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從那時起,對宇宙的探索和思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革。400年後,聯合國把2009年設立為國際天文年,再次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太空。日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就國際天文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接受了聯合國電臺的專訪。請聽肖凡的報導。
-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馬斯克比賈伯斯貝佐斯都重要
但是,如果你問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他的答案很簡單:埃隆-馬斯克。泰森在接受CNBC節目《Make It》採訪時稱:「和史蒂夫-賈伯斯一樣重要,這毫無疑問——你還必須加上比爾-蓋茨,因為他們一起催生了個人電腦革命,但區別在於:埃隆-馬斯克正在努力創造未來,而不是提供下一個應用程式。」
-
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發起「和平探索太空」倡議
8月6日,由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華使館和火星學會中國分會聯合主辦的《和平利用火星、拓展人類文明》國際科技主題沙龍活動在北京和苑博物館順利舉行。活動旨在通過對話交流,加強國際合作關係,促進「一帶一路」太空科技和平公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歐洲、美洲、非洲地區等12個國家的駐華使節、科研組織、企業家、科技文化界代表和青少年代表參與了本次活動。
-
天體研究領域的物理學家們喲!請帶領地球上的人類飛向未知的宇宙
他的習慣讓他下定決心成為了物理學家。這促成了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憑藉對黑洞周圍的天體和光束的觀察,人類發現了黑洞,甚至將之用天文望遠鏡拍了出來。總結黑洞發現的過程,我們才得出了,黑洞吸積盤釋放能量 黑洞附近巨大的潮汐力,會把靠得太近的天體撕碎,在進入黑洞視界前,被撕碎的物質會圍繞黑洞吸積盤高速旋轉,溫度高達上萬度的事實。
-
聽說登月是美國的騙局?來看義大利太空人兼天體物理學家怎麼說
作者安德列 • 瓦倫特是義大利著名的作家、插畫家,兩次獲得義大利的安徒生獎。而翁貝託 • 圭多尼是義大利太空人、天體物理學家、科普作家,他是歐洲第一個登上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講月球科普和登月那些事兒,翁貝託再合適不過了。
-
哈佛天體物理學家堅持認為,一臺外星機器已經拜訪過地球
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Avi Loeb)說,他已經找到了證明太陽系中外星技術的好證據,也就是所謂的外星垃圾,還有一些其他科學家因為「集體思維」而沒有認真對待他的想法。圖註:該圖像中心的點是「 奧陌陌(Oumuamua)」,這是一種具有異常特徵的天體,於2017年在太陽系中移動。科學家對奧陌陌的解釋有多個版本,這引發了持續不斷爭議。
-
人類探索太空的十大理由
美國應該把他們的太空探索項目交給私人公司-甚至可以交給其他國家來做。但是那些致力於讓人類成為真正的宇宙民族的人們提出反擊,他們認為太空探索會在各領域為人類帶來切實的利益,諸如健康、礦藏以及安全,在精神層面也大有益處。這裡列舉最強有力的論據來說明太空探索的必要性。10.
-
奧陌陌是外星人嗎,哈佛天體物理學家仍在爭辯
這張照片中心的圓點是「Oumuamua」,這是一個有著不同尋常特性的天體,於2017年穿過太陽系。科學家們從未比這更好地觀察過它,這一問題引發了持續高調的爭議。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說,他發現了太陽系中存在外星人技術的良好證據,這可以被稱為外星人垃圾,其他一些科學家並沒有認真對待他的想法,因為他們有「群體思維」。
-
紐約時報:中國把月壤帶回地球,開啟了「太空競賽新時代」
不過文章同時也承認,中國的航天計劃完全沒有受到美國「重返月球」等太空政策口號的幹擾,正在穩步向前推進,中國的航天項目確實是在推動太空探索的進程。 但對於這些「競爭」、「對抗」、「主導權」的說法,中方已多次表示,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積極開展有關國際交流合作,分享航天發展的成果。中方願同各國繼續攜手努力,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
與法國天體物理學家對話嫦娥四號與中法太空合作前景
人民網巴黎2月17日電(記者葛文博)近日,法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弗朗西斯·羅卡爾(Francis Rocard)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羅卡爾自1989年至今負責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的太陽系探索項目,發表多部著作,其中《這是火星》《知識的大蘋果+小蘋果叢書:太陽系的歷史是什麼》等科普作品在中國出版。羅卡爾表示,嫦娥四號的成功對中國和世界都意義深遠,中法太空合作前景可期。 記者:在您看來,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其對航空航天科學乃至全人類有何重要影響?
-
美國地球物理學家:不排除地球數十億年後與火星相撞
中新網3月22日電,據俄羅斯衛星網22日報導,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稱,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邁爾斯(Stephen Meyers)不排除地球和火星可能在數十億年後相撞。
-
神秘天體接近地球?「真身」或是54年前遺留太空火箭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一個神秘天體正在靠近地球。由於其「走位」特殊、行徑速度慢於一般小行星,專家指出,這個神秘天體或是54年前一次失敗登月任務遺留下的火箭,並將進一步觀察確認。
-
神秘天體接近地球?「真身」或是54年前遺留太空火箭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一個神秘天體正在靠近地球。由於其「走位」特殊、行徑速度慢於一般小行星,專家指出,這個神秘天體或是54年前一次失敗登月任務遺留下的火箭,並將進一步觀察確認。 9月,夏威夷一架望遠鏡發現了這個神秘天體。根據亮度推算,它約有26英尺(約合7.9米)長。
-
《太空全書2:人類太空探索全記錄》:一部人類從古至今探索太空的...
電影《天下無雙》中小霸王李一龍有句經典臺詞,「我不過是俗世裡的一粒微塵」,而地球之於宇宙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漫漫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身、對世界繼而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一點點從混沌到清晰。而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
-
川普正式宣布:美國將開採月球!新太空競賽的開始?
川普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允許從月球和小行星上開採資源,美國對月球的興趣已經持續了數十年。隨著美國太空人計劃於2024年重返月球,這個設想的推進將比幾十年來更加真實。美國在此計劃上並不孤單,歐洲空間局(ESA)也想開採月球。
-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Credit: BarkerNCSA Advanced Visualization Laborator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能夠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天體物理期刊通訊》上。
-
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發布報告 規劃美國未來的深空探索戰略
新版《國家太空戰略》將美國利益放在首位,強調通過在太空領域「以實力求和平」,確保美國不受限制地進入太空並在太空自由行動。《國家太空戰略》的四大支柱包括:轉向更有彈性的太空架構;加強威懾和作戰選項;改進基礎能力、結構和程序;營造有利的國內和國際環境。川普政府已經認識到,從經濟繁榮、國家安全到科學和外交,太空活動可以給美國帶來大量實際和象徵性的好處。
-
天體物理學家宣布宇宙「年齡」為141億年(圖)
宇宙的「年齡」為141億歲 大洋網訊 一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小組日前宣布研究工作從1999年起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天文臺利用一臺「天文掃描儀」——天體望遠鏡進行的,先後獲得有關離開地球20億光年約20萬顆天體的資料。 今年2月,美國宇航局曾公布自己對「宇宙年齡」的評估,美國宇航局專家認為,「宇宙年齡」為137億年。
-
美國「新視野號」距離地球有69億公裡 觀察恆星在太空中的位移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新視野號」探測宇宙飛船自2006年發射以來立下不少創舉,包含2015年首次探索冥王星及在2019年完成史上最遠飛掠任務等。近日美國航天總署再次發布喜訊,目前「新視野號」的位置距離地球有43億英裡(約69億公裡),其所拍攝的照片首次清楚呈現了「視差效應」,代表人類可從地球及新視野號拍下的照片觀察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在太空中的位移。「視差效應」(Parallax effect)指的是因為距離而產生視差的效應,科學家常利用「視差效應」來測量恆星與地球的距離。
-
美國宇航局用於探索地球與太空之間邊界的圖標
「美國宇航局的電離層連接探測器(ICON)將在高層大氣的遠端 - 近地空間的底部邊緣 - 進行軌道運行。從這個有利的角度來看,ICON觀察了高層大氣層和一層稱為電離層的帶電粒子。就空間而言,電離層就像離家一樣近。它的不斷變化會影響太空人,衛星以及現代社會所依賴的大部分通信信號。科學家們希望了解這些變化,因此他們最終可以更好地預測它們並保護我們在太空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