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巴黎2月17日電(記者葛文博)近日,法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弗朗西斯·羅卡爾(Francis Rocard)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羅卡爾自1989年至今負責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的太陽系探索項目,發表多部著作,其中《這是火星》《知識的大蘋果+小蘋果叢書:太陽系的歷史是什麼》等科普作品在中國出版。羅卡爾表示,嫦娥四號的成功對中國和世界都意義深遠,中法太空合作前景可期。
記者:在您看來,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其對航空航天科學乃至全人類有何重要影響?
羅卡爾:嫦娥四號的成功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歷史第一個在月背著陸的太空探測器。這史無前例,是一項非凡的技術創舉。
記者:您如何評價中國人在行星探索領域的進展?
羅卡爾:中國是一個在行星探索領域做出巨大努力的國家,也是這個領域的新秀。2007年之前,太空中還沒有中國研發的月球探測器,而短短十來年的時間裡,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中國相繼取得重大的、不可否認的成功,其相關科學發展之迅猛令世人印象深刻、由衷讚嘆。我相信,這一系列探月項目取得的輝煌成績,只是中國空間探索的一小步,中國將在很短時間內追趕和超越國際空間探索先進水平,取得更輝煌的成績。
記者:在嫦娥四號項目中,中國同多個國家進行了技術合作。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是否也持相同的歡迎國際合作的態度,是否願意在未來與中國合作?
羅卡爾: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及我本人對國際合作持積極開放態度。在我所從事的行星探索領域,法國沒有承擔任何一項獨立項目,而是廣泛參與同歐盟其他成員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的合作項目。中國是該領域的新興大國,我們非常期待能同中國開展相關合作。同中國合作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為中國的探索計劃宏大且具備高成功率。尤其令人欽佩的是,中國航天人正嚴格執行、穩健落實前幾年公布的計劃和路線圖,這種制度和執行力的可靠性尤為難得,非常了不起,為開展長期國際合作提供了重要保證。特別是中國計劃從月球帶回月壤與月巖,這一計劃引起法國科學家的濃厚興趣。法國曾深度參與美國阿波羅計劃的月壤與月巖分析項目,在這一領域,我們的地球化學家非常優秀,甚至可以說是是歐洲最好的。因此我們對與中國合作的前景非常感興趣。
記者:您是否擔心國際合作中的競爭問題?
羅卡爾:這同競爭無關。法國是歐盟的一部分,顯然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為歐洲的共同使命做出貢獻。然而,在行星探測領域,歐洲在「羅塞塔」彗星探測器項目外缺乏更多項目。我們的目標是讓法國科學家可以廣泛參與涉及太陽系行星探索的任務,因此有必要與歐洲以外的其他國家合作。我們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曾與蘇聯進行了廣泛的合作,之後與美國合作,因為它當時是世界上唯一具備核電池等太陽系外圍探測必備技術的國家,而且其土星和火星的探測項目也很有吸引力。
記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先生近來表示,未來3年,中國將陸續推進許多大型航天項目,例如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你如何評價這些計劃項目?
羅卡爾:2011年中國的「螢火1號」火星探測器不幸由於俄羅斯的「火衛一·土壤」採樣返回探測器未能成功變軌而墜毀。但中國人百折不撓,再接再厲,計劃2020年左右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將探索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可謂雄心勃勃,開創歷史先河。我祝福這個項目取得成功。我們對中國即將進行的嫦娥六號探月、採樣項目非常感興趣,已向中國轉達合作意向,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還對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感興趣,希望加入到中國火星巡視器項目中去。
(責編:趙芮(實習生)、賈文婷)
「中國改革開放深刻影響著世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是眾多國際機構和外國知名智庫專家的重要研究內容。專家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對中國進行著長期的關注和觀察,並從不同角度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詳細】
一帶一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全球公共產品」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同聲相應、相向而行,加入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合唱,奏出和諧共贏的命運交響樂。本文擷取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人民日報刊登過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知名人士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精彩觀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