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1歲小神童上大學 5歲會做初級微積分

2020-12-05 安徽門戶網站

據《世界日報》報導,一位11歲的小神童成為美國得州基督教大學 (TCU)歷來年紀最小的學生。

就像一般11歲的小男孩一樣,卡森·惠友 (Carson Huey-You)喜歡打電玩、看電影,與弟弟打鬧。他也會用鋼琴彈奏古典音樂,會講中文,更熱愛量子物理學。

上大學第一個學期,他修了物理學、微積分、歷史和宗教四門課,可是開學第一個星期他碰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拿不動裝滿厚厚書籍的背包,得靠母親幫忙。畢竟他才4英尺7英寸高(約1.4米),體重75磅。

他的母親克拉蕾塔 (Claretta)一直在學校陪著他,與他一起上課,晚上則返回他們在達拉斯─福和堡的家。

卡森兩歲就會看書,3歲會乘除法,5歲就上八年級。今年5月他從得州葡萄藤市私立的Accommodated學院畢業,作為畢業班學生代表致辭。

他SAT考了1770分,10歲開始申請大學,並碰到一些有趣的挑戰。TCU 招生主管說,他無法上網填各種申請表,因為他的出生日期顯示他年紀太小,學校的系統拒絕接受他的申請。

他在申請大學面談時當場彈奏貝多芬的《歡樂頌》。他坐在鋼琴前面,腳幾乎還碰不到地面。

他5歲就會做初級微積分,並藉此放鬆身心。他說:「解開題目豁然開朗的感受,會讓你想繼續鑽研下去。」

他想成為科學家,預計16歲從大學畢業,希望20歲拿到博士學位。

他的父親,原來是飛行員的安德瑞·惠友說,他並沒有強迫兒子這麼早就申請大學,反而努力想留住這個天賦極高的兒子。

他說,提早上大學是卡森自己的選擇,他們只是努力尋找最適合他的學校。

卡森的弟弟坎南 (Cannan)也天資非凡,才7歲就已念八年級,預計13歲就能夠從高中畢業,可能成為另一個大學神童。

相關焦點

  • 神童養成記:5歲做微積分放鬆身心 13歲讀碩士
    有的老人為了學習知識,不顧高齡依然求學,但同時,也有一批「神童」,他們年僅十幾歲,甚至是幾歲,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念到碩士,甚至是博士。他們有的從5歲開始就做微積分,有的13歲就攻讀碩士,有的甚至成為了世界最小的計算機專家,他們的世界是什麼樣的,神童又是如何養成的呢?
  • 11歲考入中科大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神童確實存在,誰家要是出個神童,豈不是燒了八輩子的高香?可是我並不贊成神童過早開發,「傷仲永」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作者王安石聽到這件事很久了,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王安石叫他作詩,那時候仲永做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王安石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的優勢。
  • 11歲上大學,15歲讀研18歲讀博的中國天才,最終為何會淪為瘋子?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謝彥波15歲讀研究生,18歲讀博士,這顯然是眾多家長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子女的樣子了。可是對於謝彥波自己來說並非如此,他雖為神童,卻被人誤以為是瘋子。其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二年級時,謝彥波就開始做高年級的數學習題,三年級時學完了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四年級學完了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五年級開始學習解析幾何與微積分,並解答了許多習題。這一切,都讓謝彥波成為當地非常有名的神童。而且在他小學期間就參加了很多初中、高中的數理化競賽,並且場場都能得到名次。
  • 神童尹希17歲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生,他原本是中國的一名物理學新
    「神童」在1983的一個男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後來被稱為天才兒童的「神童」。那麼他的生活是如何令人震驚的?尹希的父母都是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而尹希出生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小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直到上大學後才接觸了很多東西。
  • 他7個月能寫字,5歲就能解微積分,智商分數全世界罕見
    雖然大部分人在成長中的智商分數都差不多,但這個世界上不乏有那種天生就「天賦異稟」,智商分數遠遠高於常人的人。他們被大家稱之為「神童」,「天才」。雖然愛迪生說過,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九的汗水,但其實現實中,那些天賦強的,靈感卓越的人,確實往往能夠在某一方更容易做出突破和成就。
  • 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的謝彥波,為何會被遣送回國?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科技大學開始了「少年班」第1期的招生工作,當年11歲的謝彥波則成為少年班裡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但在他畢業前夕又因與博導關係惡化,而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因此被遣送回國,再次與博士學位失之交臂。 一位不愛說話的小男孩,11歲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謝彥波,1966年出生於湖南長沙,他的父親生是湖南醫學院的物理教師。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陶哲軒(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而陶哲軒成長經歷中的每一步,也在不斷印證著他的天才之名絕非過譽——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獲銅牌、銀牌、金牌,是年級最小奧賽金牌獲得者,該記錄一直保持至今;14歲時進入澳洲的福林德斯大學就讀,兩年取得學士學位
  • 尹希: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31歲時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
    智湖有個問題:「為什麼【神童】長大之後反而不那麼優秀?」其中一個答案是這樣的:「因為那些長大後還優秀的神童你沒機會再見到。」這個答案很容易讓我想起這樣一個人,他的名字是尹希。那年尹希12歲,他以572分的成績考入了難度高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中國科技大學初級班,他成了學校裡最年輕的學生。從此,他成了人們所說的「神童」。
  • 神童尹希17歲哈佛讀博,本是我國物理新星,卻娶美國媳婦入美國籍
    而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個人就是這樣一個神童,一路平步青雲。不過,當人生的十字路口向他敞開遠方時,他又會如何選擇呢? 「神童」 1983年一月,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裡誕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尹希,後來被人們稱為天才兒童的「神童」。那麼他的人生到底是如何讓人震驚呢?
  • 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太過聰明也未必就是好事,  小時候看電視總是羨慕那些跳級的人,小小年紀就能上大學,卻忘了人生還有後續,而之所以後來沒有了消息,是因為太聰明的人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  當初的神童謝彥波,小小年紀就跳過了初中高中,直奔大學而去,後來還是沉寂在人海裡。少年班的眾多學子,一個個都是天縱奇才,但最後好像大有作為的卻沒有幾人。
  • 14歲上大學,22歲轟動國際。在天才面前偽神童有多可笑
    大學一畢業就被麻省理工大學錄取。2018年3月5號,在《自然》連刊兩文報導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3歲攀登紫荊山,4歲因雪地落跑而出名,5歲開飛機,6歲寫自傳,7歲三次穿越羅布泊,如今12歲準備連讀碩博。
  • 14歲上大學,23歲拿博士,一位「昔日神童」的迷茫與歸來
    ,點開一看是這麼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曾經的「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在也只是做簡單的科普工作?」很多人好奇,一個14歲的小孩上大學,生活會不會遇到困難?伍德沃德上大學是在16歲,這看起來還不算很特別。但他20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這就很神奇了。他16歲時去麻省理工學院,上了一年後就退學了,是被轟出來的,因為他被投訴說學習進度不按照學校的安排走。
  • 那個9歲高考,10歲讀大學的天才少女,不過裹著神童的一塊遮羞布
    中科大少年班的人已經比我們厲害不少,可接下來這個10歲的河南女孩張易文比少年班的神童還神童,她這個年齡段充其量只是個小學5年級的孩子,卻能在從沒上過學的情況下考上大學,如果她沒有比愛因斯坦還高的智商是怎麼做到的?
  •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超愛因斯坦,7歲讀大學,8歲留美,如今怎樣
    北宋時期有一個神童,名為傷仲永,5歲能寫詩,無師自通,其父就帶著他四處寫詩賺錢,明道二年(1033年)王安石見到12歲的方仲永,便叫他作詩,結果大失所望,又過了七年,方仲永已經成了一個普通人。方仲永是天生的「神童」,但沒有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最終趨於平淡,在現實當中,有不少的傷仲永,就好比這位曾經被稱為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他7歲上大學,8歲赴美留學,回國之後成了一個白領,但他的情況又有些特殊。
  • 神童尹希:12歲考入中科大,17歲在哈佛碩博連讀,卻自稱普通人!
    一、 大家眼中的『天才神童』9歲的尹希就讀於北京八中少兒班;12歲的尹希成為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裡年齡最小的學生;17歲的尹希來到美國哈佛大學碩博連讀,研究方向為弦論和量子場論;22歲的尹希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
  • 韓國神童12歲成美國宇航局僱員,因厭倦解題辭職,如今怎樣了?
    從出生起,金雄鎔就籠罩在天才的光環之下,他在當時被公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神童。而事實上他的表現也確實如此。在3歲那年,金雄鎔已經學習了一般人大學才會深入學習的微積分,並且還熟練地掌握了日、韓、英、德的文字和口語。
  • 19歲大學畢業,號稱神童的莊小威,加入美國國籍後,怎麼樣了?
    人們對神童總是充滿了好奇和敬佩,因為他們天賦異稟,小小年紀就才智非凡,甚至超過很多比他們年長的人。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現在大學生早已不稀奇,稀奇的是那些小小年紀就上大學的神童,莊小威就是這個特殊群體中的一員。
  • 世界十大神童,此人智商210,3歲學微積分,15歲獲博士學位
    神童,是對才賦優異的兒童的一種稱呼,世界有這許許多多的神童,那麼今天就來盤點下世界十大神童。第一10歲獲得學士學位,成為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10.阿克裡特·賈斯瓦爾是印度神童,兩歲時就展現非凡的語言能力,七歲時,就會做外科手術,12歲(2009年)時,會說4種語言,他現在主要目標是找到治癒癌症的方法,世界十大神童之一。9.金恩榮5個月能走路和說話,7個月能寫字和下棋。3歲學微積分,4歲時就能讀能寫日、韓、英、德四國文字。金恩榮在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中的分數達到了210分。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如今已是美國人
    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這個所謂「老了」的80後,可以說是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8歲便能看懂微積分的「神童」與如今眾多父母因為盼著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甚至不惜相信所謂的「量子波動速度」不同。雖然尹希在小的時候便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但是他的母親卻是沒有刻意去挖掘他的神童天賦。
  • 那位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的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
    由於交往上的障礙,這些孩子往往會更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所以有時會在某方面表現出過人的能力。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歲就進入大學,18歲開始讀博。本來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但他卻被美國讀博時列為潛在威脅遣送回國,這期間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