這個定理的所有條件都很現實,比如可在大質量恆星的坍塌過程中得到滿足,因此它的結論,即奇點的出現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推論,也就非常堅實。諾貝爾委員會所說的「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指的就是這個——重點在「堅實」二字上。

問:作為一名數學物理學家,彭羅斯以純理論的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近年是非常少見的,對此您怎麼評價呢?

盧昌海:諾貝爾物理學獎通常頒給重大的觀測、實驗或與這兩者關係密切(比如對之作出解釋)的理論研究。純理論的研究也並非不能獲獎,但通常要等到其預言被觀測和實驗所證實——即不再是「純理論」——的那一天(這有時得等幾十年,甚至研究者至死也沒等到也屢見不鮮)。不過,彭羅斯的研究跟以往獲獎的純理論研究有些不同,它本身並不預言任何東西,而只是替廣義相對論作出了一個「堅實預言」——那預言無論被推翻還是證實,影響的都是廣義相對論而不是彭羅斯的研究,後者的正確性只取決於它的數學推理的正確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彭羅斯的獲獎成果更接近數學定理——只不過是以廣義相對論為框架的數學定理。但是,這樣的數學定理對於揭示廣義相對論的性質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從這個角度講,它的性質雖是數學,領域卻是物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少見,卻並不「僭越」。

問:您在微博上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許會成為一種尷尬。因為未來人們提起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時,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霍金。霍金的巨大聲望固然有很大比例來自他的身體條件,但他在黑洞研究上的實質貢獻也並不亞於——甚至可以說是高於——彭羅斯。霍金的不獲獎原本是說得通的,因為他的研究是純理論的,雖然黑洞本身的觀測證據已經很強,直接驗證他的理論卻依然近乎不可能,從而不獲獎也說得通。但彭羅斯的黑洞研究是同樣類型的,他的獲獎直接推翻了霍金不獲獎的理由,且這種推翻並不是基於霍金去世之後才出現的新論據,從而使霍金的不獲獎成為了諾貝爾獎的一次無可推脫的缺漏,而且特別引人注目。」對此,您能簡單展開描述一下嗎?另外,霍金如果在世,能否獲得這一獎項?

盧昌海:彭羅斯的名字經常和霍金的名字連在一起,這不是偶然的。這兩人合寫過論文也合著過書,前面提到的「霍金-彭羅斯奇點定理」就是一個例子。諾貝爾委員會在獲獎成果介紹中對彭羅斯1965年的研究著墨較多——也許因為那是彭羅斯一個人的成果。但如前所述,那項研究其實不夠「堅實」。與彭羅斯基本同時,霍金當時也在研究奇點(只不過彭羅斯的研究偏於黑洞奇點,霍金的研究則偏於宇宙學奇點),兩人1970年合作得到的「霍金-彭羅斯奇點定理」才足夠「堅實」,真正稱得上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因此,霍金對此次獲獎成果的貢獻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霍金還在黑洞熱力學(其中包括了著名的「霍金輻射」)、「黑洞無毛髮定理」等方面做過重要研究。因此我在微博上說,「霍金的巨大聲望固然有很大比例來自他的身體條件,但他在黑洞研究上的實質貢獻也並不亞於——甚至可以說是高於——彭羅斯」。

至於我說「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許會成為一種尷尬」,倒不是覺得彭羅斯的獲獎有何不當——如前所述,我對他的獲獎是持肯定態度的。我甚至希望今後有更多純理論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這類研究其實早已是現代物理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只不過,彭羅斯的獲獎使霍金的不獲獎變得很突出,所謂「尷尬」指的是這個。諾貝爾獎的提名記錄有50年的保密期,等最近幾十年的記錄解密之後,我相信人們會看到霍金獲得過大量提名。對於他的不獲獎,唯一說得通的理由就是他的研究是純理論的,幾乎不可能被觀測和實驗所驗證。但彭羅斯的黑洞研究是同樣類型的,因此他的獲獎推翻了這一理由。也因此,我說彭羅斯的獲獎「使霍金的不獲獎成為了諾貝爾獎的一次無可推脫的缺漏,並且特別引人注目。」

當然,微博不可能面面俱到,從積極的方面講,我們也可以將彭羅斯的獲獎視為諾貝爾獎的一次「糾偏」,糾正對純理論研究的偏廢,雖然很遺憾地沒能在霍金生前就「糾」,但終究也是進展。

至於霍金如果在世能否獲得這一獎項,答案在我看來是非常肯定的。針對黑洞的純理論研究不頒獎則已,若頒獎且霍金在世,只頒給彭羅斯而不頒給霍金是難以想像的。

相關焦點

  • 盧昌海:彭羅斯對黑洞研究到底有何貢獻?霍金若在世能否得獎?
    對發現黑洞作出理論研究的彭羅斯,他作為一個數學家,到底有何獨特貢獻?著名科普作家盧昌海博士給出了他的簡要回答。霍金的巨大聲望固然有很大比例來自他的身體條件,但他在黑洞研究上的實質貢獻也並不亞於——甚至可以說是高於——彭羅斯。霍金的不獲獎原本是說得通的,因為他的研究是純理論的,雖然黑洞本身的觀測證據已經很強,直接驗證他的理論卻依然近乎不可能,從而不獲獎也說得通。
  • 對發現黑洞作出理論研究的彭羅斯,到底有何獨特貢獻?
    對發現黑洞作出理論研究的彭羅斯,他作為一個數學家,到底有何獨特貢獻?著名科普作家盧昌海博士給出了他的簡要回答。霍金的巨大聲望固然有很大比例來自他的身體條件,但他在黑洞研究上的實質貢獻也並不亞於——甚至可以說是高於——彭羅斯。霍金的不獲獎原本是說得通的,因為他的研究是純理論的,雖然黑洞本身的觀測證據已經很強,直接驗證他的理論卻依然近乎不可能,從而不獲獎也說得通。
  • 彭羅斯與霍金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
    這是霍金的重大損失,也是諾貝爾獎的重大損失。當然,還有一位對黑洞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貝根斯坦(J.Bekenstein),他比霍金去世更早,當然也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彭羅斯和霍金對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的貢獻。
  • 黑洞的非熱輻射與熱輻射,彭羅斯與霍金
    彭羅斯因黑洞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是霍金的重要搭檔,因此很多人為霍金感到可惜,如果霍金還在世的話,那麼他肯定也能獲得諾貝爾獎。那麼,如果我告訴你,黑洞也會發出輻射,你是不是覺得前後矛盾了?事實上,黑洞存在著非熱輻射和熱輻射,而這兩者分別與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相關。
  • 霍金的朋友、著名數學家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裡面介紹了霍金在科學、科普以及勵志等方面的貢獻,其中我說到,霍金沒有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他的成果沒有達到諾貝爾獎的級別。現在我必須要收回這句話了,因為這次彭羅斯得獎的成果,有很多正是跟霍金一起做的!我在霍金的書中看到過。他們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在很廣泛的條件下都會導致黑洞。這就是所謂「穩健的預測」。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在此之前,許多科學家對黑洞的看法是,它只會出現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如完美的旋轉對稱),稍有不對稱就會導致黑洞不出現。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現實條件下不會出現黑洞。但彭羅斯和霍金證明了,這種看法是錯的,黑洞在真實的宇宙中完全可以出現。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全歸「黑洞」,如果霍金在世仍然無緣
    如果說起「霍金」,你是否恍然想起原來他就是與霍金在70年代共同證明過黑洞的「奇性定理」而名震世界,使默默無聞的廣義相對論從此廣為人知!什麼是「奇性定理」?霍金與彭羅斯共同認為,如果廣義相對論適用整個宇宙,物質分布非常一般的條件下,那麼在時空宇宙中一定存在奇點。這個奇點中所有經典物理定律都失效。而宇宙大爆炸的奇點是時間的起點,黑洞的奇點是時間的終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全歸「黑洞」,如果霍金在世仍然無緣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物理學獎全部歸「黑洞」吸走,這裡有必要簡介一下名單:第一組是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他發現了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一個有力預測;第二組是德國科學家萊因哈特·跟澤爾(Reinhard Genzel)與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女),他倆發現了在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物體。
  • 盤點霍金最重要五大貢獻:黑洞如何消失等
    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1、1970年:奇性定理  霍金70年代研究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他發現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和時間一定存在奇點倫敦伯克貝克學院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證實,奇點確實會在黑洞中形成。後來,彭羅斯和霍金將同樣的想法應用到整個宇宙中,並表明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我們在遙遠過去的奇點,這就是宇宙大爆炸。霍金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 霍金老搭檔彭羅斯89歲獲諾獎,霍金如果沒去世,有可能獲得嗎
    這是彭羅斯和霍金兩人合作的契機-完美證明奇點定理。彭羅斯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就是解析幾何領域裡的「全域法」。正是用了這個方法,他們兩個人沒有去直接求解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只討論廣義相對論方程解存在的範圍上。在兩個人的合作下,他們完美地證明了奇點定理,從此沒人再懷疑奇點的存在,大家紛紛轉向對奇點性質的研究。
  • 霍金老搭檔彭羅斯89歲獲諾獎,霍金如果沒去世,有可能獲得嗎
    這是彭羅斯和霍金兩人合作的契機-完美證明奇點定理。彭羅斯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就是解析幾何領域裡的「全域法」。正是用了這個方法,他們兩個人沒有去直接求解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只討論廣義相對論方程解存在的範圍上。在兩個人的合作下,他們完美地證明了奇點定理,從此沒人再懷疑奇點的存在,大家紛紛轉向對奇點性質的研究。
  • 彭羅斯等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獲獎人中缺了霍金
    彭羅斯出生於一個富有學術傳統的家庭。父親Lionel Penrose是英國著名的遺傳學家、精神病學家,對數學也頗有貢獻,喜歡下西洋棋。哥哥Oliver Penrose是物理學家、弟弟Jonathan Penrose是英國頂尖的西洋棋棋手、西洋棋特級大師,還有個妹妹Shirley Hodgson也是遺傳學家。可見,彭羅斯一家從作為遺傳學家的父親那裡遺傳到了強大的遺傳基因!
  • 霍金好友彭羅斯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出乎所有人意料,頒給了黑洞相關的研究,其中一半頒給了霍金的好基友,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羅傑·彭羅斯。彭羅斯憑黑洞形成理論拿走了一半,剩下一半由兩位通過天文觀測確定銀河系中心存在黑洞和獲得中心黑洞質量的科學家平分。
  • ...諾貝爾獎|羅傑·彭羅斯|彭羅斯-霍金|萊因哈德·根澤爾|安德裡...
    比如史瓦西得到了黑洞的一個解,告訴世人宇宙中可能存在這種詭異的天體,卻沒說它從何而來,而彭羅斯則計算出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證明了它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之一,並且,所有物質包括光都會指向一個中心,即奇點。這就是彭羅斯最大的貢獻。」事實上,對於黑洞,彭羅斯還作出了很多貢獻。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很多人立即聯想到霍金。他和彭羅斯的名字經常聯繫在一起。霍金也對黑洞做出重大貢獻,在公眾中名氣更大,也高調得多。1990年代,彭羅斯封爵,但是霍金為了抗議英國政府將兩個科研經費管理機構合併,拒絕了封爵。霍金雖然已經去世,也繼續引起關注。 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霍金也對黑洞做出重大貢獻,在公眾中名氣更大,也高調得多。1990年代,彭羅斯封爵,但是霍金為了抗議英國政府將兩個科研經費管理機構合併,拒絕了封爵。霍金雖然已經去世,也繼續引起關注。 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 霍金生前一直未獲諾獎。人們普遍相信,這是因為他的理論沒有實驗或觀測的驗證。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預言」黑洞得獎
    比如史瓦西得到了黑洞的一個解,告訴世人宇宙中可能存在這種詭異的天體,卻沒說它從何而來,而彭羅斯則計算出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證明了它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之一,並且,所有物質包括光都會指向一個中心,即奇點。這就是彭羅斯最大的貢獻。」事實上,對於黑洞,彭羅斯還作出了很多貢獻。
  • 霍金好基友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出乎所有人意料,頒給了黑洞相關的研究,其中一半頒給了霍金的好基友,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羅傑·彭羅斯。為什麼說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會連續兩年頒給同一領域,除非有突發事件,比如重大發現和理論證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波這樣的突發事件。
  • 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合作者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出乎所有人意料,頒給了黑洞相關的研究,其中一半頒給了霍金彭羅斯憑黑洞形成理論拿走了一半,剩下一半由兩位通過天文觀測確定銀河系中心存在黑洞和獲得中心黑洞質量的科學家平分。那麼問題來了,他一個數學家怎麼跑到物理界來,還不客氣地拿了個諾貝爾獎……這要謝謝那位霍金的大學老師丹尼斯·西亞馬(Dennis Sciama),在彭羅斯到劍橋攻讀數學的博士研究生時西亞馬成功把他拐帶進了廣義相對論的大門,結果作為一個數學天才,彭羅斯在廣義相對論領域像開了外掛一樣,在廣義相對論,特別是黑洞研究方面做出了眾多重要的貢獻
  • 霍金預言2600年人類消失 霍金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實質性的貢獻?
    霍金預言時間表  1、2032年地球進入冰河時代,全球將變冷  2、2060年人類必須離開地球  3、100年人類進入外太空,新人類出現  4、2215年地球將面臨毀滅。  5、2600年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  霍金預言到底靠不靠譜呢?
  • 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英德美,獎勵他們對黑洞研究的貢獻
    羅傑·彭羅斯(英國人)據評選委員會介紹,該獎項旨在表彰他們在「宇宙中最奇異的物體之一」——黑洞研究上的貢獻。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馬丁·裡斯指出,彭羅斯在20世紀60年代引發了相對論研究的「復興」,他曾與年輕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一起,幫助確立了大爆炸和黑洞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