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國際合作載荷開機測試,中國與多國攜手探索太空奧秘

2020-12-02 澎湃新聞

嫦娥四號國際合作載荷開機測試,中國與多國攜手探索太空奧秘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9-01-10 16:06 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1月10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軟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由多個國家和組織參與的科學探測任務陸續展開。著陸器上由德國研製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和巡視器上由瑞典研製的中性原子探測儀開機測試,獲取的探測數據將通過「鵲橋」中繼星陸續傳回地面,中外科學家計劃共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嫦娥四號任務的順利實施凝聚著諸多參與國的貢獻。除探測器上的德國和瑞典載荷外,中繼星上配置了荷蘭低頻射電探測儀;俄羅斯合作的同位素熱源將保障嫦娥四號安全度過月夜;我國在南美建設的阿根廷深空站參加測控任務,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歐洲空間局測控站也將發揮支持保障作用;此外,哈工大環月微衛星「龍江二號」上的沙特微型成像相機已於2018年6月成功傳回了地月合影。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就月球與深空探測合作進行了討論。嫦娥四號任務發射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軌道器-LRO團隊與嫦娥四號工程團隊科學家進行了密切溝通,商討利用美方在月球軌道運行的LRO衛星觀測嫦娥四號著陸,開展科學研究。為此,美方向中方提供了LRO衛星的軌道數據,中方團隊向LRO團隊提供了著陸時間和落點位置,期待將有更多科學發現和成果。

中國國家航天局願與各國航天機構、空間科學研究機構和空間探索愛好者攜手合作,共同探索太空奧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嫦娥四號,國際合作,中國航天局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攜手探索太空奧秘,中國向世界敞開探月合作大門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 供圖)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記者喻菲、全曉書、胡喆)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嫦娥四號任務搭載了4臺國際載荷,而中國計劃在未來月球探測和空間站上開展更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讓全球更多科學家獲得太空探索的機會,集中人類智慧破解宇宙謎題。
  • 天問一號開啟探火之旅 中國與多國攜手探索行星奧秘
    中新社文昌7月24日電 (記者 張茜翼 郭超凱)中國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任務,中國將與多國攜手探索行星奧秘。中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包括港澳地區高校在內的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了研製過程。此外,中國還與法國、奧地利、阿根廷、歐空局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 嫦娥四號探測機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太空探索取得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機昨天(1月3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堪稱中國太空探索戰略的重大裡程碑,也被視為中國在國際太空競賽中跨前一步
  • 嫦娥四號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
    10時15分,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發出指令,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N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的速度從相對月球1.7公裡每秒降到零。在6-8公裡處,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不斷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別,並自主避障;選定相對平坦的區域後,開始緩速垂直下降。
  • 2019 年太空探索任務前瞻:「嫦娥四號」拉開華麗序幕
    而同時2019年太空探索的華麗大幕已經拉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觀測到一次日食,以及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經過了太陽系中最遙遠天體……▲圖示:SpaceX旗下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紐約時報》對2019年全年的太空探索活動進行了盤點,我們選取了一些其中的重點內容:月球會吸引更多遊客
  • 中國嫦娥4號探測器,首次人類成功月背著陸 |外媒稱:人類航空史的一大飛躍,2030中國太空人登月(視頻)
    約690秒後,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落月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了多張著陸區域影像圖。  落月後,在地面控制下,通過「鵲橋」中繼星的中繼通信鏈路,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11時40分著陸器監視C相機獲取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並傳回地面。
  • 與法國天體物理學家對話嫦娥四號與中法太空合作前景
    羅卡爾自1989年至今負責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的太陽系探索項目,發表多部著作,其中《這是火星》《知識的大蘋果+小蘋果叢書:太陽系的歷史是什麼》等科普作品在中國出版。羅卡爾表示,嫦娥四號的成功對中國和世界都意義深遠,中法太空合作前景可期。 記者:在您看來,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其對航空航天科學乃至全人類有何重要影響?
  • 中國嫦娥4號探測器實現首次人類成功月背著陸 |外媒稱:人類航空史的一大飛躍,2030中國太空人登月(權威視頻)
    約690秒後,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落月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了多張著陸區域影像圖。來源:科技日報  落月後,在地面控制下,通過「鵲橋」中繼星的中繼通信鏈路,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乘坐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離開地球,經歷了27天太空之旅,並在太空中度過了新年。    嫦娥四號開創了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歷史。布滿撞擊坑和奧秘的月球背面,迎來首個「地球行者」。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
  • 嫦娥四號中繼星任務國際合作取得新成果 47千克微衛星發回月球照片
    嫦娥四號任務搭載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獲取的地月合影圖新華社發(國防科工局供圖)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白國龍)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由我國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研製的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龍江二號」目前已進入環月軌道,星上搭載的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等載荷全部正常開機,成功獲取了清晰的月球表面可見光圖像。
  • NASA拍到嫦娥四號 值得一提的是……
    據美國太空與宇航網站SPACE.COM報導,1月30日,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在接近嫦娥四號著陸點時向西滾了70度,這一操作將中國的探測器帶入了飛行器的視野中。2013年12月30日,科學家們還利用該飛行器定位了中國在月球表面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延伸閱讀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醒啦! 順利度過月夜開展第二月晝工作記者昨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月30日20時39分,嫦娥四號著陸器接受光照自主喚醒。此前,「玉兔二號」巡視器於1月29日20時許完成自主喚醒。
  • 中國火箭上為何有外國徽標?天問一號順利升空,離不開多國合作
    「長徵5號」火箭上為何有多個徽標?中國攜手多國探索火星奧秘其中,在「天問1號」漫遊車的技術建造上,是由我國與法國的天體物理與行星科學研究所共同合作開發的另外在發射過程中,在阿根廷安裝的中國跟蹤站也參與到了此次任務中,並且這項設施在2019年的「嫦娥四號」降落月球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 嫦娥五號剛升空,NASA就伸手要月壤數據,是讓中國還回人情?
    試問這麼多年來,NASA從月球獲得的數據,有幾次對中國和世界全部開放過,甚至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中國參加學術大會。就在去年10月21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第70屆國際宇航大會上,與會的1000多名觀眾,驚奇地發現中國航天局沒有來,他們究竟去哪了呢?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多國航天人士發來祝賀,只有美國「陰陽怪氣」
    【南方+11月24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式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NASA稱:「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升空,中國開始努力加入美國和前蘇聯獲取月面樣本的行列。我們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中國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據,以增進我們對於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所做的那樣。」不過美國的表態顯然並不像是祝賀,更像是炫耀,炫耀過去的阿波羅計劃和目前正在進行的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首戰告捷。
  • 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奔月一年了!一起回顧自豪時刻
    來源:央視網距離地球40多萬公裡的月球背面,被稱為「秘境中的秘境」。2018年12月8日,承載著中國人探月夢想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奔向神秘的月球背面。在經歷了26天的太空飛行後, 2019年1月3日,中國人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降落在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內預定的著陸區。人類第一次近距離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探月進入科學探索階段,人類離月球建房還有多久
    此外,吳豔華介紹,此次任務還實現了多個方面的創新: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器和月球軌道微衛星的甚低頻科學探測,運載火箭多窗口、窄寬度發射和入軌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首次進行超地月距離的雷射測距技術試驗;首次在月面開展生物科普展示;首次開展國際合作載荷搭載和聯合探測。
  • 嫦娥四號再次刷新月背工作時長、國際空間站美國分區漏氣現象加劇
    嫦娥四號在月背探索突破600天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8月25日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 嫦娥「登月」以來,我國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了大量研究,在以下四大方面取得諸多科學成果。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NASA: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數據
    國際航天界對此次發射高度關注,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按照慣例在其官方推特帳號上做出回應。 除此之外也有網友提到了當年的「沃爾夫條款」,這一條款就是當年美政府對美航局施加的限制,在未經國會允許的情況下,美航局不允許同中國有任何形式的合作,且所有美航局設施禁止接待「中國官方訪客」。