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領域的可能性:成為天體物理學家將變得更加艱難

2021-01-09 悟空科學世界

對物理學感興趣的年輕人而言,夢想著自己心中夢寐以求的大型研究型大學,眼中閃爍著星星,懷揣著獲得諾貝爾獎的夢想,或者他們被解決黑暗能量之謎、破解量子引力之謎的幻想所鼓舞著。

確實,坐在學術研究的最前沿是一個獨特的、有時令人興奮的位置。你正在推動人類知識的界限,每一個實驗結果,理論洞察力或記錄的觀察,都使我們更接近自然的秘密,發現是一個非常私人的體驗。直到你的結果被廣泛的世界公眾所分享時,那你是地球上唯一知道這個事實,那個洞察力,那個基準的人。

一旦你釋放了這些信息,人類理解的數量就會增加。

要求供應職位

除了沒有工作外,對於年輕的博士生來說,很少有開放的教師或研究實驗室職位。學術工作一直是罕見的職業,但隨著近幾十年來大學人口的增長,包括天文學和物理學在內的所有專業的學士人數,都在不斷增加。例如,2015年獲得的物理學學士學位大約是1995年的兩倍,而且本科生人數的增加,也為各部門招收更多的研究生提供了資金支持,他們做了大部分的助教工作。

所以,還有更多的博士學位,畢業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但長期研究工作量相同或更少。博士後研究職位(通常縮寫為「博士後」)是一個臨時的工作,持續兩到五年的時間,在這個職位上你可以證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研究員,值得擔任教職。

博士後的概念並不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如果沒有你的顧問,你能飛多遠?博士後還為你提供一些與研究生院以外的其他團隊合作經驗,因此,全球研究人員的網際網路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

持有者並不是很多長期性工作,短期內,不會有很多博士後職位。博士後通常是非常艱苦和非常有競爭力的,但是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你很可能最終會成為一個教職。

但近幾十年來,隨著物理科學研究經費的普遍停滯或下降,一個部門,實驗室或中心更容易以少量的目標來提出一個有期限的贈款,而不是要求一大筆錢來提供開放式的教職。所以,現在這個領域,正處於有一半左右的博士滑入博士後這個位置的狀態。

多重選擇

哪個好!如果你真的進入短期職位,但現在這個制度還有很多老師,他們的職位還不夠。有博士後繼續留任的資金,創造了一個危險的趨勢:我們有一個「博士 - >博士後 - >第二個博士後」,而不是「博士後」 - >另一個博士後 - >一個教師工作的小機會「系統。

結果是一樣的:大多數人擁有博士學位。在物理學或天文學中,最終不會在這個領域的工作。這不一定是件壞事,只是當你是一個單身20幾歲的人,能夠輕鬆而靈活地轉向另一個職業時,嚴酷的截止不會來臨。現在,這個領域中的人們已經三十多歲了,十幾年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可能已經結婚了,可能想開始養家了。

如果你確實獲得了教職工的地位,那麼在你的任期終止之前,還有五年才能完成你的職業生涯。一些大學甚至聘用兩名初級教職人員,以同樣的長期教授身份,以「兩位科學家進入,一位科學家離開」的方式培養頂尖人才。

對於研究生或博士後來說,選擇的道路有許多。假設你正在為學術界的職業生涯訓練,獲得學位,然後繼續被分流到職位的話,那你就會被建立起來。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是真實的,但是時間總是在背景中滴答滴答,提醒你在科學最前沿的時間可能已經接近尾聲。

在物理學或天文學領域的畢業生,在從事金融,寫作,諮詢等多種行業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許多科學實習生能順利地過渡到他們的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在經濟上和精神上)得到回報。他們也傾向於賺更多的錢,這就很好。

有前途的年輕學生,如果他們知道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那麼他們是值得的。但是,我們在教育大學生和研究生方面做了一件非常糟糕的工作,他們的學術生涯的前景以及他們可能為了獲得教授而犧牲的東西(穩定,金錢,人際關係)以及其他什麼樣的高尚(而不是諾貝爾獎)的選擇,可能是一個悲劇。

如果我們希望天體物理學界蓬勃發展,吸引新一代具有新見解和新能力的科學家,那麼我們首先必須對我們領域的狀態保持誠實。

相關焦點

  • 天體研究領域的物理學家們喲!請帶領地球上的人類飛向未知的宇宙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均屬於天體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他們是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他們三人都是各所著名的大學院校的教授。這些科學家啟發著現在的青少年們不斷向成為科學家之路前進前進,鼓勵中小學生們自我進行對這個世界的探究。這些科學家的覺悟已經非常高了,他們醉心於科學,耐得住寂寞,從來不問世事,從來不曾分心,最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科學向日葵】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化工蒸餾專家餘國琮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郭曉靜錄音、剪輯:邢瀚文艾國祥,1938年2月17日生於湖南益陽,博士生導師,天體物理學家1997——2000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十委員會主席。2001年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
  • 宇宙的命運——專訪美女天體物理學家凱蒂·麥克
    這些啟示性的話題甚至可以讓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變得更加明朗。整個宇宙的毀滅:沒有比這更大更有戲劇性的了,她說。尋求變革是她職業生涯的本質。當她開始在加州理工學院本科學習時,宇宙學家們正在處理1998年的一項發現,即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正在推動星系彼此遠離。
  •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一個天體物理學家?
    進入天文學和物理學這個職業的世界似乎令人望而生畏,在這個充滿激情的領域裡,尤其是對那些早熟的高中生來說,更是如此。對天文學感興趣是相對容易的,特別是對小孩來說,比如:怪物黑洞,恆星,行星,旋轉星雲和星系,感覺很神奇。
  • 黑洞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獲得該獎項的一半;諾貝爾獎的另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以表彰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現
  • 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太空探索或將推動地球和平
    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指出,太空探索將使地球變得更加和平,因為各國對地球資源的爭奪將隨之偃旗息鼓。泰森認為,若我們能使太陽系成為「自家後院」,「或許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和平推動因素」。
  • 現在的天文學熱門研究領域 也有著「鼻青臉腫」的過去
    事實上,天文學界多年來一直有人質疑引力波天體物理學,他們認為,基於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儀(LIGO)的種種研究就是痴人說夢。他們還認為,此類研究耗資巨大卻不會帶來任何回報。引力波天體物理學真的那麼不堪嗎?
  • 首次授予黑洞研究,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獲得該獎項的一半;諾貝爾獎的另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以表彰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現。
  • 天體物理學家調查:火星表面下生命的可能性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歐洲航天局和羅斯科斯莫斯(Roscosmos)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漫遊車將在火星表面以下儘管在火星表面沒有發現任何生命,但迪米特拉·阿特裡(Dimitra Atri)是紐約大學阿布達比航天科學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和研究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地表以下的條件可能對其提供一些信息。從未探索過的地下表面(較不苛刻且有水痕跡)。根據阿特裡(Atri)的說法,不斷穿透的銀河系宇宙射線(GCR)可能會提供在那裡催化有機活性所需的能量。
  • 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
    全國英才資料庫:中國科技英才、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國家級英才人物;1938年2月生於湖南益陽。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1997~2000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十委員會主席。
  • 諾貝爾醫學獎將率先揭曉 免疫學領域受關注
    10月5日起,2020年諾貝爾將即將陸續揭曉。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約合11萬美元)。每年的諾貝爾獎入圍名單都是高度保密的,提名人也是秘密的,50年不能對外公開。
  • 訪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日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就國際天文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接受了聯合國電臺的專訪。請聽肖凡的報導。  泰森:"(英文)今年是伽利略首次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空400周年。
  • 「多信使天文學」是天體物理學的未來
    「多信使天文學」時代誕生了,雖然,它是一個天文學術語,對非天文學家來說比較陌生,它確是研究宇宙的未來。圖註:多個中微子事件,由單獨的中微子探測器重建。1987年,三個對高能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敏感的獨立探測器在13秒內一次探測了總共25個粒子。幾個小時後,光也來了。最初,天文學局限於在一個非常狹窄的領域:我們唯一能夠接收的信號是可見光的形式。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因在黑洞上的工作獲獎天體物理學家解釋了開拓...
    但是,如果存在黑洞並且確實是黑洞,那麼我們究竟將如何進行觀測? 羅伯特·彭羅斯(Robert Penrose)是一位從事黑洞研究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作品不僅影響了我,而且影響了他的整個一代人,包括他撰寫的一系列深受歡迎的物理插圖的精美手繪插圖。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率先揭曉 免疫學領域受關注
    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約合11萬美元)。 每年的諾貝爾獎入圍名單都是高度保密的,提名人也是秘密的,50年不能對外公開。但對於諾獎的預測一直不斷,尤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和醫學獎代表了科學成就的頂峰,每年也都會出現一些得獎的熱門領域。
  • 天文學:天文學起源及天文年表
    天文學在天文學起源於對自然現象的人的困惑和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時間和導航測量。因此,幾個世紀以來,天文觀測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改進。一旦與佔星術聯繫起來,天文學已經成為一門嚴謹的科學學科,可以讓人們了解天體的組成,結構和位移。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今天諾貝爾物理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意外在與其組合「宇宙學和地外行星領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實驗天文學家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知識分子》/《賽先生》諾獎黃金周物理學顧問施鬱老師於2015年預計。
  • 它和天文學有什麼關聯
    天文學以及相關的天體物理學領域,涵蓋了觀星科學和解釋恆星和星系是如何工作的物理學。佔星術是一種非科學的實踐,它將恆星位置之間的聯繫用於預測未來。古代佔星家的工作形成了古人使用的星圖和航海圖的基礎,以及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一些星座。然而,在今天的佔星術實踐中沒有科學依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之間的區別來自於這兩個學科試圖實現的目標。
  • 是誰將「黑洞」一詞正式引入了天文學?是約翰·惠勒還是丘弘毅?
    在當代,黑洞物理學是一門炙手可熱而又十分美麗的學科,研究黑洞並不僅僅局限於在實驗科學中尋找黑洞,對其的理論研究更加具有深刻的意義。如今一提到黑洞這個詞,相信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就在去年的4月10日,國際天文學界公布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張黑洞照片,這個黑洞位於M87星系的中心,這張照片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為什麼這個世紀將屬於天體物理學?
    (圖片來源:Ethan Kruse)對於天體物理學它意味著什麼?發現那些有潛力適合生命發展的星球,使找到外星生命的目標越來越近。而且那些世界或許有一天會成為人類的外星殖民地。21世紀,我們將開始探索這些可能性:測量這些外星世界的大氣層,尋找生命的痕跡,發射超快的太空探測器到那些外星去,並勘察這些星球上的海洋/大陸、雲量、大氣中的氧氣含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