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1歲男孩大學畢業 夢想成為天體物理學家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4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以美國男孩威廉瑪爾力斯(William Maillis)的年齡,他還無法投票,也不能開車,但他已經取得了大學學位。7月21日,11歲的威廉走上講臺,領取了他在美國佛羅裡達州聖彼德斯堡學院的文學副學士學位。

威廉9歲高中畢業後於2016年開始上大學。他的父母說,他總是走在「快速通道」上。2歲時,他就能做簡單的數學題。到了4歲,他已經學習代數了。

佛羅裡達州聖彼德斯堡學院校長威廉士(Dr. Tonjua Williams)評價威廉說:「我被他以及他所做的事情深深吸引。他真的非常聰明,非常開放協作。」

威廉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天賦,他的天賦是知識、科學和歷史。說起未來的計劃,他表示計劃繼續上學,下個月將在南佛羅裡達州大學上課。

威廉的目標是在18歲以前完成博士學位,大多數人在這個年齡剛上大學。他還表示,希望能成為天體物理學家。

相關焦點

  • 首位獲諾獎女天體物理學家:高中恩師讓我受益終身……
    作者:Bonnie Yang資深英文閱讀與國際教育推廣人,閱讀第一、留學全知道創始人,十二歲男孩的母親。少女時的蓋茲曾想過當一名芭蕾舞演員,但她的夢想最終還是被科學點燃。她說:「我絕對是人類第一次登月的產物。我告訴媽媽想成為一位女太空人。」蓋茲的母親並沒有認為她是異想天開,而是支持她堅持自己的夢想並鼓勵她學習科學。
  • 美國11歲小神童上大學 5歲會做初級微積分
    據《世界日報》報導,一位11歲的小神童成為美國得州基督教大學 (TCU)歷來年紀最小的學生。就像一般11歲的小男孩一樣,卡森·惠友 (Carson Huey-You)喜歡打電玩、看電影,與弟弟打鬧。他也會用鋼琴彈奏古典音樂,會講中文,更熱愛量子物理學。
  • 9年了,從北大畢業,赴萊斯大學讀博的山東男孩,如今怎樣
    曾經在9年前從北大畢業,赴美國萊斯大學讀博的山東男孩宮勇吉,在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工作之後,於2017年便歸國效力,成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還獲得300萬元的科研經費,以及一套價值千萬的北京房子。宮勇吉是誰?
  • 13歲男孩自製核反應堆,破世界紀錄成最年輕核專家
    1900年畢業於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 。1905年,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33年移居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1940年加入美國國籍同時保留瑞士國籍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逝世,享年76歲 。
  • 為什麼中專文科生到美國會成為天體物理學博士
    正好我看到一篇文章,說一個被遺棄的女孩被美國夫婦收養,後來長大以後進了哈佛大學,畢業後還回到中國找她的親生父母。我在想如果她在中國長大,恐怕考上清華北大的機率小於10%,即使成長環境很好也是如此。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個中專畢業文科生,到了美國竟然考了
  • 9歲神童大學畢業什麼情況 智商145和愛因斯坦誰高?
    9歲神童大學畢業什麼情況 智商145和愛因斯坦誰高?時間:2019-11-16 22: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歲神童大學畢業什麼情況 智商145和愛因斯坦誰高? 你們的九歲是在幹嘛的?
  • 這個智商170、13歲發論文的自閉症物理學家告訴你數字還可以這樣看
    一個智商170、2周搞定中學數學、13歲發論文的的自閉症物理學家講述了他看待數字,以及看待學習和生活的清新角度。1998年5月26日,一個名叫 Jacob Barnett 的美國男孩在印第安納州呱呱落地。很快他的父母就開始發現他的與眾不同。
  • 中國高能天體物理學家的光榮和夢想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屈婷、全曉書、喻菲)這是中國空間科學的「光榮時刻」: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被穩穩放置在太空,將展開對銀河系的巡天掃描,去探究最前沿、熱門的宇宙之謎:黑洞、脈衝星、伽馬暴……  這也是一群高能天體物理學家夢想成真的時刻:作為中國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中最貴、最重、科學儀器最多的衛星,HXMT將改變空間高能天文研究長期依賴國外衛星觀測數據的狀況
  • 「科學怪人」李澈:夢想成為霍金一樣的理論物理學家
    ■新快報記者 李楊   李澈   【個人檔案】   畢業學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高三   錄取院校: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帝國理工學院   錄取專業:主修數學,輔修哲學   夢 從小愛做夢,夢想成為霍金一樣的理論物理學家   「我在進入華附國際部的第一堂物理課上就記住了芝加哥大學的名字
  • 美國11歲男孩因姓川普被霸凌 最後被迫改名了
    原標題:美國11歲男孩因姓「川普」被霸凌目前已改姓【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美國德拉瓦州塔利中學一名11歲男孩因姓「川普」遭到校園霸凌,最後被迫改名了。據NBC新聞12月11日消息,學生的父母告訴媒體,11歲的男孩喬舒亞·川普改名的原因正是姓氏,因為他經常因此受到其他學生的欺負。喬舒亞·川普圖丨NBC新聞喬舒亞的母親梅根·川普說,「他們罵他,罵他是白痴,罵他愚蠢」,而喬舒亞的父親博比·貝託則表示,孩子因為姓川普而受到校園霸凌。自從唐納·川普開始競選美國總統時就開始了。
  • 13歲的美國男孩,成功製造出核反應堆,被稱為「小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作為著名偉大科學家之一,他提出的相對論和光子假設奠定了科學進步的基礎,他是一位全世界人民公認的物理學家,一生功名成就,相信在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和愛因斯坦相媲美,可是自從愛因斯坦逝世之後,人類的科技似乎停滯不前,一直在原地踏步,所以人類的世界內迫切需要一位和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難道說在地球上真的找不到比愛因斯坦還要厲害的科學家嗎
  • 2020年物理學專業大學排名,夢想成為物理學家的高考學子進來看看
    當然,肯定有不少學子的夢想是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物理學家。而作為一門大學專業,物理學也成為高考學子們競爭的地方。全國設置物理學專業的大學非常多,本文給大家推薦了物理學學科最好的90所大學,看看有沒有你想要填報志願的院校吧。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怎樣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如何說到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相信各位一定會脫口而出是楊振寧。不過,楊振寧在1957年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諾貝爾獎時,他其實已經是美國國籍。直到2015年,他才主動放棄美國國籍重回中國。所以,楊振寧這個諾貝爾獎,只能算是華人界第一個,並不能算是中國人第一個諾貝爾獎。
  • 3歲雪地「裸跑」,5歲開飛機,11歲南京大學畢業的何宜德怎樣了?
    1歲徒步暴走、2歲攀登南京紫金山、3歲在雪地裡裸跑、5歲開著飛機在北京動物園飛一圈、11歲南京大學畢業,12歲的年紀準備連讀碩士。這個看著不太可能的快進人生,看著就非常的牛,誰能想得到這是一個被判定為腦癱的孩子做出來的事情呢?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今天諾貝爾物理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意外在與其組合「宇宙學和地外行星領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實驗天文學家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知識分子》/《賽先生》諾獎黃金周物理學顧問施鬱老師於2015年預計。
  • 她將成為登上火星第一人?17歲美國女孩向宇航夢想挺進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6日的報導: NASA已經在對一位17歲的美國女孩展開密切相關訓練,很可能在2033年預定的火星探測計劃中,實現她成為「登陸火星第一人」的願望。1964年11月28日,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飛越火星,並傳回第一張火星表明照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成功飛越火星的探測器。此後的「水手6號」」「水手7號」同時發射並傳回了幾百張照片。雖然有成功的例子,但更多是以失敗收場。可以說,人類早期探索火星的道路是充滿曲折的。
  • 南大校友、愛荷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傅海從小立志:「考上南京大學...
    從那時起,傅海就把自己的目標定在成為天文學家。那時候初三要面臨選擇讀中專或是高中。有的同學選擇去讀中專,早日出來工作,去當火車司機、車工。當爸爸問他要不要當車工時,他的回答是堅定的,「我要讀高中,上大學,去學天文。」專注和自律是傅海的特別突出的優點。
  • 物理學家尹希,13歲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如今不肯回國
    比如說物理學家尹希。九歲考入北京八中,十三歲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三十一成為哈佛正教授。但是尹希卻最終加入美國國籍,在美國娶妻生子,不肯回國。是何原因造就這位天才物理學家,我們從他的個人經歷窺探一二。
  • 海歸博士張雙南:"闖入"宇宙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
    1979年,張雙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圓了他上大學的夢。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老區確山第一個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  1984年大學畢業後,張雙南又考入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讀碩士研究生。其間,他的指導老師就是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的著名物理學家何澤慧院士。
  •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Credit: BarkerNCSA Advanced Visualization Laborator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能夠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天體物理期刊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